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陀羅笈多(讀作,zhān tuo luo ji duo),又譯月護王,印度孔雀王朝開國之君(公元前324—前300年在位),出身於刹帝利(一說首陀羅)種姓,他在位期間統一了印度北部,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並建立了一支包括步兵、騎兵、戰車兵、水兵、象隊和後勤部隊的常備軍,為印度曆史上第一個統一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旃陀羅笈多的一生和成就在古代和曆史上的希臘、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文獻中都有描述,但細節上有很大差異。一般認為,旃陀羅笈多生於公元前 340 年左右,卒於公元前 295 年左右。
一、早期生平
旃陀羅笈多的早期生平是一個謎,據說他的姓氏意為“孔雀”(maurya),說明他來自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這意味著他出生於較低下的種姓,但是也有傳說稱他是出身於難陀王朝(梵nanda)統治下之摩揭陀國(梵magadha),原屬卑賤之階級,難陀王朝王子的後代和一個女仆mura的私生子,maurya是mura的化音。還有一個說法,旃陀羅笈多出身於印度一個世代養孔雀的家族,名叫莫裏亞家族,“孔雀”的名稱隻是出於對“莫裏亞”的音譯。他的梵名為chandragupta,意譯為月護,史稱“月護王”。
他在少年時,被摩揭陀國王從國中放逐。在途中他遇到了著名的婆羅門謀臣考底利耶(chanakya),這是一位絕對的現實主義者(後世稱他為印度的馬基亞維利)。另一個故事則是說考底利耶因為一件小事與難陀國王爭吵,而被放逐,在途中他發現了一位有著王者氣息的少年在鬥羊。考底利耶看中了旃陀羅笈多的才能,便在他身上投資。旃陀羅笈多則在考底利耶的指導下快速成長,後來學習了治國之術,包括吠陀經、軍事藝術、法律和其他經典。考底利耶還幫他弄到了第一桶金,又利用這些錢財招募了一支軍隊。在旃陀羅笈多的出色領導下,這支軍隊不斷發展壯大,終於在反外敵入侵的鬥爭中成為主力。
二、建立孔雀王朝
此時,正逢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西北部,旃陀羅笈多趁機起事,組織起了一支大軍,據稱有3萬騎兵、9千戰象和60萬步兵。
相傳,旃陀羅笈多此前曾經來到旁遮普地區,見過亞曆山大大帝,他因語言冒犯差點被處死,後來僥幸逃了出來。作為一代雄主的亞曆山大大帝根本沒有將這個年輕人放在眼裏,他想進一步向印度發起征服戰爭,但此時思鄉心切、水土不服、疲憊不堪的馬其頓軍隊的將士們拒絕繼續前進,亞曆山大大帝不得不停止前進,在留下了代理人之後,心有不甘地離開了這片地區。
公元前324年,旃陀羅笈多趁機攻打馬其頓亞曆山大大帝在印度河流域留下的軍事要塞。麵對印度人的反抗浪潮,亞曆山大留下的代理人終於抵擋不住,帶領大部分兵力跟隨亞曆山大的腳步撤走了。旃陀羅笈多趁機奪取了旁遮普,使摩揭陀的國土從孟加拉灣延伸到阿拉伯海。他成為這裏新的統治者,建立了孔雀王朝。
公元前321年,旃陀羅笈多在考底利耶的協助下,攻克了摩揭陀的都城華氏城,自立為摩揭陀國王。之後,旃陀羅笈多統一印度北部地區,建成中央集權國家,建立一支包括步兵、騎兵、戰車兵、水兵、象隊和後勤部隊號稱60萬人的常備軍。
公元前317年左右,自西北舉兵,進攻摩揭陀地方,擊破難陀王朝之第九世達納難陀(梵dhanananda),推翻難陀王朝,合並鄰近諸國。當時,摩揭陀王國處在難陀王朝的統治下,已經統一了恒河流域,國勢正盛。在氣勢如虹的月護王旃陀羅笈多的進攻下,難陀王朝的防線一潰千裏。首都華氏城很快成為旃陀羅笈多的戰利品。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在曆史上第一次統一在同一帝國的統治下,旃陀羅笈多成為這一曆史榮譽的擁有者。
公元前305年,旃陀羅笈多又遇到了另一個強勁對手。馬其頓的亞曆山大大帝死後,他龐大的帝國被他幾個部將瓜分,亞洲部分主要被亞曆山大的部將塞琉古取得。塞琉古想恢複馬其頓人在印度西北部地區的的統治,遂帶兵入侵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地區印度的旁遮普,迫使旃陀羅笈多回師與其決戰。關於這場戰爭,印度人和希臘人有著不同的說法。在印度人的版本中,已入暮年的旃陀羅笈多依然寶刀未老,徹底打敗了希臘軍隊,奪取了興都庫什山脈以南所有土地,迫使希臘人求和,割讓給今阿富汗等地,故版圖北至喜馬拉雅山,南邊直達南方地域,東至孟加拉灣,西至阿拉伯海與興都庫什山脈,為印度最早之統一大帝國,以有“花都”之稱的波羅利弗多羅(梵pataliputra,今巴特那市)為首都。而在希臘人的版本中恰恰相反,塞琉古一直打到了華氏城,印度人再也無力支撐。
公元前302年,雙方達成了和約,塞琉古承認旃陀羅笈多對旁遮普的統治,並將一個女兒嫁給旃陀羅笈多,以換取印度人送給他五百頭大象和象手,支持他對埃及的擴張。和約的簽訂確立了孔雀帝國的大國身份,埃及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帝國都向華氏城派出了常駐使節。其中,後者曾派遣美加蘇得尼斯(公元前350~290左右)為駐印大使,至孔雀王朝首都。逗留期間,著有《見聞錄》(印度誌taindika),乃了解印度當時情況之寶貴資料。
孔雀王朝初期控製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灣,德幹高原以及遠達阿拉伯海的廣大領域。及至阿育王統治時期,最鼎盛時除印度半島南端以外,北起喜馬拉雅山南麓,南至邁索爾,東起阿薩姆西界,西至興都庫什山,都並入了孔雀帝國版圖。
三、王朝統治
旃陀羅笈多的統治和孔雀帝國開創了一個經濟繁榮、改革、基礎設施擴張和寬容的時代。許多宗教在他的領地和他的後代帝國中蓬勃發展。
孔雀王朝是一個君主專製的帝國。國王掌握著各方麵的最高權力。國王決定一切最重要的政策,委任最重要的官員,有最高行政權;國王發布的詔書和法令就成為法律,有最高立法權;國王是國家軍事行動的決策人和最高統帥,有最高軍事權;國王還審理重大案件,有最高司法權;國王派遣密探到全國各地,偵察官員和人民的行動,有最高的監察權。
國王手下有一批顧問和官員作為輔佐。官員有三類:第一類是主管地方事務的長官,他們負責開修河渠,丈量土地,監督灌溉用水的公平分配;管理獵戶,酌情給以賞罰;收稅並監督與土地有關的行業如伐木、采礦等;修治道路。第二類是主管城市的長官,他們分為6組,每組5人,各組分別負責手工業、外僑、生死登記、市場交易與度量衡、產品檢查以及征收什一之稅等等。第三類是主管軍事的長官,他們也分為6組,每組5人,各組分別負責海軍、後勤輜重、步兵、騎兵、車兵和象兵。
月護王旃陀羅笈多在位時,孔雀王朝兵力最多時擁有3萬騎兵、60萬步兵、9000頭戰象,軍事力量十分強大。其中,步兵是數目最多的兵種,是軍中支柱。步兵有劍手、弓箭手、矛手,它們各又依其裝備不同被分為重、次重、輕、次輕四類。孔雀王朝的象兵很發達,戰象由野象訓練而成。捕捉的野象馴服後,對其加以操縱、轉動、前進、踐踏、殺害,以及與其他象戰鬥等7 種項目的訓練。象兵極有衝殺力,但在孔雀王朝時期以象作戰,效果大都不佳,均未能發揮威力,不僅未能衝亂敵陣,反而擾亂了自己的陣勢。其原因是戰象易受驚嚇,致使胡亂衝闖,不分敵我,皆受其害。
這期間,孔雀王朝的開國功臣考底利耶寫成了古印度最著名的軍事著作《政事論》,傳統認為它成書於公元前4 世紀末3世紀初。另有些學者認為,該書非考底利耶所著,其成書較晚,或雲公元1世紀、公元3世紀,乃至公元7世紀始成書。但該書的核心部分寫於帝國初期,是研究孔雀王朝時期社會狀況的珍貴史料。全書15卷,論及政治、經濟、法律、外交、軍事等內容,中心是討論治國安邦之策。它不僅討論了孔雀王朝的兵製、兵種、編製、薪俸、兵器、防禦設施等問題,也含有較豐富的軍事思想。
孔雀王朝的人口在月護王統治末年(前298年)達到1870萬人,在阿育王統治中期(公元前250年)達2650萬人。
孔雀王朝以其空前強大的國家權力,完成了多項社會事業。例如,旃陀羅笈多在全印度修建了發達的道路係統。道路設有驛站,每隔半裏建一立柱作標記。阿育王時代又在各條道路兩旁植樹,隔約三裏挖一口井,設立行人休息的處所。在主幹道的交叉點附近,設立國家糧倉和倉庫,供緊急時候使用。
四、晚年皈依宗教
晚年的旃陀羅笈多自我感覺在俗世間的業績已圓滿,便轉而追求靈魂上的價值。據稱,公元前298年,旃陀羅笈多皈依了耆那教,成為聖者bhadrabahu的親傳弟子和虔誠的耆那教信徒。
耆那教是筏陀摩那在公元前6世紀所創立的宗教,同印度教和佛教一樣,相信靈魂解脫,業報輪回,主張非暴力、不殺生、行善積德,而對禁欲和苦行的提倡則遠超過佛教和印度教,其部分教派甚至主張信徒裸體修行,以示一文不名。
為了更好地以一個耆那教信徒的方式生活,旃陀羅笈多將王位傳給了兒子賓頭莎羅,自己前往森林中苦行,最後竟至絕食而死。
五、後世影響
旃陀羅笈多打下的基業,由他的兒子賓頭沙羅和他的孫子阿育王繼承並發揚光大。特別是到阿育王時代基本統一了印度(半島最南端除外),孔雀王朝成為曆史上第一個基本統一了印度的政權。從旃陀羅笈多至阿育王,經過三代人的經營,孔雀帝國至此達到了極盛階段。在阿育王死後不久,孔雀王朝王權衰落,印度重新分裂為許多國家。約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布裏哈德拉塔在閱兵時被大臣普希亞密特拉·巽伽所殺,孔雀王朝正式結束。
孔雀王朝統一印度的時間不長。印度在曆史傳統上向來分多合少,即使在統一時代也存在著眾多維持半獨立狀態的地方土邦。但政治上的分裂並不能掩蓋印度各地在文化上的統一性,種姓製度、宗教信仰等都為印度所共有。
2018年印度製作一部曆史劇《月護王》,即是以月護王(旃陀羅笈多)的生平為背景,講述了從亞曆山大大帝與波盧斯在希達斯佩斯河戰役之後的故事,展現了月護王的傳奇生涯。該劇由siddharth kumar tewary製作,旗下one life studios出品。首播日期為2018年11月14日,每集長度為20分鍾。
總得看,旃陀羅笈多作為孔雀帝國的開創者,憑借卓越的軍事策略和深得民心的治國理念,奠定了印度帝國的基石,他抵製了希臘人的入侵,在文化上、政治上避免了印度成為又一個希臘化的地區,他的勝利也是印度曆史上為數不多的本土政權抗擊外來入侵的重要勝利之一。他將印度次大陸帶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他的故事和遺產至今仍深深影響著印度的曆史和文化。
旃陀羅笈多的一生和成就在古代和曆史上的希臘、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文獻中都有描述,但細節上有很大差異。一般認為,旃陀羅笈多生於公元前 340 年左右,卒於公元前 295 年左右。
一、早期生平
旃陀羅笈多的早期生平是一個謎,據說他的姓氏意為“孔雀”(maurya),說明他來自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這意味著他出生於較低下的種姓,但是也有傳說稱他是出身於難陀王朝(梵nanda)統治下之摩揭陀國(梵magadha),原屬卑賤之階級,難陀王朝王子的後代和一個女仆mura的私生子,maurya是mura的化音。還有一個說法,旃陀羅笈多出身於印度一個世代養孔雀的家族,名叫莫裏亞家族,“孔雀”的名稱隻是出於對“莫裏亞”的音譯。他的梵名為chandragupta,意譯為月護,史稱“月護王”。
他在少年時,被摩揭陀國王從國中放逐。在途中他遇到了著名的婆羅門謀臣考底利耶(chanakya),這是一位絕對的現實主義者(後世稱他為印度的馬基亞維利)。另一個故事則是說考底利耶因為一件小事與難陀國王爭吵,而被放逐,在途中他發現了一位有著王者氣息的少年在鬥羊。考底利耶看中了旃陀羅笈多的才能,便在他身上投資。旃陀羅笈多則在考底利耶的指導下快速成長,後來學習了治國之術,包括吠陀經、軍事藝術、法律和其他經典。考底利耶還幫他弄到了第一桶金,又利用這些錢財招募了一支軍隊。在旃陀羅笈多的出色領導下,這支軍隊不斷發展壯大,終於在反外敵入侵的鬥爭中成為主力。
二、建立孔雀王朝
此時,正逢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西北部,旃陀羅笈多趁機起事,組織起了一支大軍,據稱有3萬騎兵、9千戰象和60萬步兵。
相傳,旃陀羅笈多此前曾經來到旁遮普地區,見過亞曆山大大帝,他因語言冒犯差點被處死,後來僥幸逃了出來。作為一代雄主的亞曆山大大帝根本沒有將這個年輕人放在眼裏,他想進一步向印度發起征服戰爭,但此時思鄉心切、水土不服、疲憊不堪的馬其頓軍隊的將士們拒絕繼續前進,亞曆山大大帝不得不停止前進,在留下了代理人之後,心有不甘地離開了這片地區。
公元前324年,旃陀羅笈多趁機攻打馬其頓亞曆山大大帝在印度河流域留下的軍事要塞。麵對印度人的反抗浪潮,亞曆山大留下的代理人終於抵擋不住,帶領大部分兵力跟隨亞曆山大的腳步撤走了。旃陀羅笈多趁機奪取了旁遮普,使摩揭陀的國土從孟加拉灣延伸到阿拉伯海。他成為這裏新的統治者,建立了孔雀王朝。
公元前321年,旃陀羅笈多在考底利耶的協助下,攻克了摩揭陀的都城華氏城,自立為摩揭陀國王。之後,旃陀羅笈多統一印度北部地區,建成中央集權國家,建立一支包括步兵、騎兵、戰車兵、水兵、象隊和後勤部隊號稱60萬人的常備軍。
公元前317年左右,自西北舉兵,進攻摩揭陀地方,擊破難陀王朝之第九世達納難陀(梵dhanananda),推翻難陀王朝,合並鄰近諸國。當時,摩揭陀王國處在難陀王朝的統治下,已經統一了恒河流域,國勢正盛。在氣勢如虹的月護王旃陀羅笈多的進攻下,難陀王朝的防線一潰千裏。首都華氏城很快成為旃陀羅笈多的戰利品。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在曆史上第一次統一在同一帝國的統治下,旃陀羅笈多成為這一曆史榮譽的擁有者。
公元前305年,旃陀羅笈多又遇到了另一個強勁對手。馬其頓的亞曆山大大帝死後,他龐大的帝國被他幾個部將瓜分,亞洲部分主要被亞曆山大的部將塞琉古取得。塞琉古想恢複馬其頓人在印度西北部地區的的統治,遂帶兵入侵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地區印度的旁遮普,迫使旃陀羅笈多回師與其決戰。關於這場戰爭,印度人和希臘人有著不同的說法。在印度人的版本中,已入暮年的旃陀羅笈多依然寶刀未老,徹底打敗了希臘軍隊,奪取了興都庫什山脈以南所有土地,迫使希臘人求和,割讓給今阿富汗等地,故版圖北至喜馬拉雅山,南邊直達南方地域,東至孟加拉灣,西至阿拉伯海與興都庫什山脈,為印度最早之統一大帝國,以有“花都”之稱的波羅利弗多羅(梵pataliputra,今巴特那市)為首都。而在希臘人的版本中恰恰相反,塞琉古一直打到了華氏城,印度人再也無力支撐。
公元前302年,雙方達成了和約,塞琉古承認旃陀羅笈多對旁遮普的統治,並將一個女兒嫁給旃陀羅笈多,以換取印度人送給他五百頭大象和象手,支持他對埃及的擴張。和約的簽訂確立了孔雀帝國的大國身份,埃及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帝國都向華氏城派出了常駐使節。其中,後者曾派遣美加蘇得尼斯(公元前350~290左右)為駐印大使,至孔雀王朝首都。逗留期間,著有《見聞錄》(印度誌taindika),乃了解印度當時情況之寶貴資料。
孔雀王朝初期控製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灣,德幹高原以及遠達阿拉伯海的廣大領域。及至阿育王統治時期,最鼎盛時除印度半島南端以外,北起喜馬拉雅山南麓,南至邁索爾,東起阿薩姆西界,西至興都庫什山,都並入了孔雀帝國版圖。
三、王朝統治
旃陀羅笈多的統治和孔雀帝國開創了一個經濟繁榮、改革、基礎設施擴張和寬容的時代。許多宗教在他的領地和他的後代帝國中蓬勃發展。
孔雀王朝是一個君主專製的帝國。國王掌握著各方麵的最高權力。國王決定一切最重要的政策,委任最重要的官員,有最高行政權;國王發布的詔書和法令就成為法律,有最高立法權;國王是國家軍事行動的決策人和最高統帥,有最高軍事權;國王還審理重大案件,有最高司法權;國王派遣密探到全國各地,偵察官員和人民的行動,有最高的監察權。
國王手下有一批顧問和官員作為輔佐。官員有三類:第一類是主管地方事務的長官,他們負責開修河渠,丈量土地,監督灌溉用水的公平分配;管理獵戶,酌情給以賞罰;收稅並監督與土地有關的行業如伐木、采礦等;修治道路。第二類是主管城市的長官,他們分為6組,每組5人,各組分別負責手工業、外僑、生死登記、市場交易與度量衡、產品檢查以及征收什一之稅等等。第三類是主管軍事的長官,他們也分為6組,每組5人,各組分別負責海軍、後勤輜重、步兵、騎兵、車兵和象兵。
月護王旃陀羅笈多在位時,孔雀王朝兵力最多時擁有3萬騎兵、60萬步兵、9000頭戰象,軍事力量十分強大。其中,步兵是數目最多的兵種,是軍中支柱。步兵有劍手、弓箭手、矛手,它們各又依其裝備不同被分為重、次重、輕、次輕四類。孔雀王朝的象兵很發達,戰象由野象訓練而成。捕捉的野象馴服後,對其加以操縱、轉動、前進、踐踏、殺害,以及與其他象戰鬥等7 種項目的訓練。象兵極有衝殺力,但在孔雀王朝時期以象作戰,效果大都不佳,均未能發揮威力,不僅未能衝亂敵陣,反而擾亂了自己的陣勢。其原因是戰象易受驚嚇,致使胡亂衝闖,不分敵我,皆受其害。
這期間,孔雀王朝的開國功臣考底利耶寫成了古印度最著名的軍事著作《政事論》,傳統認為它成書於公元前4 世紀末3世紀初。另有些學者認為,該書非考底利耶所著,其成書較晚,或雲公元1世紀、公元3世紀,乃至公元7世紀始成書。但該書的核心部分寫於帝國初期,是研究孔雀王朝時期社會狀況的珍貴史料。全書15卷,論及政治、經濟、法律、外交、軍事等內容,中心是討論治國安邦之策。它不僅討論了孔雀王朝的兵製、兵種、編製、薪俸、兵器、防禦設施等問題,也含有較豐富的軍事思想。
孔雀王朝的人口在月護王統治末年(前298年)達到1870萬人,在阿育王統治中期(公元前250年)達2650萬人。
孔雀王朝以其空前強大的國家權力,完成了多項社會事業。例如,旃陀羅笈多在全印度修建了發達的道路係統。道路設有驛站,每隔半裏建一立柱作標記。阿育王時代又在各條道路兩旁植樹,隔約三裏挖一口井,設立行人休息的處所。在主幹道的交叉點附近,設立國家糧倉和倉庫,供緊急時候使用。
四、晚年皈依宗教
晚年的旃陀羅笈多自我感覺在俗世間的業績已圓滿,便轉而追求靈魂上的價值。據稱,公元前298年,旃陀羅笈多皈依了耆那教,成為聖者bhadrabahu的親傳弟子和虔誠的耆那教信徒。
耆那教是筏陀摩那在公元前6世紀所創立的宗教,同印度教和佛教一樣,相信靈魂解脫,業報輪回,主張非暴力、不殺生、行善積德,而對禁欲和苦行的提倡則遠超過佛教和印度教,其部分教派甚至主張信徒裸體修行,以示一文不名。
為了更好地以一個耆那教信徒的方式生活,旃陀羅笈多將王位傳給了兒子賓頭莎羅,自己前往森林中苦行,最後竟至絕食而死。
五、後世影響
旃陀羅笈多打下的基業,由他的兒子賓頭沙羅和他的孫子阿育王繼承並發揚光大。特別是到阿育王時代基本統一了印度(半島最南端除外),孔雀王朝成為曆史上第一個基本統一了印度的政權。從旃陀羅笈多至阿育王,經過三代人的經營,孔雀帝國至此達到了極盛階段。在阿育王死後不久,孔雀王朝王權衰落,印度重新分裂為許多國家。約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布裏哈德拉塔在閱兵時被大臣普希亞密特拉·巽伽所殺,孔雀王朝正式結束。
孔雀王朝統一印度的時間不長。印度在曆史傳統上向來分多合少,即使在統一時代也存在著眾多維持半獨立狀態的地方土邦。但政治上的分裂並不能掩蓋印度各地在文化上的統一性,種姓製度、宗教信仰等都為印度所共有。
2018年印度製作一部曆史劇《月護王》,即是以月護王(旃陀羅笈多)的生平為背景,講述了從亞曆山大大帝與波盧斯在希達斯佩斯河戰役之後的故事,展現了月護王的傳奇生涯。該劇由siddharth kumar tewary製作,旗下one life studios出品。首播日期為2018年11月14日,每集長度為20分鍾。
總得看,旃陀羅笈多作為孔雀帝國的開創者,憑借卓越的軍事策略和深得民心的治國理念,奠定了印度帝國的基石,他抵製了希臘人的入侵,在文化上、政治上避免了印度成為又一個希臘化的地區,他的勝利也是印度曆史上為數不多的本土政權抗擊外來入侵的重要勝利之一。他將印度次大陸帶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他的故事和遺產至今仍深深影響著印度的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