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滿世界找詭:散客月下四海奇譚 作者:散客月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柏林圍牆
1949年5月23日,1949年五月23日,德意誌聯邦共和國政府在波恩被宣布成立。
首都暫定波恩的選擇是主要是出於對康拉德-阿登納——前科隆市市長的尊重。當時對定都問題爭議很大,一部分人認為,法蘭克福更適合作為首都。
事實上,盟軍統帥部與艾森豪總統有更深層次的打算,美國人認為,出於與前蘇聯對抗的需要,首都必須定在處於東德腹地的西柏林,這樣,相當於在龐大的前蘇聯——東歐帝國肌肉裏埋進一根鐵釘。
然而,政府一開始就設在西柏林顯然是不現實的,戰後柏林已然成為一片廢墟,而象徵德國的主要建築物及街區都控製在前蘇聯人手中。那麽,迅速在柏林西占區重建一個新柏林成為首要任務。
重建柏林,最大難題是勞工的短缺。
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最不可或缺又是最奇缺的資源便是人力資源,尤其是柏林西占區,幾乎成為老人、婦女與兒童的居住地。因此,還都西柏林的希望十分渺茫。
直到1960年聖誕節前夕,一份由美國參議院羅伯特-韋恩-史密斯製定並提交的秘密計劃出現在的艾森豪總統辦公桌上,這個後來被稱總統戲稱為“西柏林勞力掠奪陰謀”的計劃無疑為聯邦德國“還都”柏林打了一劑強心劑。
這是一份極富想像力與創造性的天才計劃,實施方法其實很簡單——隻要將聯邦德國的勞工部、建設部遷至西柏林,然後宣布一個優惠的勞務用工方案,這個計劃一旦公開,不出一星期,東柏林乃至東德的熟練建築工、技術人員和強勞力者都將蜂擁而至。這樣,五年之內,一個嶄新的西柏林將呈現在世人麵前,首先在硬體條件上可以滿足了一個新國都的需要。
這個近乎於異想天開的方案很快得到了總統本人與信任盟軍最高統帥的贊成,當計劃文本送到波恩總理府康拉-德阿登納總理手上時,總理先生也不由得為之鼓掌稱讚。
1961年新年以後,由盟軍統帥部與阿登納總理親自主持的“西柏林重建計劃”秘密展開,新得一些為新勞工及其家屬暫居的臨時住所開始搭建,關於東德新移民的待遇方案也在反覆論證中按照既定方針,聯邦勞工部與建設部的搬遷工作將於8月15日的“聖母升天節”後進行。
然而,事與願違,8月13日淩晨,一道有鐵絲網、障礙架與坦克車組成的“柏林圍牆團團圍住了西柏林,稍後,鋼筋混泥土與圓柱型瞭望台構成的永久性高牆被建立起來,刀鋒般截斷了西柏林與外界的一切交通往來,柏林盟軍占領區再度成為一座孤島。
這一回,前蘇聯人動了真格,“柏林圍牆”從此再也沒有拆除的跡象——這樣的狀況持續了28年。
令所西方世界陷入尷尬的柏林圍牆,很顯然又是一次重大泄密事件。
柏林圍牆的建立,也徹底打碎了阿登納總理的“還都”夢想。
當年因“新馬克泄密案”提前退休的,52歲的盟軍統帥部前總司令盧修斯-d-克萊將軍被請回柏林,協助中央情報局調查此案。
中情局在前西德秘密情報機構“蓋倫組織”的協作下,對所有知情者進行了全麵調查。然而,10個月過去了,案情毫無進展。
到了1962年10月10日,《明鏡》周刊一篇文章如原子彈般將前西德政府炸成了廣島。
五、《明鏡》風波
10月發表的署名為康拉德-阿勒斯的文章:《有條件的去防禦》,曝光了國防部的防禦計劃,並因此而指責聯邦國防軍存在的種種弱點,文章最後一節還暗示國防部長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franz-joseg strauss)與斯塔西有染,理由是,受國防部長施特勞斯最信任的部長助理米克-希爾德-布蘭德(mik hildebrand)是暗藏的斯塔西(stasi,前東德秘密警察的簡稱)內奸,到目前為止,該人已經向前蘇聯人出賣了包括年度防務計劃在內的若幹絕密情報,而撰稿人正是通過重金購得這些流失出來的情報而得以曝光黑幕。
19月23日,總檢察長西格弗裏德-巴巴克(siegfriedbuback)下令查封了《明鏡》周刊編輯部,並逮捕了一些周刊的編輯,包括文章作者康拉德-阿勒斯和主編魯道夫-奧格斯坦。
這樁被認為是嚴重踐踏新聞自由的事件,引起媒體的普遍批評抗議。更是引發了一場學潮。
還有更為嚴重的是,司法部長、自由民主黨人斯塔姆伯格認為,總檢察長在未經司法部批準的情況下,擅自行事,屬於違背憲法準則的犯罪行為。
11月,勢態擴大,自由民主黨將矛頭直接指向國防部長施特勞斯,認為檢察長查封《明鏡》行動是得到國防部的授意,要求施特勞斯辭職,並調查米克的間諜嫌疑。
1962年11月20日,阿登納政府的所有二十名部長聯合提出辭職。
11月30日,國防部長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辭職,總理阿登納下令解禁《明鏡》周刊,並釋放關押人員。
《明鏡》周刊事件卻讓中情局與前西德情報機構對“西柏林重建方案泄密案”的調查出現一線曙光。
國防部長助理米克-希爾德-布蘭德少校成為案件明朗化的重要人物。
米克少校時年三十三歲,一頭金髮,健壯挺拔,是戰後新一代標準的日耳曼軍人。米克出生名門,未婚,是無數待嫁女子心儀的對象。米克本人也風流成性,身邊美女時常更換。
1949年5月23日,1949年五月23日,德意誌聯邦共和國政府在波恩被宣布成立。
首都暫定波恩的選擇是主要是出於對康拉德-阿登納——前科隆市市長的尊重。當時對定都問題爭議很大,一部分人認為,法蘭克福更適合作為首都。
事實上,盟軍統帥部與艾森豪總統有更深層次的打算,美國人認為,出於與前蘇聯對抗的需要,首都必須定在處於東德腹地的西柏林,這樣,相當於在龐大的前蘇聯——東歐帝國肌肉裏埋進一根鐵釘。
然而,政府一開始就設在西柏林顯然是不現實的,戰後柏林已然成為一片廢墟,而象徵德國的主要建築物及街區都控製在前蘇聯人手中。那麽,迅速在柏林西占區重建一個新柏林成為首要任務。
重建柏林,最大難題是勞工的短缺。
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最不可或缺又是最奇缺的資源便是人力資源,尤其是柏林西占區,幾乎成為老人、婦女與兒童的居住地。因此,還都西柏林的希望十分渺茫。
直到1960年聖誕節前夕,一份由美國參議院羅伯特-韋恩-史密斯製定並提交的秘密計劃出現在的艾森豪總統辦公桌上,這個後來被稱總統戲稱為“西柏林勞力掠奪陰謀”的計劃無疑為聯邦德國“還都”柏林打了一劑強心劑。
這是一份極富想像力與創造性的天才計劃,實施方法其實很簡單——隻要將聯邦德國的勞工部、建設部遷至西柏林,然後宣布一個優惠的勞務用工方案,這個計劃一旦公開,不出一星期,東柏林乃至東德的熟練建築工、技術人員和強勞力者都將蜂擁而至。這樣,五年之內,一個嶄新的西柏林將呈現在世人麵前,首先在硬體條件上可以滿足了一個新國都的需要。
這個近乎於異想天開的方案很快得到了總統本人與信任盟軍最高統帥的贊成,當計劃文本送到波恩總理府康拉-德阿登納總理手上時,總理先生也不由得為之鼓掌稱讚。
1961年新年以後,由盟軍統帥部與阿登納總理親自主持的“西柏林重建計劃”秘密展開,新得一些為新勞工及其家屬暫居的臨時住所開始搭建,關於東德新移民的待遇方案也在反覆論證中按照既定方針,聯邦勞工部與建設部的搬遷工作將於8月15日的“聖母升天節”後進行。
然而,事與願違,8月13日淩晨,一道有鐵絲網、障礙架與坦克車組成的“柏林圍牆團團圍住了西柏林,稍後,鋼筋混泥土與圓柱型瞭望台構成的永久性高牆被建立起來,刀鋒般截斷了西柏林與外界的一切交通往來,柏林盟軍占領區再度成為一座孤島。
這一回,前蘇聯人動了真格,“柏林圍牆”從此再也沒有拆除的跡象——這樣的狀況持續了28年。
令所西方世界陷入尷尬的柏林圍牆,很顯然又是一次重大泄密事件。
柏林圍牆的建立,也徹底打碎了阿登納總理的“還都”夢想。
當年因“新馬克泄密案”提前退休的,52歲的盟軍統帥部前總司令盧修斯-d-克萊將軍被請回柏林,協助中央情報局調查此案。
中情局在前西德秘密情報機構“蓋倫組織”的協作下,對所有知情者進行了全麵調查。然而,10個月過去了,案情毫無進展。
到了1962年10月10日,《明鏡》周刊一篇文章如原子彈般將前西德政府炸成了廣島。
五、《明鏡》風波
10月發表的署名為康拉德-阿勒斯的文章:《有條件的去防禦》,曝光了國防部的防禦計劃,並因此而指責聯邦國防軍存在的種種弱點,文章最後一節還暗示國防部長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franz-joseg strauss)與斯塔西有染,理由是,受國防部長施特勞斯最信任的部長助理米克-希爾德-布蘭德(mik hildebrand)是暗藏的斯塔西(stasi,前東德秘密警察的簡稱)內奸,到目前為止,該人已經向前蘇聯人出賣了包括年度防務計劃在內的若幹絕密情報,而撰稿人正是通過重金購得這些流失出來的情報而得以曝光黑幕。
19月23日,總檢察長西格弗裏德-巴巴克(siegfriedbuback)下令查封了《明鏡》周刊編輯部,並逮捕了一些周刊的編輯,包括文章作者康拉德-阿勒斯和主編魯道夫-奧格斯坦。
這樁被認為是嚴重踐踏新聞自由的事件,引起媒體的普遍批評抗議。更是引發了一場學潮。
還有更為嚴重的是,司法部長、自由民主黨人斯塔姆伯格認為,總檢察長在未經司法部批準的情況下,擅自行事,屬於違背憲法準則的犯罪行為。
11月,勢態擴大,自由民主黨將矛頭直接指向國防部長施特勞斯,認為檢察長查封《明鏡》行動是得到國防部的授意,要求施特勞斯辭職,並調查米克的間諜嫌疑。
1962年11月20日,阿登納政府的所有二十名部長聯合提出辭職。
11月30日,國防部長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辭職,總理阿登納下令解禁《明鏡》周刊,並釋放關押人員。
《明鏡》周刊事件卻讓中情局與前西德情報機構對“西柏林重建方案泄密案”的調查出現一線曙光。
國防部長助理米克-希爾德-布蘭德少校成為案件明朗化的重要人物。
米克少校時年三十三歲,一頭金髮,健壯挺拔,是戰後新一代標準的日耳曼軍人。米克出生名門,未婚,是無數待嫁女子心儀的對象。米克本人也風流成性,身邊美女時常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