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陵,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其堅固,其神秘,和武則天本人一樣。可以說,武則天生前征服了大唐天下,死後,征服了華夏國歷史。
滄海桑田,那些在幹陵麵前揮汗如雨的盜墓賊,都化作了塵土,但是幹陵裏麵,武則天臉上的冷笑,或許一直沒有改變。
幹陵,一直是盜墓賊的禁地。但是崔鈺今天卻說,幹陵也是冥界的禁地。可見武則天的萬年壽域,是人鬼都不可進的。
“崔判官,無論是這裏的王帽山,還是山城的破廟,都隻是陣法的外圍。”葉孤帆想了想,道:“我想去陝地,去幹陵,進入陣法的中心地帶。”
崔鈺拱手,道:“冥王也是這個意思。但是目前不宜大張旗鼓,還是以暗訪為主。”
“這個我知道。我打算明天就動身,冥界的陰兵,是否跟隨我一起出發?”葉孤帆又問。
第1818章 無字碑
“原班人馬不動,都歸你指揮。”崔鈺抱拳,道:“我在冥界百事纏身,不能陪同葉老弟了。黑白無常等陰帥,都是坦誠之輩,有任何事,你都可以直說。冥界的陰兵,都是後援,可以隨時調動。”
葉孤帆點點頭。
崔鈺再次抱拳,和大家道別,化風而去。
狄雲有些興奮,低聲問葉孤帆:“喂,你們打算去盜墓,挖開武則天的幹陵?”
葉孤帆噗地一笑,道:“幹陵裏麵,隨便一塊石頭,都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盜挖武則天的幹陵,恐怕我有一萬個腦袋,也不夠殺的。”
“不進入墓室,你怎麽能揭開幹陵裏麵的秘密?”狄雲撇撇嘴。
“先去看看,再製定具體行動方案。”葉孤帆看了看李偉年,道:“李大爺,去叫車,我們這就動身。”
李偉年答應一聲,屁顛顛地出了門,找車去了。作為一個跟班,李偉年還是挺稱職的。
王帽山距離幹陵,可不算近,要橫穿兩三個省。
葉孤帆帶著狄雲和李偉年,輾轉乘車,在第三天一早,來到了幹陵的範圍內。
幹陵,位於古長安西北方向八十五公裏處的梁山,依山為陵,渾然天成。
葉孤帆不急著看陵墓,先觀山勢,直奔梁山最高峰。
此山山石崔嵬,地勢險峻,為東西交通之咽喉,是古代兵家的必爭之地。
立於梁山峰巔之上,東望唐太宗的昭陵,山勢突兀,孤聳回絕;南望太白終南二山,積雪皚皚;北麵的五峰山,遙相輝映;西接翠屏山,層巒疊嶂青綠滿目。腳下樑山,三峰聳起,主峰蒼潤高峻,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整個山麓林木蔥蘢,古柏參天,環境雅致肅穆。
“好地方!果然是龍脈聖地!”葉孤帆審視四周,連連讚嘆。
風水堪輿的學問,狄雲自然不懂,便問道:“好在哪裏?我怎麽看不出來?”
李偉年也在一邊附議,道:“是啊,都說幹陵的風水很神奇,選址也是李淳風和袁天罡一起確定的,你跟我們說說唄。”
關於幹陵的選址,的確被傳的神乎其神。最流行的一個版本,是這樣的。
——袁天罡和李淳風,同時受命,替武則天尋找風水寶地。兩人先後來到梁山之上,袁天罡先到,站在山頂放眼四望,隻見梁山主峰形似鳳頭,左右兩峰如同鳳凰兩翼,張翅欲飛。在此建陵墓,以鳳頭為朝山,左脈青龍,右脈白虎,艮山坤向,遠處則漠水自北向南,環繞而過,山環水繞,屬上乘風水。更為絕佳的是,青龍白虎之間,夾有一道長崗,逶迤如龍,天生案山之格。袁天罡反覆斟酌推斷,幹坤震離,參照無誤,便於穴眼平平埋下一枚金錢,以碎土掩之。回朝復命。
李淳風後到,也在梁山主峰勘測,無巧不巧的,也看中了這塊地。為了留下標記,李淳風就把頭上的髮簪取了下來,紮在地上,回朝復命。
結果,武則天派人來看,發現李淳風的髮簪,恰好紮在袁天罡的銅錢眼裏!
這段傳說,很多人都知道,也因為這段傳說,幹陵的神秘,又增加了許多。
現在,狄雲和李偉年想聽一聽葉孤帆對幹陵風水的看法。雖然他們不懂,但是聽來解悶也好。
葉孤帆笑了笑,手指四周,道:“這裏三峰高聳,主峰挺拔。東隔烏水與九嵕山相望,西邊有漆水與婁敬山、歧山相連。烏、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圍住地中龍氣。這種地形,應該算是絕無僅有的。”
“可是說這塊地有利於女主,表現在什麽地方?”狄雲半懂不懂,繼續問道。
“利女不利男,是這塊地的缺陷所在。對於男性皇帝來說,這裏是有毛病的,但是對於武則天來說,卻是絕佳。這裏東西兩麵環水,能圍住龍氣,但是這水,也隔斷了唐太宗的龍脈。看天下大勢,李唐王朝的龍脈,是從崑崙山分出一支過黃河,入關中,以歧山為首向東蔓延至九嵕山、金粟山、嵯峨山、堯山的。唐太宗葬在九嵕山,為龍首,後麵的帝陵,就不能居於龍頭之前。而且梁山又非龍首之地,而是周代龍脈之尾。尾氣必衰,主治國無力。”
葉孤帆繼續講解,道:
“再看梁山北峰居高,前有兩峰似辱狀,整個山形遠觀似女人平躺一般。選陵於此,江山定為女人所控。還有就是,梁山主峰直秀,屬木格,南二峰圓利,屬金格。三座山峰雖挺拔,但遠看方平,為土相。金能克木,土能生金,整座山形龍氣助金,地宮營主峰之下,江山必落在金格之人手中。
皇陵選在這裏,已經註定了武則天後來登臨帝位。”
李偉年想了想,道:“這麽說來,又是李淳風和袁天罡,幫了武則天的忙?”
“現在還說不定,先去幹陵參觀一下。”葉孤帆揮揮手,轉身下山。
這時候,初夏季節,正是旅遊高峰。幹陵墓園中,遊客不斷。
葉孤帆和狄雲並肩向前,李偉年落後幾步,裝作遊客,混在人群毫不起眼。不過狄雲的美貌,還是吸引了很多男人的目光。
文獻記載,幹陵陵園“周八十裏”,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牆各長1450米,東牆長1582米,西牆長1438米,總麵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多處。“安史之亂”後,幹陵又歷經1300多年的風雨滄桑,地麵的宏麗建築已蕩然無存。
沿著司馬道,穿過柱石華表,走過石雕建築群,葉孤帆等人來到赫赫有名的無字碑的麵前。
無字碑是武則天的墓碑,和幹陵,和武則天一樣神秘。因為這塊墓碑上,沒有一個字。
站在高大的石碑前,葉孤帆心裏突然一震!
掌教真人說,銅鼎裏麵飛出的紫氣,是落在一塊石頭上的。莫非,眼前的無字碑,就是那塊石頭?
第1819章 野心
心裏這麽一想,葉孤帆的眼神,就再也無法從無字碑上移開了。
李偉年和狄雲見葉孤帆站著不動,呆呆地看著無字碑,便問道:“怎麽了,這塊大石頭有問題嗎?”
“沒問題……”葉孤帆心不在焉地敷衍一句,眼神卻依舊在無字碑上掃視。
狄雲搖搖頭,圍著無字碑打量起來。
這是一塊真正的巨石,被鑿成了長方形的碑石。高兩丈有餘,寬六尺,厚五尺,重逾萬斤。
碑的上部額頭,未題碑名,隻有碑首雕刻了八條螭龍,巧妙地纏繞在一起,鱗甲分明,筋骨裸露,靜中寓動,生氣勃勃。石碑的兩邊側有升龍圖,各有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線刻而成,龍騰若翔,栩栩如生。碑座的陽麵還有線刻的獅馬相鬥圖,其馬屈蹄俯首,溫順可愛;雄獅則昂首怒目,十分威嚴。
轉了一圈回來,狄雲道:“真的是無字碑嗎?怎麽這上麵有字?”
葉孤帆這才回過神來,道:“當時是沒有字的,這些字,是後來的遊人刻上去的。亂七八糟,毫無章法。”
宋金時期起,就有遊人在無字碑上刻字,使之成為了有字碑。有的在上麵吟詩作賦,有的在上麵留名,你方唱罷我登場,把一塊幹幹淨淨的石碑,弄成了乞丐的百衲衣,一片狼藉。
李偉年也打量許久,道:“這女皇真會玩,給自己立了石碑,卻不寫一個字,讓後人費疑猜。葉孤帆,你知道這上麵為什麽不寫字嗎?說來聽聽。”
葉孤帆圍著無字碑緩緩踱步,一邊道:“無字的原因,歷代以來,有很多推測。大體上,有這麽幾種。第一,武則天狂妄自大,認為自己功德齊天,已經非文字可以表達和記載了,所以不寫字;第二個說法,和第一種恰恰相反,說武則天自知罪孽深重,所以不敢寫任何讚揚自己的文字,所以幹脆不寫;第三種說法,說武則天故意不題字,是把自己的功過,留給後人評說。”
滄海桑田,那些在幹陵麵前揮汗如雨的盜墓賊,都化作了塵土,但是幹陵裏麵,武則天臉上的冷笑,或許一直沒有改變。
幹陵,一直是盜墓賊的禁地。但是崔鈺今天卻說,幹陵也是冥界的禁地。可見武則天的萬年壽域,是人鬼都不可進的。
“崔判官,無論是這裏的王帽山,還是山城的破廟,都隻是陣法的外圍。”葉孤帆想了想,道:“我想去陝地,去幹陵,進入陣法的中心地帶。”
崔鈺拱手,道:“冥王也是這個意思。但是目前不宜大張旗鼓,還是以暗訪為主。”
“這個我知道。我打算明天就動身,冥界的陰兵,是否跟隨我一起出發?”葉孤帆又問。
第1818章 無字碑
“原班人馬不動,都歸你指揮。”崔鈺抱拳,道:“我在冥界百事纏身,不能陪同葉老弟了。黑白無常等陰帥,都是坦誠之輩,有任何事,你都可以直說。冥界的陰兵,都是後援,可以隨時調動。”
葉孤帆點點頭。
崔鈺再次抱拳,和大家道別,化風而去。
狄雲有些興奮,低聲問葉孤帆:“喂,你們打算去盜墓,挖開武則天的幹陵?”
葉孤帆噗地一笑,道:“幹陵裏麵,隨便一塊石頭,都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盜挖武則天的幹陵,恐怕我有一萬個腦袋,也不夠殺的。”
“不進入墓室,你怎麽能揭開幹陵裏麵的秘密?”狄雲撇撇嘴。
“先去看看,再製定具體行動方案。”葉孤帆看了看李偉年,道:“李大爺,去叫車,我們這就動身。”
李偉年答應一聲,屁顛顛地出了門,找車去了。作為一個跟班,李偉年還是挺稱職的。
王帽山距離幹陵,可不算近,要橫穿兩三個省。
葉孤帆帶著狄雲和李偉年,輾轉乘車,在第三天一早,來到了幹陵的範圍內。
幹陵,位於古長安西北方向八十五公裏處的梁山,依山為陵,渾然天成。
葉孤帆不急著看陵墓,先觀山勢,直奔梁山最高峰。
此山山石崔嵬,地勢險峻,為東西交通之咽喉,是古代兵家的必爭之地。
立於梁山峰巔之上,東望唐太宗的昭陵,山勢突兀,孤聳回絕;南望太白終南二山,積雪皚皚;北麵的五峰山,遙相輝映;西接翠屏山,層巒疊嶂青綠滿目。腳下樑山,三峰聳起,主峰蒼潤高峻,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整個山麓林木蔥蘢,古柏參天,環境雅致肅穆。
“好地方!果然是龍脈聖地!”葉孤帆審視四周,連連讚嘆。
風水堪輿的學問,狄雲自然不懂,便問道:“好在哪裏?我怎麽看不出來?”
李偉年也在一邊附議,道:“是啊,都說幹陵的風水很神奇,選址也是李淳風和袁天罡一起確定的,你跟我們說說唄。”
關於幹陵的選址,的確被傳的神乎其神。最流行的一個版本,是這樣的。
——袁天罡和李淳風,同時受命,替武則天尋找風水寶地。兩人先後來到梁山之上,袁天罡先到,站在山頂放眼四望,隻見梁山主峰形似鳳頭,左右兩峰如同鳳凰兩翼,張翅欲飛。在此建陵墓,以鳳頭為朝山,左脈青龍,右脈白虎,艮山坤向,遠處則漠水自北向南,環繞而過,山環水繞,屬上乘風水。更為絕佳的是,青龍白虎之間,夾有一道長崗,逶迤如龍,天生案山之格。袁天罡反覆斟酌推斷,幹坤震離,參照無誤,便於穴眼平平埋下一枚金錢,以碎土掩之。回朝復命。
李淳風後到,也在梁山主峰勘測,無巧不巧的,也看中了這塊地。為了留下標記,李淳風就把頭上的髮簪取了下來,紮在地上,回朝復命。
結果,武則天派人來看,發現李淳風的髮簪,恰好紮在袁天罡的銅錢眼裏!
這段傳說,很多人都知道,也因為這段傳說,幹陵的神秘,又增加了許多。
現在,狄雲和李偉年想聽一聽葉孤帆對幹陵風水的看法。雖然他們不懂,但是聽來解悶也好。
葉孤帆笑了笑,手指四周,道:“這裏三峰高聳,主峰挺拔。東隔烏水與九嵕山相望,西邊有漆水與婁敬山、歧山相連。烏、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圍住地中龍氣。這種地形,應該算是絕無僅有的。”
“可是說這塊地有利於女主,表現在什麽地方?”狄雲半懂不懂,繼續問道。
“利女不利男,是這塊地的缺陷所在。對於男性皇帝來說,這裏是有毛病的,但是對於武則天來說,卻是絕佳。這裏東西兩麵環水,能圍住龍氣,但是這水,也隔斷了唐太宗的龍脈。看天下大勢,李唐王朝的龍脈,是從崑崙山分出一支過黃河,入關中,以歧山為首向東蔓延至九嵕山、金粟山、嵯峨山、堯山的。唐太宗葬在九嵕山,為龍首,後麵的帝陵,就不能居於龍頭之前。而且梁山又非龍首之地,而是周代龍脈之尾。尾氣必衰,主治國無力。”
葉孤帆繼續講解,道:
“再看梁山北峰居高,前有兩峰似辱狀,整個山形遠觀似女人平躺一般。選陵於此,江山定為女人所控。還有就是,梁山主峰直秀,屬木格,南二峰圓利,屬金格。三座山峰雖挺拔,但遠看方平,為土相。金能克木,土能生金,整座山形龍氣助金,地宮營主峰之下,江山必落在金格之人手中。
皇陵選在這裏,已經註定了武則天後來登臨帝位。”
李偉年想了想,道:“這麽說來,又是李淳風和袁天罡,幫了武則天的忙?”
“現在還說不定,先去幹陵參觀一下。”葉孤帆揮揮手,轉身下山。
這時候,初夏季節,正是旅遊高峰。幹陵墓園中,遊客不斷。
葉孤帆和狄雲並肩向前,李偉年落後幾步,裝作遊客,混在人群毫不起眼。不過狄雲的美貌,還是吸引了很多男人的目光。
文獻記載,幹陵陵園“周八十裏”,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牆各長1450米,東牆長1582米,西牆長1438米,總麵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多處。“安史之亂”後,幹陵又歷經1300多年的風雨滄桑,地麵的宏麗建築已蕩然無存。
沿著司馬道,穿過柱石華表,走過石雕建築群,葉孤帆等人來到赫赫有名的無字碑的麵前。
無字碑是武則天的墓碑,和幹陵,和武則天一樣神秘。因為這塊墓碑上,沒有一個字。
站在高大的石碑前,葉孤帆心裏突然一震!
掌教真人說,銅鼎裏麵飛出的紫氣,是落在一塊石頭上的。莫非,眼前的無字碑,就是那塊石頭?
第1819章 野心
心裏這麽一想,葉孤帆的眼神,就再也無法從無字碑上移開了。
李偉年和狄雲見葉孤帆站著不動,呆呆地看著無字碑,便問道:“怎麽了,這塊大石頭有問題嗎?”
“沒問題……”葉孤帆心不在焉地敷衍一句,眼神卻依舊在無字碑上掃視。
狄雲搖搖頭,圍著無字碑打量起來。
這是一塊真正的巨石,被鑿成了長方形的碑石。高兩丈有餘,寬六尺,厚五尺,重逾萬斤。
碑的上部額頭,未題碑名,隻有碑首雕刻了八條螭龍,巧妙地纏繞在一起,鱗甲分明,筋骨裸露,靜中寓動,生氣勃勃。石碑的兩邊側有升龍圖,各有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線刻而成,龍騰若翔,栩栩如生。碑座的陽麵還有線刻的獅馬相鬥圖,其馬屈蹄俯首,溫順可愛;雄獅則昂首怒目,十分威嚴。
轉了一圈回來,狄雲道:“真的是無字碑嗎?怎麽這上麵有字?”
葉孤帆這才回過神來,道:“當時是沒有字的,這些字,是後來的遊人刻上去的。亂七八糟,毫無章法。”
宋金時期起,就有遊人在無字碑上刻字,使之成為了有字碑。有的在上麵吟詩作賦,有的在上麵留名,你方唱罷我登場,把一塊幹幹淨淨的石碑,弄成了乞丐的百衲衣,一片狼藉。
李偉年也打量許久,道:“這女皇真會玩,給自己立了石碑,卻不寫一個字,讓後人費疑猜。葉孤帆,你知道這上麵為什麽不寫字嗎?說來聽聽。”
葉孤帆圍著無字碑緩緩踱步,一邊道:“無字的原因,歷代以來,有很多推測。大體上,有這麽幾種。第一,武則天狂妄自大,認為自己功德齊天,已經非文字可以表達和記載了,所以不寫字;第二個說法,和第一種恰恰相反,說武則天自知罪孽深重,所以不敢寫任何讚揚自己的文字,所以幹脆不寫;第三種說法,說武則天故意不題字,是把自己的功過,留給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