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商若穀對母親說:“籌了許多天,辦法都用盡了,隻湊了這一百七十多兩。一千兩是肯定夠不上了,隻把這些錢全用上,讓父親少遭些罪,但凡能少受一杖也好。”
商若穀的母親抹抹淚,點點頭。
正說著,敲門聲起。商若穀打開門,見是文永富。還沒說話,文永富先把一張銀票塞進商若穀手裏。商若穀仔細一看,麵額足有九百兩。
不等商若穀問,文永富先說:“二十多年的鄰居了,哪能見死不救?若穀,你小看了買賣人,其實買賣人最講誠信,不然誰敢同我做生意?沒別的意思,救人救急,全當借你使的,不收利息,就想讓你這讀書人見識見識我們買賣人的義氣。今後,甭再拿‘見利忘義’這話擠兌我。我不愛聽!”
商若穀頭一回顧不上計較文永富說話的態度,追問道:“你那鋪子的帳,別人不知我還不知,何曾有過這麽多閑錢?不然我早就同你借了。這又是從哪兒弄來的九百兩?”
文永富嗤道:“問那麽多幹嘛?不是偷的,也不是搶的,是我把幾張當約典押給別的鋪子換的現銀。”
那要付不少利息的,商若穀明白。擱在平時,商若穀怎麽也不甘心領人這麽大的情。可這下,老父親有救了。商若穀心裏翻江倒海,震驚、感激、慚愧、歉疚統統攪合在一起,像喝了一口酸梅粥,又酸、又甜、又暖。
多虧了這救命的一千兩銀子,商若穀的父親一杖也沒挨就出了牢房,平安回家了。
商若穀從此把文永富當親兄弟看待。第二年,文永富的妻子生了個女兒,商若穀當即提出讓四歲的兒子長大後娶文永富的女兒為妻,這是古板的商若穀能想出來報答文永富最誠意的方法。對此事,文永富不置可否;對還錢,更是絕口不提。
商若穀對文永富的看法雖已大改,文永富對商若穀真正佩服起來卻遠在十年之後。救回父親的商若穀立誌要出人頭地,便愈發勤奮讀書,三年後中了進士。雖然對官場的黑暗已經有些牴觸,但是讀書人畢竟隻有入仕這條路。到底經了些人世歷練,商若穀的仕途走得還算平順,六、七年間已經升至六品,因為會看帳目,在鄧州府衙裏當了個主理財政的官。
商若穀在任的第二年,東夷人打來了。東夷國與鄧州隔海相望,不時過來騷擾一把,搶些東西就走,大多不成氣候,鄧州人習以為常,並不十分在意。偏這一回,東夷人來得比從前多了幾倍,搶了靠海邊的幾個縣之後並不忙著逃走,竟一路向州府殺來。
夷人兇殘,州府的兵丁不甘送死,一鬧而散。向京城報警求援的飛書剛送出去兩個時辰,東夷人已經殺進鄧州城了。州府的兵丁雖然貪生怕死,鄧州城的百姓為了保衛自家的財物和女人,紛紛拿起刀、劍、鎬頭,和東夷人拚命了。東夷人雖善戰,架不住城中百姓人多。在不熟悉的寬街窄巷裏各種熱水澆、石塊砸、火油燙之類的招數讓東夷人叫苦不迭,隻好撤出了鄧州城,在城外埋伏,專門劫殺路人。這一下,沒人敢來,也沒人敢走,鄧州成了一座孤城。
京城的援軍遲遲不到。正是春夏之交,青黃不接的時節,鄧州城裏的米價一下子漲了十倍。鄧州的田地本就不沃,每年有一半的糧食需要從別州買入,如今被東夷人斷了通路,隻能靠存糧支撐。東夷人的侵犯沒讓百姓們害怕,可沒有糧食吃卻真讓人們心慌起來。
百姓們雖然心慌,可有錢人家自然都備有存糧,倒不發愁。有些富戶家的存糧還不少。
文家的倉庫也有一些餘糧。文永富留下足夠自家吃的,還不忘送些給商若穀。
商若穀來找文永富時,文永富正在給自家倉庫裏的糧食過磅。商若穀問:“永富,你這是什麽打算?”
文永富一邊記錄一邊應道:“還能什麽打算,吃不完的全賣了啊。外麵的米價已是一天一個價,打著滾兒地漲。京城的援軍早晚會到。東夷人一走,商路一通,米價自然就下來了。還不趁現在趕緊掙一筆?”
商若穀一把扯過文永富的紙筆,斥道:“糊塗!你既知道京城的援軍早晚會到,還敢做囤積居奇的買賣?真發這城難財,等東夷人一走,倒黴的就是你們這些奸商!百姓會善罷甘休?京裏不會秋後算帳?你這麽聰明,怎麽隻看眼前,不想後事?”
文永富愣了愣,琢磨了一陣,問道:“那你說怎麽辦?”
商若穀說:“把糧食平價買給百姓。你庫裏這些恐怕不夠。你再貼些錢,從別的富戶那兒高價買入一些,再平價賣給百姓。”
“什麽?高價買,平價賣!書呆子,你瘋了吧?我可從來不做賠本的買賣。”文永富嚷道。
商若穀露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戳著文永富的額頭說:“到底還是長了個隻知道算錢的腦袋。現在是非常時期,不能隻想著賠本不賠本。看在親家一場的份上我才說,要想保住身家性命,你必須這麽做!”商若穀賭上了三十年的交情,讓文永富不情不願地照辦了。
一時間,整個鄧州城,隻有文家在用往年的價錢賣米,別家的米價都貴了十倍,有的貴二十倍。文家的存糧被搶購一空,文永富拿出積蓄高買低賣,自己吃虧,讓鄧州城的百姓每天都能買到平價米。就這麽支撐了二十多天,花掉了幾千兩銀子。
商若穀的母親抹抹淚,點點頭。
正說著,敲門聲起。商若穀打開門,見是文永富。還沒說話,文永富先把一張銀票塞進商若穀手裏。商若穀仔細一看,麵額足有九百兩。
不等商若穀問,文永富先說:“二十多年的鄰居了,哪能見死不救?若穀,你小看了買賣人,其實買賣人最講誠信,不然誰敢同我做生意?沒別的意思,救人救急,全當借你使的,不收利息,就想讓你這讀書人見識見識我們買賣人的義氣。今後,甭再拿‘見利忘義’這話擠兌我。我不愛聽!”
商若穀頭一回顧不上計較文永富說話的態度,追問道:“你那鋪子的帳,別人不知我還不知,何曾有過這麽多閑錢?不然我早就同你借了。這又是從哪兒弄來的九百兩?”
文永富嗤道:“問那麽多幹嘛?不是偷的,也不是搶的,是我把幾張當約典押給別的鋪子換的現銀。”
那要付不少利息的,商若穀明白。擱在平時,商若穀怎麽也不甘心領人這麽大的情。可這下,老父親有救了。商若穀心裏翻江倒海,震驚、感激、慚愧、歉疚統統攪合在一起,像喝了一口酸梅粥,又酸、又甜、又暖。
多虧了這救命的一千兩銀子,商若穀的父親一杖也沒挨就出了牢房,平安回家了。
商若穀從此把文永富當親兄弟看待。第二年,文永富的妻子生了個女兒,商若穀當即提出讓四歲的兒子長大後娶文永富的女兒為妻,這是古板的商若穀能想出來報答文永富最誠意的方法。對此事,文永富不置可否;對還錢,更是絕口不提。
商若穀對文永富的看法雖已大改,文永富對商若穀真正佩服起來卻遠在十年之後。救回父親的商若穀立誌要出人頭地,便愈發勤奮讀書,三年後中了進士。雖然對官場的黑暗已經有些牴觸,但是讀書人畢竟隻有入仕這條路。到底經了些人世歷練,商若穀的仕途走得還算平順,六、七年間已經升至六品,因為會看帳目,在鄧州府衙裏當了個主理財政的官。
商若穀在任的第二年,東夷人打來了。東夷國與鄧州隔海相望,不時過來騷擾一把,搶些東西就走,大多不成氣候,鄧州人習以為常,並不十分在意。偏這一回,東夷人來得比從前多了幾倍,搶了靠海邊的幾個縣之後並不忙著逃走,竟一路向州府殺來。
夷人兇殘,州府的兵丁不甘送死,一鬧而散。向京城報警求援的飛書剛送出去兩個時辰,東夷人已經殺進鄧州城了。州府的兵丁雖然貪生怕死,鄧州城的百姓為了保衛自家的財物和女人,紛紛拿起刀、劍、鎬頭,和東夷人拚命了。東夷人雖善戰,架不住城中百姓人多。在不熟悉的寬街窄巷裏各種熱水澆、石塊砸、火油燙之類的招數讓東夷人叫苦不迭,隻好撤出了鄧州城,在城外埋伏,專門劫殺路人。這一下,沒人敢來,也沒人敢走,鄧州成了一座孤城。
京城的援軍遲遲不到。正是春夏之交,青黃不接的時節,鄧州城裏的米價一下子漲了十倍。鄧州的田地本就不沃,每年有一半的糧食需要從別州買入,如今被東夷人斷了通路,隻能靠存糧支撐。東夷人的侵犯沒讓百姓們害怕,可沒有糧食吃卻真讓人們心慌起來。
百姓們雖然心慌,可有錢人家自然都備有存糧,倒不發愁。有些富戶家的存糧還不少。
文家的倉庫也有一些餘糧。文永富留下足夠自家吃的,還不忘送些給商若穀。
商若穀來找文永富時,文永富正在給自家倉庫裏的糧食過磅。商若穀問:“永富,你這是什麽打算?”
文永富一邊記錄一邊應道:“還能什麽打算,吃不完的全賣了啊。外麵的米價已是一天一個價,打著滾兒地漲。京城的援軍早晚會到。東夷人一走,商路一通,米價自然就下來了。還不趁現在趕緊掙一筆?”
商若穀一把扯過文永富的紙筆,斥道:“糊塗!你既知道京城的援軍早晚會到,還敢做囤積居奇的買賣?真發這城難財,等東夷人一走,倒黴的就是你們這些奸商!百姓會善罷甘休?京裏不會秋後算帳?你這麽聰明,怎麽隻看眼前,不想後事?”
文永富愣了愣,琢磨了一陣,問道:“那你說怎麽辦?”
商若穀說:“把糧食平價買給百姓。你庫裏這些恐怕不夠。你再貼些錢,從別的富戶那兒高價買入一些,再平價賣給百姓。”
“什麽?高價買,平價賣!書呆子,你瘋了吧?我可從來不做賠本的買賣。”文永富嚷道。
商若穀露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戳著文永富的額頭說:“到底還是長了個隻知道算錢的腦袋。現在是非常時期,不能隻想著賠本不賠本。看在親家一場的份上我才說,要想保住身家性命,你必須這麽做!”商若穀賭上了三十年的交情,讓文永富不情不願地照辦了。
一時間,整個鄧州城,隻有文家在用往年的價錢賣米,別家的米價都貴了十倍,有的貴二十倍。文家的存糧被搶購一空,文永富拿出積蓄高買低賣,自己吃虧,讓鄧州城的百姓每天都能買到平價米。就這麽支撐了二十多天,花掉了幾千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