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不同的含義
大明:不一樣的大明帝國 作者:番昌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毛驤,他乃是前朝的錦衣衛指揮司。
我隻是個村間的粗漢,以我的身份又怎會和偉大的錦衣衛指揮使有所聯係?”
在不斷的壓力下,胡軻的話語中夾雜了許多不同的含義。
就連敏銳如徐允恭也立刻明白了胡歌言辭之中的深意,這話表麵上說他是胡軻和毛驤之間無關之人。
實際上卻在諷刺身同樣為錦衣衛指揮使的徐允恭,使用這種方法質問無權勢的小百姓,實在是荒謬至極。
“毛驤逃跑一事確係其預謀已久,倘若沒有你與那……那朱汜(注:文中原意應指朱汜)在詔獄內放火燒獄的話**,單靠毛驤臨時的布置根本無力逃離詔獄這座密布鐵牢的地網。”
“你此時聲稱對毛驤的事物毫無關聯,這樣偶然之事,怎能讓人相信?”見到胡軻表現出的態度有些超出常理的倔強時,徐允恭心中浮起一絲不確定。
因此,他未再旁敲側擊下去,而是給予胡柯了一個明明白白的指示:
因為對徐允恭而言,此時此刻,他在審訊中的地位擁有絕對優勢。
不管變什麽手法,都無法動搖他的主導能力。
不過,當他吐露這段言語之後,本就不放鬆皺著眉的胡珂更加緊蹙眉頭。
他實在想不到自己逃脫這件事竟會被無限誇大成這樣。
若是在過去的境況下,胡珂可能不會有如此的關注,他已經做好了坐以待斃的覺悟。
任由世界風雨飄搖,對他而言隻是短暫體驗中的小小犧牲罷了。
但現在,在體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一麵後,胡柯內心湧起了活下去的衝動。
對這樣的巨案的“鍋”,他這位聰明的個體當然不願主動背負。
更何況這個事件與他並無太大關聯,逃離監獄原本就是胡科爾臨時起意決定的行為。
基於那時的他們兩個命運捆綁的身份,不僅不可能牽涉毛驤的事,甚至守城的衛士也不在他操控範圍。
如果沒有當時朱汜(應改為朱汜,以匹配上下文語境)那小子利用祖先庇佑、意外間安排了一些自家遺留的 ** 於牢獄中,則胡科爾那次逃脫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徐大人這確實是個高招。
在追擊毛驤的過程中遇到瓶頸,回過頭來把罪責安在無辜的小百姓頭上——這樣不僅在尚書府這邊能有交待,同時也保證了整案處理速度不會延緩而引來聖上嚴厲的批評指責。
您真不愧是堂堂錦衣衛指揮使,年紀不大卻擅長化敵為友、扭轉乾坤,其技藝比久經戰場的吏士還要靈活精妙。
看到徐允恭試圖將鍋甩向自己。
在這種狀況之下就算鐵板一塊也會有些不服。
何況此時胡科爾早已堅定了擺脫詔獄這魔窟的決心,不可能去承負與自己全無關聯的重擔。
與此相反的是,此時的徐允恭麵色異常沉鬱,他的臉龐上顯露出難以掩飾的情緒。
在他擔任錦衣衛統領的時光雖短,但借著父親的聲名以及皇帝賜予的信物,在整個錦衣衛的係統中,言辭之重要性對於徐允恭而言不可小覷。
擁有此雙重背景加持,尋常問詢犯人時,徐允恭不曾遇上太多障礙。
在官場上滾打過的囚徒明白,皇室與魏國公的支持在這個時代至關重要。
於是,徐允恭在負責詔獄期間盡管並非一切皆順利,詔獄內部也未碰到讓徐大公子愁腸百轉的問題。
某一天,他本以為不過是引導了一個柔弱書生參與審查,預料中的事宜會在他掌控下迅速完成,卻料不到原本隻懂得遊說、蠱惑人心的人,在他展現出統領權威之時並未立刻俯首稱臣,反而呈現出一股不同尋常的堅毅。
這一連串小插曲,瞬間點燃了徐允恭心中的複仇烈焰。
隻見錦衣衛指揮使,這位掌握巨大權勢的人物,此刻卻拿著小巧的拔舌鉤,熟練地將其來回轉動,動作盡管生澀卻不顯違和。
轉動刀子的同時,他的眼神充滿了嗜血的冷酷,而那寒光似乎穿透了在場之人的眼睛。
麵對直接威脅,胡軻亦無後退之意。
雙臂被綁住的他,邁前左腿擺出弓步,一副單打獨鬥的姿態。
微風忽至,刑室內的兩根火炬搖曳,增添了幾分詭異氣氛。
當胡軻展現出應戰之勢時,軍旅出身的徐允恭卻並未采取防禦動作,他是真正的武將之子,縱使現走的不是武將道路,從小養成的習慣仍然難以忘懷。
對於胡軻這副架勢,雖然顯得勢不可擋,但在徐允恭眼中,其攻擊性仿佛是市井惡少之間的打鬥。
他向胡軻承諾,隻要供認和毛驤合謀脫獄的事態,今天保證不會故意折磨他。
這種對話間流露出的諷刺意味,源自於對方的行為讓他感覺滑稽而又不道德。
此時的詔獄似乎久違了光芒,指揮使的嘴上卻說著違背道德的言辭。
這番對話揭示的不僅僅是一段緊張對峙的局麵,更反映了權力與人性、規則和背叛的微妙平衡與扭曲,展現出了這個世界的另一麵,充滿著複雜的互動與深刻的反思。
胡科感到徐允恭眼中顯露出來的輕視,與此同時,他的言辭也開始變得更為急切而憤怒。
雖然在之前,胡科的表現讓人感覺有些過火,實際上,並非是真正被徐允恭激怒到了極限。
在他與徐允恭的唇槍舌劍過程中,胡科並未閑著,他正用盡渾身解數,掙紮著掙開那繩索。
最終,當徐允恭用最為苛刻的口吻逼問他的時候,一半以上的胡科的手,已經擺脫了繩束的拘束,獲得了足夠的空間自由行動。
胡科此刻能夠非常敏銳的感覺到,在使出最後一次爆發之力的情況下,束縛住他的這條細鏈將與他的手完全分開。
正是因為做好了心理準備,他才刻意說出了一些激昂的話語來挑動徐允恭的情緒。
假如在過去的情況下,獲得一次攻擊對手的機會時,胡科絕不會猶豫,他會衝向那位詔獄裏的重要囚犯,用後者為人質。
但今天,在做出了要好好珍存這次體驗後,他已經不再考慮同歸於盡的可能性。
並不是他因為有了世俗的責任感而變得膽小或謹慎,事實上,經過了連番遭遇的他,更加深刻地認識道:解決問題的辦法遠遠比同歸於盡更為明智。
徐允恭試圖 ** 事實的情況也不例外。
他此刻未直視著胡科的眼睛,隻是用目光的一閃一現來回打量著對手的狀態。
如果現在胡科動手攻擊,即使徐允恭有著一身技藝,在這一刻,也會落個狼狽失手的下場。
然而,胡科沒有作出任何這樣的舉動,僅保持站立狀態並把手背在背後。
他在等待,等著觀察情況。
可以看出徐允恭剛才所說的話,隻是開始階段的引言。
一番繁雜冗長的交流後仍沒有觸及核心問題的答案。
這時候,他內心不由對這位國公府之首深感佩服起來。
其激勵方式雖不夠爐火純青,但他始終未曾在此刻的同輩之間表現出太大失誤,並以之前跟朱汜共同經曆為例,讓他產生了堅定的信念。
徐允恭的種種行為,無疑向胡科表明,這次,他確實在麵對對手。
\"本官同意你的請求,在這之前如果你提供的任何一個有價值的線索能讓本官信服,則我可助你在赴死前完成最後一個心願。”
胡科沒有開口回答。
於是,徐允恭開始思考另一種策略——誘餌。
無論成敗,作為說話者,他有權盡情發揮其全部策略優勢。
同樣的,徐允恭能夠作出那樣的大膽承諾,完全是因為胡柯的案子已經被判定為必敗無疑的結果。
無論他怎麽努力掙紮都不可能改變他最終的命運。
回顧過往的種種經驗,徐允恭認為,麵臨生死抉擇的人所堅守的想法往往都是非常實際的。
這至少要比在國子監學習的一幫子學子嘴上的夢更穩定可靠一些。
這個判斷不僅建立在他的個人認知之上,還凝聚了多年錦衣衛工作累積起來的所有大大小小官方經驗。
就好比現在的情況——如果站在於徐允恭的角度看過去,他所設想的是一個生命垂危之人想要臨終前品嚐一頓佳肴美食,完成最後的歡樂,以此來撫平那些無法實現的心願。
這並非因為這是一樁錯誤地連累到徐允恭身上的冤案,這種事情的不利在於命中注定的災禍中,不過這隻是胡柯一個人需要獨自承受的生命困境罷了。
可當這些話傳到胡柯的耳裏時,他的眼神驟然發生變化,由一開始的好奇變成了異樣決然的眼神,仿佛他對此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於是他背後原本緊張的動作也停止了。
這些長久的緊繃感被釋然的瞬間,整個人似乎都放鬆了下來。
「我父親情況怎樣了?」他果斷地拋出了這個問題,他曾經擔心的,就是在上次逃獄時那個同樣深受命運捉弄的老父。
即使他們之間並無強烈的聯係,胡柯作為這個靈魂的繼承人,與這身體相連的血緣和情感不可能全然被自己微不足道的意識消抹。
尤其在那最後一瞥父親的眼神中,他清晰地感受到那份感情依舊如熊熊燃燒。
我隻是個村間的粗漢,以我的身份又怎會和偉大的錦衣衛指揮使有所聯係?”
在不斷的壓力下,胡軻的話語中夾雜了許多不同的含義。
就連敏銳如徐允恭也立刻明白了胡歌言辭之中的深意,這話表麵上說他是胡軻和毛驤之間無關之人。
實際上卻在諷刺身同樣為錦衣衛指揮使的徐允恭,使用這種方法質問無權勢的小百姓,實在是荒謬至極。
“毛驤逃跑一事確係其預謀已久,倘若沒有你與那……那朱汜(注:文中原意應指朱汜)在詔獄內放火燒獄的話**,單靠毛驤臨時的布置根本無力逃離詔獄這座密布鐵牢的地網。”
“你此時聲稱對毛驤的事物毫無關聯,這樣偶然之事,怎能讓人相信?”見到胡軻表現出的態度有些超出常理的倔強時,徐允恭心中浮起一絲不確定。
因此,他未再旁敲側擊下去,而是給予胡柯了一個明明白白的指示:
因為對徐允恭而言,此時此刻,他在審訊中的地位擁有絕對優勢。
不管變什麽手法,都無法動搖他的主導能力。
不過,當他吐露這段言語之後,本就不放鬆皺著眉的胡珂更加緊蹙眉頭。
他實在想不到自己逃脫這件事竟會被無限誇大成這樣。
若是在過去的境況下,胡珂可能不會有如此的關注,他已經做好了坐以待斃的覺悟。
任由世界風雨飄搖,對他而言隻是短暫體驗中的小小犧牲罷了。
但現在,在體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一麵後,胡柯內心湧起了活下去的衝動。
對這樣的巨案的“鍋”,他這位聰明的個體當然不願主動背負。
更何況這個事件與他並無太大關聯,逃離監獄原本就是胡科爾臨時起意決定的行為。
基於那時的他們兩個命運捆綁的身份,不僅不可能牽涉毛驤的事,甚至守城的衛士也不在他操控範圍。
如果沒有當時朱汜(應改為朱汜,以匹配上下文語境)那小子利用祖先庇佑、意外間安排了一些自家遺留的 ** 於牢獄中,則胡科爾那次逃脫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徐大人這確實是個高招。
在追擊毛驤的過程中遇到瓶頸,回過頭來把罪責安在無辜的小百姓頭上——這樣不僅在尚書府這邊能有交待,同時也保證了整案處理速度不會延緩而引來聖上嚴厲的批評指責。
您真不愧是堂堂錦衣衛指揮使,年紀不大卻擅長化敵為友、扭轉乾坤,其技藝比久經戰場的吏士還要靈活精妙。
看到徐允恭試圖將鍋甩向自己。
在這種狀況之下就算鐵板一塊也會有些不服。
何況此時胡科爾早已堅定了擺脫詔獄這魔窟的決心,不可能去承負與自己全無關聯的重擔。
與此相反的是,此時的徐允恭麵色異常沉鬱,他的臉龐上顯露出難以掩飾的情緒。
在他擔任錦衣衛統領的時光雖短,但借著父親的聲名以及皇帝賜予的信物,在整個錦衣衛的係統中,言辭之重要性對於徐允恭而言不可小覷。
擁有此雙重背景加持,尋常問詢犯人時,徐允恭不曾遇上太多障礙。
在官場上滾打過的囚徒明白,皇室與魏國公的支持在這個時代至關重要。
於是,徐允恭在負責詔獄期間盡管並非一切皆順利,詔獄內部也未碰到讓徐大公子愁腸百轉的問題。
某一天,他本以為不過是引導了一個柔弱書生參與審查,預料中的事宜會在他掌控下迅速完成,卻料不到原本隻懂得遊說、蠱惑人心的人,在他展現出統領權威之時並未立刻俯首稱臣,反而呈現出一股不同尋常的堅毅。
這一連串小插曲,瞬間點燃了徐允恭心中的複仇烈焰。
隻見錦衣衛指揮使,這位掌握巨大權勢的人物,此刻卻拿著小巧的拔舌鉤,熟練地將其來回轉動,動作盡管生澀卻不顯違和。
轉動刀子的同時,他的眼神充滿了嗜血的冷酷,而那寒光似乎穿透了在場之人的眼睛。
麵對直接威脅,胡軻亦無後退之意。
雙臂被綁住的他,邁前左腿擺出弓步,一副單打獨鬥的姿態。
微風忽至,刑室內的兩根火炬搖曳,增添了幾分詭異氣氛。
當胡軻展現出應戰之勢時,軍旅出身的徐允恭卻並未采取防禦動作,他是真正的武將之子,縱使現走的不是武將道路,從小養成的習慣仍然難以忘懷。
對於胡軻這副架勢,雖然顯得勢不可擋,但在徐允恭眼中,其攻擊性仿佛是市井惡少之間的打鬥。
他向胡軻承諾,隻要供認和毛驤合謀脫獄的事態,今天保證不會故意折磨他。
這種對話間流露出的諷刺意味,源自於對方的行為讓他感覺滑稽而又不道德。
此時的詔獄似乎久違了光芒,指揮使的嘴上卻說著違背道德的言辭。
這番對話揭示的不僅僅是一段緊張對峙的局麵,更反映了權力與人性、規則和背叛的微妙平衡與扭曲,展現出了這個世界的另一麵,充滿著複雜的互動與深刻的反思。
胡科感到徐允恭眼中顯露出來的輕視,與此同時,他的言辭也開始變得更為急切而憤怒。
雖然在之前,胡科的表現讓人感覺有些過火,實際上,並非是真正被徐允恭激怒到了極限。
在他與徐允恭的唇槍舌劍過程中,胡科並未閑著,他正用盡渾身解數,掙紮著掙開那繩索。
最終,當徐允恭用最為苛刻的口吻逼問他的時候,一半以上的胡科的手,已經擺脫了繩束的拘束,獲得了足夠的空間自由行動。
胡科此刻能夠非常敏銳的感覺到,在使出最後一次爆發之力的情況下,束縛住他的這條細鏈將與他的手完全分開。
正是因為做好了心理準備,他才刻意說出了一些激昂的話語來挑動徐允恭的情緒。
假如在過去的情況下,獲得一次攻擊對手的機會時,胡科絕不會猶豫,他會衝向那位詔獄裏的重要囚犯,用後者為人質。
但今天,在做出了要好好珍存這次體驗後,他已經不再考慮同歸於盡的可能性。
並不是他因為有了世俗的責任感而變得膽小或謹慎,事實上,經過了連番遭遇的他,更加深刻地認識道:解決問題的辦法遠遠比同歸於盡更為明智。
徐允恭試圖 ** 事實的情況也不例外。
他此刻未直視著胡科的眼睛,隻是用目光的一閃一現來回打量著對手的狀態。
如果現在胡科動手攻擊,即使徐允恭有著一身技藝,在這一刻,也會落個狼狽失手的下場。
然而,胡科沒有作出任何這樣的舉動,僅保持站立狀態並把手背在背後。
他在等待,等著觀察情況。
可以看出徐允恭剛才所說的話,隻是開始階段的引言。
一番繁雜冗長的交流後仍沒有觸及核心問題的答案。
這時候,他內心不由對這位國公府之首深感佩服起來。
其激勵方式雖不夠爐火純青,但他始終未曾在此刻的同輩之間表現出太大失誤,並以之前跟朱汜共同經曆為例,讓他產生了堅定的信念。
徐允恭的種種行為,無疑向胡科表明,這次,他確實在麵對對手。
\"本官同意你的請求,在這之前如果你提供的任何一個有價值的線索能讓本官信服,則我可助你在赴死前完成最後一個心願。”
胡科沒有開口回答。
於是,徐允恭開始思考另一種策略——誘餌。
無論成敗,作為說話者,他有權盡情發揮其全部策略優勢。
同樣的,徐允恭能夠作出那樣的大膽承諾,完全是因為胡柯的案子已經被判定為必敗無疑的結果。
無論他怎麽努力掙紮都不可能改變他最終的命運。
回顧過往的種種經驗,徐允恭認為,麵臨生死抉擇的人所堅守的想法往往都是非常實際的。
這至少要比在國子監學習的一幫子學子嘴上的夢更穩定可靠一些。
這個判斷不僅建立在他的個人認知之上,還凝聚了多年錦衣衛工作累積起來的所有大大小小官方經驗。
就好比現在的情況——如果站在於徐允恭的角度看過去,他所設想的是一個生命垂危之人想要臨終前品嚐一頓佳肴美食,完成最後的歡樂,以此來撫平那些無法實現的心願。
這並非因為這是一樁錯誤地連累到徐允恭身上的冤案,這種事情的不利在於命中注定的災禍中,不過這隻是胡柯一個人需要獨自承受的生命困境罷了。
可當這些話傳到胡柯的耳裏時,他的眼神驟然發生變化,由一開始的好奇變成了異樣決然的眼神,仿佛他對此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於是他背後原本緊張的動作也停止了。
這些長久的緊繃感被釋然的瞬間,整個人似乎都放鬆了下來。
「我父親情況怎樣了?」他果斷地拋出了這個問題,他曾經擔心的,就是在上次逃獄時那個同樣深受命運捉弄的老父。
即使他們之間並無強烈的聯係,胡柯作為這個靈魂的繼承人,與這身體相連的血緣和情感不可能全然被自己微不足道的意識消抹。
尤其在那最後一瞥父親的眼神中,他清晰地感受到那份感情依舊如熊熊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