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爸爸不讓我聽,隻知道他要走,還勸我們走。”


    “那麽,他沒說去哪裏?”


    “不知道,也許還俗了,也許到別的寺廟了吧?”


    不會還俗的,謝惠仁心想,師父對佛教是虔誠的,他也許流落到別的寺廟,可是,現在到哪裏能找到他?


    莎莉還在說著她的事情,“後來,我爸爸決定,帶媽媽和我去香港,可是船小,爸爸讓媽媽先走,他帶著我乘另一班後走。可是……”


    傻丫頭!謝惠仁心中暗暗叫苦,那是偷渡!


    莎莉又哭了起來,“船走到一半就聽見有槍響,很多人被轉到別的船上,船上亂極了,爸爸本來是抱著我的,可是我們被人群衝散了,我被擠到另一條船上,後來到了香港。可聽說爸爸那隻船……”


    莎莉哭得更厲害了。謝惠仁隻好用了些力氣,把她抱得更緊了,現在,他不像剛抱著她時那麽矜持和尷尬,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他們就是最親的人了。


    兩個孤兒。


    莎莉哭著,斷斷續續地說,“我也找不到媽媽,隻能在香港流浪。後來托同鄉的人給家鄉捎了個信,說爸爸媽媽都沒有回來。再後來,一個遠房的叔叔給我寄錢,安排我上學,我上的是教會學校,就起了這個英文名字。這些年,就這樣活了下來。”


    謝惠仁靜靜地聽著她的悲劇,他的頭腦中閃現著當時的情景,他知道一個小女孩成為孤兒、在香港流浪的苦楚。而這些苦,他又何嚐沒有經歷過?


    他顫抖著聲音,問:“你爸爸沒給你留下什麽話,或者什麽東西?”


    剛說完,他就立刻意識到,他爸爸的遺物,就在他的手裏!


    莎莉的身子也是劇烈地一震,她從謝惠仁的懷裏站起來,瞪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一個令她恐懼的情景,“哥哥,爸爸和我被衝散的時候,他塞給我一隻用手絹包的小包,裏麵就是這隻銀鐲子。”


    是隻銀鐲!


    謝惠仁忙鬆開莎莉,兩人麵對麵地站著。他驚疑地盯著莎莉的眼睛,難以置信地緩緩將手掌托起。對視了片刻,他們的眼睛同時落到手上托的那隻銀鐲。


    這隻銀鐲顯然是有些年頭的東西了,已經舊得沒有任何光澤,銀鐲的表麵有花紋圖案,謝惠仁不用仔細看,就明白,這是八思巴文!


    他咬了咬牙,臉上顯出痛苦的表情。


    莎莉,你為什麽不早拿出來!


    他喃喃地說,“那位會八思巴文的老師剛剛過世!”


    莎莉看著他,眼睛裏充滿了憂傷,她知道,她失去了最後的機會。


    “對不起,哥哥。”


    27


    謝惠仁又怎麽忍心埋怨莎莉。她臉上的淚痕還在,眼睛哭得紅紅的,此時,眼眶裏又含著淚水,說不定就一下子痛哭出來。


    他伸出手,在莎莉的肩頭輕輕拍了拍,衝著她笑了笑。他想讓她知道,他並沒有責怪她的意思。


    可是,莎莉的淚水還是湧了出來,滿臉愧疚地說著,“哥哥,真的對不起。”


    這次,是謝惠仁把她攬在懷裏,輕輕地抱著她,用手拍著她的背,輕聲地說,“別哭了,你沒做錯什麽呀。”


    莎莉哭得更凶了,好半天,她才哽咽著,斷斷續續地說:“我本來不想進去的,我怕我哭出來,可你進到寺裏之後,我還是忍不住跟著你進去了,我一直在你身後,你接電話的時候,我離你並不遠,可是你沒發現我。”


    謝惠仁笑了笑,他當時隻顧著聽電話了,根本沒察覺身邊的任何動靜。


    “後來,我聽你大喊,好像很急的樣子,我心裏感覺恐怕有什麽不好的事情……我很怕。”


    “是的,那位老師和我說著話,就去世了。”謝惠仁心中又是一陣難過,怎麽辦?很明顯,老先生肯定知道一些秘密,可惜,他沒有時間說出來!


    可是,他不想讓莎莉知道他的痛苦,還是輕聲安慰著她,“不過,也是有收穫的,老師告訴了我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正文 第45節:(45)


    “四大”,“還有四個”。這是什麽呢?他抬起頭,正好透過山門,看到正中的大雄寶殿。佛祖,給弟子些啟示吧。


    莎莉哭了一陣,似乎意識到這樣靠在謝惠仁的懷裏有些不妥,她重新站好,滿是淚痕的臉上泛起淺淺的紅暈,她尷尬地笑了笑,眼睛卻盯著地麵,不敢再看謝惠仁。


    她輕輕地說,“我聽到你喊什麽了,什麽‘四大’和什麽‘還有四個’……是什麽意思?”


    謝惠仁暗自嘆了一口氣,是啊,那究竟是什麽意思呢。這就好像破解密碼的語句又是一個密碼,好在,這個新的密碼是漢語。


    不好!謝惠仁又暗暗叫苦,把一種語言翻譯成漢語,那往往是給讀的人製造了更大的障礙。很多時候,還不如保留那種語言的原始性好些。漢語的功能太豐富了!他想起佛經的翻譯,有些翻譯家找不到漢語裏對應的詞,隻好選擇那些意義相似的現有詞彙,而讀佛經的人,往往又用譯文詞彙的固定意義來理解,可意思就差得太多了。比如“般若”翻譯成“智慧”,看起來是差不多,可那麽多人將“般若”等同於漢語常用語裏講的智慧的概念,這可完全是錯誤的了。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丟失了原始語言中豐富的含義,而譯本的語言中,又無形中加入了新的意思。這在佛經的翻譯和流傳過程中發生的爭論和誤讀可是有過很多次的。後來佛經的翻譯家們創造了“四例五不翻”(注釋42)的翻譯原則,這才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誤讀的現象。可即使這樣,又能避免多少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觀世音密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苗欣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苗欣宇並收藏觀世音密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