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頁
(三國同人)混在三國當神棍 作者:放鴿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期間還得提防猛獸毒蛇,敵軍陷阱,這短短的數十裏路,哪怕沒了冰霜的阻隔,也愣是行了小半個月才行完。
固然緩慢,但一來得虧天公作美,二來皇甫嵩曾多次征戰往來此地,指的途徑十分準確,三來是眾將安排得井然有序,倒也穩妥。
等走出來後,呂布假裝沒看到絕大多數人都紛紛從懷裏掏出小木雕來念念有詞,隻一本正經地派人清點人數。
期間不幸滾落山崖,或是死於水土不服和一些疾病、身體本就較為羸弱的將士,加起來不超過百人,赫然是個堪稱奇蹟的數字了。
被燕清重點關注的郭嘉和荀攸,更是生龍活虎,毫無問題。
盧植再著急,也知道天險橫亙,盲目地匆匆前行隻會導致無謂的損失,是以這一路上全程聽從燕清安排,並不曾發難催促。
燕清省了解釋的功夫,也樂得輕鬆。
一晃又是十天過去,待進入西羌境內,皇甫嵩難得來主動求見燕清了。
這可真是稀客。
燕清客氣請他坐下,開門見山道:“皇甫將軍怕是有要事相商罷?”
皇甫嵩道:“正是。嵩雖不才,得曾領兵與其交戰數次之幸,於羌人之性略知一二,若蒙司空不棄,願說與您知。”
燕清莞爾:“將軍過謙了,清自是求之不得。隻是還請將軍稍等上一會,容我將奉先也喚來,不然還得重複一遍。”
皇甫嵩暗鬆口氣:“司空請便。”
燕清先以眼神示意帳中的郭嘉和荀攸不必迴避,又派人速速召了呂布來,等三人到齊了,方請對方重新開口。
皇甫嵩清清嗓子道:“如若徹裏吉發盡西羌之兵,可有十五萬之眾。其部又稱鐵車兵,極難對付。”
燕清頷首:“關於鐵車兵,我亦略有耳聞。槍兵精於長槍、槍刀、蒺藜、飛錘等物,佐以戰車,其以鐵葉裹釘,中藏軍糧,末了以駱駝或騾馬駕車。因戰車往往首尾相連,可隨處結寨,上有兵器陳列,正是進可攻,退可守,方得‘鐵車’之名。”
燕清說得極其具體,且與皇甫嵩所知的幾乎一模一樣,叫他不由一愣,脫口而出道:“燕司空也曾去過西羌?”
燕清搖了搖頭,輕描淡寫道:“不過聽友人提過,不曾親眼見過虛實。”
皇甫嵩不疑有他,隻在接下來的措辭間不禁更謹慎幾分。
呂布想像著那鐵車兵的樣子,神情愈發凝重,半晌著實忍不住,插話道:“那鐵車若真是刀槍難入,倘若兩軍對陣時,羌兵在邊上圍著,不就是一個個活動的壁壘?中間放鐵車出來,隻消秘圍住一股,再在那頂上齊放弓箭,豈不叫受困那軍極為被動,幾乎插翅難飛?”
皇甫嵩承認道:“過往領兵對陣時,確實沒少在這上頭吃虧。”
燕清讚賞地看了呂布一眼:“正是。此軍不可以力勝,隻可以計破。不知奉孝,公達,你們可有破車之法?”
演義裏蜀國的關興張苞,跟鐵車兵剛了一波正麵,結果慘敗不說,要不是帶有玄異色彩的父魂護佑,關興怕是連命都丟了。
呂布被誇得嘴角一咧,看向皇甫嵩的眼神,不免也多了幾分善意。
郭嘉與荀攸對視一眼,笑眯眯道:“目前還未親眼見過那鐵車威風,不好下甚麽定論。然但凡車者,多得使輪,用輪者多懼坑塹。且羌兵自恃勇力高強,性驕而急躁,橫衝直撞慣了,不識妙計……”
正催著在沙場上近乎無往不利的鐵車兵,在路上行得緊溜的越吉元帥,做夢也想不到,前頭已有倆世間少有的智謀之士,商量著給他挖個大坑了。
隻是此時此刻,在燕清的大後方,也不甚安寧。
這日荀彧正於正廳批閱公文,為忽見司馬朗神色凝重,與陳群一前一後地求見於他,不免挑了挑眉,微訝:“這是怎麽了?”
第183章 風起雲湧
荀彧以為是治下出了什麽大的變故,方才引得重要的兩位副手聯袂而來,是以立即擱了筆桿,屏退下人,凝神傾聽。
可等他們道明來意,荀彧麵上的凝重非但沒淡去幾分,甚至還添了一層濃重的擔憂和愕然。
在荀彧認為,燕清領兵在前頭營救聖上,他們的重任自然便是一如既往地穩固後方局勢,保證政治安定,提防外地侵襲,再安排糧草輸送。
以陳群為首的一幹世族子弟,卻視這為發起叛變,奪走主動權的大好時機。
倘若燕清千裏迢迢地奔波一趟,真從異族手裏救回了那無能又好亂來的皇帝劉康,便是又一份救駕的天大功績加身,加上威震西涼的赫赫軍威,這世間是真再無人能與他比肩媲美了。
那他們反客為主的希望,也會變得微乎其微。
即便燕清掩飾得很好,對聰明如陳群一類的人而言,那份暫未挑明的衝突,還是再顯而易見不過了。
如今的風平浪靜,不過是燕清忙於對外擴張,著實騰不出手來,也還需要他們出力,才容忍了兗州這九成以上都由士族之後把持的局麵。
可真看燕清帶在身邊的重要心腹,除了荀攸以外,可不都是寒門出身?
刊印書籍,修建官學,改編教材,棄推舉不用……無一不在削薄大族勢力。
加上燕清的出身擺著,縱使也不乏諸如荀彧蔡邕等名士極看重他,將其視作誌同道合的英主,更多的還是懷著跟陳群一樣明著順服、暗裏戒備的心態的人。
倒不如趁著大好時機,叛燕迎袁,待燕清前方軍心大亂,難救劉康的消息一到,就另立更名正言順的陳留王為帝。
隻要帝王進行了更替,那些個未清算的功勞,自然也就跟著灰飛煙滅了。
當日董卓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廢了劉辯,就是為了廢除袁紹等人斬殺宦官、救駕的大功績。
如若進行順利,燕清註定就得白忙一場。
不過對荀彧時,陳群先來了個拋磚引玉——道燕清現野心膨脹,大有鷹視狼顧之態,宜早作打算,迫其退休歸政,也好保全名聲的好。
“不可。”
荀彧蹙著眉,毫不遲疑地駁道:“現談退休歸政,為時過早了!汝等知書識理,非尋常愚夫,怎出得如此鼠目寸光之言?攸關天下萬民,豈能以個人是否功成名就以做定奪?主公現為社稷肱骨,民心所向,而天下尚且動亂,諸侯混戰不歇,皇權暗弱勢微,外敵攘攘環伺。主公一旦離兵閑居,卻不僅招禍於一人,重則國家傾危,輕則故態復萌,江山也罷,主公也罷,都將為人所禍也!”
陳群來時是信心滿滿的,卻不想挨了兜頭一潑冷水,挨了極嚴厲的一頓訓斥。
在他的認知中一直是心懷漢室的德美君子荀彧,竟然會在這大好時機來臨時選擇斷然維護燕清,高度承認了對方的功績和重要性,甚至對緊握軍政大權,大肆擴張領地的行徑也給予了理解和贊成……
這實在是大大地超乎了他的想像。
荀彧淡淡地掃了一時間頗為無措的他們一眼,心裏霎時瞭然,沉聲道:“看這架勢,隻怕今日你們跑這一趟,不過是求個錦上添花的心安理得,實際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罷?”
固然緩慢,但一來得虧天公作美,二來皇甫嵩曾多次征戰往來此地,指的途徑十分準確,三來是眾將安排得井然有序,倒也穩妥。
等走出來後,呂布假裝沒看到絕大多數人都紛紛從懷裏掏出小木雕來念念有詞,隻一本正經地派人清點人數。
期間不幸滾落山崖,或是死於水土不服和一些疾病、身體本就較為羸弱的將士,加起來不超過百人,赫然是個堪稱奇蹟的數字了。
被燕清重點關注的郭嘉和荀攸,更是生龍活虎,毫無問題。
盧植再著急,也知道天險橫亙,盲目地匆匆前行隻會導致無謂的損失,是以這一路上全程聽從燕清安排,並不曾發難催促。
燕清省了解釋的功夫,也樂得輕鬆。
一晃又是十天過去,待進入西羌境內,皇甫嵩難得來主動求見燕清了。
這可真是稀客。
燕清客氣請他坐下,開門見山道:“皇甫將軍怕是有要事相商罷?”
皇甫嵩道:“正是。嵩雖不才,得曾領兵與其交戰數次之幸,於羌人之性略知一二,若蒙司空不棄,願說與您知。”
燕清莞爾:“將軍過謙了,清自是求之不得。隻是還請將軍稍等上一會,容我將奉先也喚來,不然還得重複一遍。”
皇甫嵩暗鬆口氣:“司空請便。”
燕清先以眼神示意帳中的郭嘉和荀攸不必迴避,又派人速速召了呂布來,等三人到齊了,方請對方重新開口。
皇甫嵩清清嗓子道:“如若徹裏吉發盡西羌之兵,可有十五萬之眾。其部又稱鐵車兵,極難對付。”
燕清頷首:“關於鐵車兵,我亦略有耳聞。槍兵精於長槍、槍刀、蒺藜、飛錘等物,佐以戰車,其以鐵葉裹釘,中藏軍糧,末了以駱駝或騾馬駕車。因戰車往往首尾相連,可隨處結寨,上有兵器陳列,正是進可攻,退可守,方得‘鐵車’之名。”
燕清說得極其具體,且與皇甫嵩所知的幾乎一模一樣,叫他不由一愣,脫口而出道:“燕司空也曾去過西羌?”
燕清搖了搖頭,輕描淡寫道:“不過聽友人提過,不曾親眼見過虛實。”
皇甫嵩不疑有他,隻在接下來的措辭間不禁更謹慎幾分。
呂布想像著那鐵車兵的樣子,神情愈發凝重,半晌著實忍不住,插話道:“那鐵車若真是刀槍難入,倘若兩軍對陣時,羌兵在邊上圍著,不就是一個個活動的壁壘?中間放鐵車出來,隻消秘圍住一股,再在那頂上齊放弓箭,豈不叫受困那軍極為被動,幾乎插翅難飛?”
皇甫嵩承認道:“過往領兵對陣時,確實沒少在這上頭吃虧。”
燕清讚賞地看了呂布一眼:“正是。此軍不可以力勝,隻可以計破。不知奉孝,公達,你們可有破車之法?”
演義裏蜀國的關興張苞,跟鐵車兵剛了一波正麵,結果慘敗不說,要不是帶有玄異色彩的父魂護佑,關興怕是連命都丟了。
呂布被誇得嘴角一咧,看向皇甫嵩的眼神,不免也多了幾分善意。
郭嘉與荀攸對視一眼,笑眯眯道:“目前還未親眼見過那鐵車威風,不好下甚麽定論。然但凡車者,多得使輪,用輪者多懼坑塹。且羌兵自恃勇力高強,性驕而急躁,橫衝直撞慣了,不識妙計……”
正催著在沙場上近乎無往不利的鐵車兵,在路上行得緊溜的越吉元帥,做夢也想不到,前頭已有倆世間少有的智謀之士,商量著給他挖個大坑了。
隻是此時此刻,在燕清的大後方,也不甚安寧。
這日荀彧正於正廳批閱公文,為忽見司馬朗神色凝重,與陳群一前一後地求見於他,不免挑了挑眉,微訝:“這是怎麽了?”
第183章 風起雲湧
荀彧以為是治下出了什麽大的變故,方才引得重要的兩位副手聯袂而來,是以立即擱了筆桿,屏退下人,凝神傾聽。
可等他們道明來意,荀彧麵上的凝重非但沒淡去幾分,甚至還添了一層濃重的擔憂和愕然。
在荀彧認為,燕清領兵在前頭營救聖上,他們的重任自然便是一如既往地穩固後方局勢,保證政治安定,提防外地侵襲,再安排糧草輸送。
以陳群為首的一幹世族子弟,卻視這為發起叛變,奪走主動權的大好時機。
倘若燕清千裏迢迢地奔波一趟,真從異族手裏救回了那無能又好亂來的皇帝劉康,便是又一份救駕的天大功績加身,加上威震西涼的赫赫軍威,這世間是真再無人能與他比肩媲美了。
那他們反客為主的希望,也會變得微乎其微。
即便燕清掩飾得很好,對聰明如陳群一類的人而言,那份暫未挑明的衝突,還是再顯而易見不過了。
如今的風平浪靜,不過是燕清忙於對外擴張,著實騰不出手來,也還需要他們出力,才容忍了兗州這九成以上都由士族之後把持的局麵。
可真看燕清帶在身邊的重要心腹,除了荀攸以外,可不都是寒門出身?
刊印書籍,修建官學,改編教材,棄推舉不用……無一不在削薄大族勢力。
加上燕清的出身擺著,縱使也不乏諸如荀彧蔡邕等名士極看重他,將其視作誌同道合的英主,更多的還是懷著跟陳群一樣明著順服、暗裏戒備的心態的人。
倒不如趁著大好時機,叛燕迎袁,待燕清前方軍心大亂,難救劉康的消息一到,就另立更名正言順的陳留王為帝。
隻要帝王進行了更替,那些個未清算的功勞,自然也就跟著灰飛煙滅了。
當日董卓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廢了劉辯,就是為了廢除袁紹等人斬殺宦官、救駕的大功績。
如若進行順利,燕清註定就得白忙一場。
不過對荀彧時,陳群先來了個拋磚引玉——道燕清現野心膨脹,大有鷹視狼顧之態,宜早作打算,迫其退休歸政,也好保全名聲的好。
“不可。”
荀彧蹙著眉,毫不遲疑地駁道:“現談退休歸政,為時過早了!汝等知書識理,非尋常愚夫,怎出得如此鼠目寸光之言?攸關天下萬民,豈能以個人是否功成名就以做定奪?主公現為社稷肱骨,民心所向,而天下尚且動亂,諸侯混戰不歇,皇權暗弱勢微,外敵攘攘環伺。主公一旦離兵閑居,卻不僅招禍於一人,重則國家傾危,輕則故態復萌,江山也罷,主公也罷,都將為人所禍也!”
陳群來時是信心滿滿的,卻不想挨了兜頭一潑冷水,挨了極嚴厲的一頓訓斥。
在他的認知中一直是心懷漢室的德美君子荀彧,竟然會在這大好時機來臨時選擇斷然維護燕清,高度承認了對方的功績和重要性,甚至對緊握軍政大權,大肆擴張領地的行徑也給予了理解和贊成……
這實在是大大地超乎了他的想像。
荀彧淡淡地掃了一時間頗為無措的他們一眼,心裏霎時瞭然,沉聲道:“看這架勢,隻怕今日你們跑這一趟,不過是求個錦上添花的心安理得,實際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