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儉考的是明算科,這一科因為不需要大量的背誦,看似很容易,所以考生格外地多。


    但在諸多考生裏麵,國子學和弘文館的學子幾乎沒有人參加這一科,在他們看來這一科不是主流。


    就算考上了,背後沒有人幫著打點,也很難出頭,及第後也隻能是個九品的官職,分配到各州縣衙門做一員胥吏。


    統計人口,計算府庫,錢財糧秣的計算。


    在諸多的學子眼裏,懂一些算術就行,沒有必要耗費巨大的功夫去考。


    雖然也屬於六學之一,但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才是他們的追求,明法科,進士科,明經科,秀才科才是“正統”。


    其餘不過小道爾。


    也隻有那些無名師,無家世背景的寒門才會選擇稍顯容易的明算科。


    話雖然是這麽說沒錯,可是國家大考取材,每一科的取材都是奔著國家的治理去的,根本就沒有那麽容易考。


    這次考試也是一樣,三千人取六十人,就算在明算科出彩,那也是萬裏挑一的才子。


    這一科有多難,隻有學的人才知道,算術一科不是靠背誦就能行的,裴行儉聽師父說,這一科最吃天賦。


    不會的就永遠不會,在上課的你,可能打個盹兒的工夫,彎腰撿個筆的工夫,你就與這一科徹底地告別了。


    裴行儉打了個大大的哈欠,剛考完口試,主測的是心算和急智,以滴水計數為準,數越少的成績越好。


    一共十道口算題,《九章算經》三道,《五經算經》、《五曹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周髀算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各一道。


    十過六就算通過,則可以參加下午的筆試。


    上午的裴行儉都答出來了,可他也不知道錯了幾個,不過可以參加下午的比試,想必肯定是十過六了。


    他用的就是師父教的那些數量近似法,乘除法,還有什麽留位法和抵消法等。


    因為裴行儉以前沒學過,就像一張白紙,顏白又用後世的那些算法來教他的,他掌握得很快,所以裴行儉的計算方式跟所有人都不一樣。


    會比現有繁雜的計算方式快很多,那些神秘的計算符號,到目前也就隻有裴行儉完全掌握,作為嫡傳,肯定得有個壓箱底的手段不是。


    (對古代的人們來講,計算除法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現有資料表明,古代中國采用算籌來計算除法,後來用算盤來計算,這是比較早的程序性計算除法的方法,而且越是簡單的算法越是不輕易示人。)


    一會兒就筆試了,這個裴行儉一點都不擔心,考題是從《記遺》、《三等數》兩本書裏抽出的十道題。


    如果沒有新題的加入,裴行儉覺得自己閉著眼睛都能答得得出來,這兩本書裏所有的習題已經算過無數遍。


    裴行儉甚至能準確地說出,哪一道題在書的第幾頁。


    筆試也是十道題,十條過九條即可及第,就會被授予官職。


    筆試的考題已經發下來了,裴行儉認真地看了十道題,有六道會做,隻不過糧秣的計算改成了行軍耗減的計算。


    原先是算總和,如今是逆算結餘。


    裴行儉在手掌上寫寫畫畫,很快就寫出了六道題的答案,填寫上去即可。


    跟李淳風先生說的一樣,不要過程,結果對就是正確,剩下的五道題就比較繞了,裴行儉攤開草紙開始埋頭計算。


    因為他的計算公式很特殊,每算出一道題他就會把草稿紙撕得稀碎,攪合攪合之後他就放到衣服兜裏。


    現在他的衣服也有兜,都是伽羅縫製的,不過伽羅縫製的兜兜也就隻能裝些體積稍大的小物,如果放炒豆子就別想了。


    走一路能漏一路,伽羅能英姿颯爽地騎馬,也能耍長刀,但就是學不會針線活。


    針線活兒,當數初一初二初三做得最好,其次就是紅泥。


    額……師娘……其實也很厲害!


    師娘也就做師父的衣服時會格外地有耐心,那密集的針線是真深怕有一點風透了進來,給自己做衣服總是時不時的歎氣聲。


    唉,裴行儉聽後都覺得自己是個罪人,為什麽自己不會針線活兒呢?


    裴行儉繼續算題,陳書海這邊也遇到了難題,明經科太難了,今天上午考的是“帖文”。


    在《大學》裏麵挑出一段經典的話,留幾個空,讓考生補充上,一是檢查背誦,二是檢查考生字跡如何。


    及格之後才能考第二場。


    馬上要考第二場,第二場是口試或答經文大義。


    看著身前不遠處一個走路都需要人攙扶的考生背得磕磕巴巴,這麽大年紀的都背得這麽難,可想題目得有多難。


    原本不緊張的陳書海也變得緊張了。


    監官令狐德棻搖搖頭,歎氣親聲道:“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就算考上了又能做什麽呢?”


    嗟歎完畢,抬起頭不由得看到正在排隊等候的陳書海,臉上微微露出些許的期待:


    “國朝如朝陽,該是年輕人的天下了。”


    秀才科這邊的主考官是房玄齡,考生也就一百多人,因為主考的就是方略策,也就是如何治國的方略。


    這個考試內容書上沒有答案,也沒有類似的題目可供參考,書上所學的知識也隻能當作旁征博引之用。


    考生所寫的治國方略能引起考官的共鳴才能遞上李二的案桌,如果寫得連一省考官都看不下去,那顯然就是沒戲了。


    從考試開始房玄齡的眼光就時不時地落在一名頭戴冪籬的考生身上。


    晌午已經過了,這名考生卻隻字未動,因為帶著冪籬,房玄齡都不知道這名考生是睡著了還是真的在沉思。


    想了想房玄齡站起身,準備去看看這名考生到底是什麽情況。


    李恪見房玄齡走了過來有些緊張,透過冪籬,見房玄齡拿起了桌角的“家狀”,李恪不由得心神一緊,透過冪籬看著房玄齡的臉色。


    “顏第二?”


    看著李恪家狀上密密麻麻的具名,房玄齡緊皺眉頭,他想不明白這個考生的祖三代以上信息都是空著的。


    而且,顏家小輩他都知道是誰,這顏第二倒是從未聽說過,看著首頁就是文宗老爺子的印章和具名,他更是不解。


    老爺子收弟子了?


    瞟了一眼這名考生,房玄齡覺得這名考生也在偷偷地注視著自己,那賊兮兮的目光,他總覺得這個考生這麽像顏墨色呢?


    難不成顏墨色真的來考試了?


    他想了想,越覺得不對勁,輕輕用手扣了扣案桌:“掀開冪籬!”


    主監考官的話李恪不敢不聽,不然會被叉出去,無奈的李恪站起身,掀開冪籬,苦笑道:


    “梁國公安好!”


    看清楚是誰,房玄齡險些栽了一個大跟頭,怪不得祖三代以上信息都是空著呢,敢情是蜀王換個身份來參加大考了。


    這親王來考試……這……房玄齡驚得顫抖的手,不可置信的指著李恪:“蜀…你…唉…”


    說罷猛地一揮衣袖:“胡鬧!”


    這事兒房玄齡沒有經曆過,招來一官吏,耳語一番,官吏連滾帶爬地往宮裏衝,這個消息太刺激了。


    蜀王來參加大考了,不但參加了,還考最難的秀才科,頭一次,真是頭一次聽聞皇子參加考試的。


    考試依舊在進行,房玄齡走後,李恪已經想明白自己要寫什麽,飽蘸筆墨後,李恪開始提筆正式的答卷。


    太陽在長安灑下一片金輝,長安被染成了一片金色。


    越來越多的學子踩著金色從含光門走出,含光門也越來越熱鬧,到處都是訴苦聲,捶胸頓足聲,無一例外都在說考題的事情,詢問同窗考得如何的詢問聲。


    裴行儉是第一個出來的,他的考試已經全部結束,就等著放榜就行,顏白看著正在瘋狂進食的裴行儉,覺得他應該考得不錯。


    其他的科,如秀才科,進士科等科目則還需要一天,他們考生多,考的內容也多,耗費的時間也多,自然考試的時長就比別人多一些。


    樓觀學的諸位也慢慢出來,心態都很不錯,出來第一件事兒就是找吃的。


    無功如一隻驕傲的老母雞,拍拍這個的肩膀,摸摸那個的頭,話語裏全是鼓勵,說什麽考不好也沒有關係,等年長些再來雲雲。


    裴行儉伸著脖子等了半天也沒有等到無功先生的鼓勵,不滿道:


    “先生,您是不是忘了您還有一個學生?”


    無功先生笑著推開裴行儉的腦袋:“去去!你有師父,想要我摸你的頭,你找你師父去!”


    李泰悠悠道:“他的師父不會摸他的頭,隻會恨不得敲碎他的頭。”


    眾人哈哈哈大笑。


    眼見含光門出來的人越來越少了,唯一的一個李恪還沒出來,眾人不免有些著急,就在顏白準備拿著魚符衝進去看看的時候,李恪卻突然衝了出來:


    “大夥兒別等我了,我被發現了,我要進宮挨罵了!”


    裴行儉眉毛一挑,呼天搶地道:“說了不會也不能抄,你咋就不聽呢,好了吧,東窗事發了吧,唉.....”


    李恪知道裴行儉是故意的,可時間緊迫,懶得跟他磨嘴皮子,準備日後再算賬,可一想這不是老爺子教導的那樣。


    算是違心!


    於是停住腳步,轉過頭,大聲道:“顏師,您在突厥的日子,裴守約去過平康坊和裏麵的姑娘喝花酒了......”


    “啊.....說好的不說的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唐位極人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的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的薇並收藏我在大唐位極人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