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新聞上或者報紙上能夠看到很多印度人的名字比較特別,比如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等等。那麽,印度人的姓名到底是如何組成的呢?有哪些分類?又有哪些特別的地方呢?


    一般來說,印度人的姓名結構通常包括名、姓和父名。其中,名在前,姓在後,而父名則位於中間位置。例如,桑賈伊·甘地(sanjay gandhi)中,“桑賈伊”是名,“甘地”是姓,“甘地”也是他父親的姓氏。這個姓名結構在印度非常常見,可以說是印度人姓名的基本形式。除了基本結構外,印度人的姓名還有一些其他的特點。例如,有些人會使用自己的種姓作為姓氏,如婆羅門(brahmins)、刹帝利(kshatriyas)等;有些人則會使用自己家族的名稱作為姓氏,如尼赫魯-甘地家族(nehru-gandhi family);還有些人會根據自己的職業或宗教信仰來取姓氏,如辛格(singh)常用於錫克教徒中。此外,印度人還會使用各種不同的名字來表達他們對神靈、祖先或自然的敬意,這些名字往往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曆史意義。


    一、印度人姓名的文化意義和來源


    印度早期並沒有姓,或者不習慣使用姓氏。後來盡管種姓製度流行,印度人所使用的姓氏也極有限,可考的僅有婆羅門階層所用的夏爾馬、刹帝利所用的沃爾瑪、吠舍所用的古普塔等。直到18世紀末,印度才在阿拉伯人和歐洲人的影響下普遍使用姓氏。


    印度人的姓名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意義和來源。許多名字來源於梵文或印度神靈,寓意吉祥和美好。例如,?庫馬爾(kumar)意為“王子”,?辛格(singh)意為“獅子”,?考爾(kaur)意為“公主”。


    許多名字還反映了種姓製度,如婆羅門常用姓氏包括?shu、?trivedi等,刹帝利常用姓氏有?thakker、?rajput等。古普塔(gupta)這個姓,是曆史上笈多王朝皇室的姓氏。還比如達薩(dāsa)在印度宗教經典是惡魔”、“奴隸”、“仆人的意思,一聽這個姓,或者這個姓的變體拚寫比如das等,就知道是低種姓或者有姓賤民,寶萊塢著名才女南迪塔·達斯(nandita das)就是有姓賤民。


    據統計,婆羅門常用姓氏有:夏爾瑪(sharma)、提維迪(trivedi)、威亞斯(vyas)、潘迪特(pandit)等; 刹帝利常用姓氏有:塔卡爾(thakker)、拉吉普特(rajput)、辛格(singh)、塔闊爾(thakor)、沃爾瑪(verma)等; 吠舍常用姓氏有:古普塔(gupta)、默迪(modi)、色斯(seth)、甘地(gandhi)、沙(shah)、嘎加爾(ghaggar)、高爾(goal)等; 首陀羅常用姓氏有:安貝達爾(ambedkar)、蘇蘭基(snki)、恰馬爾(chamar)、納伊(nayi)、洛哈(lohar)等。


    上世紀在中國比較流行的印度電影《流浪者》中,男主角拉茲的扮演者拉茲·卡普爾也是一位穆斯林影星。他的名字拉茲(raj)意為“國王”,而卡普爾(kapoor)則源於地名,這與中國的一些姓氏起源一樣,用祖先在古時候的封地作為家族姓氏。


    再比如印度女明星塔拉·艾麗莎·貝瑞 ( tara alisha berry ),她的姓氏是基督教姓氏,berry是部分猶太人姓氏不過隻出現美國,而她本人也不是基督教家庭或者基督教族群出身,而是印度教徒。


    二、印度人姓名的地區差異


    印度各地有不同的語言和方言,這導致了姓名在各地區的差異,這些差異反映了印度次大陸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在孟加拉地區,姓氏傳統通常是氏族或族群英雄、祖先的名稱。比如西孟加拉邦現任首席部長瑪瑪塔.班納吉(mamata banerjee)就是出自banerjee氏族,意思是月神蘇摩的祭司後人。而北方邦現任首席部長yogi adityanath,他的本名是ajay singh bisht,bisht在孟加拉地區是野豬皮的歧視詞之一,給人幹皮革工的,是賤民。


    在奧裏薩邦,姓氏基本上是職業名字。


    在果阿,基本上是葡萄牙姓氏+葡萄牙天主教姓氏+地名姓氏。


    北印度基本上按照氏族+職業名稱姓氏法,基本情況下高種姓用氏族名稱,低種姓用職業名稱。如,北印度婦女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婦女,在結婚時會改姓devi(意為女神)或kumari(公主)。


    卡納達人(卡納塔克邦)高種姓用神廟、曆史上高種姓族群、高貴職業、傳說和神話中的英雄、婆羅門種姓吃的食物、曆史或者宗教中的頭銜為姓氏。中層種姓用城市名、貿易物品、服飾、中等職業為姓氏。底層種姓用村鎮名、種植物品、牲畜、低等職業為姓氏。不同的種姓也會用神話中各個神的化身或者不同神在某一個時期稱號為姓名,比如卡納達人的姓氏戈溫達,起源於奎師那牧牛人時期的稱號。


    喀拉拉邦的印度教徒以氐族名稱+曆史或者宗教中的頭銜為姓,包括穆斯林也使用這種姓氏法。喀拉拉邦的基督教徒以氏族名稱 - 父親的名字 - 洗禮名稱為姓氏,該地區基督教徒的氏族名稱基本上是地中海名+敘利亞名+拉丁文名+波斯名+埃塞俄比亞名+阿拉伯名,一眼就能看出和印度教徒區別。


    馬拉地人低種姓姓氏是通過在這個家庭最初來自的村莊加上後綴kar而衍生出來。馬拉地人高種姓使用曆史上馬哈拉施特拉邦王朝皇室或者氏族名稱+馬拉地人氏族名稱。祖傳行業或職業為姓氏在馬拉地人中也非常常見。


    泰米爾人高種姓用梵語的泰米爾語洐生詞、曆史或者宗教中的頭銜、傳說和神話中的英雄為姓氏。泰米爾人的姓氏非常特殊,基於航海文化,大部分情況下會把家族第一代的名字作為姓氏一代代往下傳,基本上看姓氏明白家族顯赫、知名度基本就可以看出種姓。泰米爾人女性中更常見的是,將父名或丈夫的名字作為姓氏。


    泰盧固人姓氏以地區名+種姓族群名稱加後綴,泰盧固人是最難判斷種姓的。


    阿薩姆地區姓氏以氏族名稱+傳說和神話中的英雄+曆史或者宗教中的頭銜。


    印度東北六邦中,印度教徒姓氏以傳說和神話中的英雄+職業名稱,高種姓多前者,低種姓多後者。


    三、印度人姓名的社會功能


    印度人的姓名不僅是個體身份的象征,還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通過姓名可以大致判斷一個人的職業。


    例如,現任印度總理莫迪的全名是納倫德拉·達摩達爾達斯·莫迪,這個名字就很有古吉拉特邦的地方特色,納倫德拉是名字,達摩達爾達斯是他父親的名字,莫迪是姓氏,這個姓氏屬於吠舍種姓中的泰利亞種姓,表明其祖上的職業是榨油或賣茶的。


    也有的印度名字,其含義與身份反差比較大。比如印度前任女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帕蒂爾這個姓氏來自祖先的職業,意為“村長”,坐到總統之位的普拉蒂巴顯然比她祖先的官職高多了。


    四、印度的最常見姓名


    1、4000萬個庫馬爾


    由於“庫馬爾”這個名字來意為“王子”,有很好的寓意,是理想的男孩名。據印媒報道,印度姓庫馬爾的人大概有4000多萬,名字叫庫馬爾的則更多。不論是作為姓還是名,庫馬爾這個名字是不分種姓的。所以,一些反對種姓製度的印度人給男孩子起名的時候就很喜歡用庫馬爾這個名字。而且,有些低種姓的印度人還喜歡用庫馬爾作“化名”,他們不願被人通過自己的真名猜出種姓。


    2、1000萬辛格與1000萬考爾


    印度前總理曼莫漢·辛格是錫克人。錫克人的姓名也很有特色,錫克男性的名字中都有“辛格”,而錫克女性的名字中都有“考爾”。據統計,印度有2000多萬錫克人,也就是說,大概有1000萬辛格和1000萬考爾。


    3、愛用神靈名字


    已故印度女總理英迪拉·甘地,有很高的國際知名度,新德裏國際機場就是用她的名字命名的。英迪拉這個名字,與許多其他印度人的名字一樣,來自印度神靈。英迪拉有“美麗”的意思,是印度最受歡迎的女神之一——拉克希米的別名,不管從來源上還是寓意方麵,都是女孩子理想的名字。而甘地這個姓氏,則來自著名的聖雄甘地,屬於印度四大種姓中排第三位的吠舍種姓,表明其祖上從事的是會計、財務或收稅方麵的工作。


    拉姆是印度常見的男性名字,其來源是印度的羅摩神(rama),也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主角。印度上一任總統拉姆·納特·科溫德,就是以拉姆為名。這個男性名字的寓意是“有魅力的”“愉悅的”。此外,印度人常用的名字克利須那、因陀羅等,也都是來源於印度神的名字。


    還有一個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印度名字就是大詩人泰戈爾,他的全名叫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他的姓氏泰戈爾,含義為“有學問的人”,他的名字拉賓德拉納特,意為“太陽”,也有“詩人”的意思,源自毗濕奴神。泰戈爾的名字與他著名詩人的身份就很般配。


    4、“四大天王”都是“汗”


    中國人比較熟悉的印度名人,除了政治人物就是電影明星了,比如《摔跤吧!爸爸》的主演、有“印度劉德華”之稱的阿米爾·汗。在印度,與阿米爾·汗齊名的還有主演《寶萊塢生死戀》的沙魯克·汗以及另外兩位名字中有“汗”的男星,他們四位號稱印度影壇的“四大天王”。除了赫裏尼克·羅斯汗是印度教徒之外,其他三位“汗”(khan)都是穆斯林姓氏,來源於“可汗”,表明他們的祖上來自阿富汗或中亞地區。


    五、印度人的稱呼


    印度的男人通常隻稱呼姓,不稱名,如“斯·赫傑凡”隻叫“赫傑凡”。


    印度的女人結婚後隨丈夫姓,如一位叫“金達倫·特裏”的女人和一位叫“斯·赫傑凡”的男人結婚後,姓就改為“赫傑凡”,人們稱之為“金達倫·赫傑凡”。因此, 已婚女人通常稱呼名,如“蘇巴哈娜·莫尼瓦”就隻叫“蘇巴哈娜”。


    對尊長,人們用“古魯”稱呼,意是“老師”、“長者”,對大人物用“聖雄”尊稱,如聖雄泰戈爾、聖雄甘地等。“巴爾”意為“先生”、“老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在姓名之後加一個“吉”,以加重語氣,表示尊敬和親熱,如媽吉達(媽媽)、古魯吉(老師)等,這種稱呼在對麵交談及演說時常用。


    由於宗教、種姓、職位的不同,稱呼習慣也很不相同。對於穆斯林和基督教徒,應稱其為“薩赫伯(先生)”,如果稱一位穆斯林老人為“哈吉”,這個叫法意為“去過麥加的朝聖者”,無論他是否去過,他都會非常高興,而對錫克教徒,隻有稱呼他為“賽爾達熱”,才是表示尊重。


    此外,印度起名要舉行儀式。根據印度古老風俗,人們從生到死共舉行16種儀式:娠妊,節欲,保胎,命名,穿耳鼻等等。其中命名儀式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在命名儀式中對婆羅門施舍越多物品,孩子將來就越幸福。最後女主人把孩子抱出來,向大家宣布了剛剛起好的名字,客人們熱烈鼓掌,並和孩子合影留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就是印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開心可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開心可可並收藏這就是印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