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知這種經歷後人謂之重生。重生後的李治一如往昔,在他父皇李世民看來,太子在一次重病後倒是少了幾分稚氣,一張臉越發的像他的愛妻,早逝的長孫皇後,少了幾分讀多書帶來的迂腐怯懦,倒有了幾分作為太子應有的沉穩氣度。
要是太子李治知道他父皇心裏想的是什麽,定會苦笑不已,就算他表麵上看來還是那個文弱的太子,可有了上一世做皇帝的經歷,內裏再怎麽也該有幾分長進 。不說是天子至尊的霸氣,卻也怎麽不會再有以往的稚嫩和怯懦了。
這些日子裏,李治多次翻閱奇聞異誌,卻怎麽也無法從書中得到答案,好來解釋他這匪夷所思的重生。
百思不得其解的他也隻好放下手中的書卷,晚來愛好老莊的他骨子裏浸染了道家的無為之氣,信奉中庸,頗有幾分既來之則安之的風範 。
他又習慣性的看向窗外的蘭花,望向窗外的小花園,卻發現,這已不是他曾親手布置過的書房,那裏再也沒有蕙雅秀麗的蘭花。他回過神來,繼而又是一派風淡雲輕 。
就算是重獲生命,他也已經明了他真實的心意,他愛上那個溫婉的小女子,他又能怎麽樣,是將她納進宮來,任由她被皇宮的大染缸玷汙逝去純白,毀了無暇,最終成為前世那除了擁有他的愛,什麽也不剩的她嗎?
罷了,他該放手的,也許正如她無意間對生病昏迷的他說過的那樣,若有來生,她也許依舊會是那個平凡無奇長在小小縣城的徐家盈盈,雙親健在,合家安好,有著知心的好姐妹,無憂無慮的長大,出落成豆蔻年華的少女,從未遇見那個在楊柳河畔遞給哭泣無助的她一張素白方帕溫潤儒雅的他。
然後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個一個同她一樣平凡的男子。那個他也許是對門那個憨傻老實的木匠,也許是隔街忠厚寡言的大夫,也許是路過家門木訥笨拙的豆腐郎,但是會一心一意的嗬護她,沒有豪門大宅的鉤心鬥角,妻妾之爭,平凡卻也平淡。
而她,則是一心一意打理小家,相夫教子,整日裏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日子中忙碌,而後與他白頭到老,兒孫滿堂。
但這一切在遇見了他以後就永遠隻是永遠,然而她卻是不悔的。他昏昏沉沉之際聽見了她的願想,醒來之後也不曾把她最為真實的這番話放在心上,因為那時的他無暇理會她的深愛 。
既然前世已經辜負了她的一片癡情,今生還是許她一世安然吧,能為她做最好的事就是不再打擾,他默默的想著 ,任由那溫婉淺笑女子的容顏在回憶裏淡去。
他轉身離開,假作淡然,出了房門還是眾人熟悉的文弱太子李治,不過是多了一個癡戀蘭花的癖好而已。
又過了幾年,年已及冠,算來有二十有二的太子後院竟無一妻妾。這可讓十分關心太子的皇帝李世民坐不住了,自從太子李治十八歲那年病癒之後,便遣散了他唯二的侍妾,而後更是婉拒了自己這個父皇要為他選納側妃的好意。
這些年下來,不知什麽時候開始喜好研讀老莊,信奉道教的太子變得更是清心寡欲,不近女色。甚至多次謝絕了來自他那父皇李世民和舅父長孫無忌的好意。
近來他實在是不勝其擾,幹脆上奏父皇,要自動請纓去往民間察看民情。
想著家花沒有野花香的道理,愛子甚深的皇帝李世民難得私心了一回,準了太子的請旨。
李治踏馬出長安之際回望城牆一眼,便率領一眾親衛揚鞭遠去。不放心太子的皇帝帶著心腹大臣長孫無忌和上官儀站在城牆上,目送他最心愛的太子遠去,直到那一行人變成遙不可見的虛點才收回視線。
知道皇帝是擔心太子雖說已是成人,可到底沒有經過多少事的心情,長孫無忌寬慰他道:“陛下不必憂心,便是太子沒多少經驗,這一路想來也是無礙的。卻不說身旁還有您賜予的一眾親衛,單是您暗中派去為太子掃去前方障礙的禁衛軍首領,也可以足以應付一切危險了,李君羨李大人的實力您又不是不知道,完全可以放心。”
遠行的李治自然不知父皇與舅父的一番談話,他隻是分心想起暗衛傳來的情報,上麵詳細的匯報了那個遠在利州的溫婉女子的近況,她已經及笄了,而這年正是前世他遇見她的那一年。
“盈盈,怎麽坐在外麵,不是說和媚娘他們一起去玩嗎?”徐大娘語帶關切的問著自己女兒。看著女兒還在忙活家裏的瑣事,她坐不住了。
“娘,您放心吧,我和媚娘他們約好的時間還沒到,這才吃過午食,現下還早。我先多在家裏幹點活,完事回來以後也鬆活一些。倒是您,病才剛好,怎麽不多在床上躺躺,好生將養免得留下病根。”盈盈拿過放在一旁的布帕搽拭幹淨雙手,三步作五步的走到娘親身邊,邊說邊扶著她進了裏屋。
知道自家女兒的一片擔心,她也不是那不識女兒孝心的老婆子,非得固執的站在外麵。她順著女兒力道,由著她一路攙扶過去。
母女兩走入裏屋進了正房,徐大娘麵容慈和,看著女兒讓她靠枕半躺半坐在床上,給她退去鞋襪,蓋上被褥,還不忘替她捏捏被角的仔細樣,老懷安慰。
這般好的女兒也到了相看婆家的時候啦,她縱然捨不得把女兒嫁出去,可一想到女兒家的美好年華也就那麽幾年,過了那個時節就再難尋的好夫婿啦,徐大娘她也就顧不上那些心疼不舍啦。
要是太子李治知道他父皇心裏想的是什麽,定會苦笑不已,就算他表麵上看來還是那個文弱的太子,可有了上一世做皇帝的經歷,內裏再怎麽也該有幾分長進 。不說是天子至尊的霸氣,卻也怎麽不會再有以往的稚嫩和怯懦了。
這些日子裏,李治多次翻閱奇聞異誌,卻怎麽也無法從書中得到答案,好來解釋他這匪夷所思的重生。
百思不得其解的他也隻好放下手中的書卷,晚來愛好老莊的他骨子裏浸染了道家的無為之氣,信奉中庸,頗有幾分既來之則安之的風範 。
他又習慣性的看向窗外的蘭花,望向窗外的小花園,卻發現,這已不是他曾親手布置過的書房,那裏再也沒有蕙雅秀麗的蘭花。他回過神來,繼而又是一派風淡雲輕 。
就算是重獲生命,他也已經明了他真實的心意,他愛上那個溫婉的小女子,他又能怎麽樣,是將她納進宮來,任由她被皇宮的大染缸玷汙逝去純白,毀了無暇,最終成為前世那除了擁有他的愛,什麽也不剩的她嗎?
罷了,他該放手的,也許正如她無意間對生病昏迷的他說過的那樣,若有來生,她也許依舊會是那個平凡無奇長在小小縣城的徐家盈盈,雙親健在,合家安好,有著知心的好姐妹,無憂無慮的長大,出落成豆蔻年華的少女,從未遇見那個在楊柳河畔遞給哭泣無助的她一張素白方帕溫潤儒雅的他。
然後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個一個同她一樣平凡的男子。那個他也許是對門那個憨傻老實的木匠,也許是隔街忠厚寡言的大夫,也許是路過家門木訥笨拙的豆腐郎,但是會一心一意的嗬護她,沒有豪門大宅的鉤心鬥角,妻妾之爭,平凡卻也平淡。
而她,則是一心一意打理小家,相夫教子,整日裏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日子中忙碌,而後與他白頭到老,兒孫滿堂。
但這一切在遇見了他以後就永遠隻是永遠,然而她卻是不悔的。他昏昏沉沉之際聽見了她的願想,醒來之後也不曾把她最為真實的這番話放在心上,因為那時的他無暇理會她的深愛 。
既然前世已經辜負了她的一片癡情,今生還是許她一世安然吧,能為她做最好的事就是不再打擾,他默默的想著 ,任由那溫婉淺笑女子的容顏在回憶裏淡去。
他轉身離開,假作淡然,出了房門還是眾人熟悉的文弱太子李治,不過是多了一個癡戀蘭花的癖好而已。
又過了幾年,年已及冠,算來有二十有二的太子後院竟無一妻妾。這可讓十分關心太子的皇帝李世民坐不住了,自從太子李治十八歲那年病癒之後,便遣散了他唯二的侍妾,而後更是婉拒了自己這個父皇要為他選納側妃的好意。
這些年下來,不知什麽時候開始喜好研讀老莊,信奉道教的太子變得更是清心寡欲,不近女色。甚至多次謝絕了來自他那父皇李世民和舅父長孫無忌的好意。
近來他實在是不勝其擾,幹脆上奏父皇,要自動請纓去往民間察看民情。
想著家花沒有野花香的道理,愛子甚深的皇帝李世民難得私心了一回,準了太子的請旨。
李治踏馬出長安之際回望城牆一眼,便率領一眾親衛揚鞭遠去。不放心太子的皇帝帶著心腹大臣長孫無忌和上官儀站在城牆上,目送他最心愛的太子遠去,直到那一行人變成遙不可見的虛點才收回視線。
知道皇帝是擔心太子雖說已是成人,可到底沒有經過多少事的心情,長孫無忌寬慰他道:“陛下不必憂心,便是太子沒多少經驗,這一路想來也是無礙的。卻不說身旁還有您賜予的一眾親衛,單是您暗中派去為太子掃去前方障礙的禁衛軍首領,也可以足以應付一切危險了,李君羨李大人的實力您又不是不知道,完全可以放心。”
遠行的李治自然不知父皇與舅父的一番談話,他隻是分心想起暗衛傳來的情報,上麵詳細的匯報了那個遠在利州的溫婉女子的近況,她已經及笄了,而這年正是前世他遇見她的那一年。
“盈盈,怎麽坐在外麵,不是說和媚娘他們一起去玩嗎?”徐大娘語帶關切的問著自己女兒。看著女兒還在忙活家裏的瑣事,她坐不住了。
“娘,您放心吧,我和媚娘他們約好的時間還沒到,這才吃過午食,現下還早。我先多在家裏幹點活,完事回來以後也鬆活一些。倒是您,病才剛好,怎麽不多在床上躺躺,好生將養免得留下病根。”盈盈拿過放在一旁的布帕搽拭幹淨雙手,三步作五步的走到娘親身邊,邊說邊扶著她進了裏屋。
知道自家女兒的一片擔心,她也不是那不識女兒孝心的老婆子,非得固執的站在外麵。她順著女兒力道,由著她一路攙扶過去。
母女兩走入裏屋進了正房,徐大娘麵容慈和,看著女兒讓她靠枕半躺半坐在床上,給她退去鞋襪,蓋上被褥,還不忘替她捏捏被角的仔細樣,老懷安慰。
這般好的女兒也到了相看婆家的時候啦,她縱然捨不得把女兒嫁出去,可一想到女兒家的美好年華也就那麽幾年,過了那個時節就再難尋的好夫婿啦,徐大娘她也就顧不上那些心疼不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