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天的妻子在十月懷胎之後終於生下了一個男嬰,姓氏自然是姓劉,名小元,他慢慢的長大,不知是因為天生的血脈還是有關那一場鑄靈大典,他生活的很順利,又逢上了當時朝代的盛世,很快,就成了一個大戶人家,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生活好了之後,他開始追尋自己的先祖來,便在墳子山那前麵修建了一座祠堂,祠堂完工舉行儀式的當天,來了一位老翁,自稱和這座祠堂有些機緣,決定送一本書作為這座祠堂的鎮脈之寶,老人的模樣赫然就是戰知,隻是歲月流逝,他的頭上也添了些許的白髮。劉小元自然是把他奉為上賓,一陣熱情的接待之後,還邀請他主持了祠堂成立的儀式,在儀式的中間,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戰知對著祠堂一拜,有一個靈位馬上就倒了下來,那個靈位上麵,朱紅的漆寫著的是劉戰知三個字,原來後人是如此的細心,把他立在了第二排的首位,這個情景也驚動了劉小元,他想詢問些什麽的時候,直接被戰知的話語打斷了:“這個牌位放在這裏不吉,還是除去的好!”小元有些生氣,待你如上賓已經很不錯了,你竟然得寸進尺的想插手我宗族的事,便硬生生的說道:“你繼續主持吧,後麵的事情我會處理的。”戰知笑著擼了擼鬍鬚:“命啊!”然後就憑空消失了,當場的人全都驚呆了,趕忙跪在地上頂禮膜拜,覺得自己遇到了神仙。
戰知的牌位依舊立著,劉家的發展也越來越壯大,最後,在人們迫切的需要集市的時候,小元的這個名字就占了天命,他是當地獨一無二的大戶人家,用他的名字命名那是實至名歸,於是,這一大片地方就被稱之為小元,而劉小元本人則被稱之為劉大戶。時光如梭,又是很多年過去了,人丁的壯大讓這個地方來了很多其他姓氏的人,而劉家也在時間的長河中慢慢衰落。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劉家的祠堂裏供奉著戰知的牌位,他的形跡開始加速衰老,本以一個修道人的身份,心無雜念,無欲無求,一心追求天道,壽命應該是很長的,但我卻是可以看得出他衰老的模樣,這種情況的發生,又或者是和那場逆天而行的鑄靈大典有關。無論怎樣,他的壽命都是不多了,需要留下一些東西來代他完成一些使命,他開始豢養一些靈獸,那種具有先天神識的動物,有蛇,有黃鱔,有金魚,有蛤蟆,在他的生命即將凋謝的時候,這些靈獸又開始分成了三派,蛇獨自一派守護戰知的遺誌,金魚獨自一派去守護一方水土,而黃鱔和蛤蟆選擇了繼續潛修,期望有一天能衝破生死玄關,化形成人,但兩者走的路線並不一樣,黃鱔走的是仙道,而蛤蟆走的是巫道。
戰知算定自己隕落的日子果然如期而至,也就是在那時,這些動物分了家,蛇一口將他的身體吞下,同時吞進的,還有戰知五行旗囊括的鑄靈之台和豐冬祖宗所化的須彌芥子空間,也正是因為蛇的這一口,遮住了其間所散發的煞氣和瑞氣,掩蔽了上天的勘察,隻是從此之後,它隻能蟄伏,靜靜的守候,它也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麽,隻是主人叫它這麽做,它信奉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當初要不是戰知豢養它,它早就形跡化成了黃土,哪能存活千年。
那本枕中記自戰知放在祠堂裏就沒有人動過,不過在劉家衰落之後,也有一些好事之人提出將此書取出公之於眾,劉家的威望早就不如昨日,其他的一些大家族在一番強烈的要求之後,這本書終於被取了出來,如果傳言是真的,真如人們所說的那樣,一位老翁在送完這本書之後就消失了,那麽這本書一定有著特別的地方,那些對此深信不疑的人開始了對此書的謄抄,於是,這本枕中記就這麽被流傳開來。
三教九流之輩尤其的多,也正是這些人,從書上學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術法,在這些派別中,匠人無疑是對此書了解最深的一派,當第一位匠人從此書中悟出了一些東西,並傳給了自己的徒弟之後,漸漸地,人們發現,那些匠人做的東西慢慢的具有靈異的性質起來,尤其是木匠,如果不伺候好的話,那麽他給你做的東西就可以讓你這家永不得翻身,不過這種具有異術的匠人也僅僅存在於我們這一代,另外一支流傳到了南方,形成了特有的法術“降”,別的地方再沒有匠人擁有異術。
時間再慢慢的往後,戰天的魂魄不知去向,我卻是在那本書的最後一頁看到了一個邪惡的影子,他的模樣有些熟悉,和戰天戰知很像,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戰命,時間再往前拉,豐冬祖宗的三個兒子,在他修行期滿回家之後,一個都不見,問家裏人,家裏人也是閉口不言,自己推算的時候,也僅僅是推算出了二兒子戰天的一些事情,戰知的事情總像本蒙了一層紗,而戰命,也許是因為死於非命的緣故,入不了輪迴,他對於這個世間的怨恨,形成了一種深深的詛咒,在豐冬祖宗求得上天的憐憫之後,他決定做一場法式,把戰命的靈魂召回,將其封在書中,而事實上他也這麽做了,但戰命的那股怨氣卻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怎麽也消散不去,他就一直存留在書的最後一頁,等待著時機,希望被喚醒。戰知的身體隨著時間慢慢化成了黃土,而他的模樣在慢慢老去的時候,也終於變成了手伏在我額頭上那位老者的形象,這幾層空間,首先是現實的,然後是蛇的身體裏,其次再是豐冬祖宗所化的萬世不朽,最後是戰知祖宗所創的鑄靈之台,一層一層,我終於明白了這些事情的因果關係,隻是這些,又和我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戰知的牌位依舊立著,劉家的發展也越來越壯大,最後,在人們迫切的需要集市的時候,小元的這個名字就占了天命,他是當地獨一無二的大戶人家,用他的名字命名那是實至名歸,於是,這一大片地方就被稱之為小元,而劉小元本人則被稱之為劉大戶。時光如梭,又是很多年過去了,人丁的壯大讓這個地方來了很多其他姓氏的人,而劉家也在時間的長河中慢慢衰落。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劉家的祠堂裏供奉著戰知的牌位,他的形跡開始加速衰老,本以一個修道人的身份,心無雜念,無欲無求,一心追求天道,壽命應該是很長的,但我卻是可以看得出他衰老的模樣,這種情況的發生,又或者是和那場逆天而行的鑄靈大典有關。無論怎樣,他的壽命都是不多了,需要留下一些東西來代他完成一些使命,他開始豢養一些靈獸,那種具有先天神識的動物,有蛇,有黃鱔,有金魚,有蛤蟆,在他的生命即將凋謝的時候,這些靈獸又開始分成了三派,蛇獨自一派守護戰知的遺誌,金魚獨自一派去守護一方水土,而黃鱔和蛤蟆選擇了繼續潛修,期望有一天能衝破生死玄關,化形成人,但兩者走的路線並不一樣,黃鱔走的是仙道,而蛤蟆走的是巫道。
戰知算定自己隕落的日子果然如期而至,也就是在那時,這些動物分了家,蛇一口將他的身體吞下,同時吞進的,還有戰知五行旗囊括的鑄靈之台和豐冬祖宗所化的須彌芥子空間,也正是因為蛇的這一口,遮住了其間所散發的煞氣和瑞氣,掩蔽了上天的勘察,隻是從此之後,它隻能蟄伏,靜靜的守候,它也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麽,隻是主人叫它這麽做,它信奉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當初要不是戰知豢養它,它早就形跡化成了黃土,哪能存活千年。
那本枕中記自戰知放在祠堂裏就沒有人動過,不過在劉家衰落之後,也有一些好事之人提出將此書取出公之於眾,劉家的威望早就不如昨日,其他的一些大家族在一番強烈的要求之後,這本書終於被取了出來,如果傳言是真的,真如人們所說的那樣,一位老翁在送完這本書之後就消失了,那麽這本書一定有著特別的地方,那些對此深信不疑的人開始了對此書的謄抄,於是,這本枕中記就這麽被流傳開來。
三教九流之輩尤其的多,也正是這些人,從書上學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術法,在這些派別中,匠人無疑是對此書了解最深的一派,當第一位匠人從此書中悟出了一些東西,並傳給了自己的徒弟之後,漸漸地,人們發現,那些匠人做的東西慢慢的具有靈異的性質起來,尤其是木匠,如果不伺候好的話,那麽他給你做的東西就可以讓你這家永不得翻身,不過這種具有異術的匠人也僅僅存在於我們這一代,另外一支流傳到了南方,形成了特有的法術“降”,別的地方再沒有匠人擁有異術。
時間再慢慢的往後,戰天的魂魄不知去向,我卻是在那本書的最後一頁看到了一個邪惡的影子,他的模樣有些熟悉,和戰天戰知很像,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戰命,時間再往前拉,豐冬祖宗的三個兒子,在他修行期滿回家之後,一個都不見,問家裏人,家裏人也是閉口不言,自己推算的時候,也僅僅是推算出了二兒子戰天的一些事情,戰知的事情總像本蒙了一層紗,而戰命,也許是因為死於非命的緣故,入不了輪迴,他對於這個世間的怨恨,形成了一種深深的詛咒,在豐冬祖宗求得上天的憐憫之後,他決定做一場法式,把戰命的靈魂召回,將其封在書中,而事實上他也這麽做了,但戰命的那股怨氣卻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怎麽也消散不去,他就一直存留在書的最後一頁,等待著時機,希望被喚醒。戰知的身體隨著時間慢慢化成了黃土,而他的模樣在慢慢老去的時候,也終於變成了手伏在我額頭上那位老者的形象,這幾層空間,首先是現實的,然後是蛇的身體裏,其次再是豐冬祖宗所化的萬世不朽,最後是戰知祖宗所創的鑄靈之台,一層一層,我終於明白了這些事情的因果關係,隻是這些,又和我有著怎樣的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