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祖宗來了
大唐:我就製個鹽,竟被封國公 作者:宸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就這麽一天一天的過去,轉眼就到了臘月二十八。
整個大唐都沉寂在過年的氣氛之中,因為對高麗的戰爭失敗,今年的過年氣氛比往日少了些許熱鬧。
雖然大家心裏都不得勁,可是該有的禮數不能少。張小瑜這幾天忙的不行,天天出去送年禮。
你送給我,我送給你,張小瑜早就厭倦了這種日子。
可是你願意也好,不願意也罷,這都是必不可少的禮數,不能丟。
第二天,也就是過年的前一天,臘月二十九,終於忙完了。
張小瑜哪裏也不去,就在家抱著閨女直樂嗬。
張小瑜抱著閨女是越看越喜歡,都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
張小瑜一邊看著女兒一邊想著:
原來咱上輩子的媳婦長這樣啊,真俊。
張小瑜抱著女兒正開心呢,前院傳來了嘈雜聲,張小瑜也不管。大過年的能有啥事?管他呢。
此時的前院大門口一對老夫妻帶著一雙兒女過來在府門前嚷著要見南國公。
三叔剛好出去辦年貨沒在家,南國公府裏的小廝就攔著不讓進。
這時豫章和武媚經過看到這一幕,就過來問著:
“你們要見南國公?”
“沒錯,我們就是要見南國公。”
“你們和南國公是什麽關係?”
聽到武媚這麽問,對方支支吾吾了半天才開口說道:
“是朋友。”
看著對方窘迫的表情,言不由衷的言語,豫章和武媚哪裏會信啊。
武媚想了一下就對豫章說道:
“姐姐,你聽老爺說過他有這麽樣的朋友嗎?”
“沒聽說啊,不會是老爺老家的親戚吧。”
“不可能啊,我進府這麽多年了,從沒聽說老爺老家還有什麽親戚,姐姐你嫁進來時,她們都沒來。如果是親戚,這府裏娶公主了,怎麽可能會不來啊。”
想到這,豫章就問道:
“你們從哪來的啊?”
“我們是從徐州府來的,我們真是南國公親戚。”
聽到這,武媚就擔憂的對豫章說道:
“姐姐,老爺以前為了給陛下征收寺廟的錢財,下江南經過徐州府。她們會不會是那時候跟老爺認識的?”
“很有可能,看那閨女長的還不錯。老爺又是風流公子,搞不好他們有一腿,現在人家找上門了。”
此時的豫章和武媚都認定來人就是張小瑜惹的風流債。
豫章先是安排來人一家四口到偏廳休息,這大過年的堵著門也不是那麽回事。
安定好後,豫章和武媚就怒氣衝衝的到後院找到張小瑜。
“老爺,看不出來啊,你挺有本事啊,處處留情啊。”
張小瑜:“………………”
這又是鬧哪出啊?瘋了?!
看到張小瑜懵逼,豫章不滿的說道:
“還裝?事到如今還裝?人家都找上門了。我們又不是沒有容人之量的人,這種事情你至於偷偷摸摸的嗎?這讓外人怎麽看我們姐妹?以前我就說好了,你有看上的就明說,我們姐妹給你去提親。看看你辦的這事,人家拖家帶口的堵著我們府門,讓別人怎麽看我們?”
聽到豫章這話,張小瑜更懵逼了。到底什麽情況啊,聽這意思是自己惹風流債了啊。這絕對是緋聞啊,自己從不辦這事啊。
等等,不會是新羅女王金曼那娘們吧?!
瑪德,這次被李老二給害慘了。自己怎麽就耳根子軟,聽了他的話去羞辱人家了呢。這下好了,被人家堵門了。
想到這,張小瑜也不耽擱,直接衝向前院。
到了前院,偏廳裏坐的四人不是泗州城的張老漢一家四口還能是誰?
真是怕什麽來什麽,自己最怕的人就是這一家祖宗啊。這沒法說啊,說他們是自己祖宗,這誰信啊。
看到張小瑜過來,張老漢一家趕緊起身。
“南國公,我們來看你了。我們還給你帶了家鄉特產呢。”
張老漢說著就從身邊的布袋子裏往外掏東西,綠豆餅,車輪餅…………
看著張老漢一家熱情的模樣,張小瑜都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看到張小瑜不吱聲,張老漢一家顯的更加窘迫。
略微的一愣神後,張小瑜就把張老漢一家給迎進大廳喝茶。
兩盞茶後,張小瑜開口問道:
“家裏過的怎麽樣?還好嗎?”
“挺好的,我們這次過來就是想讓孩子到長安來讀書的。我們也不認識人,就隻能求南國公你了。”
聽到這,張小瑜心中一鬆,原來是為了讀書啊。這也叫事?太簡單了。
想到這,張小瑜就開口說道:
“這個簡單,現在長安又開了兩所大學。有一所大唐軍事科技大學,陛下親自掛帥,我介紹他們兩人到裏麵讀書。這可是天子門生,很有前途的。”
聽到張小瑜這話,張老漢一家趕緊忙著下跪拜謝。張小瑜哪裏肯受,趕緊給拉起來。
這時三叔也置辦年貨來,看到張老漢一家,三叔緊緊的盯著張老漢看著。
張老漢看到三叔立馬就怔住了,片刻猶豫過後,張老漢猶豫的說道:
“是老三嗎?”
聽到這話,三叔立馬放下手中的年貨熱淚盈眶的說道:
“是二老太爺嗎?”
“老三,是我啊,是我張老二啊…………”
張小瑜:“…………………”
看到張小瑜懵逼當場,三叔就拉著張小瑜說道:
“小瑜,這是你二爺爺,親的。”
張小瑜:“……………”
臥槽,這是什麽情況?自己穿越到自己祖宗身上了?!
肥水不流外人田?!家族的優良傳統?!
在三叔的講解下,張小瑜才知道原來這個張老漢是自己爺爺最小的弟弟。自己的太爺爺老年得子,生了張老漢。後來自己的太爺爺和這個小太爺分家,再後來因為隋末戰亂,自己的太爺爺舉家搬遷,從此就失去了聯係。
接下來就熱鬧了,張小瑜不但認了二爺爺,二奶奶,還認了個叔叔,還有個姑姑。
你管人家過的有多落魄,這輩分是大事,馬虎不得。
張小瑜領著自己的妻兒幼女就開始論資排輩的認親。
張老漢一家也地道,一一都發了紅包。雖然紅包很小,可是情意重啊。
最後張小瑜又給自己的二爺爺一家整了個門麵房,讓他們在長安落腳住下。
整個大唐都沉寂在過年的氣氛之中,因為對高麗的戰爭失敗,今年的過年氣氛比往日少了些許熱鬧。
雖然大家心裏都不得勁,可是該有的禮數不能少。張小瑜這幾天忙的不行,天天出去送年禮。
你送給我,我送給你,張小瑜早就厭倦了這種日子。
可是你願意也好,不願意也罷,這都是必不可少的禮數,不能丟。
第二天,也就是過年的前一天,臘月二十九,終於忙完了。
張小瑜哪裏也不去,就在家抱著閨女直樂嗬。
張小瑜抱著閨女是越看越喜歡,都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
張小瑜一邊看著女兒一邊想著:
原來咱上輩子的媳婦長這樣啊,真俊。
張小瑜抱著女兒正開心呢,前院傳來了嘈雜聲,張小瑜也不管。大過年的能有啥事?管他呢。
此時的前院大門口一對老夫妻帶著一雙兒女過來在府門前嚷著要見南國公。
三叔剛好出去辦年貨沒在家,南國公府裏的小廝就攔著不讓進。
這時豫章和武媚經過看到這一幕,就過來問著:
“你們要見南國公?”
“沒錯,我們就是要見南國公。”
“你們和南國公是什麽關係?”
聽到武媚這麽問,對方支支吾吾了半天才開口說道:
“是朋友。”
看著對方窘迫的表情,言不由衷的言語,豫章和武媚哪裏會信啊。
武媚想了一下就對豫章說道:
“姐姐,你聽老爺說過他有這麽樣的朋友嗎?”
“沒聽說啊,不會是老爺老家的親戚吧。”
“不可能啊,我進府這麽多年了,從沒聽說老爺老家還有什麽親戚,姐姐你嫁進來時,她們都沒來。如果是親戚,這府裏娶公主了,怎麽可能會不來啊。”
想到這,豫章就問道:
“你們從哪來的啊?”
“我們是從徐州府來的,我們真是南國公親戚。”
聽到這,武媚就擔憂的對豫章說道:
“姐姐,老爺以前為了給陛下征收寺廟的錢財,下江南經過徐州府。她們會不會是那時候跟老爺認識的?”
“很有可能,看那閨女長的還不錯。老爺又是風流公子,搞不好他們有一腿,現在人家找上門了。”
此時的豫章和武媚都認定來人就是張小瑜惹的風流債。
豫章先是安排來人一家四口到偏廳休息,這大過年的堵著門也不是那麽回事。
安定好後,豫章和武媚就怒氣衝衝的到後院找到張小瑜。
“老爺,看不出來啊,你挺有本事啊,處處留情啊。”
張小瑜:“………………”
這又是鬧哪出啊?瘋了?!
看到張小瑜懵逼,豫章不滿的說道:
“還裝?事到如今還裝?人家都找上門了。我們又不是沒有容人之量的人,這種事情你至於偷偷摸摸的嗎?這讓外人怎麽看我們姐妹?以前我就說好了,你有看上的就明說,我們姐妹給你去提親。看看你辦的這事,人家拖家帶口的堵著我們府門,讓別人怎麽看我們?”
聽到豫章這話,張小瑜更懵逼了。到底什麽情況啊,聽這意思是自己惹風流債了啊。這絕對是緋聞啊,自己從不辦這事啊。
等等,不會是新羅女王金曼那娘們吧?!
瑪德,這次被李老二給害慘了。自己怎麽就耳根子軟,聽了他的話去羞辱人家了呢。這下好了,被人家堵門了。
想到這,張小瑜也不耽擱,直接衝向前院。
到了前院,偏廳裏坐的四人不是泗州城的張老漢一家四口還能是誰?
真是怕什麽來什麽,自己最怕的人就是這一家祖宗啊。這沒法說啊,說他們是自己祖宗,這誰信啊。
看到張小瑜過來,張老漢一家趕緊起身。
“南國公,我們來看你了。我們還給你帶了家鄉特產呢。”
張老漢說著就從身邊的布袋子裏往外掏東西,綠豆餅,車輪餅…………
看著張老漢一家熱情的模樣,張小瑜都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看到張小瑜不吱聲,張老漢一家顯的更加窘迫。
略微的一愣神後,張小瑜就把張老漢一家給迎進大廳喝茶。
兩盞茶後,張小瑜開口問道:
“家裏過的怎麽樣?還好嗎?”
“挺好的,我們這次過來就是想讓孩子到長安來讀書的。我們也不認識人,就隻能求南國公你了。”
聽到這,張小瑜心中一鬆,原來是為了讀書啊。這也叫事?太簡單了。
想到這,張小瑜就開口說道:
“這個簡單,現在長安又開了兩所大學。有一所大唐軍事科技大學,陛下親自掛帥,我介紹他們兩人到裏麵讀書。這可是天子門生,很有前途的。”
聽到張小瑜這話,張老漢一家趕緊忙著下跪拜謝。張小瑜哪裏肯受,趕緊給拉起來。
這時三叔也置辦年貨來,看到張老漢一家,三叔緊緊的盯著張老漢看著。
張老漢看到三叔立馬就怔住了,片刻猶豫過後,張老漢猶豫的說道:
“是老三嗎?”
聽到這話,三叔立馬放下手中的年貨熱淚盈眶的說道:
“是二老太爺嗎?”
“老三,是我啊,是我張老二啊…………”
張小瑜:“…………………”
看到張小瑜懵逼當場,三叔就拉著張小瑜說道:
“小瑜,這是你二爺爺,親的。”
張小瑜:“……………”
臥槽,這是什麽情況?自己穿越到自己祖宗身上了?!
肥水不流外人田?!家族的優良傳統?!
在三叔的講解下,張小瑜才知道原來這個張老漢是自己爺爺最小的弟弟。自己的太爺爺老年得子,生了張老漢。後來自己的太爺爺和這個小太爺分家,再後來因為隋末戰亂,自己的太爺爺舉家搬遷,從此就失去了聯係。
接下來就熱鬧了,張小瑜不但認了二爺爺,二奶奶,還認了個叔叔,還有個姑姑。
你管人家過的有多落魄,這輩分是大事,馬虎不得。
張小瑜領著自己的妻兒幼女就開始論資排輩的認親。
張老漢一家也地道,一一都發了紅包。雖然紅包很小,可是情意重啊。
最後張小瑜又給自己的二爺爺一家整了個門麵房,讓他們在長安落腳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