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武終於忍不下去了。你們老王家也是秦國數一數二的顯赫門第,你還如此厚顏無恥,貪得無厭,就跟八輩子沒見過錢似的,至於嗎?於是正色勸諫道:“您要的太多了太多了。”
王翦微微一笑:“我不授人以柄,如何讓秦王安心?”
蒙武一下子明白了。
贏政傾全國之兵交與王翦,不放心,半路上還把自己的十六歲女兒派過來嫁給他這個老頭子。現在,王翦故意表現出自己隻是愛錢,把柄交到贏政的手裏,才能讓贏政安心。
蒙武嘆服不已。
話說王翦與項燕兩軍相對,都是傾國而出,誰都會以為免不了一場惡戰。誰知道,王翦卻隻是大兵壓境,然後舒舒服服的休息整頓,好像是來楚國度假的。
楚軍個個摩拳擦掌,誓死保家衛國。六國已去一大半,秦國六十萬大兵又堵在自己的家門口,如枕危卵,一刻也不能放鬆。誰知道大力士碰到了軟棉花,任你如何咒罵挑釁,qisuü王翦大軍依然悠閑的度假,不理他們那一套。
贏政得報,心裏著急,要派人去催。李斯說道:“且慢。王翦此番伐楚,以臣之見,其必然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作戰方略,那就是消耗戰,以綜合國力決一勝負。此策雖見效緩慢,卻堪稱萬無一失。”
贏政說道:“六十萬大軍每日花費萬金,這麽耗下去,咱們也耗不起啊。”
李斯笑道:“聽聞楚軍此次傾全國青壯之力抗秦,眼下秋收在即,楚國見王翦一直按兵不動,必引師而還,割稻積糧。此時王將軍逐而擊之,必事半功倍。”
贏政擊掌大笑,點頭稱妙。
果然,到了稻穗飄香的季節,楚軍等了又等,罵了又罵,秦軍仍然不戰,田裏的莊稼要是再不收就要爛在地裏了,若再打仗,軍糧就沒了。楚軍隻好撤兵。
楚軍擔心家裏的收成,早就歸心似箭。秦軍卻早就給憋壞了,如下山猛虎,以一敵百,不僅楚軍大敗,死傷大半,就連名將項燕也死於亂軍之中。
楚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抗秦,終於在贏政二十四年,楚王被俘,楚國陷落。
第二年,秦軍興致突起,把奄奄一息的燕國也給滅了。
到贏政二十五年,六國之中就隻剩齊國一枝獨秀了。
贏政一直不動齊國,是因為齊國是李斯離間之計的典範之國,上至王族宰相,下至使者賓客,無一不被秦國的金錢攻勢打敗,成了秦國的說客。齊王建本來就是個沒有主見的人,既然大家都這麽說,也樂得清閑,專心事秦,不備攻戰。
但是,小羊作了惡狼的朋友是沒有好下場的,早晚惡狼吃光了羊群會來吃你這最後一隻。秦國雖然是虎狼之國,卻也知道披上羊皮再和小羊商量:秦王政願意封賞齊王建五百裏之地,以免卻戰爭之災,塗炭生靈。齊王建經不起大家的鼓動,開門納秦。齊國就此滅亡。
秦王沒有失信於人,封賞了齊王建五百裏土地,可是這五百裏土地卻是在太行山間的共城,四圍皆是鬆柏樹木,荒無人煙。不數日,齊王建被餓死
就這樣,不管秦國的鐵蹄下沾染了多少血腥,天下統一,贏政終於成了萬王之王。
此時的李斯,雖然幫助贏政贏得了天下,卻也從三十一歲的大好青年,變成了五十六歲的老翁。還在李斯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還可以繼續參加革命。
終結篇 李斯之死
小時候聽故事,結局大都是“從此,他們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按理說,李斯的故事講到這兒,也算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如果秦國和其他帝國一樣,延續數代甚至十數代,李斯勵精圖治,幫助秦王嬴政治理國家,然後把接力棒傳到秦二世手上,李斯安養天年,後代是吃老本的富二代富三代,或者站在李斯的肩膀上有所成就,也的確沒什麽好說的了。
可是歷史不是童話,而是血腥的殺戮。
****
贏政和李斯君臣同心,建設秦王朝。
首先,贏政自稱始皇帝,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新鮮出爐。
隨後,李斯提議廢諸侯,設郡縣。這可是個得罪人的主意。
天下統一,多少皇子功臣都想分一杯羹,得到一片土地,自立為王。而李斯做為贏政的左膀右臂,必然好處多多。李斯此舉,不僅損人,而且不利己。
隻有一個人得利。
那就是秦始皇嬴政。
諸侯分封,這又走上了周天子的老路,諸侯爭相擴充勢力,自立為王,然後各王相爭,皇帝卻被架空。周天子不就是這樣死掉的嗎?殺掉周天子的,正是他們大秦國。
郡縣製卻不同。國家大權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不管你有多大的官職,隻要皇帝不爽,立刻可以換掉!
李斯提出這樣的建議,正展示了他作為一個優秀政治家的寬闊胸襟和高瞻遠矚。
而有些人卻一直誤會李斯,因為李斯的“倉鼠論”就把李斯當成了一個唯利是圖的小人,說他終其一生都隻是在想做一隻最大的倉鼠,這是對李斯的最大的誤解。
有人問我,李斯是個非常現實的人,本書開篇卻說他娶了個窮苦人的女兒做老婆,這不是太假了嗎?遊俠告訴各位,李斯去蘭陵求學的時候,已經娶妻生子,那時候的李斯自己隻是一個上蔡小吏,他能娶什麽樣的人做老婆?當上長史以後,他把家人悄無聲息的從上蔡接到鹹陽,表明了李斯既沒有劉邦的絕情,也沒有項羽的虛榮!李斯不是靠吃軟飯走到今天的,他靠的是自己的天分和胸襟!
王翦微微一笑:“我不授人以柄,如何讓秦王安心?”
蒙武一下子明白了。
贏政傾全國之兵交與王翦,不放心,半路上還把自己的十六歲女兒派過來嫁給他這個老頭子。現在,王翦故意表現出自己隻是愛錢,把柄交到贏政的手裏,才能讓贏政安心。
蒙武嘆服不已。
話說王翦與項燕兩軍相對,都是傾國而出,誰都會以為免不了一場惡戰。誰知道,王翦卻隻是大兵壓境,然後舒舒服服的休息整頓,好像是來楚國度假的。
楚軍個個摩拳擦掌,誓死保家衛國。六國已去一大半,秦國六十萬大兵又堵在自己的家門口,如枕危卵,一刻也不能放鬆。誰知道大力士碰到了軟棉花,任你如何咒罵挑釁,qisuü王翦大軍依然悠閑的度假,不理他們那一套。
贏政得報,心裏著急,要派人去催。李斯說道:“且慢。王翦此番伐楚,以臣之見,其必然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作戰方略,那就是消耗戰,以綜合國力決一勝負。此策雖見效緩慢,卻堪稱萬無一失。”
贏政說道:“六十萬大軍每日花費萬金,這麽耗下去,咱們也耗不起啊。”
李斯笑道:“聽聞楚軍此次傾全國青壯之力抗秦,眼下秋收在即,楚國見王翦一直按兵不動,必引師而還,割稻積糧。此時王將軍逐而擊之,必事半功倍。”
贏政擊掌大笑,點頭稱妙。
果然,到了稻穗飄香的季節,楚軍等了又等,罵了又罵,秦軍仍然不戰,田裏的莊稼要是再不收就要爛在地裏了,若再打仗,軍糧就沒了。楚軍隻好撤兵。
楚軍擔心家裏的收成,早就歸心似箭。秦軍卻早就給憋壞了,如下山猛虎,以一敵百,不僅楚軍大敗,死傷大半,就連名將項燕也死於亂軍之中。
楚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抗秦,終於在贏政二十四年,楚王被俘,楚國陷落。
第二年,秦軍興致突起,把奄奄一息的燕國也給滅了。
到贏政二十五年,六國之中就隻剩齊國一枝獨秀了。
贏政一直不動齊國,是因為齊國是李斯離間之計的典範之國,上至王族宰相,下至使者賓客,無一不被秦國的金錢攻勢打敗,成了秦國的說客。齊王建本來就是個沒有主見的人,既然大家都這麽說,也樂得清閑,專心事秦,不備攻戰。
但是,小羊作了惡狼的朋友是沒有好下場的,早晚惡狼吃光了羊群會來吃你這最後一隻。秦國雖然是虎狼之國,卻也知道披上羊皮再和小羊商量:秦王政願意封賞齊王建五百裏之地,以免卻戰爭之災,塗炭生靈。齊王建經不起大家的鼓動,開門納秦。齊國就此滅亡。
秦王沒有失信於人,封賞了齊王建五百裏土地,可是這五百裏土地卻是在太行山間的共城,四圍皆是鬆柏樹木,荒無人煙。不數日,齊王建被餓死
就這樣,不管秦國的鐵蹄下沾染了多少血腥,天下統一,贏政終於成了萬王之王。
此時的李斯,雖然幫助贏政贏得了天下,卻也從三十一歲的大好青年,變成了五十六歲的老翁。還在李斯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還可以繼續參加革命。
終結篇 李斯之死
小時候聽故事,結局大都是“從此,他們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按理說,李斯的故事講到這兒,也算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如果秦國和其他帝國一樣,延續數代甚至十數代,李斯勵精圖治,幫助秦王嬴政治理國家,然後把接力棒傳到秦二世手上,李斯安養天年,後代是吃老本的富二代富三代,或者站在李斯的肩膀上有所成就,也的確沒什麽好說的了。
可是歷史不是童話,而是血腥的殺戮。
****
贏政和李斯君臣同心,建設秦王朝。
首先,贏政自稱始皇帝,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新鮮出爐。
隨後,李斯提議廢諸侯,設郡縣。這可是個得罪人的主意。
天下統一,多少皇子功臣都想分一杯羹,得到一片土地,自立為王。而李斯做為贏政的左膀右臂,必然好處多多。李斯此舉,不僅損人,而且不利己。
隻有一個人得利。
那就是秦始皇嬴政。
諸侯分封,這又走上了周天子的老路,諸侯爭相擴充勢力,自立為王,然後各王相爭,皇帝卻被架空。周天子不就是這樣死掉的嗎?殺掉周天子的,正是他們大秦國。
郡縣製卻不同。國家大權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不管你有多大的官職,隻要皇帝不爽,立刻可以換掉!
李斯提出這樣的建議,正展示了他作為一個優秀政治家的寬闊胸襟和高瞻遠矚。
而有些人卻一直誤會李斯,因為李斯的“倉鼠論”就把李斯當成了一個唯利是圖的小人,說他終其一生都隻是在想做一隻最大的倉鼠,這是對李斯的最大的誤解。
有人問我,李斯是個非常現實的人,本書開篇卻說他娶了個窮苦人的女兒做老婆,這不是太假了嗎?遊俠告訴各位,李斯去蘭陵求學的時候,已經娶妻生子,那時候的李斯自己隻是一個上蔡小吏,他能娶什麽樣的人做老婆?當上長史以後,他把家人悄無聲息的從上蔡接到鹹陽,表明了李斯既沒有劉邦的絕情,也沒有項羽的虛榮!李斯不是靠吃軟飯走到今天的,他靠的是自己的天分和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