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沈珺對門房的吩咐,徐婉心裏稍安,如此母親也能知道她在王府過得很好。
又想著大家送了生辰禮,雖然不能宴請大家,可總得表示感謝,所以便和沈珺商量,她親自做一些糕點送給各院。
沈珺覺得甚好,先不說各院,就說徐夫人,若能能吃到女兒親手做的糕點,肯定會很開心。沈珺又道:“既然要回禮,就給嶽母也送一些,以後婉兒若是想念嶽母,還可以寫信讓三順送去徐宅,隻是不可太過頻繁,一月一次不能再多。”
不但可以做糕點送給母親,還能每月給母親書信,徐婉聽了,比收到生辰禮還高興,夢裏,她初嫁王府不得人喜愛,不敢行差踏錯,給母親寫信都是沈澈殞命她當寡婦後,且還是一年一次書信往來。
她鄭重的跟沈珺道謝,感謝他記得她的生辰送她禮物,感謝他在她陷入困惑時的從旁提點,感謝他讓門房善待她娘家和親友的奴仆,感謝他讓她給母親寫信做點心。
隨著她的鄭重道謝,沈珺微微側目,不再看徐婉,道:“婉兒既然要做糕點,我就不耽誤你了,我先去書房看會兒書。”不知是不是徐婉的錯覺,她覺得沈珺眼裏似乎閃過一絲失落。
去小廚房的路上,徐婉問如月,“你有沒有覺得剛才二爺有些不高興了。”
如月認真想了想,“沒有吧,我覺得比起往日,今日二爺的麵色柔和多了。”要知道,二爺一直麵容肅穆,二奶奶沒嫁進來之前,她們幾位陪嫁婢女心裏都打鼓,二奶奶是怕王府規矩大,而她們幾人,一直是怕二爺規矩嚴,好在二爺其他人一直冷著臉,對二奶奶卻是尊重憐愛,她們這才替二奶奶感到高興。
徐婉依然相信自己的直覺,可是又實在想不通沈珺為何突然不高興,最後隻有暫時放下,先做糕點。
小廚房許嬤嬤已經得了消息,帶著婢女在門口迎接徐婉。
大魏的大家閨秀在出閣前都是要學幾樣拿手菜,以備到了婆家不至於被婆婆為難,原本在徐婉定親以前,她是學了幾樣拿手菜的,但是與漢王府定親後,廚藝反而無用武之地,畢竟皇族兒媳不同,會考驗琴棋書畫,卻不會考驗廚藝女紅。
但是張氏未雨綢繆,又找來了糕點師傅教授徐婉糕點,所以徐婉才能自信的提出做糕點送給大家。
她準備做三色點心,即紅豆酥、南瓜餅和綠豆糕。許嬤嬤聽了,不免有些擔心,這三種糕點做下來可不簡單,“不如二奶奶就選其中一種糕點,多做一些,這樣也不會累著二奶奶。”
徐婉心裏明白,許嬤嬤是怕她口氣大,做不好,反而損了名聲,“嬤嬤不用擔心,把我例的食材去大廚房領出來就行。”
見徐婉堅持,許嬤嬤也不好在勸。
因要做糕點,午膳徐婉就在小廚房簡單吃了一些,並讓喜鵲回去給沈珺帶話,讓他自己一個人先吃,不用等她。
沈珺看著滿滿一桌菜,就隻有自己一個人吃,剛剛平複好的情緒又低落下來。
其實徐婉沒有感受錯,沈珺確實有些失落,因為他覺得他的真心付出,沒有換來徐婉的真心回應。
他今日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婉兒開心,讓她感受到他的心意。他們是夫妻,婉兒可以理所應當的享受他的付出,或者作為妻子,要求他付出。可是她沒有,如果不是他記得她的生辰,主動送生辰禮給她,她甚至不會在他麵前提這事。而在他做了這些事後,她對他隻有感激,可是他想要的不止是感激。
沒能得到他預想中的回應,他心裏有些失落,所以避去書房。在書房裏,他也反思自己,覺得自己小心眼,不過是沒能得到婉兒的真心回應,就患得患失。
他坐在綠綺琴前,把婉兒剛才彈給他聽的《鳳求凰》在彈了一遍,如果徐婉在場,就能發現,沈珺的《鳳求凰》彈得並不比她差,隻是此時的她正在小廚房和許嬤嬤一起剁南瓜和討論南瓜餅的做法,沒能注意到。
琴音,讓沈珺冷靜下來,他想起婉兒彈琴時,偶爾對他投來的溫柔目光,他想,婉兒對他還是有少許情義的,他不該如此著急,婉兒本來就不想嫁入王府,是他強求得來,為什麽他要這麽計較得失。
不管婉兒心裏還有誰,她都已經是他的妻子,隻要他一心一意對她,總能占據她的真心,來日方長。
可是午膳徐婉的缺席,仿佛給他兜頭淋下一瓢涼水,他默默的吃了午膳,又默默的去書房坐了坐,最後實在沒忍住,他寒著臉去往小廚房。
三種糕點,紅豆酥用麵粉,南瓜餅和綠豆糕用糯米粉,還要準備三種糕點的餡料,算是種類比較繁多,所以徐婉才沒有回去陪沈珺用午膳。
沈珺到小廚房時,徐婉正在灶台旁邊的案桌前包紅豆酥,許嬤嬤和如月等婢女在一旁協助。她今日身著一身淺黃色齊腰襦裙,兩個袖子用臂繩綁著,頭發上略沾染了一些白色麵粉,她正專心忙碌著,神色舒展,手腳麻利,這樣帶著煙火氣息的模樣還是沈珺第一次見得,與她平時的端慧比起來,顯得有些不真實。
但就是這種家常的煙火氣息,瞬間暖和了沈珺的心緒,她不喜歡王府,或許也還不喜歡他,可是她一直在努力的融入這個環境,努力的做一個合格的妻子。
徐婉又一次包好一個,她抬起頭就看到沈珺站在門口,她驚訝的笑問道:“夫君怎麽過來了,丫頭們也不通報一聲。”
沈珺走進廚房裏,“是我不讓她們稟報的,過來看看糕點做得怎麽樣了,讓婉兒忘我得午膳都不吃。”
徐婉笑著解釋:“我吃了午膳的,主要是做的糕點種類多,數量多,時間需要久一點,所以午膳就隻能簡單吃了。”
沈珺走近案桌,看到上麵擺滿了七八個瓷盆,麵團、餡料、蜂蜜和香油,各種各樣,應有盡有,不禁震驚:“怎麽這麽多?”
又想著大家送了生辰禮,雖然不能宴請大家,可總得表示感謝,所以便和沈珺商量,她親自做一些糕點送給各院。
沈珺覺得甚好,先不說各院,就說徐夫人,若能能吃到女兒親手做的糕點,肯定會很開心。沈珺又道:“既然要回禮,就給嶽母也送一些,以後婉兒若是想念嶽母,還可以寫信讓三順送去徐宅,隻是不可太過頻繁,一月一次不能再多。”
不但可以做糕點送給母親,還能每月給母親書信,徐婉聽了,比收到生辰禮還高興,夢裏,她初嫁王府不得人喜愛,不敢行差踏錯,給母親寫信都是沈澈殞命她當寡婦後,且還是一年一次書信往來。
她鄭重的跟沈珺道謝,感謝他記得她的生辰送她禮物,感謝他在她陷入困惑時的從旁提點,感謝他讓門房善待她娘家和親友的奴仆,感謝他讓她給母親寫信做點心。
隨著她的鄭重道謝,沈珺微微側目,不再看徐婉,道:“婉兒既然要做糕點,我就不耽誤你了,我先去書房看會兒書。”不知是不是徐婉的錯覺,她覺得沈珺眼裏似乎閃過一絲失落。
去小廚房的路上,徐婉問如月,“你有沒有覺得剛才二爺有些不高興了。”
如月認真想了想,“沒有吧,我覺得比起往日,今日二爺的麵色柔和多了。”要知道,二爺一直麵容肅穆,二奶奶沒嫁進來之前,她們幾位陪嫁婢女心裏都打鼓,二奶奶是怕王府規矩大,而她們幾人,一直是怕二爺規矩嚴,好在二爺其他人一直冷著臉,對二奶奶卻是尊重憐愛,她們這才替二奶奶感到高興。
徐婉依然相信自己的直覺,可是又實在想不通沈珺為何突然不高興,最後隻有暫時放下,先做糕點。
小廚房許嬤嬤已經得了消息,帶著婢女在門口迎接徐婉。
大魏的大家閨秀在出閣前都是要學幾樣拿手菜,以備到了婆家不至於被婆婆為難,原本在徐婉定親以前,她是學了幾樣拿手菜的,但是與漢王府定親後,廚藝反而無用武之地,畢竟皇族兒媳不同,會考驗琴棋書畫,卻不會考驗廚藝女紅。
但是張氏未雨綢繆,又找來了糕點師傅教授徐婉糕點,所以徐婉才能自信的提出做糕點送給大家。
她準備做三色點心,即紅豆酥、南瓜餅和綠豆糕。許嬤嬤聽了,不免有些擔心,這三種糕點做下來可不簡單,“不如二奶奶就選其中一種糕點,多做一些,這樣也不會累著二奶奶。”
徐婉心裏明白,許嬤嬤是怕她口氣大,做不好,反而損了名聲,“嬤嬤不用擔心,把我例的食材去大廚房領出來就行。”
見徐婉堅持,許嬤嬤也不好在勸。
因要做糕點,午膳徐婉就在小廚房簡單吃了一些,並讓喜鵲回去給沈珺帶話,讓他自己一個人先吃,不用等她。
沈珺看著滿滿一桌菜,就隻有自己一個人吃,剛剛平複好的情緒又低落下來。
其實徐婉沒有感受錯,沈珺確實有些失落,因為他覺得他的真心付出,沒有換來徐婉的真心回應。
他今日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婉兒開心,讓她感受到他的心意。他們是夫妻,婉兒可以理所應當的享受他的付出,或者作為妻子,要求他付出。可是她沒有,如果不是他記得她的生辰,主動送生辰禮給她,她甚至不會在他麵前提這事。而在他做了這些事後,她對他隻有感激,可是他想要的不止是感激。
沒能得到他預想中的回應,他心裏有些失落,所以避去書房。在書房裏,他也反思自己,覺得自己小心眼,不過是沒能得到婉兒的真心回應,就患得患失。
他坐在綠綺琴前,把婉兒剛才彈給他聽的《鳳求凰》在彈了一遍,如果徐婉在場,就能發現,沈珺的《鳳求凰》彈得並不比她差,隻是此時的她正在小廚房和許嬤嬤一起剁南瓜和討論南瓜餅的做法,沒能注意到。
琴音,讓沈珺冷靜下來,他想起婉兒彈琴時,偶爾對他投來的溫柔目光,他想,婉兒對他還是有少許情義的,他不該如此著急,婉兒本來就不想嫁入王府,是他強求得來,為什麽他要這麽計較得失。
不管婉兒心裏還有誰,她都已經是他的妻子,隻要他一心一意對她,總能占據她的真心,來日方長。
可是午膳徐婉的缺席,仿佛給他兜頭淋下一瓢涼水,他默默的吃了午膳,又默默的去書房坐了坐,最後實在沒忍住,他寒著臉去往小廚房。
三種糕點,紅豆酥用麵粉,南瓜餅和綠豆糕用糯米粉,還要準備三種糕點的餡料,算是種類比較繁多,所以徐婉才沒有回去陪沈珺用午膳。
沈珺到小廚房時,徐婉正在灶台旁邊的案桌前包紅豆酥,許嬤嬤和如月等婢女在一旁協助。她今日身著一身淺黃色齊腰襦裙,兩個袖子用臂繩綁著,頭發上略沾染了一些白色麵粉,她正專心忙碌著,神色舒展,手腳麻利,這樣帶著煙火氣息的模樣還是沈珺第一次見得,與她平時的端慧比起來,顯得有些不真實。
但就是這種家常的煙火氣息,瞬間暖和了沈珺的心緒,她不喜歡王府,或許也還不喜歡他,可是她一直在努力的融入這個環境,努力的做一個合格的妻子。
徐婉又一次包好一個,她抬起頭就看到沈珺站在門口,她驚訝的笑問道:“夫君怎麽過來了,丫頭們也不通報一聲。”
沈珺走進廚房裏,“是我不讓她們稟報的,過來看看糕點做得怎麽樣了,讓婉兒忘我得午膳都不吃。”
徐婉笑著解釋:“我吃了午膳的,主要是做的糕點種類多,數量多,時間需要久一點,所以午膳就隻能簡單吃了。”
沈珺走近案桌,看到上麵擺滿了七八個瓷盆,麵團、餡料、蜂蜜和香油,各種各樣,應有盡有,不禁震驚:“怎麽這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