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沒有回應,大楚又是提了條件的,在條件沒有滿足的情況下放了我們,全是示弱。”
置換立場想想,這樣的示弱行為對如今的大楚來說是不可能的。
“那我們就無休止地待在這裏,哪一天被冠以病亡的名頭,從此徹底消失,魂歸異鄉?”
這樣的慘淡結局讓幾位使臣紛紛低下頭,消瘦的身軀裏藏著一顆痛苦的心。
他們在倭國本有體麵的官職,嬌妻美妾,兒女環繞,出使大楚時個個體麵風光,如今淪為階下囚,如今被幽禁,連基本的自由都失去了。
最可怕是他們疑似被拋棄,故國竟無人想著營救他們!
心寒嗎?比起心寒,他們更多地是傾向於故國出一亂子,所以國君才顧不上他們。
“駕!”
他們正湊在窗邊感歎猜測,突然聽到街道上傳來駕馬聲,一匹快馬正在街道上狂奔!
大楚的街道限製快馬,但驛站的快馬除外,這是傳遞信息的重要渠道。
一人眼尖,瞅到那有腰間的腰牌,喃喃道:“是信使。”
信使的馬車是朝著皇宮的方向去的,他們不禁站直了身子:“是給皇宮送信的,是不是?”
這處驛站離皇宮不遠,也是前往皇宮的必經之路,他們繃直了手指,目送馬匹消失。
“陛下!”
不過半炷香後,快馬送進都城的情報就呈進了即將下朝的紫宸殿裏,快報呈了進來!
本要走出紫宸殿的臣子們看著那密報呈上去,一個個都停下腳步。
上回見到這情景還是宣武侯失蹤之時,已經兩年多沒有見過這番景象!
高相更是轉身往前走了好幾步,麵色凝重地望著上首,直至皇帝拆開,看到裏麵的內容後,緩緩起身,剛才走開的群臣們迅速回攏,個個抬頭望去,麵帶憂思。
丁公公忐忑不安地將雙手絞在身前,恨不得竄到皇帝跟前一並瞅瞅裏麵說的是什麽。
“陛下……”高相問道:“發生何事?”
朱允重重地抽了口氣,居然先笑了起來:“急報稱——官至道死而複生,拉攏三軍推翻了今帝,擁護年僅八歲的小皇子登基,其被封為攝政王。”
高相愕然,他與皇帝本猜想官至道必定會反,但沒想到他沒有讓自己登基,攝政王?
這個發展出乎他的意料,臣子們麵麵相覷,不少人還見過這至道的首級,現在驟然知曉這人居然沒死,險些站不穩:“那使臣呈上來的首級竟是假的?”
這件事情並沒有廣而告之,臣子們有的知道,大部分與己責任無關,一無所知。
現在是水滴入熱鍋,炸了個天翻地覆!
一個死去的人還活著,現在還推翻了皇帝,扶植一個幼子登上皇位,說是什麽攝政王,不過是個幌子,恐怕是登位還不能服眾,暫且弄個傀儡,等待時機再自行登位!
朱允算是猜到了大致的走向,卻沒有猜對最終的結果,不是新帝,而是攝政王。
“怪不得國書一去無返,半點消息也沒有,看來倭國早就生了變數,怪不得能置自己的使臣於不顧。”朱允短暫的震驚過後,恢複如常:“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臣子們早就議論開來,那官至道的本事竟大得如此,能拉攏三軍,那三軍是倭國最重要的三支軍隊,駐守著倭國三個最重要的口岸,可以說是中流砥柱。
而負責城防的軍隊原本牢牢掌握在倭國皇帝的手中,但哪裏敵得了匯合起來的三軍?
恐怕倭國皇帝到死也猜不到官至道是在多久前就拉攏了他們。
“陛下,官至道雖是攝政王,但實際權力可不止如此,此人素來行事瘋癲,隻怕接下來兩朝的摩擦不少,臣以為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恐會開戰!”
史大人率先打開話頭,高相皺眉,官至道就是個冷情冷性之人,冷血至極。
為了成功,他可以做出種種罔顧倫理道德之事,在他眼中沒有對錯,隻要利己皆可為。
這話炸開了臣子們的心,的確如此,這倭國覬覦大楚許久,又不像大齊一樣敢明槍明箭地來戰,在暗處行些陰損手段,在海上的摩擦雖有,但又不足以真正地打起來。
此前的國君在官至道看來大概是懦弱的,如今他成攝政王,兩朝的關係隻會更加惡劣。
大楚殺了那麽多隱門弟子,剿了那麽多隱門據點,這是血仇大恨。
官至道豈有不報之理?
按照以往慣例,新帝登基,必定會給鄰國發出通知,等待來賀,建立正常的邦交,但從來信中可以看出,倭國國變已經一個月有餘,但他們並沒有接到國書。
這便是挑釁了,破例了多年來的慣例!
“幸好前些時日有朝東南增兵,烏元昌也回歸。”有人說道:“有他在,足以安軍心。”
黃歸數日前官複原職,重新回到了大將軍的位置,今日也來了紫宸殿。
這話聽在他的耳朵裏就尤其不中聽了,那是自己窺探卻不可得的位置,現在又逢亂世,隻要烏元昌守住了東南海域,其功勞又要上一層樓。
他別的不知道,亂世方能出英雄,自己終究是錯過了!
東南增兵,朱允想起來了,原本一個命令現在卻派上了用處,的確,眼下要提防倭國生亂,東南六鎮的安危極為重要,於是乎,皇帝又下口諭,又往東南派增一萬陸軍!
水師原本就有增援,這一次要增的是武器裝備與軍糧,兵部一時間忙亂開來,不敢大意。
朱允叫上了高相,兩人雙雙步入禦書房,晨間在紫宸殿裏商量的那些事都沒有這件來得重要,朱允坐下後按著額心,不禁說道:“朕還去信刺激了大齊皇帝。”
高相的嘴角揚起又落下,安慰道:“陛下放心,大齊的暗探一切正常,他們如今依舊頹靡不振,不敢舉戰,所以才會纏著阮家和三皇子不放。”
找到那歌訣,一旦破解便能擁有大齊全境所有的礦產,這將是大齊的底氣。
阮家不相信皇帝,瞞得太緊,偏偏又將最重要的東西全了大齊皇帝一直冷落的三皇子。
置換立場想想,這樣的示弱行為對如今的大楚來說是不可能的。
“那我們就無休止地待在這裏,哪一天被冠以病亡的名頭,從此徹底消失,魂歸異鄉?”
這樣的慘淡結局讓幾位使臣紛紛低下頭,消瘦的身軀裏藏著一顆痛苦的心。
他們在倭國本有體麵的官職,嬌妻美妾,兒女環繞,出使大楚時個個體麵風光,如今淪為階下囚,如今被幽禁,連基本的自由都失去了。
最可怕是他們疑似被拋棄,故國竟無人想著營救他們!
心寒嗎?比起心寒,他們更多地是傾向於故國出一亂子,所以國君才顧不上他們。
“駕!”
他們正湊在窗邊感歎猜測,突然聽到街道上傳來駕馬聲,一匹快馬正在街道上狂奔!
大楚的街道限製快馬,但驛站的快馬除外,這是傳遞信息的重要渠道。
一人眼尖,瞅到那有腰間的腰牌,喃喃道:“是信使。”
信使的馬車是朝著皇宮的方向去的,他們不禁站直了身子:“是給皇宮送信的,是不是?”
這處驛站離皇宮不遠,也是前往皇宮的必經之路,他們繃直了手指,目送馬匹消失。
“陛下!”
不過半炷香後,快馬送進都城的情報就呈進了即將下朝的紫宸殿裏,快報呈了進來!
本要走出紫宸殿的臣子們看著那密報呈上去,一個個都停下腳步。
上回見到這情景還是宣武侯失蹤之時,已經兩年多沒有見過這番景象!
高相更是轉身往前走了好幾步,麵色凝重地望著上首,直至皇帝拆開,看到裏麵的內容後,緩緩起身,剛才走開的群臣們迅速回攏,個個抬頭望去,麵帶憂思。
丁公公忐忑不安地將雙手絞在身前,恨不得竄到皇帝跟前一並瞅瞅裏麵說的是什麽。
“陛下……”高相問道:“發生何事?”
朱允重重地抽了口氣,居然先笑了起來:“急報稱——官至道死而複生,拉攏三軍推翻了今帝,擁護年僅八歲的小皇子登基,其被封為攝政王。”
高相愕然,他與皇帝本猜想官至道必定會反,但沒想到他沒有讓自己登基,攝政王?
這個發展出乎他的意料,臣子們麵麵相覷,不少人還見過這至道的首級,現在驟然知曉這人居然沒死,險些站不穩:“那使臣呈上來的首級竟是假的?”
這件事情並沒有廣而告之,臣子們有的知道,大部分與己責任無關,一無所知。
現在是水滴入熱鍋,炸了個天翻地覆!
一個死去的人還活著,現在還推翻了皇帝,扶植一個幼子登上皇位,說是什麽攝政王,不過是個幌子,恐怕是登位還不能服眾,暫且弄個傀儡,等待時機再自行登位!
朱允算是猜到了大致的走向,卻沒有猜對最終的結果,不是新帝,而是攝政王。
“怪不得國書一去無返,半點消息也沒有,看來倭國早就生了變數,怪不得能置自己的使臣於不顧。”朱允短暫的震驚過後,恢複如常:“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臣子們早就議論開來,那官至道的本事竟大得如此,能拉攏三軍,那三軍是倭國最重要的三支軍隊,駐守著倭國三個最重要的口岸,可以說是中流砥柱。
而負責城防的軍隊原本牢牢掌握在倭國皇帝的手中,但哪裏敵得了匯合起來的三軍?
恐怕倭國皇帝到死也猜不到官至道是在多久前就拉攏了他們。
“陛下,官至道雖是攝政王,但實際權力可不止如此,此人素來行事瘋癲,隻怕接下來兩朝的摩擦不少,臣以為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恐會開戰!”
史大人率先打開話頭,高相皺眉,官至道就是個冷情冷性之人,冷血至極。
為了成功,他可以做出種種罔顧倫理道德之事,在他眼中沒有對錯,隻要利己皆可為。
這話炸開了臣子們的心,的確如此,這倭國覬覦大楚許久,又不像大齊一樣敢明槍明箭地來戰,在暗處行些陰損手段,在海上的摩擦雖有,但又不足以真正地打起來。
此前的國君在官至道看來大概是懦弱的,如今他成攝政王,兩朝的關係隻會更加惡劣。
大楚殺了那麽多隱門弟子,剿了那麽多隱門據點,這是血仇大恨。
官至道豈有不報之理?
按照以往慣例,新帝登基,必定會給鄰國發出通知,等待來賀,建立正常的邦交,但從來信中可以看出,倭國國變已經一個月有餘,但他們並沒有接到國書。
這便是挑釁了,破例了多年來的慣例!
“幸好前些時日有朝東南增兵,烏元昌也回歸。”有人說道:“有他在,足以安軍心。”
黃歸數日前官複原職,重新回到了大將軍的位置,今日也來了紫宸殿。
這話聽在他的耳朵裏就尤其不中聽了,那是自己窺探卻不可得的位置,現在又逢亂世,隻要烏元昌守住了東南海域,其功勞又要上一層樓。
他別的不知道,亂世方能出英雄,自己終究是錯過了!
東南增兵,朱允想起來了,原本一個命令現在卻派上了用處,的確,眼下要提防倭國生亂,東南六鎮的安危極為重要,於是乎,皇帝又下口諭,又往東南派增一萬陸軍!
水師原本就有增援,這一次要增的是武器裝備與軍糧,兵部一時間忙亂開來,不敢大意。
朱允叫上了高相,兩人雙雙步入禦書房,晨間在紫宸殿裏商量的那些事都沒有這件來得重要,朱允坐下後按著額心,不禁說道:“朕還去信刺激了大齊皇帝。”
高相的嘴角揚起又落下,安慰道:“陛下放心,大齊的暗探一切正常,他們如今依舊頹靡不振,不敢舉戰,所以才會纏著阮家和三皇子不放。”
找到那歌訣,一旦破解便能擁有大齊全境所有的礦產,這將是大齊的底氣。
阮家不相信皇帝,瞞得太緊,偏偏又將最重要的東西全了大齊皇帝一直冷落的三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