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神秘之地隻被輕輕揭開了一角,卻掀起了如此的驚濤駭浪。


    日期:2010-2-25 17:47:00


    87、


    寂靜籠罩在我們的帳篷裏。大家默默的看著地麵,沒人說話。不知是誰嘟囔了一句“沙暴停了”。此話打破安靜之餘,大家如蒙大赦,紛紛飛奔出去,操傢夥開始幹活。


    我混在人群中,積極的跑了出去。在帳篷外李大嘴一把拉住我道:“師妹,今晚咱倆就成親吧,不能再耽擱了。你看譚教授的悲劇,咱們得以史為鑑哪!”


    魏大頭冷冷道:“你前有老婆後有於燕燕,要說成親怎麽著也是我,輪不到你吧?”


    李大嘴反唇相譏道:“你看於燕燕時不也是一副色迷迷的壞樣?記得當年某人讀恩格斯的《家庭、私有製和國家起源》時大讚普納路亞家庭形態,這人是誰來著?喲,魏博士,你好眼熟啊。”


    普納路亞家庭是群婚製的一種,是原始社會排除血親婚配後逐漸發展出來的一種族外婚。它早於對偶婚,通常也被稱為普那路亞婚、族外群婚,非常生猛。


    我跟隨大部隊向墓地走去,老魏和李大嘴跟在我身後,還在聒噪不休。我回過頭無奈道:“你們省省吧。我媽說了要我給她找個律師女婿,她就靠這個信念支撐後半生了。”


    “另外,”我及時的補充了一句:“我特煩那種在聽譚老師故事時故作堅強假裝無淚硬漢,卻在暗暗流鼻涕的男人。”


    魏大頭和李大嘴連忙抬起右臂,用袖子狠狠擦了擦鼻子,又順勢將袖子在褲子上抹了一下。動作整齊劃一,熟練至極。他們兩個的習性我真是瞭然於胸,向來右袖子擦鼻涕,左袖子擦嘴,最後全部抹在褲子上了事。


    難以想像,s大考古係這麽多年對兩位大神是怎樣忍下來的。我們考古係的名聲這麽駭人,兩位大神功不可沒。


    整個下午幹活的時候,我都在思考在譚教授經歷中呈現的種種謎題。神秘的數字,奇特的葬俗,造型特異的樁木,舟型棺,這些都讓我在翻沙子的同時,無法抑製的反思思量其中深意。當然最讓我心驚的是譚教授和查海洋挖出的黑衣女人棺,和覆蓋在她屍身上的咒語。


    無論是否幻覺,譚教授也曾見過那個黑衣女人。她所敘述的黑衣女人和黑氣縈繞,與我記憶中兩秒鍾有相似的痕跡。我堅信這不是巧合,一定另有原因。


    需要說明的是,在我大幅度轉述譚教授的故事時,並沒有完全按照她的原話進行原文轉述,其中很多內容是在事後通過各種途徑得知,與譚教授的經歷對接起來形成的一個完整過程的敘述。


    那個下午,當我拿著毛刷心不在焉的給一跟羊骨頭掃灰時,心中不由自主的對譚教授驚心動魄的故事感到羨慕,暗自期待自己也能遇到如此傳奇和詭異的經歷。當時我不知道,我的羨慕完全是多餘的。


    營盤遺址給我的震撼和意外,遠遠超出我的期待和想像。


    日期:2010-2-25 21:17:00


    89、


    營盤遺址是漢晉時期的遺存。這個1500年前後的古城是當時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即使在今天站在荒棄的城前也能感受到當年古城的繁榮。從西漢開始,中原政府在開闢的這條邊疆交通線路上設置烽燧,起到保護商旅、傳遞信息的作用,在營盤城外就有一座廢棄的烽燧。我們正在作業的墓地遺址距離古城大概900米左右,旁邊不遠處是一個佛教寺院遺址。


    大概在公元一世紀左右,佛教由印度傳入新疆,在新疆很多古代文化中心建有佛教建築物不足為奇。營盤佛塔的基座呈方形,塔身為圓柱形,其形製與樓蘭、米蘭、尼雅、安迪爾等遺址內的佛塔造型相同。


    這天我們幹活的時候,李大嘴和魏大頭就一直在那裏嘀嘀咕咕,不知道又在策劃什麽陰謀。果然快到吃飯的時候,李大嘴湊了過來,悄聲道:“梁珂,想不想打獵去?”


    打獵是我們的暗語,意思是在正規考古發掘之餘,我們晚上偷跑出去,在附近查詢有沒有新的遺存,或者對考古發掘的遺存遺漏部分進行勘察。由於打獵是在晚上進行,所在場地又通常是古墓,所以非常刺激。


    我小聲問道:“哪裏?”


    李大嘴眼睛望著別處,試圖掩人耳目,聲音低低道:“古寺遺址。”


    我眼睛也望向別處,若無其事的樣子,“諾。”


    午飯時間到了。我們紛紛停下手中工作,向營地走去。營地距離墓地約200米,距離古城就更遠了。由於補給車剛剛回來,今天中午屬於改善餐,一改往日在墓地啃冷饃的傳統。我看大夥似乎都挺高興,尤其是李仁熙,鼻一抽一抽的,似乎大老遠就聞到了肉味。


    日期:2010-2-25 21:25:00


    89、


    這段時間大夥都很玩命,除了因為這次發掘工作機會來之不易,也是有點受貝格曼等人的刺激,想鼓勁兒在營盤做出點成績。體力的消耗和研究探討出土文物耗費的心力,讓大家特別都在工作之餘盼望吃點油水。


    在中國,科學意義上的考古學發端是近代方由國外傳入。雖然金石學從漢唐開始就有萌芽,至清代發展到了鼎盛階段,但金石學主要是以傳世或少量出土的商周以來有銘文的銅器、秦漢以來的石刻文字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學問。它的目的主要是通過研究進行考證、考據,用以正經補史,和我們現代考古學並不相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考骨紀之北疆生死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碩並收藏考骨紀之北疆生死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