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北部為高山,中部為河流平原區,南部為德幹高原區,西部有塔爾沙漠。印度的主要河流包括恒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下遊)、訥爾默達河、戈達瓦裏河、克裏希納河和默哈納迪河等。這些河流不僅在印度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還是該國文化和曆史的象征。
1、恒河(ganges)
位於印度北部,是南亞的一條主要河流。恒河是印度最長的河流,發源自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裏冰川,流經北方邦、比哈爾邦、西孟加拉邦,最後通過孟加拉國,注入到廣闊的印度洋。
恒河被譽為印度最重要的河流,它流經印度北部的廣闊地帶,自古代起便被印度教徒視為聖河。恒河的流程中,大部分呈現出寬闊而緩慢的水流,穿越一片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區域。這條河流為兩岸的土地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便利了水上交通和灌溉需求,並且帶來了肥沃的泥沙,堆積形成了廣闊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在這裏,恒河流域的人民世代辛勤勞作,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在這裏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至今,恒河流域依然是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作為印度的母親河,恒河全長約2510公裏,流域麵積91萬多平方公裏,約占印度國土的三分之一,有約4億人口居住在恒河流域。另外,在印度教中,恒河有著十分神聖的地位,是傳說中的“恒河女神”。
每一個印度人都熟知有關恒河女神的故事和傳說,她是毗濕奴的三位妻子之一,擁有四隻手臂,長相十分貌美。很多印度人還相信,隻要在恒河中沐浴,就能洗淨自己的罪惡;如果死後葬入恒河,還能更早地“解脫”,擁有更好的“來世”。
然而,這麽一條神聖的河流,卻是印度乃至全球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由於死去的患者過多,火葬場不堪重負,很多家屬直接將屍體放入恒河,讓這條母親河的汙染變得更加嚴重。科學家日前從恒河進行取樣化驗的結果顯示,河水裏的排泄物細菌水平是被認為可安全洗浴標準的3000倍。
2、印度河
印度河(indus),梵名sindhu(信度)。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喜馬拉雅山與喀喇昆侖山兩山脈之間,流向西南而貫穿喜馬拉雅山,右岸交會喀布爾河,左岸匯流旁遮普(梵pan~ja^b,五河之意)地方之諸支流,經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長度為2900公裏。流域總麵積約平方公裏,其中平方公裏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及其山麓,其餘在巴基斯坦半幹旱平原。年流量約2070億立方米——尼羅河流量的2倍,底格裏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合在一起的流量的3倍。流域內各國所占麵積為:中國5.292萬平方公裏,阿富汗6.6萬平方公裏,印度35.4萬平方公裏,巴基斯坦56.1萬平方公裏,共計103.4萬平方公裏。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僅次於恒河,為該地區的文化和商業中心地帶。河流總長度2900~3200公裏。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河穀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個古老的文明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800年之間達到鼎盛時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這個文明留下了許多重要的曆史遺跡,包括哈拉帕文化的城市遺址。
1947年“印、巴分治”,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河水歸兩國共同使用。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水係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
根據報道,印度河受到了疫情的影響。首先,在疫情影響下,很多工廠處於停工狀態,所以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少,灰塵和煤煙等汙染物質也減少了,使得冰川的質量,以及印度河的水質變得更好了。但是,由於冰川的融化速度減慢,導致印度河處於“嚴重缺水”的狀態,一些大壩的缺水程度達到了30~40%。這讓沿岸的農民叫苦不迭,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水來灌溉農田。
3、布拉馬普特拉河
布拉馬普特拉河是一條國際河流,在中國境內稱作雅魯藏布江,是我國西藏人民的母親河。也是是恒河的最大支流之一,流經中國西藏和印度、孟加拉國,最後匯入恒河,形成恒河三角洲。
流入印度後,布拉馬普特拉河長約644公裏,河水變得更寬,擁有豐富的水能。
根據印度“東北資訊(northeast now)”的報道,每年從5月底開始,阿薩姆邦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段都會進入汛期。強大的降雨,以及低窪的地區,會形成大規模的洪水,對數百萬民眾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
印度獨立以後,當局一直試圖改善水利設施,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但效果甚微,每年還是會奪走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並造成嚴重的經濟財產損失。
4、亞穆納河(yamuna)
亞穆納河(yamuna),又名朱木拿河,是恒河最長的支流,源於印度西北的本德爾本傑山西南坡的亞穆納斯特裏冰川,在格爾西亞以下與西源通斯河相會,水量加大。繼續南下,為旁遮普平原與恒河平原的界河,東西兩側均有灌溉運河網,引亞穆納河水灌溉。格爾納爾以下轉為東南行,阿格拉以下,河身蜿曲加大,至阿拉哈巴德匯入恒河。重要支流有昌巴爾河和貝特瓦河。終年有水,季節漲落,易洪易旱,河岸高聳。
亞穆納河全長約1370公裏,流域麵積達到了36.6萬平方公裏。
在亞穆納河的源頭,水質是非常好的,然而到了北方邦,特別是首都德裏地區後,很多工廠在沒有經過處理的情況下,將廢水直接排入亞穆納河,導致水質開始急劇惡化,這個問題屢禁不止。河水裏常年看似潔白似雪,它其實也不可能是雪,而是大量的味道刺鼻的泡沫。這些泡沫大都是來自於工業廢水或者是生活廢水,對於周圍人們的健康狀況是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的。
印度河流汙染問題日益嚴重,由此造成的浪費抵消了該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個百分點,並導致多條河流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空氣汙染也越來越嚴重。新德裏57%的城市垃圾最後都流進亞穆納河,從1993年到2005年,該河受汙染的程度增加了一倍多。
據印度科學環境中心介紹,亞穆納河75%到80%的汙染是生活汙水造成的,再加上排入河中的工業和生活垃圾,新德裏居民每天製造的汙水多達30億升。該中心認為,造成印度河流汙染嚴重的症結所在是汙水未經處理便排入河中。
報道說,新德裏市政府出台了一個亞穆納河的治汙方案,計劃修建攔截水道,將汙水引至處理廠。前印度總理辛格也呼籲科學家和工程師重新設計抽水馬桶,以解決汙水的排放問題。至2021年5月,河麵仍被有毒白色泡沫覆蓋。牛群隻能在白色泡沫中涉水渡河。
5、克裏希納河(krishna river)
克裏希納河(krishna river),舊稱吉斯德納河(kistna river),為印度南部河流。源出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邦境內的西高止山區,源頭在離西海岸不遠的默哈伯萊什沃爾(mahabaleshwar)古鎮附近。向東流至瓦伊(wai),再轉向東南流經桑格利(sangli)至卡納塔克(karnataka)邦邊境;該河在此轉向東,以不規則的途徑流經卡納塔克邦進入安得拉邦。克裏希納河(奎師那河)再度先後轉向東南和東北,然後向東流至維傑亞瓦達(vijayawada)進入三角洲,注入孟加拉灣,全長約1290千米。
1565年的塔利科塔戰役,德幹地區艾哈邁德納加爾(尼紮姆·沙希王朝)、比賈普爾、高康達和比達爾四國蘇丹在克裏希納河附近決定性擊敗了維查耶納伽爾王國,使得維查耶納伽爾王國瓦解。
6、訥爾默達河(narmada river)
訥爾默達河(narmada river)是印度中部河流,源出中央邦中東部的邁格拉嶺(maik range)。曲折穿越門德拉丘陵,後在大理石峽進入溫迪亞(vindhya)山和索德布爾(satpura)山之間的構造槽,向西穿過中央邦和古吉拉特邦,流經21公裏(13哩)寬的入海口後注入坎貝(cambay)灣。訥爾默達河是印度中部的重要河流,全長約為1300公裏,對印度中部的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公元七世紀,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十一記述,從摩訶剌他國的都城(今納西克(nashik)市),向北至跋祿羯占婆國的都城(今布羅奇(bharuch)市),需渡過耐秣陀河,即今訥爾默達(narmada)河。
它一直是阿拉伯海與恒河流域間的要道。印度教徒認為它源自於濕婆神的體內,而且是僅次於恒河的聖河。由布羅奇途經該河至雅默肯達克(amarkantak)的右旋禮(pradaksina)朝聖路程約長達2,575公裏(1,600哩)。
訥爾默達河流域位於印度中西部,大約處在東經70°~78°、北緯20°~23°之間。流域狹長,地勢總體上東高西低。上遊賈巴爾普爾以上為高原(屬於德幹高原),賈巴爾普爾以下為寬廣的平原,再向下遊為丘陵山地地形,進入河口地段為衝積平原。訥爾默達河流域屬熱帶季風型氣候。冬季較暖,溫度一般在20c左右,夏季炎熱,最高溫度達40c左右。
流域內降雨比較豐富,年降雨量平均超過1200mm,其中東部高原地帶高達1400mm,西部低窪地帶隻有700mm左右。降雨大多集中在6~7月的濕季(占95%),實測最大流量為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9立方米\/秒。
流域雖小,但水量充沛,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其理論蘊藏量超過200萬kw,其中大部分位於中下遊。
7、戈達瓦裏河
戈達瓦裏河是印度的一條長河,全長約為760公裏,流經印度的多個邦,戈達瓦裏河的支流包括一些較短的河流和溪流,它們在局部地區對農業和生活用水有重要意義。
8、馬哈納迪河
馬哈納迪河,印度德幹半島東北部的河流。源頭海拔高442米,延伸850公裏至馬哈納地盆地。源於錫瓦山脈,東注孟加拉灣。全長約900公裏。流域麵積12,320平方公裏。由源頭東北流,接納西來的最長支流塞奧納特河後,轉折東行,流入希拉庫德水庫,是為上遊。流入平原地區,有昂格、特勒等支流,灌溉農業發達。特勒平原以下,穿過東高止山地,進入下遊的海岸平原,克塔克以下為水道紛歧的河口三角洲,水稻與黃麻重要。全流域降水量集中且變率大,嚴重影響河流水量和農作物生長。
這些河流不僅為印度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支持了農業灌溉和日常生活用水,同時也對印度的文化和曆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每條河流都有其獨特的曆史和文化意義,許多地方因河流而聞名,成為旅遊勝地。
1、恒河(ganges)
位於印度北部,是南亞的一條主要河流。恒河是印度最長的河流,發源自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裏冰川,流經北方邦、比哈爾邦、西孟加拉邦,最後通過孟加拉國,注入到廣闊的印度洋。
恒河被譽為印度最重要的河流,它流經印度北部的廣闊地帶,自古代起便被印度教徒視為聖河。恒河的流程中,大部分呈現出寬闊而緩慢的水流,穿越一片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區域。這條河流為兩岸的土地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便利了水上交通和灌溉需求,並且帶來了肥沃的泥沙,堆積形成了廣闊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在這裏,恒河流域的人民世代辛勤勞作,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在這裏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至今,恒河流域依然是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作為印度的母親河,恒河全長約2510公裏,流域麵積91萬多平方公裏,約占印度國土的三分之一,有約4億人口居住在恒河流域。另外,在印度教中,恒河有著十分神聖的地位,是傳說中的“恒河女神”。
每一個印度人都熟知有關恒河女神的故事和傳說,她是毗濕奴的三位妻子之一,擁有四隻手臂,長相十分貌美。很多印度人還相信,隻要在恒河中沐浴,就能洗淨自己的罪惡;如果死後葬入恒河,還能更早地“解脫”,擁有更好的“來世”。
然而,這麽一條神聖的河流,卻是印度乃至全球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由於死去的患者過多,火葬場不堪重負,很多家屬直接將屍體放入恒河,讓這條母親河的汙染變得更加嚴重。科學家日前從恒河進行取樣化驗的結果顯示,河水裏的排泄物細菌水平是被認為可安全洗浴標準的3000倍。
2、印度河
印度河(indus),梵名sindhu(信度)。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喜馬拉雅山與喀喇昆侖山兩山脈之間,流向西南而貫穿喜馬拉雅山,右岸交會喀布爾河,左岸匯流旁遮普(梵pan~ja^b,五河之意)地方之諸支流,經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長度為2900公裏。流域總麵積約平方公裏,其中平方公裏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及其山麓,其餘在巴基斯坦半幹旱平原。年流量約2070億立方米——尼羅河流量的2倍,底格裏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合在一起的流量的3倍。流域內各國所占麵積為:中國5.292萬平方公裏,阿富汗6.6萬平方公裏,印度35.4萬平方公裏,巴基斯坦56.1萬平方公裏,共計103.4萬平方公裏。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僅次於恒河,為該地區的文化和商業中心地帶。河流總長度2900~3200公裏。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河穀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個古老的文明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800年之間達到鼎盛時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這個文明留下了許多重要的曆史遺跡,包括哈拉帕文化的城市遺址。
1947年“印、巴分治”,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河水歸兩國共同使用。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水係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
根據報道,印度河受到了疫情的影響。首先,在疫情影響下,很多工廠處於停工狀態,所以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少,灰塵和煤煙等汙染物質也減少了,使得冰川的質量,以及印度河的水質變得更好了。但是,由於冰川的融化速度減慢,導致印度河處於“嚴重缺水”的狀態,一些大壩的缺水程度達到了30~40%。這讓沿岸的農民叫苦不迭,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水來灌溉農田。
3、布拉馬普特拉河
布拉馬普特拉河是一條國際河流,在中國境內稱作雅魯藏布江,是我國西藏人民的母親河。也是是恒河的最大支流之一,流經中國西藏和印度、孟加拉國,最後匯入恒河,形成恒河三角洲。
流入印度後,布拉馬普特拉河長約644公裏,河水變得更寬,擁有豐富的水能。
根據印度“東北資訊(northeast now)”的報道,每年從5月底開始,阿薩姆邦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段都會進入汛期。強大的降雨,以及低窪的地區,會形成大規模的洪水,對數百萬民眾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
印度獨立以後,當局一直試圖改善水利設施,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但效果甚微,每年還是會奪走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並造成嚴重的經濟財產損失。
4、亞穆納河(yamuna)
亞穆納河(yamuna),又名朱木拿河,是恒河最長的支流,源於印度西北的本德爾本傑山西南坡的亞穆納斯特裏冰川,在格爾西亞以下與西源通斯河相會,水量加大。繼續南下,為旁遮普平原與恒河平原的界河,東西兩側均有灌溉運河網,引亞穆納河水灌溉。格爾納爾以下轉為東南行,阿格拉以下,河身蜿曲加大,至阿拉哈巴德匯入恒河。重要支流有昌巴爾河和貝特瓦河。終年有水,季節漲落,易洪易旱,河岸高聳。
亞穆納河全長約1370公裏,流域麵積達到了36.6萬平方公裏。
在亞穆納河的源頭,水質是非常好的,然而到了北方邦,特別是首都德裏地區後,很多工廠在沒有經過處理的情況下,將廢水直接排入亞穆納河,導致水質開始急劇惡化,這個問題屢禁不止。河水裏常年看似潔白似雪,它其實也不可能是雪,而是大量的味道刺鼻的泡沫。這些泡沫大都是來自於工業廢水或者是生活廢水,對於周圍人們的健康狀況是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的。
印度河流汙染問題日益嚴重,由此造成的浪費抵消了該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個百分點,並導致多條河流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空氣汙染也越來越嚴重。新德裏57%的城市垃圾最後都流進亞穆納河,從1993年到2005年,該河受汙染的程度增加了一倍多。
據印度科學環境中心介紹,亞穆納河75%到80%的汙染是生活汙水造成的,再加上排入河中的工業和生活垃圾,新德裏居民每天製造的汙水多達30億升。該中心認為,造成印度河流汙染嚴重的症結所在是汙水未經處理便排入河中。
報道說,新德裏市政府出台了一個亞穆納河的治汙方案,計劃修建攔截水道,將汙水引至處理廠。前印度總理辛格也呼籲科學家和工程師重新設計抽水馬桶,以解決汙水的排放問題。至2021年5月,河麵仍被有毒白色泡沫覆蓋。牛群隻能在白色泡沫中涉水渡河。
5、克裏希納河(krishna river)
克裏希納河(krishna river),舊稱吉斯德納河(kistna river),為印度南部河流。源出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邦境內的西高止山區,源頭在離西海岸不遠的默哈伯萊什沃爾(mahabaleshwar)古鎮附近。向東流至瓦伊(wai),再轉向東南流經桑格利(sangli)至卡納塔克(karnataka)邦邊境;該河在此轉向東,以不規則的途徑流經卡納塔克邦進入安得拉邦。克裏希納河(奎師那河)再度先後轉向東南和東北,然後向東流至維傑亞瓦達(vijayawada)進入三角洲,注入孟加拉灣,全長約1290千米。
1565年的塔利科塔戰役,德幹地區艾哈邁德納加爾(尼紮姆·沙希王朝)、比賈普爾、高康達和比達爾四國蘇丹在克裏希納河附近決定性擊敗了維查耶納伽爾王國,使得維查耶納伽爾王國瓦解。
6、訥爾默達河(narmada river)
訥爾默達河(narmada river)是印度中部河流,源出中央邦中東部的邁格拉嶺(maik range)。曲折穿越門德拉丘陵,後在大理石峽進入溫迪亞(vindhya)山和索德布爾(satpura)山之間的構造槽,向西穿過中央邦和古吉拉特邦,流經21公裏(13哩)寬的入海口後注入坎貝(cambay)灣。訥爾默達河是印度中部的重要河流,全長約為1300公裏,對印度中部的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公元七世紀,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十一記述,從摩訶剌他國的都城(今納西克(nashik)市),向北至跋祿羯占婆國的都城(今布羅奇(bharuch)市),需渡過耐秣陀河,即今訥爾默達(narmada)河。
它一直是阿拉伯海與恒河流域間的要道。印度教徒認為它源自於濕婆神的體內,而且是僅次於恒河的聖河。由布羅奇途經該河至雅默肯達克(amarkantak)的右旋禮(pradaksina)朝聖路程約長達2,575公裏(1,600哩)。
訥爾默達河流域位於印度中西部,大約處在東經70°~78°、北緯20°~23°之間。流域狹長,地勢總體上東高西低。上遊賈巴爾普爾以上為高原(屬於德幹高原),賈巴爾普爾以下為寬廣的平原,再向下遊為丘陵山地地形,進入河口地段為衝積平原。訥爾默達河流域屬熱帶季風型氣候。冬季較暖,溫度一般在20c左右,夏季炎熱,最高溫度達40c左右。
流域內降雨比較豐富,年降雨量平均超過1200mm,其中東部高原地帶高達1400mm,西部低窪地帶隻有700mm左右。降雨大多集中在6~7月的濕季(占95%),實測最大流量為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9立方米\/秒。
流域雖小,但水量充沛,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其理論蘊藏量超過200萬kw,其中大部分位於中下遊。
7、戈達瓦裏河
戈達瓦裏河是印度的一條長河,全長約為760公裏,流經印度的多個邦,戈達瓦裏河的支流包括一些較短的河流和溪流,它們在局部地區對農業和生活用水有重要意義。
8、馬哈納迪河
馬哈納迪河,印度德幹半島東北部的河流。源頭海拔高442米,延伸850公裏至馬哈納地盆地。源於錫瓦山脈,東注孟加拉灣。全長約900公裏。流域麵積12,320平方公裏。由源頭東北流,接納西來的最長支流塞奧納特河後,轉折東行,流入希拉庫德水庫,是為上遊。流入平原地區,有昂格、特勒等支流,灌溉農業發達。特勒平原以下,穿過東高止山地,進入下遊的海岸平原,克塔克以下為水道紛歧的河口三角洲,水稻與黃麻重要。全流域降水量集中且變率大,嚴重影響河流水量和農作物生長。
這些河流不僅為印度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支持了農業灌溉和日常生活用水,同時也對印度的文化和曆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每條河流都有其獨特的曆史和文化意義,許多地方因河流而聞名,成為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