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鄭和這句話之後,曆朝曆代的君臣們,心中都是一動。


    秦始皇哈哈一笑。


    “這句話有點意思,朕很喜歡這一句。”


    漢武帝微微點頭。


    “沒錯,異族夷狄,竟然不給華夏人賺錢,那就該死!”


    宋太祖趙匡胤雙目一亮:


    “還能這樣做生意?諸位卿家,朕覺得大宋可以學一學。”


    “你們說,這麽多的異族在大宋周圍,大宋要是都用大炮火槍和他們做生意,每年得多賺不少錢吧?”


    一條彈幕飄過。


    【漢高祖劉邦:鄭和這小子說話還挺霸氣的,朕想問問,大明真有這麽多物資來和異族做生意嗎?】


    【明太祖朱元璋:朕這麽說吧,自從兌換了《工業革命》之後,大明現在的問題是商品太多人太少,根本就賣不完!】


    看到朱元璋這句話之後,曆朝曆代的皇帝們越發震驚。


    商品多到賣不出去?


    在農業時代,這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


    【隋文帝楊堅:小朱啊,你不是開玩笑吧?朕的大隋國庫裏麵錢太多了,根本就沒東西買啊。】


    【明太祖朱元璋:是真的,你們不信的話自己也去兌換一本《工業革命》就知道了,工業化的產品賣不完,根本就賣不完!】


    【宋太祖趙匡胤:按照你這個說法,豈不是必須要開拓異族市場?】


    【明太祖朱元璋:朕的港口,每天都要發至少二十艘船出去,都是滿載,就這樣還嫌船太少,造船廠現在都在加班加點製造商船。】


    【唐太宗李世民:一艘船能賺多少?】


    【明太祖朱元璋:這得看裝什麽東西,陶瓷絲綢這些比較好賣的,一艘船賺個幾萬兩乃至十萬兩都是輕輕鬆鬆。】


    看到朱元璋給出來的數字之後,曆朝曆代的皇帝們心中大為震驚。


    一艘船就能賺幾萬兩?


    任何一個工廠主,一年隻要發兩艘船,那豈不是輕輕鬆鬆就能賺十萬兩了?


    十萬兩什麽概念?


    在任何朝代,十萬兩白銀都足以讓一個人維持優渥的地主生活,從二十歲活到死!


    這得締造多少財富啊!


    眾人心中,對於《工業革命》的渴望,越發旺盛了。


    這簡直就是一套神乎其神的書籍啊。


    金幕中,新的畫麵再度出現。


    這是一座工廠。


    高大的煙囪不斷排出煙霧,飄向天空。


    工廠內部,一架架蒸汽機不斷轟鳴著。


    大量的空氣被吹入打鐵爐中,讓裏麵的火焰無比旺盛。


    鐵水猶如小溪一般流淌,被等待在一旁的工人端走,進行冷卻和打造。


    叮叮當當的聲音,不絕於耳。


    成批成批的火槍,以驚人的速度製造出來。


    曆朝皇帝再度震驚。


    【秦始皇嬴政:這製造火槍的速度也太快了,朕沒見過如此驚人的速度!】


    【唐太宗李世民:那是什麽機器?竟然能讓速度提升到如此驚人的地步。】


    【明太祖朱元璋:這是蒸汽機,《工業革命》之中最驚人的發明之一,各行各業都能用!】


    似乎是為了驗證朱元璋的話,接下來的畫麵之中,出現了更多的工廠。


    紡織廠內,上百架珍妮紡織機不斷運行。


    女工們忙忙碌碌來來回回,飛梭不斷地穿梭著,一匹匹布迅速被製造成型,放在一旁的籮筐之中。


    西漢世界之中,劉邦不由咽了一口口水,道:


    “大漢朝女子紡織一匹布要多久來著?”


    蕭何同樣也是一臉震驚地看著金幕,過了好一會才道:


    “至少需要十五天,陛下。”


    劉邦臉頰抽搐了一下,道:


    “朕看這金幕,感覺這裏麵的女工一天能紡織十五匹布!”


    漢初君臣全部沉默了。


    十五天一匹布,和一天十五匹布……


    這差距,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啊!


    曹參雙目熾熱,忍不住道:


    “若是大漢境內有這樣的工廠,單單稅金都是一個極其可觀的數字啊!”


    大宋世界之中,趙匡胤眼珠子都快要瞪出來了。


    “這是什麽紡織機,效率也太高了,太驚人了!”


    宰相趙普眯著眼睛,沉聲道:


    “大明這種將女工全部集中到一起紡織的製度,也同樣也極大地提升紡織效率。”


    “普通人家應該買不起這樣的紡織機,工廠主買了紡織機之後花錢雇女工來紡織,女工能賺錢,工廠主也能賺到更多的錢,這是雙贏啊!”


    趙匡胤深吸一口氣,道:


    “不,還有大明朝廷也能賺到更多的稅收,是三贏!”


    樞密使楊業眼神亮晶晶地,道:


    “陛下,臣現在明白為什麽朱元璋說商品太多了,一座工廠就有這麽驚人的產出效率,大明境內何止成百上千家工廠?”


    “難怪大明要瘋狂對外擴張,就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市場,把這些商品統統賣出去!”


    商品賣出去了,工廠主才有錢能給朝廷交稅!


    工廠主有錢了,就能聘請更多的工人,整個大明就會有更多的工人賺到錢改善生活,進一步地推動大明社會的發展變革。


    趙匡胤心中火熱,連連點頭。


    “好好好,這《工業革命》,真真是改變了社會的神奇之物啊!”


    就在曆朝曆代的皇帝們讚歎不已的時候,畫麵之中又出現了新的事物。


    “嗚嗚嗚!”


    巨大的蒸汽機頭發出了嘹亮的聲音,緩緩在火車的軌道上運行起來。


    鏡頭稍微拉遠了一些,隻見這蒸汽機頭的後麵,還連接著火車的車廂。


    鏡頭進入車廂裏,隻見這車廂中整整齊齊地碼放著堆積如山的各種布匹,數目之多讓人瞠目結舌。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大吃一驚。


    “這一車廂的貨物,得多少馬車才能拉啊?”


    長孫無忌喉結上下滾動了一下,道:


    “至少……十馬車吧?”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


    “十馬車?”


    房玄齡表情震驚到呆滯,過了好一會才道:


    “不對,不止一個車廂,這足足有三個車廂,那就是至少三十馬車!”


    李靖白須飄蕩,沉聲道:


    “那不是關鍵,關鍵是,這車不需要馬和牲畜來拉,隻需要那個奇怪的冒煙機器來拉!”


    大殿之中,頓時安靜下來。


    幾乎每一個人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不需要馬來拉的車,而且一次能拉至少三十馬車的貨物?


    李世民喃喃自語。


    “這樣的車,若是能在大明全境通行的話,貨物的運輸量得有多大啊?”


    房玄齡臉色都變得潮紅起來,道:


    “若是用來運輸糧食和軍備物資,恐怕短短幾天就能把成千上萬士兵的糧食物資統統運輸到位!”


    李績、程咬金聞言,雙目中爆發精芒。


    李績忍不住道:


    “每次大唐開戰,就算是一萬兵馬,都要動用五萬民夫和上萬匹騾馬,還要運輸至少一個月時間的物資!”


    “若是有個一百輛這樣的車,豈不是直接把五萬民夫、上萬騾馬和一個月的時間都省下來了?”


    程咬金眉飛色舞,道:


    “這樣大唐不但省了事,而且還有更多的時間來打仗擴張!”


    李世民難掩心中激動,一拳砸到了桌案上。


    “《工業革命》!一定是這套書!一定要把它給兌換到,用最快的速度!”


    此時,彈幕已經熱鬧非凡。


    【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這到底是什麽東西,為何如此神奇!】


    【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別賣關子了,快說啊!】


    朱元璋看著密密麻麻的彈幕,心中大為滿足,不由放聲大笑。


    “這些家夥,這回都得求著朕揭秘了吧!”


    在朱元璋的身旁,朱棣一臉呆滯和震驚,看著金幕中的火車,嘴唇翕動了一下,開口道:


    “父皇,這到底是啥東西?”


    不僅僅是朱棣,在場大部分的大明臣子也是同樣震驚呆滯的表情。


    朱元璋瞪了一眼朱棣:


    “讓你天天沒事就知道去軍營和造船廠,連大明最新的發明都不知道!”


    朱棣怒了,瞪了一眼朱高熾:


    “這麽大的事情,你小子怎麽從來沒和俺說過!”


    朱高熾幹咳一聲,道:


    “爹,火車製造出來的事,兒臣前幾天就和您說過了。”


    “您當時滿腦子想的都是鐵甲艦,壓根就沒把兒臣的話聽進去!”


    朱棣聞言一愣,表情變得古怪。


    朱高熾前幾天在吃飯的時候好像是說過火車的事情……


    朱棣惱火道:


    “俺怎麽知道這火車竟然是如此神奇的東西,你下次說話說清楚點,煩人!”


    朱高熾無言以對。


    朱元璋懶得去管這對活寶子孫,笑嗬嗬地發了一條彈幕。


    【明太祖朱元璋:這是蒸汽機車,俗稱火車。也是《工業革命》之中,能和鐵甲艦相提並論的超級造物。】


    【明太祖朱元璋:火車最大的問題是需要修建鐵路,但隻要有了鐵路,按照工部和戶部的計算,大明貨物的運輸量至少成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增長!】


    上千倍!


    曆朝曆代的君臣被這個數字震驚得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上千倍的貨物運輸,對於任何一個王朝而言,都是翻天覆地一般的變化。


    這代表著什麽?


    最簡單的概念,那就是上千倍的商業稅收,上千倍的發動戰爭效率!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搖了搖頭,露出一絲無奈。


    “朕花費十年時間,在大秦境內修通了直道。”


    “但直道和這火車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螢火比之皓月!”


    扶蘇也完全震驚了,好一會才道:


    “沒想到,金幕竟然還有如此驚天動地的東西。”


    “父皇,兒臣覺得,這火車可能是比鐵甲艦還要更加能促進大秦發展的東西!”


    秦始皇緩緩點頭。


    “不是可能,而是這火車確實就是《工業革命》之中最重要的造物!”


    “朕決定了,接下來大秦必須要用最快的時間,開源節流,將《工業革命》兌換下來!”


    對於秦始皇的話,在場所有的大秦臣子沒有任何意見!


    在見識到火車的神奇之後,他們迫不及待,希望火車早日出現在大秦世界!


    秦始皇長出一口氣,發了一條彈幕。


    【秦始皇嬴政:有了火車和鐵甲艦,朕承認大明是這一次評分的第一,朕輸得心服口服。】


    【漢武帝劉徹:哼,《工業革命》太強了,朕輸的也沒話說,@明太祖朱元璋,算你這次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哈哈,朕是真沒想到,金幕的《工業革命》竟然是這樣的國之神器,朕輸的無話可說,等朕兌換了《工業革命》之後,大唐再和大明比一比!】


    看著三位千古大帝的彈幕,朱元璋嗬嗬大笑,心情極為愉悅。


    別管大明是怎麽贏的。


    反正,贏了就是贏了!


    【明太祖朱元璋:諸位,朕覺得大家都是華夏王朝的皇帝,沒必要為了名次爭得你死我活,最重要的還是讓各自統治的王朝變得更加的強盛富庶,才對得起金幕給大家的支持!】


    看到朱元璋這番話,曆朝曆代的皇帝們心中也是感慨不已。


    大元世界之中,忽必烈歎道:


    “金幕果然是一件超級神器啊。”


    說完,忽必烈看了一眼麵前的一群蒙古貴族。


    “爾等現在還有什麽話說?”


    麵前這一群蒙古貴族麵麵相覷,說不出話來。


    這些人,都屬於是大元王朝之中的蒙古守舊派。


    今日他們聚集在一起,就是想要向忽必烈請願,恢複成吉思汗時候的舊製度!


    沒想到,金幕中播放出這樣的內容,給他們的內心巨大衝擊。


    忽必烈指著金幕,淡淡道:


    “你們也看到了吧?如果按照金幕的指導去發展,大元也會成為大明這樣的王朝。”


    “你們有很多土地和奴隸,你們可以輕易建立起許多工廠,獲得許多機器,最終得到的是無盡的財富!”


    “當然,朕也會得到一個更加強盛的大元!”


    “還是說,你們隻想抱著成吉思汗時候的傳統不放,依舊每天騎著馬到處亂逛,讓大元不思進取,越來越衰落呢?”


    蒙古貴族們陷入沉默。


    片刻之後,站在最前方的一名老者緩緩對著忽必烈彎下了腰。


    “偉大的皇帝陛下,您是對的。”


    “草原上的雄鷹確實應該做出變革,換上鋼鐵鑄就的翅膀,在滾滾的煙霧中翱翔!”


    所有蒙古貴族都對忽必烈彎下了腰。


    “皇帝陛下,我們將支持您的改革!”


    忽必烈放聲大笑。


    “放心吧諸位,等火車造出來後,我們將會擁有一條從大都到哈拉和林的鐵路。”


    “到那個時候,漠南漠北和中原之間,再無任何隔閡!”


    “那麽,就讓大元在金幕的引領下,開啟我們蒙漢所有子民的新生吧!”


    有了鐵甲艦和火車的出現,後麵金幕之中播放出來的各種畫麵,對於曆朝曆代的皇帝們來說顯然就失去了吸引力。


    很快的,大明視頻的播放結束了。


    金幕中,又緩緩浮現出一行文字。


    【大明王朝上次拿下第一,也已經獲得了《工業革命》,故而本次大明王朝僅做視頻展示,不做評分。】


    【今後每次評比,曆屆獲得第一的王朝均照此處理。】


    看到這兩行文字,大明世界之中的朱元璋先是一愣,隨後撫須而笑。


    “確實,評分對現在的大明並無意義。”


    朱棣雙手叉腰,嘿嘿一笑。


    “現在大明絕對是所有華夏王朝之中最強的,就算是年代位於大明之後的那個滿清,大明也隨隨便便就能秒殺它!”


    朱棣還真不是吹牛。


    大明如今可是製造出了燧發槍、速射火炮、鐵甲艦以及火車。


    這些東西,科技水平遠超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


    大清?


    若是現在大明和大清出現在同一個世界之中,大明隨隨便便都能滅掉大清!


    朱棣想到這裏,突然笑了起來。


    “也不知道那個滿清的康熙皇帝看到大明的這視頻,內心之中究竟是什麽想法!”


    大清世界,乾清宮大殿中,一片沉默。


    康熙老皇帝坐在龍椅上,注視著金幕之中大明的一幕幕畫麵,一聲歎息。


    “爾等都看到了吧?這就是金幕帶來的力量。”


    “朕也小看過金幕,但如今朕明白了,金幕才是真正能讓一個王朝發生脫胎換骨變化的神跡!”


    太子胤禛心悅誠服地點頭。


    “皇阿瑪所言極是,兒臣以為,必須要按照金幕的指導對大清進行變革,才是大清能傳承千秋萬代的真正秘訣!”


    群臣紛紛表示附和,就連一直以來和胤禛不對付的十四皇子胤禎也沒有開口反對。


    事實勝於雄辯!


    康熙嗯了一聲,看向胤禎。


    “英吉利人可有回複?”


    胤禎忙道:


    “東印度公司那邊說了,他們需要將此事回報給英吉利本土的倫敦,由國王和議會做出決定。”


    康熙眉頭皺起,但很快又舒展開來。


    “無妨。看來東印度公司應該是已經動心了,幾個月時間朕還是等得起的。”


    從盤點視頻就能看出來,乾隆皇帝執政晚期,大清才真正被英國拉開了差距。


    乾隆執政六十四年,再加上雍正(胤禛)的十三年,大清至少還有七十九年的時間!


    康熙嗯了一聲,又開口道:


    “從今往後,大清不再單獨設立滿人尚書和漢人尚書。”


    “六部的每一部,都隻有一個尚書和兩位侍郎,在競爭官職時,漢人和滿人一視同仁。”


    聽到這裏,群臣臉色齊變,心中震動不已。


    一直以來,大清的漢人尚書、侍郎,其實就是滿人尚書侍郎的跟班。


    現在康熙這番話,擺明了就是要給漢人更大的權力!


    十四皇子胤禎忍不住道:


    “皇阿瑪,這可是祖宗製度,輕易更改,是否有些不妥?”


    康熙瞪了一眼胤禎,怒道:


    “你這小子,到了現在竟然還這般冥頑不靈!”


    “此乃大勢所趨,朕意已決,你不必廢話。”


    斥退了十四皇子胤禎後,康熙遲疑了一下,又緩慢開口。


    “南書房大學士,同樣也由滿漢官員自由競爭。”


    南書房,就是雍正和乾隆朝軍機處的前身。


    比起六部而言,南書房才是大清在康熙朝的權力核心!


    有了剛剛六部的改革變動,群臣對於這個消息明顯多了幾分承受力,沒有再提出異議。


    康熙想了想,又道:


    “科舉方麵,旗人單獨的考試取消,所有旗人均需參與大清科舉,中榜之後才能出仕。”


    “嗯,今後科舉就以金幕之中的百分製進行打分,滿人和蒙古旗人加十分,漢族旗人加五分,其他不加分。”


    “若同分,滿洲旗人第一,蒙古旗人第二,漢旗人第三,其他人第四。”


    說完,康熙看向在場官職最高的幾名漢人大臣。


    “爾等覺得如何?”


    幾名漢人大臣交換了一下眼神,齊聲道:


    “陛下聖明,臣等無任何異議!”


    尚書和南書房大學士選人改革,乃至旗人考試的取消,都是康熙皇帝對漢人讓出的巨大利益。


    作為交換,旗人在科舉時獲得一定程度的加分,是漢人可以接受的。


    畢竟大清王朝還是滿人的王朝,總歸是得有點特權。


    更何況,在漢人占據大清九成五以上的巨大數量麵前,這點特權真不算什麽。


    康熙皇帝顯然對此頗為明了,又看了一眼胤禛和弘曆,淡淡道:


    “今後,大清廣開言路,任何人不得因言論、文字獲罪,此為祖宗定製,任何皇帝不得更改!”


    “若有違此例,八旗共討之!”


    這句話,顯然是在給文字獄打補丁。


    今後,任何皇帝都不得以文字獄的名義,對國內進行大肆清洗。


    胤禛愣了一下,惡狠狠地盯了弘曆一眼,躬身道:


    “皇阿瑪聖明,兒臣一定遵從皇阿瑪旨意!”


    弘曆忙道:


    “孫臣明白了,一定遵從皇爺爺教誨!”


    在做完了這一切之後,康熙有些疲憊地揉了揉太陽穴,歎了一口氣。


    “今後,天下皆為一家,朝廷用人再無民族之見。”


    “爾等,好自為之。”


    群臣沉默片刻,齊齊下跪。


    “陛下聖明,大清萬歲萬歲萬萬歲!”


    金幕之中,新的畫麵緩緩浮現。


    【第二次金幕王朝評分已經結束,前三名如下:】


    【第一名:大唐王朝,在位皇帝李世民,九十七分。】


    【第二名,大隋王朝,在位皇帝楊堅,九十三分。】


    【第三名,大漢王朝,在位皇帝劉徹,九十二分。】


    【第四名,大秦王朝,在位皇帝嬴政,九十分。】


    ……


    一個個王朝的分數被列出,排定名次。


    【排名前三的各大王朝現在可以按照優惠價格兌換《工業革命》。】


    【從明年正月初一起,《工業革命》每年價格下調五百萬兩,至兩千萬兩後不再下調。】


    【接下來,播放下一個盤點視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盤點敗家皇帝,開國太祖們傻眼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石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石堅並收藏盤點敗家皇帝,開國太祖們傻眼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