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惠仁剛提了個頭兒,又沉默了,看起來,他真是個不善言談的人。他靜靜地靠在沙發裏,出神地盯著麵前的茶幾,突然,他的眼睛一放光,重新對視著程弼,“程先生,你聽說過青州佛像嗎?”(注釋7)
程弼也是一驚,心裏不禁暗暗佩服起謝惠仁。他怎麽能想到這個?程弼微微合上眼睛,回憶著這個至今還無法破解的佛教史謎團。1996年10月,程弼剛剛讀完歷史學博士的時候,他的導師突然邀請他同去山東青州,說青州的一所學校操場施工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佛像窖藏。
等他們趕到那裏的時候,發掘工作已經結束了,在一個麵積50多平米,深度不到3米的窖坑裏,竟然發掘出400多尊佛像,奇怪的是,大多數佛像沒有四肢,其餘的,便是一些沒有身體的佛頭。
正文 第12節:(12)
他的導師看了其中幾尊,從題材和雕刻手法上簡單一看,就可以判斷那是南北朝時期的作品,大概在公元5世紀到公元6世紀。青州的地方誌上記載,當時那裏有座遠近聞名的龍興寺,可是到了公元1300年前後,它卻突然消失了。
問題是,這堆佛像明顯是被人砸毀的,但在有些佛像上可以找到火燒和修復的痕跡。是什麽人砸毀它們,又是什麽人修復和掩埋它們的呢?
程弼的回憶漸漸清晰了,當時,很多人說那是南北朝時期幾次滅佛活動(注釋8)中毀壞的佛像,可是,經過鑑定,專家確定其中有幾尊佛像是北宋時代的,那麽這個假設就不攻自破了。還有人提出是北宋末年金兵五次攻打青州時,因為戰亂,僧人們埋藏起來的,可是很多史學家對此提出了質疑。最重要的,佛像身上還有貼金彩繪,如果是北宋埋藏的,五六百年的時間裏,那些彩繪應該早就褪下了。
直到今天,青州佛像之謎還是沒有解開。
像這種無法解答的歷史謎團,實在是太多了,程弼在上學的時候還對此很感興趣,總是想,如果能夠解開一個,也就不枉此生了。隨著時光流逝,當年的想法已經漸漸消磨掉,在藝術品拍賣行業,重要的不是用想像解開未知的歷史謎團,而是用已知的歷史知識、哪怕是還存在爭議的知識,去解釋已經存在的作品。這完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思路。
直到今天,程弼才感覺到,年輕時那股對歷史之謎的激情和執著依然在身體裏潛伏著,遇到合適的時機,它們就像被壓抑多年的火山一樣蠢蠢欲動。這讓程弼感覺他依然像年輕時一樣有著無窮的求知慾望和探險精神。
程弼出神地說:“謝先生,我有幸參與過青州佛像的研究,但,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哦?”謝惠仁的眼睛一亮,“您是說,您親眼看過青州佛像?”
程弼滿足地點了點頭,對於能夠見證到這個中華瑰寶的發掘,他是引以為豪的。突然他想到什麽,微微笑著,“謝先生,親見青州佛像的人,可不在少數吧?”
謝惠仁一怔,立刻明白了他說的意思。青州佛像被列為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從1996年10月出世後不久,其中一些精美的佛像藝術品就先後在日本、德國、瑞士、英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展出。謝惠仁想到這裏,也不禁自嘲地笑了,其實,就在2003年的3月,其中的35尊佛像還在美國華盛頓賽克勒美術館展出,賽克勒博物館的館長雷比說,這是他舉辦的最好的展覽之一。在4個月的時間裏,就有近百萬觀眾前來欣賞。(注釋9)
這麽說來,親眼見過青州佛像的人,可不是太多了嗎?
看到謝惠仁略略顯得尷尬的神情,程弼轉換著話題,說:“我的導師那時恰巧對佛像造像藝術很感興趣。”
這無疑是他的謙辭,謝惠仁想,有哪位學者會心血來潮地“恰巧”對某個領域感興趣呢,對於一位學者來說,“感興趣”這三個字,往往意味著他已經付出了畢生的心血。謝惠仁的頭腦中飛快地閃過幾位國內知名的歷史學家,口中卻不由得問著,“不知道老先生是……”
程弼擺了擺手,不無自嘲地笑了,“不必提了,從我口中說出老師的名字,反倒給先生丟人了。”
謝惠仁笑了笑,沒說什麽。他看得出,程弼還有話在嘴邊,卻猶豫著沒有說出來。隻見程弼嘴唇動了動,自責地說:“我老師是個蒙古族人,他最大的成就是研究一種已經消失的蒙古族文字,可惜,我連半分也沒有學到,唉……”
蒙古族人?謝惠仁的頭腦飛速地轉著,搜索著記憶中蒙古族的歷史學者,不過他很快就放棄了,暗自自責,讀書還是太少了些。
程弼的眼神有些迷惘,仿佛在回憶求學時的往事。不過,他也立刻感覺到這有些失禮,抱歉地一笑,繼續回到剛才的話題,“謝先生,您從青州佛像又想到什麽了?”
謝惠仁定了定神,神色又回復到他特有的麵無表情上,顯得很嚴肅。他說:“程先生,我是想,如果我們討論的這件佛頭,也曾經被毀壞過,之後又被修復,那麽,它完全可能揉合兩種雕刻手法。”
“比如?”
“比如說,如果它曾經有背屏(注釋10)呢?如果背屏曾經被破壞,就有可能在後期修復的時候被鑿下去,而原來背屏上的東西我們就完全看不到了。”
程弼也是一驚,心裏不禁暗暗佩服起謝惠仁。他怎麽能想到這個?程弼微微合上眼睛,回憶著這個至今還無法破解的佛教史謎團。1996年10月,程弼剛剛讀完歷史學博士的時候,他的導師突然邀請他同去山東青州,說青州的一所學校操場施工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佛像窖藏。
等他們趕到那裏的時候,發掘工作已經結束了,在一個麵積50多平米,深度不到3米的窖坑裏,竟然發掘出400多尊佛像,奇怪的是,大多數佛像沒有四肢,其餘的,便是一些沒有身體的佛頭。
正文 第12節:(12)
他的導師看了其中幾尊,從題材和雕刻手法上簡單一看,就可以判斷那是南北朝時期的作品,大概在公元5世紀到公元6世紀。青州的地方誌上記載,當時那裏有座遠近聞名的龍興寺,可是到了公元1300年前後,它卻突然消失了。
問題是,這堆佛像明顯是被人砸毀的,但在有些佛像上可以找到火燒和修復的痕跡。是什麽人砸毀它們,又是什麽人修復和掩埋它們的呢?
程弼的回憶漸漸清晰了,當時,很多人說那是南北朝時期幾次滅佛活動(注釋8)中毀壞的佛像,可是,經過鑑定,專家確定其中有幾尊佛像是北宋時代的,那麽這個假設就不攻自破了。還有人提出是北宋末年金兵五次攻打青州時,因為戰亂,僧人們埋藏起來的,可是很多史學家對此提出了質疑。最重要的,佛像身上還有貼金彩繪,如果是北宋埋藏的,五六百年的時間裏,那些彩繪應該早就褪下了。
直到今天,青州佛像之謎還是沒有解開。
像這種無法解答的歷史謎團,實在是太多了,程弼在上學的時候還對此很感興趣,總是想,如果能夠解開一個,也就不枉此生了。隨著時光流逝,當年的想法已經漸漸消磨掉,在藝術品拍賣行業,重要的不是用想像解開未知的歷史謎團,而是用已知的歷史知識、哪怕是還存在爭議的知識,去解釋已經存在的作品。這完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思路。
直到今天,程弼才感覺到,年輕時那股對歷史之謎的激情和執著依然在身體裏潛伏著,遇到合適的時機,它們就像被壓抑多年的火山一樣蠢蠢欲動。這讓程弼感覺他依然像年輕時一樣有著無窮的求知慾望和探險精神。
程弼出神地說:“謝先生,我有幸參與過青州佛像的研究,但,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哦?”謝惠仁的眼睛一亮,“您是說,您親眼看過青州佛像?”
程弼滿足地點了點頭,對於能夠見證到這個中華瑰寶的發掘,他是引以為豪的。突然他想到什麽,微微笑著,“謝先生,親見青州佛像的人,可不在少數吧?”
謝惠仁一怔,立刻明白了他說的意思。青州佛像被列為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從1996年10月出世後不久,其中一些精美的佛像藝術品就先後在日本、德國、瑞士、英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展出。謝惠仁想到這裏,也不禁自嘲地笑了,其實,就在2003年的3月,其中的35尊佛像還在美國華盛頓賽克勒美術館展出,賽克勒博物館的館長雷比說,這是他舉辦的最好的展覽之一。在4個月的時間裏,就有近百萬觀眾前來欣賞。(注釋9)
這麽說來,親眼見過青州佛像的人,可不是太多了嗎?
看到謝惠仁略略顯得尷尬的神情,程弼轉換著話題,說:“我的導師那時恰巧對佛像造像藝術很感興趣。”
這無疑是他的謙辭,謝惠仁想,有哪位學者會心血來潮地“恰巧”對某個領域感興趣呢,對於一位學者來說,“感興趣”這三個字,往往意味著他已經付出了畢生的心血。謝惠仁的頭腦中飛快地閃過幾位國內知名的歷史學家,口中卻不由得問著,“不知道老先生是……”
程弼擺了擺手,不無自嘲地笑了,“不必提了,從我口中說出老師的名字,反倒給先生丟人了。”
謝惠仁笑了笑,沒說什麽。他看得出,程弼還有話在嘴邊,卻猶豫著沒有說出來。隻見程弼嘴唇動了動,自責地說:“我老師是個蒙古族人,他最大的成就是研究一種已經消失的蒙古族文字,可惜,我連半分也沒有學到,唉……”
蒙古族人?謝惠仁的頭腦飛速地轉著,搜索著記憶中蒙古族的歷史學者,不過他很快就放棄了,暗自自責,讀書還是太少了些。
程弼的眼神有些迷惘,仿佛在回憶求學時的往事。不過,他也立刻感覺到這有些失禮,抱歉地一笑,繼續回到剛才的話題,“謝先生,您從青州佛像又想到什麽了?”
謝惠仁定了定神,神色又回復到他特有的麵無表情上,顯得很嚴肅。他說:“程先生,我是想,如果我們討論的這件佛頭,也曾經被毀壞過,之後又被修復,那麽,它完全可能揉合兩種雕刻手法。”
“比如?”
“比如說,如果它曾經有背屏(注釋10)呢?如果背屏曾經被破壞,就有可能在後期修復的時候被鑿下去,而原來背屏上的東西我們就完全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