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果然是皇商家庭的女兒,她不曾說什麽,她就已經想到了幹股和頂身股。


    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


    借著薛家的殼子,就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把鋪子鋪到各地。


    賈琰道:“寶姐姐,你確信你堂弟會願意?”


    薛寶釵道:“娘娘,商人無時無刻都想改變自己的身份。給娘娘辦事兒,難道不是最好的晉身之階?”


    如果是以前的薛寶釵,她絕對會說,以賈琰的身份,就是什麽都不給,也有的是人願意為賈琰辦事兒。可是現在的薛寶釵已經知道了,有些時候,這種不求回報的奉承,會在別的地方以別的方式找回來。所以,立下契約,按照約定行事,這才是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林黛玉立刻提出,在她的那些莊子上,那些讀過幾年學堂,能寫會算的小子們,可以成為這些鋪子裏的夥計,也可以成為密探這邊的專屬帳房。


    當然,如果需要錢的話,林黛玉是絕對不會吝嗇的。


    至於探春,她跟著兒子在縣令這個位置上呆過一些日子,對百姓人家雞毛蒜皮的小事兒比較清楚。而這些小事兒,牽引開,折射出來的,就是各種官商勾結、欺壓鬥升小民的種種表現。


    有了這三人幫賈琰打底稿,然後又有密衛那邊傳來的消息,大晉的賦稅改革,就這樣磕磕碰碰地從鹽政開始了。


    不,更準確地說,是從那無數家深入民間的雜貨鋪子開始了。


    雖然這年頭,很多農村都少不了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貨郎,可是雜貨鋪子卻是很多貨郎的夢想。雜貨鋪子,在任何一個城市都不稀奇。


    巧合的是,無論是賈琰林黛玉,還是薛寶釵和賈家,當年在商丘,在齊魯之地的那些莊子,經過了這麽多年之後,這些莊子總是積壓許多產品。比方說,積壓許多年已經變了顏色的毛線。這些褪了色的毛線,在那些大鋪子裏是賣不出去的。可是就是這種殘次品,很多偏遠地方的女人都願意花費一點時間,把這些毛線重新整理,然後編織成新衣服。很多女人都願意相信,這種毛線並不是放久了,而是它本來就是這種顏色。


    而這種雜貨鋪子,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有糧食賣,隔三差五地,還有食鹽賣,而且還賣得非常便宜,隻是購買的時候需要登記戶籍。


    雖然不是有人想以鹽稅和鹽鐵官營之名弄倒這些鋪子,可是一來這些鋪子用的是已經完稅的鹽引,二來,官場上的事兒沒有人比那些密衛們更清楚了,三來,這些鹽也的確便宜,數量也不是很多,加上背後之人又善於利用百姓,反而使得這些鋪子的鹽巴,從一開始就比別處低上一成。


    而對於百姓而言,這雜貨鋪子裏的鹽雖然便宜,有的時候還會搭一點針頭線腦的,因此即便這些雜貨鋪子都處於地段不大好的地方,可百姓依舊願意去這些鋪子購買各種物什。


    這讓這些雜貨鋪子的周邊,變相地變成了商業區。而得了薛寶釵授意的各處掌櫃,早就把這雜貨鋪子周圍的地方買了下來,如今或者租賃,或者是幹別的買賣,都不愁人氣。


    這種方式,缺點就是初期的投入大,但是一旦人氣上去了,商鋪的價格也跟著攀升,總之,不用十年的功夫,光周圍的商鋪的租金就能夠回本。


    作者有話要說:


    不知道這個投資方式,大家會不會覺得眼熟。


    第322章


    鹽官營, 最初的做法其實是民製、官收、官運、官銷, 從漢武帝至今, 少說也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也就是因為歷史漫長,這其中的形態也有了很多的變化, 比方說這官銷, 本來是應該直接是官府下屬的牙行之類的商業機構直接對百姓銷售鹽巴的, 可是這種方式,一來成本偏高,二來容易讓鹽巴成為下麵的官吏們盤剝百姓的又一種途徑。


    所以,如今大晉朝的鹽官營中的鹽巴銷售,其實是放在鹽場進行銷售。商人們去鹽官手裏先繳納賦稅, 領取鹽引, 然後憑著鹽引去鹽場領鹽巴。


    就是因為這種模式,減少了鹽官營在銷售過程中的成本,至於各地的鹽巴的實際價格,卻是不一定的。越是偏遠地區, 這鹽巴的價格就越高,這是事實。


    當然, 鹽場相關的工作人員跟別人私下勾結,一份鹽引領兩份或者兩份以上乃至更多鹽巴,這才是大晉朝私鹽的來源和本質。而鹽官們,就以林如海為例, 其實如果鹽政一點問題都沒有,那麽, 他們的任務就是盯著鹽場的產量,然後批鹽引拿稅金就好了。而鹽這種東西,是唯一一種沒法自給自足的生活必需品,而且需求基數大,生產成本低,尤其是曬鹽法,除了初期的鹽田的投資,後麵的管理和工人的費用,對比鹽的產量,基本可以無視。加上人對鹽巴的需求,每個月最多也就一斤多一點,因此人們對鹽巴的價格的敏感度也不像糧食那麽高。


    這就是鹽會成為暴利的產業的主要原因。


    鹽,看起來很不起眼,可是在很多國家的歷史上,都有鹽稅等同於王權的說法。


    可就是因為百姓對鹽價不那麽敏感,使得國家在收不上鹽稅的時候,就會提高鹽稅的稅率,然後進一步地促進鹽價的走高,然後私鹽更加猖獗,鹽稅隻能繼續提高。


    這已經成了一個怪圈了。


    賈琰跟林黛玉薛寶釵幾個經過反覆低討論,覺得從運輸這一塊下手,還是有可能把鹽價降下來的。


    最開始的兩年,這鹽之戰進行得非常艱難,光鋪設那些鋪子,都差一點榨幹了賈琰手裏全部的資金,更別說那些


    但是,事情伴隨這皇帝把自貢送給了母親一事,事情終於出現了轉機。


    自貢打漢代時期就是產鹽之地。隻不過,賈琰接手之後,讓欽天監的陰陽博士、水文博士和虞部相關官員對當地進行了詳細地調查之後,竟然發現在自貢,跟鹽伴生的,竟然是天然氣!而且當地對天然氣的用法跟賈琰的認知比起來,顯然是非常非常落後的。


    賈琰立刻讓將作監設計了一種機關,看上去就像是一口異常古怪的大鍋,卻能夠以蒸汽為動力,把深入地下幾百米的滷水抽出來,然後用天然氣煮鹽……


    內閣會同意皇帝把自貢送給太後,其實是因為很多人都相信,自貢從漢代到現在,地下的鹽滷已經近乎枯竭,因此皇帝要討母親歡心,他們也選擇了默許。


    對於他們來說,太後娘娘隻要不幹政,一個小小的自貢,還是可以的。


    但是,伴隨著新儀器架到了自貢的鹽井上,自貢每年的產鹽量暴漲,從自貢的地方報告上可以看到,新儀器使用的第一年,自貢井鹽的產量,就足夠全國十分之一的人口食用!


    據說川南道布政使因為不相信這份報告而親自去自貢做了一番調查,這才把這份報告送達內閣。


    內閣驚呆了。


    因為伴隨著自貢井鹽產量的暴漲,自貢這一年的鹽稅直接就上繳了一百二十萬兩白銀!


    緊接著,就有個愣子算了一本帳,說根據典籍記載北宋末年兩淮鹽利收入在1500萬至2405萬貫之間,可是本朝去年的兩淮鹽場稅銀才八點七萬兩白銀,甚至連十萬兩都不到,而當年林如海在位的時候,兩淮鹽場每年都能夠上繳一百六十餘萬兩白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同人)嬌女迎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法忘記的遺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法忘記的遺憾並收藏(紅樓同人)嬌女迎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