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麵麵相覷,嘴裏含著的肉被慌亂的吞下。範教授步履匆忙,原本地中海式的禿頭被打理成農村包圍城市髮型,在晚風中也淩亂了,露出光亮的至高點。跟著範教授跑到酒樓門口,我實在忍不住問了一句:“範老師,發生什麽事情了?”


    範教授聲音低沉,語氣急促:“周謙失蹤了。”


    日期:2010-2-19 2:28:00


    34、


    仿佛是一個經久不散的陰霾,又仿佛是一個宿命的讖語,周謙以一種奇特的方式卷裹在這個漫長而詭異的事件裏。每當看到“不可思議”這四個字,我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想到周謙,想到他那張瘦長白淨的臉,微微顫抖的手指,厚重模糊的眼鏡片。


    周謙失蹤了。我們三個人不約而同發出的聲音是:不可能。


    這不可能。我們剛剛去看望過他,看似醫院實則為監獄的建築,管理方式,重點監控的命令,甚至房中精心選擇的生活用品,這一切都不可能使一個大活人平白無故的消失。


    在公安人員麵前,我們如實交代了去看望周謙的全過程。李大嘴列出了我們購買物品的清單,精確到甚至交代帶去蘋果的數量。除了涉及封建迷信部分,能說的我們都說了。對於魏大頭交代出的周謙很看重的那個黑布包,公安人員還專門派人到係裏的雜物室清點。


    但是沒有找到。


    那個黑布包似乎也憑空消失了。


    我們的行程因此耽擱了兩周,公安機關要求我們協助調查。周謙所在的205房間門窗毫無破損,房門是在外麵鎖上的,完好如初,連走廊的大鐵門也堅固依舊。但周謙就是不見了。不管我們有怎樣的猜測和不解,周謙完美蒸發,留下一群人苦苦思索個中緣由。


    對於範教授,我們倒沒有任何隱瞞。對於從金壇開始到最後探望周謙過程,我們仨坐在他家客廳裏,群策群力的將所有的過程合盤托出,包括那些在公安同誌麵前無法啟齒的異常事件和感受。範教授一言不發,隻是坐在沙發上不停的抽菸,靜靜聽著我們焦慮不安的傾訴。


    在範教授麵前,我們無論年紀幾何,總有一種孩子和父親的之間的情感。麵對這樣一位剛正不阿、甚至有點死腦筋的正直學者,也是我們尊敬的長者,那些故作堅強的偽裝都可以放下。如果說這世界還有什麽可以信任和依賴,那麽範教授這樣的人就是其中之一。


    周謙終究沒有找到。此事也無法解釋。最後公安機關給出的結論是:周謙因為長期沉浸在個人精神世界裏,患有重度精神分裂症,他以某種方式逃離醫院,並盜走了可能是他個人關注的巫術一類的黑布包。


    這個結論聽起來滑稽可笑。但沒有更好的解釋前,人們還是需要一個解釋。


    周謙的事情終於告一段落。然而營盤之旅註定命運多舛,更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範教授病倒了。


    日期:2010-2-19 4:45:00


    35、


    每年的七月是高校最傷感的日子。從六月初開始,那些在宿舍間流傳的留言本,在宿舍區的小路邊練攤賣舊書、二手自行車、甚至二手水瓶、違禁電爐,舊籃球和球衣,大大小小的飯局聚會,梧桐樹下的勾肩搭背、借酒吐真言,無不昭示著一段生活的結束。七月這個特殊的月份像是一個分水嶺,一側是無憂無慮和老師鬥智鬥勇的大學生涯,另一側則是令人擔憂疑懼的社會生活。


    走在七月裏,就是走在離別裏。


    這種傷感的蔓延,使我對範老師的病倒分外難受。


    範老師是在學校財務室辦理下學期課程交接時忽然倒地的,送至醫院後發現是腦梗阻,這種病的死亡率在96%以上。醫生連做兩次ct試圖確定血栓的位置,並組織了專家會診,最終進行了手術。


    我知道範老師一直很期待這次營盤遺址的發掘工作。此前他多次表達了對營盤遺址的高度評價,認為營盤遺址作為一個獨立遺址有它特定的歷史價值,同時也可以結合樓蘭文化對古絲綢之路的發展歷史做出更加合理、細緻的解釋。鑑於在前期的發掘中,無論是樓蘭還是墨山,都曾出土與外來文化相關的物品,文化交叉程度非常複雜,範老師有想法在祭祀和喪葬儀式上打開缺口,探究古墨山國的來龍去脈。


    或許是範老師心願未了,或者是他太過堅韌,在他頭部局域停止供血12小時後的手術台上,他依然活了下來。但他再沒醒來。


    醫生說他已經進入植物人狀態,醒過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醒來,腦幹也會因受到不可逆轉性的創傷而導致智力、記憶喪失。


    李大嘴和魏大頭都哭了。尤其是李大嘴,撲在範教授身上,哭的幾乎要背過氣去。不明真相的病友家屬以為李大嘴是範教授的兒子。我們不願解釋,隻是默默站在範教授的床邊。魏大頭不停的抹眼淚,我則給他們倆遞紙巾。


    並不是我更冷酷而無眼淚,事實上我看到躺在那裏隻有呼吸卻再無意識和言語的範教授,心中陣陣抽痛。


    哭是沒有用的。


    我隱隱感到範教授的病倒太過巧合,毫無徵兆,仿佛冥冥中有股力量在布這盤棋。看似雜亂無章的事件堆積在一起,慢慢才能看出邏輯的苗頭。我們更換了領隊,由係裏的另一位博導譚允旦教授擔任。她提出一個條件,要帶她的一位博士參與發掘工作。譚允旦教授在宋代瓷器鑑定領域頗有聲望,如果長相再說得過去些,能上百家講壇也說不定。她來擔任領隊,雖然一線發掘工作可能經驗不足,但學術成就和聲望擺在那裏,也沒人不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考骨紀之北疆生死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碩並收藏考骨紀之北疆生死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