烈日炎炎,萬頃碧海藍天奇美無限。鯤鵬巨輪浩浩蕩蕩,遨遊南海科學探索勘察不止。


    駛入南海的“鯤鵬”一號巨輪,頂著烈日炙浪,漫遊在這一片碧藍色的南海中。潛龍和早班的同事們在安排好午間值班人員堅守崗位外,就都到飯艙吃飯了。飯後,其他人員都進入午休狀態中了。


    金燦燦的陽光泛著刺人眼目的芒亮,照射著這一片浩瀚無垠的海洋。


    翡翠鏡麵泛光彩,烈日增色珊瑚絢。


    東沙環礁碧影蕩,悠悠飄逸雲紛紛。


    鯤乘萬裏風為鵬,扶搖直上九萬裏。


    破浪擊水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南海,海域麵積排名在渤海、黃海、東海三個海洋之首,是中國麵積最大的一個海洋。


    疑是天宮仙翡落,化作碧海做瑤池。


    魚躍珊瑚勝花盈,步步皆景入眼秀。


    如翡翠一般明澈的海水,就這樣敞開了清澈廣闊的胸懷,盈盈含笑地摟抱著遠道而來的“鯤鵬”一號國家海洋綜合科學探索考察隊的隊員們。


    午後二點,是船上科考隊早班人員上班的時間。巨輪已經從巴士海峽進入到南海北端的東沙群島附近海域了。


    東沙群島是由東沙環礁(包括東沙島和東沙礁)、南衛灘環礁(暗礁)以及北衛灘環礁(暗礁)組成的。其中東沙島的礁盤呈現新月形,故而潮汕漁民又稱之為月牙島,麵積是1.8平方公裏,海拔隻有6米,是由珊瑚為主的生物碎屑堆積而成的。東沙群島是南海諸島中位置最北、距離大陸最近、島礁最少的一組群島,也是我國南海諸島曆史中最早被開發的群島。中文名和外文名分別是東沙群島、dongsha inds。東沙群島別名又叫月牙島,大東沙。東沙島古稱“落漈”、“南澳氣”,又稱“大東沙”。因為位於萬山群島之東,故稱為“東沙”。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晉代就已經被中國人發現和認識。在晉代以前,東莞一帶的漁民就來到東沙群島附近的海域捕魚和采集珊瑚等海洋產物,進行漁業捕撈活動。晉裴淵的《廣州記》裏記載有“珊瑚洲在(廣東東莞)縣南五百裏。昔人於海中捕魚,得珊瑚”。“珊瑚洲”即指東沙島及其環礁。清初《指南正法》又稱東沙群島為“南澳氣”,《海國聞見錄》一書也稱東沙群島為南澳氣。從明朝起,開始有中國人開發和經營東沙群島了。15世紀鄭和下西洋時代的鄭和航海圖中的石星石塘就是指東沙群島。1710年到1712年間(清朝康熙49至51年),清朝廷派遣水師副將吳陞,以及1907年(光緒33年),又曾派遣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先後分別巡視查勘了西沙和東沙兩個群島。清末謝清高在《海錄》一書中始稱其為“東沙”,清朝雍正十一年(1730年)時,東沙群島已經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了,屬於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管轄。中國南部的漁民更是常年往來在這裏捕漁作業不止。


    從空中俯視,東沙島呈現西北西至東南東走向,島形如同馬蹄形狀,東西長度大約是2,800米,寬度是865米,陸地麵積大約是1.74平方千米,內海(瀉湖)麵積大約是0.64平方千米,大多是珊瑚礁堆積而成的。全島周圍十至十五都是礁盤區。整個東沙群島海域麵積廣闊達到5,000平方千米,這在南海諸島中算是大島之一了。


    東沙的直徑大約有30千米,根據學者估計,要形成這麽大的一座島,至少需要百萬年以上的時間。環礁北麵外緣礁相當寬廣,在退潮時可以浮現出水麵,東沙島位於西邊。南衛灘及北衛灘都是一個連續淺灘,礁體呈現橢圓形,沉沒在水中,沒有島礁露出,這是一種沉水環礁。東沙環礁則為典型的環礁,洲、島(即東沙島)、礁和門四者全部具備。洲有“小沙洲”,暗礁(鏟)有:東角、東北角、西北尖角、西南尖角及東南灣;門有兩處:北水道及南水道,島上的內水就是瀉湖。“門”即習稱之“龍口”,是連通瀉湖與外海的水道。瀉湖水淺,隨著潮汐起落,平均深度大約是1米,水多平靜,風浪不興,與環礁外的大湧大浪大不相同,潮汐時有泥沙向內淤積,慢慢的就日漸變淺。這個瀉湖在退潮時深度不到1米,其出口處的寬度隻有20米左右。湖底大多被淤泥以及有機殘屑覆蓋,在水急的地處仍然是砂礫石所組成的底質。東沙環礁水深是0.6-17米,以5米以下者為多,環礁接近於圓形,半徑大約是10千米,環礁內水域大約是300平方千米。這裏有一處“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東沙礁為環礁,兩側有兩缺口,形成南北水道,南水道深廣,北水道淺窄。


    東沙群島地處南海北部大陸坡上段,發育在300米深台階麵上,水下暗礁星羅棋布,水情險惡,不利於航行。東沙島上植物繁茂,多椰子樹。東沙群島屬熱帶海洋氣候,濕熱多風,又為西太平洋和南海台風路徑所經過,對氣象預報有重要意義。島上氣象台和燈塔、台風觀測站等建於20世紀20年代。60年代曾在島上填土修築機場。東沙群島地處東亞至印度洋和亞、非、澳洲國際航線要衝,廣州、香港到馬尼拉或者高雄的航線由附近海域通過,具有重大航運意義。這裏海產豐富,是南海的一處重要漁場,盛產海龜、墨魚、海參、鯊魚和貝類,特產海人草,為驅蛔蟲特效藥。東沙曆代是閩、粵、台漁民,尤其是漳、潮、惠州漁民生產作業的場所和船舶停靠點。東沙島上棲息大量海鷗,含磷很高的鳥糞堆積達到數米之厚,為肥料和製藥原料。東沙群島古稱“落漈”,清初名為“南澳氣”,屬惠州府陸豐縣碣石鎮管轄。東沙群島自古以來即為中國領土,名義上歸廣東省汕尾市城區遮浪街道管轄(根據廣東省自然資源廳2019年4月17日公布的廣東省各縣區標準地圖)。實際為台灣地區實際控製。


    東沙群島各島礁情況如下:


    一.東沙環礁:~東沙環礁是一個圓形環礁,直徑約為11-13海裏。東北角在北緯20度47分,東經116度53分,南端在北緯20度36.5分,東經116度52分,西南為東經116度41分。東沙環礁是典型的環礁,即珊瑚礁體呈現出一個環形地貌,中間為一淺湖,淺湖水深多在7.3-18米之間。但是,環礁並非連續不斷,而是有“門”和外海相通,礁盤上也有小沙洲和沙島形成,正是島,洲,礁,門都具備的典型環礁形態。東側礁體呈現弧形,礁體寬度1-2海裏,長度35海裏,礁體已經長到海麵附近,東北部礁盤露出海麵。環礁西側是兩“門”(即南北水道)夾一島礁,礁體外緣急傾入海底,在向淺湖的一側就比較平緩。南水道寬並且深,水道中深水線可以達到5.5米,水道上珊瑚礁頭比較少,有利於航行。北水道較窄並且淺,寬度大約是2-2.6海裏,深度是3-3.6米,水道上有不少珊瑚礁頭生長,有些已經距離海麵0.6米,不利於航行。


    二.東沙島:~東沙島位於東沙環礁的西側礁盤上,位於北緯20度42分20秒,東經116度43分,北端距離汕頭市140海裏。東沙島是自西北向東南向的碟形沙島,長度大約是2.8千米,寬度大約是0.7千米,麵積1.8平方千米(包括1965年填平的淺湖麵積)。


    東沙島地勢東北部稍高,西南部稍低,中部低窪,平均高度約6米。它平均高出海麵約6米,東北麵稍高,達12米,西南麵次高,約8米。整個島嶼呈四周高中間低形態。中部低地積水呈湖,約占全島三分之一麵積。湖水不深,湖深1-1.5米,湖底為淤泥及有機碎屑所覆蓋。湖口向西開口。的淺湖麵積),是南海諸島中麵積第二的島嶼,僅次於西沙的永興島。它平均高出海麵大約6米,東北麵稍微高些,達到了12米,西南麵次高,大約8米。整個島嶼呈四周高中間低形態。中部低地積水成湖,湖深1-1.5米,湖口向西開口。1965年7月擴建東沙島時,淺湖被填平,北麵沙堤上修建了機場,使島嶼麵積擴大。機場跑道長1500米,寬30米。島上的地下水來自下雨時儲積沙層中的淡水,由於海水的滲入,沙層中淡水被鹹化,不能飲用。東沙島由中國台灣駐守。


    三.南北衛灘~南衛灘、北衛灘:東沙島西北麵45海裏處,在珠江口大陸架前緣的大陸坡上(水深200米-500米)有兩個水底上升的珊瑚暗灘,在南的為南衛灘,在北的為北衛灘。南衛灘麵積較小,水深58米,北衛灘麵積較大,水深64米。最淺處為60米,灘麵有沙。兩者都是沉水環礁,相距約2海裏,中間有334米深的海穀。北衛灘200米等深線呈橢圓形,長21千米,中央深度達到185米,最淺處水深60米。在北衛灘北麵還有淺灘5處,最淺處是9米深。南衛灘200米等深線亦呈橢圓形,長度大約是10千米。


    在氣候上,東沙群島地處熱帶北部,具有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時仍然受東北季風的影響,年平均氣溫是25.3攝氏度,12月份最低平均氣溫是22.2攝氏度;最高溫為6月,平均溫度為29.5攝氏度。五、六月為梅雨期,七、八月有台風。夏季平均氣溫28.5攝氏度,雨水充沛,冬季20攝氏度,較少下雨。


    東沙島在地質資源上,該島是建立在礁盤的基礎上,是由珊瑚及貝殼碎屑經冠風化後所形成的白沙堆積覆蓋而成的,因此並沒有土壤。


    東沙島的珊瑚礁與海洋魚類資源是非常豐富的;熱帶性魚類已知的有375種之多,可以說是“魚類之天堂”。東沙島因為臨近海域,自古以來一直是一個良好漁場。其附近的海洋固著性植物有記錄者是109種海藻、五種海草,這些都顯示出該島的海洋植物也是十分豐富多彩的。


    南海東沙島上的植物種類豐富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熱帶灌木和喬木:東沙島上的植被以低矮的熱帶灌木和喬木為主,這些植物展現了出色的適應性,如耐鹽、耐高溫、耐旱等特性。其中,麻楓桐樹是島上常見的樹種,高達10米,樹幹粗壯,樹葉淡綠帶白,因其易叢生,形成茂密的森林,為海鳥提供了理想的築巢和避風場所。此外,島上還生長著林投樹、桑樹、野菠等喬木,以及草海桐(也被稱為“羊角樹”)等灌木,這些植物平均高度大約是五米,形成了自然林蔭。


    2.海岸草本植物:在灌木叢與海岸線之間,分布著海岸草本植物帶,包括海馬齒、芻蕾草、雙花蟑蜞菊、馬鞍藤等種類。


    3.其他植物:島上還生長著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植物,如海人草(又稱鷓鶘菜),這是一種生長在海灘上的海藻類植物,是著名的驅蛔藥的原料。


    值得注意的是,東沙島上的植物種類和生態環境在近年來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和保護。通過科學方法解決綠化難題,多位中科院院士和大量植物學家參與其中,成功改良土壤,並選擇了耐高溫、耐大風的植物進行種植,如草海桐、三角梅、太陽花等56種。這些努力不僅豐富了島上的植物種類,還提升了島嶼的生態環境質量。東沙島上主要植被為灌叢,林投樹茂盛,植被良好。島上都生長著熱帶性植物、蔓性爬藤植物以及布滿矮小灌木,品種有桑樹、風桐及野菠等參雜其間,平均高度大約是五米形成了自然林蔭。


    此外,東沙群島海域物產豐富,擁有眾多的珊瑚、海藻、魚類和鳥類等生物資源,這些生物資源與島上的植物共同構成了東沙群島獨特的生態係統。


    此外,島上駐守官兵還親自種植了一些蔬菜,蔬菜種類大致分為:甘藍菜(結球很小)、結球白菜、番茄、四季豆、蘿卜等,夏季以栽培瓜類為主,如南瓜、絲瓜。偶爾還種植西瓜,其他如紅豆、辣椒、莧菜、空心菜等也有栽培,豐富了島上的植物種類。


    生活在東沙群島周圍的的動物種類較多,具體有1.魚類:海洋中的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根據調查珊瑚礁魚類超過500種,其中數種極為罕見。2.鳥類共有140餘種,大多屬於候鳥,在1866年,發現有大量白腹鰹鳥的繁殖族群,如今已經消失,遺留下來的鳥糞也在日本占據時代開采殆盡。3.珊瑚類有300種以及120種海藻,在環礁範圍內形成了美景。4.無脊椎動物也有近40種,這些資源不僅在海洋科學教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環礁地形與海洋生態上也是無與倫比的。5.玳瑁:夏秋交替之際,據稱島上常有大批出現,在沿岸沙丘產卵繁殖。


    玳瑁(學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又稱鷹嘴海龜,是海龜科玳瑁屬的一種爬行動物。這種生物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海洋中,包括南沙群島附近的海域。玳瑁的體型較大,背甲長度通常在62.5至114厘米之間,體重在35至127千克左右。它們的頭部相對窄小,吻部略長,頭部和四肢覆蓋著對稱光滑的鱗片。玳瑁的四肢呈槳形,外側各具有二個小爪,尾巴很短。其背甲呈現出棕褐色,帶有深淺不一的環狀斑和淺黃色的小花斑,其頭部是粟色,每個鱗片中間有黃色條紋,具有光澤。玳瑁的生活習性獨特,它們大部分時間都是獨居的,隻在交配時才會相遇。玳瑁具有較強的遷徙能力,生活在從開闊海洋到鹹水湖,甚至港口的紅樹林地區等多樣環境中。它們主要以珊瑚礁中的海綿為食,也會捕食甲殼類、藻類和魚類。玳瑁的繁殖期在每年的3到4月,雌龜在一個產卵期內會分三次產卵,每次產卵130至200枚。這些卵是球形的,白色,殼軟有彈性,孵化時間大約需要兩個月。玳瑁的壽命通常在30至50年左右。由於人類捕殺、海灘破壞以及繁殖率較低等原因,玳瑁的種群數量正在減少,目前已被列為國際瀕危物種和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玳瑁所吞食的海綿是一類多孔動物門原始多細胞水生動物的統稱。它們沒有嘴,沒有消化腔,也沒有中樞神經係統,全身布滿了小孔,裏麵長著許多鞭毛和一個篩子狀的環狀物,便於進食。在海水中多數是灰黃色、褐色或黑色的塊狀物。海綿分布在世界各大洋中。大多數。生活在海水中,少數生活在淡水裏。能夠靠海綿碎片或者脫落的突起物進行無性繁殖。淡水中的海綿能生成一種對環境變化抵抗力很強的結構,稱之為“芽球”。當母體死亡,芽球就會脫落。海綿沒有性腺,大部分海綿都是雌雄同體的,偏好異體受精。配子源自於原細胞(攜帶營養物質的變形細胞)或者失去鞭毛的領鞭毛細胞。海綿的幼蟲主要有四種。海綿是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不但是今天所有動物最直接的祖先,還可藥用或淨化海洋汙染。大約從古埃及時期開始,直至今日,海綿動物都被人用來洗澡,尤其是那些海綿是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不但是今天所有動物最直接的祖先,還可藥用或淨化海洋汙染。大約從古埃及時期開始,直至今日,海綿動物都被人用來洗澡,尤其是那些骨骼特別柔韌帶角質的。最近,人們發現了一係列海綿所產生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具有極高的藥理學和工業價值。因其對汙染物的敏感性,海綿經常被用作環境監測的生物指標。


    在礦產資源方麵上,公元2006年,中國科學家在南海東沙群島西南部海域新發現了潛在的可燃冰發育區。位於該區域內的東沙群島西南部海域存在與甲烷冷泉直接相關的冷泉碳酸鹽結核,具有噴溢多期性和甲烷通量多變等特點,這一帶的海底可能發育有淺埋藏的可燃冰。


    六月中下旬的東沙群島海洋上,正值梅雨季節末期,“鯤鵬”一號在抵達南海附近的巴士海峽時,東沙群島海域就早已經是雨後第二天轉為晴天了。


    經曆了十多天陰雨天的東沙群島海域,海水略微顯得湖藍色。“鯤鵬”一號巨輪慢速地,行進在這一片海區航道上。此時的東沙群島,這一片位於南中國海的熱帶天堂,正展現出其獨特的海洋風景吸引著無數探險者和海洋科學家的到來。


    這裏的海洋,如同一位技藝高超的畫師,用無盡的藍色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繪製出一幅幅令人歎為觀止的畫卷。當人們乘船靠近這一片群島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清澈透明的海水。海水由深藍逐漸過渡到淺藍,直到呈現出迷人的翡翠綠色,這是因為海底的珊瑚礁和沙洲反射出來的光線。陽光穿透水麵,灑在珊瑚礁上,形成了斑駁的光影,猶如海底的星空。


    東沙群島的多樣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樂園。如果登高俯瞰那清澄透明的淺海中,可以清楚地看見明藍的水中那些五彩斑斕的珊瑚,有的像樹冠一樣繁茂;有的像鮮花一樣綻放,它們是海洋中的花園,為無數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在這裏,你可以看到成群的小醜魚在珊瑚間穿梭,海龜在海底悠閑地遊弋,還有那五彩斑斕的蝴蝶魚、鸚鵡魚等各種熱帶魚,它們在這裏演繹著一場場生動的海洋生物形象活潑的生活戲劇。


    海麵上,海鳥的叫聲此起彼伏,它們在空中盤旋,時而俯衝入海捕食;時而又落在礁石上休息。這些海鳥是海洋的守望者,它們的歡鳴歌聲是海洋的旋律,為這片海域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東沙群島的海域不僅美麗,而且充滿了神秘。在這裏,你可以看到海豚在船邊躍出水麵,它們的身姿優雅而靈動,仿佛在向人們展示它們對自由的熱愛。而在更深的海域,還有鯨魚這種巨大的海洋生物,它們響亮的叫聲宛如歌聲一樣穿透海水,傳遍整個海洋,讓人深刻感受到海洋的深邃和廣闊。


    東沙群島的海洋風景,如同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卷讓人流連忘返。這裏的每一處風景都充滿了生命的活力,每一片海域都充滿了探索的樂趣。在這裏,你可以感受到海洋的壯麗和神秘,也可以體驗到與海洋生物和諧共處的快樂。東沙群島,這是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海洋天堂。


    不到二點鍾,從午睡中醒過來的潛龍便早早地走出了休息室。他來到了甲板上,舉目眺望著這一片遼闊美麗的海域,心裏感到非常的舒服和驕傲,海麵上一陣陣的海風拂麵而來,帶著一絲悶熱的海洋上特有的那種味道。


    按照海洋科學考察計劃,在東沙群島附近的周邊海域可以尋找一處淺海地點下錨停留,進行潛海實地調查作業。…


    潛龍登上了高處的了望塔平台,他拿起了高倍高清專業航海望遠鏡向四周巡看了一圈。通過望遠鏡他清楚地看到:在不遠處東沙群島海區東南方向的東沙島隱藏在一片綠色中。各種樹木生長繁茂又綠意盎然,群鳥盤旋雲集,在高空中飛來飛去,上下展翅歡舞翩躚,各種鳥聲啁啾婉轉,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五彩斑斕的夏日盛景。


    東沙群島中的海人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向深藍(幻想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野漫遊者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野漫遊者龍並收藏走向深藍(幻想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