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兩孩子蹭飯吃
荒災年,我成了全村最有錢兒媳婦 作者:晚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半夜的讓人家弄吃的,宋九有些不好意思,但看兩人關切的目光,宋九即使不餓也沒有心情吃,但是還是接了過去。
青菜肉絲麵,清淡中透著食物的香味,放往日,宋九能一口氣吃完一碗,可是眼下,她連動筷子的欲望都沒有。
不過阿金卻看到了桌上的衣裳後,被衣裳上的針法吸引,說道:“這針法真是古怪,穿身上的衣裳,針線都藏裏頭,何必弄出這花樣來。”
宋九心思一動,將衣裳交給阿金,由著她仔細觀察。
阿金跟在陶三娘身邊這麽多年,對京城裏的衣料和針法都很熟悉,阿金看到衣料就知道是京城裏來的,而且這衣料價值不菲。
隻是在阿金細看之下,驚呼出聲,“梅繡,這是梅繡中最隱秘的一種針法。”
阿金顯得有些激動,宋九卻是驚訝無比,這世上除了陶三娘,那會梅繡的隻有她師父莫如水了。
阿金拿著衣裳上的針法跟宋九細說,“這針法是有規律的,莊主你瞧,每隔三針便有一個花針,不,這件衣裳的規律有些混亂,我記得老莊主當年用過這種針法。”
“那是在京城時,給宮裏的人做衣裳,我記得是三針後一個花針,花針再連接中間的繡樣,外行的人見了,還以為這縫合針也是繡樣的一部分,這種手法隻有梅繡的傳承才能做得到。”
“隻是老莊主也隻繡過這麽一件,我當時看得匆忙,莫非這繡法還能做出不規律的更美觀麽?”
阿金將衣裳翻來覆去的看,宋九卻已經激動了,可見這衣裳真是出自她師父之手,她師父還活著。
正好經阿金這麽一提醒,陶總管想到了什麽,連忙說道:“莊主,我記起來了,我曾有一次在碼頭收貨的時候,見過這種布料。”
“那日碼頭上來了好幾艘貨船,梅莊在卸貨,旁邊也有人在卸貨,那貨船上下來的正是這種麵料,我記得那艘船是……曹家的船。”
“轉運使司曹家?”
宋九連忙問。
陶總管點頭,“對呢,就是轉運使司曹家,我當時也挺奇怪的,曹小公子不是做首飾行的生意麽?怎麽還開布莊了。”
這麽一說,還跟曹彬有關了,宋九立即交代陶總管,連夜去曹府找曹彬,看他從笠澤湖上回來了麽?要是回來了,就向曹彬討要幾匹這樣的布料拿回來。
陶總管不敢停留,出門時順勢也將王守來叫了去,兩人拿著宋九的信物往曹府去了。
而書房裏,宋九還在與金氏商量這衣裳上的繡功,一旁的齊嬤嬤也坐了下來,跟著說起一樁隱密。
“在京城裏,我倒是見過長公主穿過梅繡大師做的衣裳,那會兒王妃娘娘也想找梅繡大師幫著做衣裳,找不到其傳承人,後來找到了梅莊陶三娘。”
“陶三娘說她並不是梅繡的傳人,可是長公主的衣裳卻時常換新,著實讓娘娘困惑,查了查也沒有查出什麽結果,此事便耽擱了。”
之後便是晉王妃都沒有穿過梅繡的衣裳,就像梅繡失傳了一樣,連線索都沒有。
宋九的手指摸向這些針法紋路,說道:“我應該能學著做出來。”
莫如水教會她基本針法,又留有繡樣,而陶三娘又教了她不少梅繡的基本功,眼下看到這些針法紋路,她感覺自己隻要摸索著來,定也能縫製出一模一樣的衣裳出來。
宋九這就拿了塊布開始模仿著來繡。
五更天的時候,陶總管從曹府回來了,要不是有晉王的令牌,城裏宵禁,他們沒法出門,好在到了曹府,曹公子正好半夜歸來,都沒有驚擾曹府其他人。
曹彬以為陶總管是來問江北商會的人的情況,沒想到是來借布的,說起京城來的那批貨,曹彬的確有些庫存。
打開庫房時,曹彬還說道:“當初我聽信了傳言,花重金購得一批貨,哪能想這布料不刺繡,賣不過你們梅莊的貨,到現在還有這麽多匹布料沒能賣出去,也隻能自個家裏人做衣裳用了。”
陶總管感慨萬千,以前的梅莊在平江府那是出了名的生意好,就說曹家首飾行生意突然轉行,哪能跟他們梅莊相比呢。
陶總管從曹府拿來的兩匹布料,都與青衣袍衫的顏色接近。
宋九摸索到五更天,縫製的針法有五分相像了,阿金和齊嬤嬤都感覺到不可思議。
宋九這麽一模仿,心頭疑慮頓生,“我怎麽覺得這針法也是有規律可尋的,長長短短,就像一串數字。”
數字?
陶總管忍不住接話:“不會有人用衣裳記賬吧,我以前倒是聽說有人用布料來記賬,這樣的賬別人查不到,隻有自己人能看懂。”
這麽一說,宋九立即將剛才摸索出來的針法按著規律,以數字的方式記在了紙上。
宋九寫了又劃掉,反反複複,外頭雞打鳴了,齊嬤嬤看不下去了,勸道:“夫人還是趕緊休息吧,休息好了再想法子。”
還別說,一直守著宋九的任榮長,就這麽坐在交椅中睡著了。
看著這麽坐著睡的傻夫君,宋九心疼了,她聽了齊嬤嬤的話,先去休息。
夫妻兩人補覺到了晌午,雙胞胎兩孩子讀書回來,看到睡懶覺的父母,兩孩子很是無語。
“爹娘都不管咱們了,要不姐姐,咱們去陪先生吃飯去,指不定先生那兒還有好吃的。”
小圓子這提意不錯,於是姐弟二人也不叫醒父母,跑魏大儒那兒蹲飯去了。
一向獨自一人吃飯的魏大儒,看著府上給他備下的一桌子美食,卻沒有什麽食欲。
馬上要過年了,魏大儒心頭有些悲涼,外頭風光了一輩子,到老都值得人尊重,唯獨他這麽一大把年紀,卻沒有一個家。
魏大儒手裏握著筷子沒有下手,歎了口氣將筷子放下了,心裏盤算著過年時節要不要回一趟鄉下,至少鄉親族人們還在,隻是留下的也都是後輩,如他這般年紀的人也少了。
就在這時,兩個小腦袋從角落裏冒出來,盯著魏大儒桌前的吃食流口水,原來先生吃的這麽豐盛,一個人怎麽吃得完,沒有他們幫忙可不就浪費了。
“先生。”
“先生。”
兩孩子甜脆脆的聲音傳來,魏大儒回過神來,看向活潑的兩孩子,心情莫名變好了,這就朝兩孩子招手。
青菜肉絲麵,清淡中透著食物的香味,放往日,宋九能一口氣吃完一碗,可是眼下,她連動筷子的欲望都沒有。
不過阿金卻看到了桌上的衣裳後,被衣裳上的針法吸引,說道:“這針法真是古怪,穿身上的衣裳,針線都藏裏頭,何必弄出這花樣來。”
宋九心思一動,將衣裳交給阿金,由著她仔細觀察。
阿金跟在陶三娘身邊這麽多年,對京城裏的衣料和針法都很熟悉,阿金看到衣料就知道是京城裏來的,而且這衣料價值不菲。
隻是在阿金細看之下,驚呼出聲,“梅繡,這是梅繡中最隱秘的一種針法。”
阿金顯得有些激動,宋九卻是驚訝無比,這世上除了陶三娘,那會梅繡的隻有她師父莫如水了。
阿金拿著衣裳上的針法跟宋九細說,“這針法是有規律的,莊主你瞧,每隔三針便有一個花針,不,這件衣裳的規律有些混亂,我記得老莊主當年用過這種針法。”
“那是在京城時,給宮裏的人做衣裳,我記得是三針後一個花針,花針再連接中間的繡樣,外行的人見了,還以為這縫合針也是繡樣的一部分,這種手法隻有梅繡的傳承才能做得到。”
“隻是老莊主也隻繡過這麽一件,我當時看得匆忙,莫非這繡法還能做出不規律的更美觀麽?”
阿金將衣裳翻來覆去的看,宋九卻已經激動了,可見這衣裳真是出自她師父之手,她師父還活著。
正好經阿金這麽一提醒,陶總管想到了什麽,連忙說道:“莊主,我記起來了,我曾有一次在碼頭收貨的時候,見過這種布料。”
“那日碼頭上來了好幾艘貨船,梅莊在卸貨,旁邊也有人在卸貨,那貨船上下來的正是這種麵料,我記得那艘船是……曹家的船。”
“轉運使司曹家?”
宋九連忙問。
陶總管點頭,“對呢,就是轉運使司曹家,我當時也挺奇怪的,曹小公子不是做首飾行的生意麽?怎麽還開布莊了。”
這麽一說,還跟曹彬有關了,宋九立即交代陶總管,連夜去曹府找曹彬,看他從笠澤湖上回來了麽?要是回來了,就向曹彬討要幾匹這樣的布料拿回來。
陶總管不敢停留,出門時順勢也將王守來叫了去,兩人拿著宋九的信物往曹府去了。
而書房裏,宋九還在與金氏商量這衣裳上的繡功,一旁的齊嬤嬤也坐了下來,跟著說起一樁隱密。
“在京城裏,我倒是見過長公主穿過梅繡大師做的衣裳,那會兒王妃娘娘也想找梅繡大師幫著做衣裳,找不到其傳承人,後來找到了梅莊陶三娘。”
“陶三娘說她並不是梅繡的傳人,可是長公主的衣裳卻時常換新,著實讓娘娘困惑,查了查也沒有查出什麽結果,此事便耽擱了。”
之後便是晉王妃都沒有穿過梅繡的衣裳,就像梅繡失傳了一樣,連線索都沒有。
宋九的手指摸向這些針法紋路,說道:“我應該能學著做出來。”
莫如水教會她基本針法,又留有繡樣,而陶三娘又教了她不少梅繡的基本功,眼下看到這些針法紋路,她感覺自己隻要摸索著來,定也能縫製出一模一樣的衣裳出來。
宋九這就拿了塊布開始模仿著來繡。
五更天的時候,陶總管從曹府回來了,要不是有晉王的令牌,城裏宵禁,他們沒法出門,好在到了曹府,曹公子正好半夜歸來,都沒有驚擾曹府其他人。
曹彬以為陶總管是來問江北商會的人的情況,沒想到是來借布的,說起京城來的那批貨,曹彬的確有些庫存。
打開庫房時,曹彬還說道:“當初我聽信了傳言,花重金購得一批貨,哪能想這布料不刺繡,賣不過你們梅莊的貨,到現在還有這麽多匹布料沒能賣出去,也隻能自個家裏人做衣裳用了。”
陶總管感慨萬千,以前的梅莊在平江府那是出了名的生意好,就說曹家首飾行生意突然轉行,哪能跟他們梅莊相比呢。
陶總管從曹府拿來的兩匹布料,都與青衣袍衫的顏色接近。
宋九摸索到五更天,縫製的針法有五分相像了,阿金和齊嬤嬤都感覺到不可思議。
宋九這麽一模仿,心頭疑慮頓生,“我怎麽覺得這針法也是有規律可尋的,長長短短,就像一串數字。”
數字?
陶總管忍不住接話:“不會有人用衣裳記賬吧,我以前倒是聽說有人用布料來記賬,這樣的賬別人查不到,隻有自己人能看懂。”
這麽一說,宋九立即將剛才摸索出來的針法按著規律,以數字的方式記在了紙上。
宋九寫了又劃掉,反反複複,外頭雞打鳴了,齊嬤嬤看不下去了,勸道:“夫人還是趕緊休息吧,休息好了再想法子。”
還別說,一直守著宋九的任榮長,就這麽坐在交椅中睡著了。
看著這麽坐著睡的傻夫君,宋九心疼了,她聽了齊嬤嬤的話,先去休息。
夫妻兩人補覺到了晌午,雙胞胎兩孩子讀書回來,看到睡懶覺的父母,兩孩子很是無語。
“爹娘都不管咱們了,要不姐姐,咱們去陪先生吃飯去,指不定先生那兒還有好吃的。”
小圓子這提意不錯,於是姐弟二人也不叫醒父母,跑魏大儒那兒蹲飯去了。
一向獨自一人吃飯的魏大儒,看著府上給他備下的一桌子美食,卻沒有什麽食欲。
馬上要過年了,魏大儒心頭有些悲涼,外頭風光了一輩子,到老都值得人尊重,唯獨他這麽一大把年紀,卻沒有一個家。
魏大儒手裏握著筷子沒有下手,歎了口氣將筷子放下了,心裏盤算著過年時節要不要回一趟鄉下,至少鄉親族人們還在,隻是留下的也都是後輩,如他這般年紀的人也少了。
就在這時,兩個小腦袋從角落裏冒出來,盯著魏大儒桌前的吃食流口水,原來先生吃的這麽豐盛,一個人怎麽吃得完,沒有他們幫忙可不就浪費了。
“先生。”
“先生。”
兩孩子甜脆脆的聲音傳來,魏大儒回過神來,看向活潑的兩孩子,心情莫名變好了,這就朝兩孩子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