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中心來人看過傷口了嗎?”
警員回答:“看過了。基本上認定是九毫米的魯格子彈。子彈沿著右腿膝蓋外側擦過去,擊碎了部分膝關節的軟骨組織,除此之外主要都是皮外傷;最麻煩的,還是他的精神狀態。”
巴渝生點頭,和梁小彤的描述吻合。同時他知道,一時半會兒是指望不上吉三樂的筆錄了。他沒有太多選擇,決定去找他一直不願做筆錄但早就想約談的一個倖存者,郭子放。
和郭子放,怎麽也該算老交情了。據郭子放的一次酒後真言,他一直對法製類的新聞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原因是他曾經的一段經歷,一場大案。巴渝生後來讀過那起錯綜複雜案件的卷宗,不得不承認那是個離奇又殘酷的大案,很難不給經歷者的生活留下深刻烙印,就好像那蘭,親歷過那一個個案件後,性格和理念,也都難免會有深刻的變化。
從大概六七年前起,郭子放作為《新江晚報》法製類新聞的負責人,開始頻繁和巴渝生接觸。對媒體、對記者,巴渝生一向避之唯恐不及,但他很快發現郭子放是難得的一位“夠意思”的名記。他的採訪、他的編稿,很少以“我是記者”的居高臨下的冷眼來看待一個個案子,而是從一個有七情六慾的普通讀者的角度來剖析和報導事件發生的經過和結果。逐漸,巴渝生開始對這個又像鴕鳥又像斑馬的瘦高中年記者產生了好感。他並非迂腐到排斥一切媒體,相反,他知道公安工作的艱辛、公安人員的血汗,也需要一個喉舌,倒不是為了歌功頌德,至少樹立一個立體生動的形象。
同時郭子放也格外欣賞這個乍一看書生氣十足的刑偵總隊大隊長。從邏輯上和世態學上看,巴渝生成為江京市的“總捕頭”純屬奇蹟,年紀太輕,經驗不足,官場背景全無,曾經有謠言巴渝生是某鄰省省委書記頭婚的兒子,父母離異後巴渝生隨了母姓。但郭子放深入研究後得出結論,謠言隻是謠言,毫無根據。當然,仔細分析一下,巴渝生貌似平步青雲也並非完全是天方夜譚,一來他的學歷較高,而且是實打實的高學歷,(不像近年來領導層的風氣,幹部們似乎彈指間就獲得了令人咋舌但能擠出水的高學歷);他領銜破獲了幾起大案冷案;他在市局從不站隊,所以沒有站錯隊,領導們會認為他“很安全”。於是誕生了這位戴著眼鏡、不沾菸酒、缺少霸氣的怪獸警長。
巴渝生為人和他的外表如一,相對內向寡語,但並非在故意擺架子,隻不過所有話都是想好了再說,說出來都是實心誠意。交往中,郭子放開始由好奇到欣賞再到敬佩,兩人公事公辦之外,逐漸成為朋友。最近幾年來江京的數起大案,《新江晚報》都做了大篇幅的深度報導,資料之翔實,令實為競爭對手的“兄弟報紙”都艷羨不已,這裏托的就是郭子放和巴渝生惺惺相惜的福。
巴渝生在急診的候診室裏遇見了正在來回踱步的郭子放。事先他就得知,除了最初煙火中的窒息,郭子放隻有輕微的燒傷和劃傷,是傷勢最輕的人之一。此刻郭子放低著頭,看上去在琢磨什麽心思,本來脖子就長,這一低頭,看上去像一隻覓食中的鷺鷥。有些候診的病人和家屬自己也在焦躁之中,顯然不待見他的走動,時不時投去鄙夷的目光,他視而不見,或者根本就沒看見。這時他似乎有了第六感,猛一抬頭,看見了巴渝生。
“嘿!”他招呼道。待巴渝生走近,他又說:“我一直在猜想,你要不就是第一個審我,要不就是最後一個審我。”
巴渝生笑道:“結果你全猜錯了。”
“要不我隻能做記者呢!”郭子放自嘲道,“我忘了還有那蘭,她才符合這第一或者最後的情況。”
巴渝生說:“糾正一下,不是審問,是詢問,信息收集,你的新聞稿裏可不能出錯。”
郭子放苦笑道:“新聞稿?你詢問了好多人了吧?你肯定比我更清楚,今天這案子的來龍去脈,一時半會兒且摸不清呢。等我寫出新聞稿,肯定是整張紙的問號。”
附近候診的病人和家屬投來的目光鄙夷之外更有好奇,巴渝生說:“所以,我假客套地說,要你的幫助。”
郭子放笑道:“客套已經是假了,沒有必要說‘假客套’,總算抓你一次語病。”又沉下臉正色問:“就你一個人嗎?真的不是審我?不是做筆錄?”巴渝生說:“對門有家星巴克,要不一起喝點咖啡喝點茶,談話方便些。”
案發後3小時15分左右,江京第六人民醫院對麵星巴克等巴渝生和郭子放跨進星巴克,才發現剛才“談話方便些”的假設在這裏並不成立。這很難說是巴渝生的判斷失誤,大多數江京市區內的星巴克和其他億萬個星巴克一樣,都有相當溫馨休閑的氣氛,但六院對門的這家咖啡店與眾不同。說“與眾不同”,絕不是說它生意不好,相反,生意太好。這也就是問題所在。川流不息的顧客使小店擁擠,焦急的、痛苦的、壓抑的顧客使小店始終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你可以時不時聽見有人對著手機抱怨、嘆息甚至吼叫,能坐下來靜靜交談的人大概受環境影響,不久也會焦急地結束談話,匆匆離開。
巴渝生和郭子放這才有了一張小台子和座位。
警員回答:“看過了。基本上認定是九毫米的魯格子彈。子彈沿著右腿膝蓋外側擦過去,擊碎了部分膝關節的軟骨組織,除此之外主要都是皮外傷;最麻煩的,還是他的精神狀態。”
巴渝生點頭,和梁小彤的描述吻合。同時他知道,一時半會兒是指望不上吉三樂的筆錄了。他沒有太多選擇,決定去找他一直不願做筆錄但早就想約談的一個倖存者,郭子放。
和郭子放,怎麽也該算老交情了。據郭子放的一次酒後真言,他一直對法製類的新聞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原因是他曾經的一段經歷,一場大案。巴渝生後來讀過那起錯綜複雜案件的卷宗,不得不承認那是個離奇又殘酷的大案,很難不給經歷者的生活留下深刻烙印,就好像那蘭,親歷過那一個個案件後,性格和理念,也都難免會有深刻的變化。
從大概六七年前起,郭子放作為《新江晚報》法製類新聞的負責人,開始頻繁和巴渝生接觸。對媒體、對記者,巴渝生一向避之唯恐不及,但他很快發現郭子放是難得的一位“夠意思”的名記。他的採訪、他的編稿,很少以“我是記者”的居高臨下的冷眼來看待一個個案子,而是從一個有七情六慾的普通讀者的角度來剖析和報導事件發生的經過和結果。逐漸,巴渝生開始對這個又像鴕鳥又像斑馬的瘦高中年記者產生了好感。他並非迂腐到排斥一切媒體,相反,他知道公安工作的艱辛、公安人員的血汗,也需要一個喉舌,倒不是為了歌功頌德,至少樹立一個立體生動的形象。
同時郭子放也格外欣賞這個乍一看書生氣十足的刑偵總隊大隊長。從邏輯上和世態學上看,巴渝生成為江京市的“總捕頭”純屬奇蹟,年紀太輕,經驗不足,官場背景全無,曾經有謠言巴渝生是某鄰省省委書記頭婚的兒子,父母離異後巴渝生隨了母姓。但郭子放深入研究後得出結論,謠言隻是謠言,毫無根據。當然,仔細分析一下,巴渝生貌似平步青雲也並非完全是天方夜譚,一來他的學歷較高,而且是實打實的高學歷,(不像近年來領導層的風氣,幹部們似乎彈指間就獲得了令人咋舌但能擠出水的高學歷);他領銜破獲了幾起大案冷案;他在市局從不站隊,所以沒有站錯隊,領導們會認為他“很安全”。於是誕生了這位戴著眼鏡、不沾菸酒、缺少霸氣的怪獸警長。
巴渝生為人和他的外表如一,相對內向寡語,但並非在故意擺架子,隻不過所有話都是想好了再說,說出來都是實心誠意。交往中,郭子放開始由好奇到欣賞再到敬佩,兩人公事公辦之外,逐漸成為朋友。最近幾年來江京的數起大案,《新江晚報》都做了大篇幅的深度報導,資料之翔實,令實為競爭對手的“兄弟報紙”都艷羨不已,這裏托的就是郭子放和巴渝生惺惺相惜的福。
巴渝生在急診的候診室裏遇見了正在來回踱步的郭子放。事先他就得知,除了最初煙火中的窒息,郭子放隻有輕微的燒傷和劃傷,是傷勢最輕的人之一。此刻郭子放低著頭,看上去在琢磨什麽心思,本來脖子就長,這一低頭,看上去像一隻覓食中的鷺鷥。有些候診的病人和家屬自己也在焦躁之中,顯然不待見他的走動,時不時投去鄙夷的目光,他視而不見,或者根本就沒看見。這時他似乎有了第六感,猛一抬頭,看見了巴渝生。
“嘿!”他招呼道。待巴渝生走近,他又說:“我一直在猜想,你要不就是第一個審我,要不就是最後一個審我。”
巴渝生笑道:“結果你全猜錯了。”
“要不我隻能做記者呢!”郭子放自嘲道,“我忘了還有那蘭,她才符合這第一或者最後的情況。”
巴渝生說:“糾正一下,不是審問,是詢問,信息收集,你的新聞稿裏可不能出錯。”
郭子放苦笑道:“新聞稿?你詢問了好多人了吧?你肯定比我更清楚,今天這案子的來龍去脈,一時半會兒且摸不清呢。等我寫出新聞稿,肯定是整張紙的問號。”
附近候診的病人和家屬投來的目光鄙夷之外更有好奇,巴渝生說:“所以,我假客套地說,要你的幫助。”
郭子放笑道:“客套已經是假了,沒有必要說‘假客套’,總算抓你一次語病。”又沉下臉正色問:“就你一個人嗎?真的不是審我?不是做筆錄?”巴渝生說:“對門有家星巴克,要不一起喝點咖啡喝點茶,談話方便些。”
案發後3小時15分左右,江京第六人民醫院對麵星巴克等巴渝生和郭子放跨進星巴克,才發現剛才“談話方便些”的假設在這裏並不成立。這很難說是巴渝生的判斷失誤,大多數江京市區內的星巴克和其他億萬個星巴克一樣,都有相當溫馨休閑的氣氛,但六院對門的這家咖啡店與眾不同。說“與眾不同”,絕不是說它生意不好,相反,生意太好。這也就是問題所在。川流不息的顧客使小店擁擠,焦急的、痛苦的、壓抑的顧客使小店始終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你可以時不時聽見有人對著手機抱怨、嘆息甚至吼叫,能坐下來靜靜交談的人大概受環境影響,不久也會焦急地結束談話,匆匆離開。
巴渝生和郭子放這才有了一張小台子和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