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誠郡王長孫看著談吐不凡,骨子裏卻是個輕浮鬼,在富貴權勢中浸淫久了,到哪兒都是享樂心態。來雒府拜壽卻不在堂前好好飲酒,借著醉意溜達到內院去了。大喜的日子,女眷們也聚在一處飲樂,唯獨雒涵馥不招長輩們待見,為了少聽幾句譏諷,索性躲在園裏閑逛。園中海棠正艷,雒涵馥顧著賞花,沒承想在□□拐彎處與一陌生男子幾乎撞了個滿懷。雒涵馥忙退後幾步,藏在花樹後麵,待男子先行走過。那誠郡王長孫卻看雒涵馥看愣了神。兩人就這麽僵在那兒半天,誰也不動。
“涵馥,你跟誰在那兒吶?”是四房堂妹的聲音。
“我……不認識。”雒涵馥藉機跑了。
那誠郡王長孫轉身回到堂前,借著酒勁和色勁寫下四句小詩:“聘婷遊女步東園,曲徑相逢一少年。不肯比肩花下過,含羞卻立海棠邊。”眾人一致稱讚。可笑那王孫十九歲,自稱“少年”已是勉強。小詩流傳甚廣,成為“抓周”之後雒涵馥無意中貢獻給雒家和同州的又一樁足以消遣多年的樂事。壽宴後不到一月,替誠郡王長孫向雒氏涵馥提親的媒人就上門了。郡王府第的確配得上一個“貴”字,長孫就是將來的世子、王爺,也稱得上“貴人”了。批命的話竟然應驗了!第二年,十七歲的雒涵馥離開了同州,嫁入京都誠郡王府,成為王府長孫劉儼的媳婦。
同州人不明就裏以為雒涵馥從此當了金鳳凰,隻有她自己知道苦日子才剛開始。劉儼其人,說好聽是個情種,說不好聽就是爛人,一天都離不了女人,哪肯隻守著雒涵馥一人過日子。劉儼原本與一個侍郎的孫女有過婚約,還未成婚。他成日裏出入娼館花樓,為戲子歌女一擲千金不說,還和別的權貴公子爭風吃醋,打架鬥毆的案子鬧得京都無人不知,被京兆尹關了幾日牢房,最後是誠郡王府花錢給贖出來的。劉儼父親就是獨子,到劉儼這一輩又隻有一個兒子,這個長孫被誠郡王府當心肝寶貝一樣供著,供得他真把自己當成祖宗了。侍郎家的孫女不願接受一個註定要受辱的婚姻,在家中自盡未遂。侍郎家遂以孫女抱恙為由,退了婚約。於是劉儼雖頂著個郡王長孫的名頭,在京都卻無一人家願把女兒嫁他。劉儼看中了雒涵馥的美貌。郡王府覺得雒家門第不錯,又不清楚劉儼的劣跡,便樂得促成這樁婚事。所以說啊,哪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呢?雒涵馥和劉儼沒有子女,兩人做了八年夫妻統共就頭一年溫存繾綣些,劉儼很快就對雒涵馥失去了新鮮感,以一年兩個新人的速度往府裏領女人。
不過,還有一句話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平和二年,大將軍吳執抵製裁軍,掀起叛亂,轉眼就席捲了大半疆域。涵馥聽從同州逃到京都的同鄉說,雒老太爺已經過世,幾房兒孫心思不一,長房堅持死守同州祖宅,而其餘幾房都逃離了同州。同州很快被吳軍拿下,之後就再也沒有家鄉和家人的消息。京都也早亂成一團,每天都有官軍叛逃的消息。一旦吳執殺入京都,姓劉的皇親們肯定都沒有好下場。誠郡王一家也張羅著逃跑,隻是家大業大,許多值錢的東西一時也帶不走,丟下又捨不得,拖拖拉拉,猶豫不決。老王爺身體也不好,禁不住倉促出行。磨蹭到吳軍離京都不過兩日路程了,連皇帝陛下都離宮了,誠郡王府的人才走,趁夜走的,做賊似的。因為一直與劉儼分居,劉家人是什麽時候走的,雒涵馥不清楚。早上醒來對著空蕩蕩的郡王府,雒涵馥以為自己還在夢中。夫妻一場,劉儼隻給雒涵馥留下一張字條,寫著:“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前路未卜,福禍難料,不如各自珍重,我也是為了你好。”姓劉的自己逃了,那些被劉儼以各種方式弄來的女人們把劉家人沒帶走的值錢東西就地分了,一鬧而散。吳軍比想像中來得快,他們沖入郡王府的時候連下人們都跑光了,府裏隻剩下一個沒錢沒親人也沒地方可去的雒涵馥。她把一柄尖錐藏在髮髻裏,心想若是沒了活路就自個了斷。
“這女人好模樣,歸我了。”一個吳軍兵士朝雒涵馥撲過來。
雒涵馥伸手去掏髮髻裏的尖錐,心想是先刺那兵還是先刺自己。
“別動那女人!”有人跳出來阻止,看穿戴好像是個官。那官抬頭看看門口的匾額說:“郡王府裏的女人搞不好是皇親國戚,不得私留,一律交給將軍處置。”
於是雒涵馥被帶到大將軍吳執麵前。她是被當做戰利品帶去的,因為京都真正的皇親國戚早跑光了,有些人就算隻帶走夫人沒帶走姬妾,好歹也給姬妾留了安置費,隻有劉儼這個爛人直接把夫人留給了叛軍。
吳執是個十二歲就從軍,十四歲就殺人,雙手沾滿泥土和鮮血,什麽都不信,也什麽都不怕的蠻主,那股殺氣隔老遠就能聞見。雒涵馥有點怕他,也可說是怕死。
吳執仔細打量雒涵馥,對把她帶來的軍官點點頭,應該是滿意的意思。軍官讓她向吳執自介來歷。雒涵馥從小被家人取笑長大,對於麵子向來不在乎,讓她說她就一五一十說個透徹。聽說她堂堂一個郡王府明媒正娶的夫人竟被夫君像件多餘舊物一樣悄然丟棄,吳執哈哈大笑,笑聲響得像打鑼,對屬下說:“這女人好玩,我留下了。”打那起,雒涵馥就成了吳執的女人。
“涵馥,你跟誰在那兒吶?”是四房堂妹的聲音。
“我……不認識。”雒涵馥藉機跑了。
那誠郡王長孫轉身回到堂前,借著酒勁和色勁寫下四句小詩:“聘婷遊女步東園,曲徑相逢一少年。不肯比肩花下過,含羞卻立海棠邊。”眾人一致稱讚。可笑那王孫十九歲,自稱“少年”已是勉強。小詩流傳甚廣,成為“抓周”之後雒涵馥無意中貢獻給雒家和同州的又一樁足以消遣多年的樂事。壽宴後不到一月,替誠郡王長孫向雒氏涵馥提親的媒人就上門了。郡王府第的確配得上一個“貴”字,長孫就是將來的世子、王爺,也稱得上“貴人”了。批命的話竟然應驗了!第二年,十七歲的雒涵馥離開了同州,嫁入京都誠郡王府,成為王府長孫劉儼的媳婦。
同州人不明就裏以為雒涵馥從此當了金鳳凰,隻有她自己知道苦日子才剛開始。劉儼其人,說好聽是個情種,說不好聽就是爛人,一天都離不了女人,哪肯隻守著雒涵馥一人過日子。劉儼原本與一個侍郎的孫女有過婚約,還未成婚。他成日裏出入娼館花樓,為戲子歌女一擲千金不說,還和別的權貴公子爭風吃醋,打架鬥毆的案子鬧得京都無人不知,被京兆尹關了幾日牢房,最後是誠郡王府花錢給贖出來的。劉儼父親就是獨子,到劉儼這一輩又隻有一個兒子,這個長孫被誠郡王府當心肝寶貝一樣供著,供得他真把自己當成祖宗了。侍郎家的孫女不願接受一個註定要受辱的婚姻,在家中自盡未遂。侍郎家遂以孫女抱恙為由,退了婚約。於是劉儼雖頂著個郡王長孫的名頭,在京都卻無一人家願把女兒嫁他。劉儼看中了雒涵馥的美貌。郡王府覺得雒家門第不錯,又不清楚劉儼的劣跡,便樂得促成這樁婚事。所以說啊,哪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呢?雒涵馥和劉儼沒有子女,兩人做了八年夫妻統共就頭一年溫存繾綣些,劉儼很快就對雒涵馥失去了新鮮感,以一年兩個新人的速度往府裏領女人。
不過,還有一句話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平和二年,大將軍吳執抵製裁軍,掀起叛亂,轉眼就席捲了大半疆域。涵馥聽從同州逃到京都的同鄉說,雒老太爺已經過世,幾房兒孫心思不一,長房堅持死守同州祖宅,而其餘幾房都逃離了同州。同州很快被吳軍拿下,之後就再也沒有家鄉和家人的消息。京都也早亂成一團,每天都有官軍叛逃的消息。一旦吳執殺入京都,姓劉的皇親們肯定都沒有好下場。誠郡王一家也張羅著逃跑,隻是家大業大,許多值錢的東西一時也帶不走,丟下又捨不得,拖拖拉拉,猶豫不決。老王爺身體也不好,禁不住倉促出行。磨蹭到吳軍離京都不過兩日路程了,連皇帝陛下都離宮了,誠郡王府的人才走,趁夜走的,做賊似的。因為一直與劉儼分居,劉家人是什麽時候走的,雒涵馥不清楚。早上醒來對著空蕩蕩的郡王府,雒涵馥以為自己還在夢中。夫妻一場,劉儼隻給雒涵馥留下一張字條,寫著:“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前路未卜,福禍難料,不如各自珍重,我也是為了你好。”姓劉的自己逃了,那些被劉儼以各種方式弄來的女人們把劉家人沒帶走的值錢東西就地分了,一鬧而散。吳軍比想像中來得快,他們沖入郡王府的時候連下人們都跑光了,府裏隻剩下一個沒錢沒親人也沒地方可去的雒涵馥。她把一柄尖錐藏在髮髻裏,心想若是沒了活路就自個了斷。
“這女人好模樣,歸我了。”一個吳軍兵士朝雒涵馥撲過來。
雒涵馥伸手去掏髮髻裏的尖錐,心想是先刺那兵還是先刺自己。
“別動那女人!”有人跳出來阻止,看穿戴好像是個官。那官抬頭看看門口的匾額說:“郡王府裏的女人搞不好是皇親國戚,不得私留,一律交給將軍處置。”
於是雒涵馥被帶到大將軍吳執麵前。她是被當做戰利品帶去的,因為京都真正的皇親國戚早跑光了,有些人就算隻帶走夫人沒帶走姬妾,好歹也給姬妾留了安置費,隻有劉儼這個爛人直接把夫人留給了叛軍。
吳執是個十二歲就從軍,十四歲就殺人,雙手沾滿泥土和鮮血,什麽都不信,也什麽都不怕的蠻主,那股殺氣隔老遠就能聞見。雒涵馥有點怕他,也可說是怕死。
吳執仔細打量雒涵馥,對把她帶來的軍官點點頭,應該是滿意的意思。軍官讓她向吳執自介來歷。雒涵馥從小被家人取笑長大,對於麵子向來不在乎,讓她說她就一五一十說個透徹。聽說她堂堂一個郡王府明媒正娶的夫人竟被夫君像件多餘舊物一樣悄然丟棄,吳執哈哈大笑,笑聲響得像打鑼,對屬下說:“這女人好玩,我留下了。”打那起,雒涵馥就成了吳執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