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雜賀小姐的事,我幾乎什麽都不知道。
頂多隻是小時候在家裏見過幾次而已。印象中她是個乖巧又機伶、很有原則的小孩。就好像大家都在嬉鬧時,她總是一個人看著周遭的那種感覺。我妹妹也是充滿好奇心,喜歡東看西看,可是她卻不太一樣。滿喜子顯得意誌堅決,不太動搖。從小就能看出她的個性,長大後也沒有改變。她就是那樣的小孩。
她來看我母親時,我還沒有認出來她就是那個滿喜子。
雖然我知道她有和母親通信,說想採訪當年的事件,可是直到母親說出她就是當時住在附近的小孩子之後,我才恍然大悟。
母親很懷念當時的情景。
在那段時期,母親總算是逐漸脫離了那個事件的束縛。或許是因為她的要求,母親才想要說出心中的話吧。
我個人倒是覺得那是一件好事。我認為母親應該做個了斷,重新整理整理心事應該也不壞。不過父親一開始則是持反對態度。在母親說“我沒事的,我不會後悔的”之後,他才讓步。
之後每個月一次,她都會來家裏和母親聊好幾個小時。
雜賀小姐個性很認真,表現得很有教養。每當她來拜訪的時候,我隻要一想到她是那個女孩,就越來越覺得她好像是那麽直接長大成人的。
不,每次她都是自己一個人。沒有別人跟她一起來呀。
有時候我會聽見母親啜泣的聲音,雖然有些擔心,但因為她來了之後,母親總是露出神清氣爽的表情,我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如今回想起來,說出這些無法跟別人說的話、過去的往事,或許產生了“心理谘商”的療效吧。連父親也說:“我其實很擔心,但好像結果還不錯。”
可是出書之後的騷動,又讓母親關在家裏了。
又來了,又開始有人想要挖掘當年的事件了,搞得我們一家人神經緊繃。當時我真的很氣雜賀小姐。一開始她並沒有說要出書呀?不是說隻是要當作畢業論文而已嗎?父親也氣壞了。
可是看到我們準備找她抗議時,母親卻不答應。
算了,就到此為止吧。
母親仿佛在說給自己聽似的不斷重複這句話。既然母親都那麽說了,父親也就不再堅持。
的確,引起騷動的當時,母親整天足不出戶地躲在家裏。可是不同於出事當時的垂頭喪氣與失魂落魄,她反而是一個人長時間陷入沉思。她的神情很安穩,不斷地翻閱著她和雜賀小姐聊天時所整理出來的相簿和信件,讓人覺得她整天陷入沉思是一種正確的狀況。家裏甚至出現了一種將錯就錯的氛圍。我們以為這樣子,母親或許就聽不見周遭的雜音了,於是決定放任母親的行為,不予理會。就像上次一樣,隻要裝作聽不見,假以時日,社會就會將注意力轉向其他話題的。不管是那本書還是母親的沉思,都在我們有意漠視下被擱置一旁。
隻不過,母親放下那本書,坐在和室書桌前認真翻閱照片的影像,還是深深留在我的腦海中。
在那之後,我們就沒有再看到過雜賀小姐了。
如今她在做什麽呢?好像之後也沒聽說她再出版其他著作了。
11
我沒有讀過那本書。
這一次是因為你的要求,我才隨手翻了一下。對我們家人而言,那是本禁忌之書,然而我們卻又無法丟掉那本書。
剛剛我也說過了,母親終其一生都沒有跟家人說起那個事件。
我也不知道刑警來家裏通知破案時,母親為什麽會說“不是的”。
不過讀著那本書的時候,我的記憶一點一滴地回來了。
母親雖然沒有說過那個事件,不過有時候會因為某些因素而提起當時的情況。
像是雜賀小姐來家裏的時候、或是雜賀小姐回去後,母親的情緒還很激動時,她會突然自言自語地說出來。
對了,有人打電話來。
什麽電話?我隨意地反問之後,母親又說:就是那天呀。
母親的眼睛看著遠方,閃閃發亮。
是啊,有人打電話來喔,剛好就在大家正要幹杯的瞬間。我抿了一小口,還在想說這酒的味道怎麽有點怪?不過因為聽到電話鈴聲響,我便立刻放下了酒杯。在青澤家,接電話是我的工作之一啊。最重要的是電話響的不是時候,繼續吵下去會壞了大家祝賀的興致,所以我連忙跑去接電話。
電話這種東西,通常在響之前,多少會有感覺,不是嗎?電話在響之前不是會發出一個喀嚓的聲音嗎?我的耳朵很靈,在拿起杯子要喝酒之前就已經聽到那個聲音了。所以我才會分心,沒有喝下太多的酒。
那是誰打來的電話呢?我很有興趣地反問——因為難得看見母親願意說出當年的事。
一個女人,年輕的女人。她沒有報上名字。好像說了些奇怪的話,是什麽呢?呃,大家都還好嗎、沒出什麽事吧之類的,她說話的語氣有些緊張。我一問你哪裏找?有什麽貴事?她居然天馬行空地問說有沒有看見瘦狗。我心想大概是惡作劇電話吧,結果突然覺得很難受,頭部一陣暈眩,感覺屋子裏一下子變暗了。我才在想出了什麽事,電話那頭就傳來了一聲“啊”,然後就用力掛斷了。可是那個時候我的眼前越來越暗,而且感覺非常想吐。聽見電話掛斷聲音的同時,我也掛上了話筒。
頂多隻是小時候在家裏見過幾次而已。印象中她是個乖巧又機伶、很有原則的小孩。就好像大家都在嬉鬧時,她總是一個人看著周遭的那種感覺。我妹妹也是充滿好奇心,喜歡東看西看,可是她卻不太一樣。滿喜子顯得意誌堅決,不太動搖。從小就能看出她的個性,長大後也沒有改變。她就是那樣的小孩。
她來看我母親時,我還沒有認出來她就是那個滿喜子。
雖然我知道她有和母親通信,說想採訪當年的事件,可是直到母親說出她就是當時住在附近的小孩子之後,我才恍然大悟。
母親很懷念當時的情景。
在那段時期,母親總算是逐漸脫離了那個事件的束縛。或許是因為她的要求,母親才想要說出心中的話吧。
我個人倒是覺得那是一件好事。我認為母親應該做個了斷,重新整理整理心事應該也不壞。不過父親一開始則是持反對態度。在母親說“我沒事的,我不會後悔的”之後,他才讓步。
之後每個月一次,她都會來家裏和母親聊好幾個小時。
雜賀小姐個性很認真,表現得很有教養。每當她來拜訪的時候,我隻要一想到她是那個女孩,就越來越覺得她好像是那麽直接長大成人的。
不,每次她都是自己一個人。沒有別人跟她一起來呀。
有時候我會聽見母親啜泣的聲音,雖然有些擔心,但因為她來了之後,母親總是露出神清氣爽的表情,我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如今回想起來,說出這些無法跟別人說的話、過去的往事,或許產生了“心理谘商”的療效吧。連父親也說:“我其實很擔心,但好像結果還不錯。”
可是出書之後的騷動,又讓母親關在家裏了。
又來了,又開始有人想要挖掘當年的事件了,搞得我們一家人神經緊繃。當時我真的很氣雜賀小姐。一開始她並沒有說要出書呀?不是說隻是要當作畢業論文而已嗎?父親也氣壞了。
可是看到我們準備找她抗議時,母親卻不答應。
算了,就到此為止吧。
母親仿佛在說給自己聽似的不斷重複這句話。既然母親都那麽說了,父親也就不再堅持。
的確,引起騷動的當時,母親整天足不出戶地躲在家裏。可是不同於出事當時的垂頭喪氣與失魂落魄,她反而是一個人長時間陷入沉思。她的神情很安穩,不斷地翻閱著她和雜賀小姐聊天時所整理出來的相簿和信件,讓人覺得她整天陷入沉思是一種正確的狀況。家裏甚至出現了一種將錯就錯的氛圍。我們以為這樣子,母親或許就聽不見周遭的雜音了,於是決定放任母親的行為,不予理會。就像上次一樣,隻要裝作聽不見,假以時日,社會就會將注意力轉向其他話題的。不管是那本書還是母親的沉思,都在我們有意漠視下被擱置一旁。
隻不過,母親放下那本書,坐在和室書桌前認真翻閱照片的影像,還是深深留在我的腦海中。
在那之後,我們就沒有再看到過雜賀小姐了。
如今她在做什麽呢?好像之後也沒聽說她再出版其他著作了。
11
我沒有讀過那本書。
這一次是因為你的要求,我才隨手翻了一下。對我們家人而言,那是本禁忌之書,然而我們卻又無法丟掉那本書。
剛剛我也說過了,母親終其一生都沒有跟家人說起那個事件。
我也不知道刑警來家裏通知破案時,母親為什麽會說“不是的”。
不過讀著那本書的時候,我的記憶一點一滴地回來了。
母親雖然沒有說過那個事件,不過有時候會因為某些因素而提起當時的情況。
像是雜賀小姐來家裏的時候、或是雜賀小姐回去後,母親的情緒還很激動時,她會突然自言自語地說出來。
對了,有人打電話來。
什麽電話?我隨意地反問之後,母親又說:就是那天呀。
母親的眼睛看著遠方,閃閃發亮。
是啊,有人打電話來喔,剛好就在大家正要幹杯的瞬間。我抿了一小口,還在想說這酒的味道怎麽有點怪?不過因為聽到電話鈴聲響,我便立刻放下了酒杯。在青澤家,接電話是我的工作之一啊。最重要的是電話響的不是時候,繼續吵下去會壞了大家祝賀的興致,所以我連忙跑去接電話。
電話這種東西,通常在響之前,多少會有感覺,不是嗎?電話在響之前不是會發出一個喀嚓的聲音嗎?我的耳朵很靈,在拿起杯子要喝酒之前就已經聽到那個聲音了。所以我才會分心,沒有喝下太多的酒。
那是誰打來的電話呢?我很有興趣地反問——因為難得看見母親願意說出當年的事。
一個女人,年輕的女人。她沒有報上名字。好像說了些奇怪的話,是什麽呢?呃,大家都還好嗎、沒出什麽事吧之類的,她說話的語氣有些緊張。我一問你哪裏找?有什麽貴事?她居然天馬行空地問說有沒有看見瘦狗。我心想大概是惡作劇電話吧,結果突然覺得很難受,頭部一陣暈眩,感覺屋子裏一下子變暗了。我才在想出了什麽事,電話那頭就傳來了一聲“啊”,然後就用力掛斷了。可是那個時候我的眼前越來越暗,而且感覺非常想吐。聽見電話掛斷聲音的同時,我也掛上了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