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第 101 章
穿越之黎錦的農家日常 作者:回眸已半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龐老爺子最後生氣的甩著袖子走了。
黎錦自然不知道這些, 他甚至都沒發現因為自己投入了很多時間練字,知府大人早就因為他的字寫出了精氣神, 想給他找一位老師來教導了。
書法寫得好是一回事, 但是能不能突破自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知府大人這封信自然沒有得到老爺子的回複, 但他一點也不惱, 龐老爺子是出了名的性格古怪。
他要是一封信就能打動了,這才算出了怪事。
知府也隻能在黎錦拜師途中充當引路人,至於黎錦自己怎麽打動老爺子,那就得看他的本事了。
黎錦回村的第二天,早起、踏上他穿越初來時走了接近一年的路,景色依然如故, 變的隻有行人的心態。
黎錦發現自己走這條路的時候,腳步從沒這麽輕快過。
前兩年他還是個穿著粗布麻衣、身材羸弱的廢柴,如今家境殷實、身體康健, 夫郎孩子伴在身側。
心境總歸是會發生變化的。
接近午時的時候, 黎錦就跟宋先生道別, 說送捷報的官差大概也快到村子了,他得回去迎接。
官差不僅會在放榜的時候恭喜黎錦,更是會直接把喜報送到考生祖籍。
黎錦此次回來也正是因為這件事, 他家已經沒了守在村子裏的長輩, 所以他必須得自己回來了。
此前跟秦慕文關係不對付的幾個哥兒,在這回秦慕文回來,遠遠的悄悄打量過他。
見村長都對秦慕文態度和藹,完全不在意他哥兒的身份, 幾個哥兒不禁紅了眼眶,卻又不敢表現得太明顯,要不然會被家裏主母發現。
之前黎錦要帶秦慕文去府城,他們羨慕之餘,卻也不覺得秦慕文會在那裏過得比村子裏好。
畢竟黎錦家窮,在府城舉目無親,還拖家帶口,他們甚至想過秦慕文會灰頭土臉的回村獨守空房。
誰都沒料到,再見之時,秦慕文依然如初,而他們在秦慕文麵前說話的勇氣都沒有。
小安跟秦慕文關係好,在第二日還專門帶著孩子去看了秦慕文。
之前秦慕文走的時候,小安已經有了六個月身子,如今他孩子都五個月了。
小安的第一個孩子是個男孩,被家裏人養的白白胖胖,眉目間還能看出小安的影子,是個很秀氣的孩子。
秦慕文誇讚道:“孩子身子骨不錯,長得也讓人心疼。”
小安說:“可不是,他剛出生兩個月那會兒特別冷,家裏給他屋裏一直燒著地龍,都沒敢斷過。因為照顧的仔細,他才能像現在這樣康健。”
秦慕文笑了笑:“確實是這個道理。”
隨即他蹲下,看著剛剛走過來,拽著自己袍角的小包子,摸摸他的腦袋,把他抱起來,說:“這是小安叔叔。”
小安到底給小包子洗過尿布,就算過了這麽久,小包子已經記不住他,卻也對他也十分親近。
“叔叔好。”
小安看著小包子出落的大方可愛,還無比乖巧。他嘴巴微微張開,震驚的幾乎要說不出話來。
什麽詞語都無法形容他小安此刻內心的震撼,他過了會兒才找到自己的聲音,說:“小包子這也太乖了,氣質也跟村裏其他的孩子不一樣,就跟茶館裏說書先生講的出身名門的哥兒一個樣!”
然而,誰能料到小包子出生在這麽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他的阿爹之前還得做針線補貼家裏呢。
但是,小安說這句話的時候,完全沒察覺到,其實站在他麵前的秦慕文,才是他口中那真正出生高門的哥兒。
不過秦慕文早已不在乎這些,聽到小安的話,一點感傷自己身世的想法都沒有。
反而說:“是阿錦言傳身教的好。”
小安:“秀才老爺就是不一樣。我都聽說了,考中秀才後,是可以在縣城花點錢捐官的。如若不想花錢,考中了舉人後也可以當官!”
秦慕文淡淡笑了笑,沒有應答,身邊人見到一個人很優秀,總歸會把自己認為美好的事情往這人身上堆積。
但其實他家夫君卻從來沒有表露出要當官的意思,秦慕文當然也不會把黎錦的計劃說出去。
小安坐了一會兒就走了,秦慕文帶著小包子把他送到門口。
不用秦慕文提醒,小包子就甜甜的說:“叔叔走好。”
這下惹得小安跺了跺腳,說:“阿文,你這是誘導我生哥兒!”
秦慕文眉梢眼角都是笑意,“那就生一個。”
黎錦回來後,報喜的官差隔了一小會兒就踏馬而來,與之前兩次的情況不一樣,官差身後還跟著一群打扮喜慶的人,他們到了村口就開始敲鑼打鼓。
村長坐在門口的石凳上,瞧見這一群人,立馬給官差帶路,村裏的小孩子們則跟在這群人後麵,一個個都笑容燦爛。
黎錦清冷了十個月的家門再次熱鬧起來,村裏的大部分人都從家裏出來。見那官差也不趕他們,而是一直笑嗬嗬的,莊稼漢們沒一會兒就圍了兩三圈。
黎錦和秦慕文也早已打掃好了家裏,準備了點心、熱茶,當然,還有一堆裝著銅錢的紅封。
紅封是給村子裏小孩子和這些敲鑼打鼓人的,給報喜官差自然是沉甸甸的碎銀。
那官差先說了一堆喜慶的話,見到銀子後,真心實意的推脫了兩下,最後還是收了。
官差都對黎錦的態度如此客氣,其他人更是不敢怠慢,都來拱手道喜。
送走了道喜的人,李柱子問黎錦是否要擺宴席,畢竟這是個值得慶賀的事情。
黎錦想了一下,還是拒絕了。
“不是我不想宴請,主要是我這才僅僅是個秀才,就這麽大張旗鼓,未免會顯得太過驕傲。以後若能考中舉人,我再回來擺流水席。”
李柱子憨厚的笑著:“還是阿錦考慮的周全,我就早早的祝賀阿錦繼續高中。”
就在黎錦回家的第三天,他給村裏蒙學取好名字,甚至還自己揮毫寫下了這兩個字。
不管是裝裱後掛在學堂門口,或者用其做模子,打造牌匾,都是得把黎錦的字展示給村裏人看的。
黎錦起初對自己寫的不滿意,來來回回練了很多,直至吳大夫親自登門的時候,黎錦還在練習。
畢竟不出意外的話,這幅字會在鴻雁村蒙學掛幾年,甚至幾十年。
外行可能看不出來差別,但黎錦卻很在乎細節,得寫到自己滿意。
黎錦把吳大夫迎進來,他說:“您怎麽如此客氣。”
原來吳大夫還帶著禮物,有臘肉和糕點,甚至還給小包子帶了一些木串珠子玩耍。
吳大夫笑道:“左右無事,聽聞你回來,就想來敘敘舊。你可別嫌我不請自來。”
黎錦說:“怎麽會,我已掃榻相迎。”
吳大夫跟黎錦說了會兒恭喜的話,才慢慢切入。
“我也是到今日,才知道原來你也在寧興書院。我那孩子,也在書院念書。”
黎錦驟然想起去年參加算學部考核時,見到的那個和吳大夫七八分相似的年輕人,而旁邊人稱呼他為吳兄。
黎錦卻不動聲色:“如此巧合。”
當時他沒有與吳大夫的兒子主動結交,這會兒也不打算說出來自己認出了他兒子這件事。
這倒不是黎錦自視甚高,不願意結交。
隻是兩人隻見過那一麵,若是當時黎錦貿然上去前打招呼,說自己跟他爹關係好,這種行為也太不妥當了。
吳大夫說:“他叫吳衛,早你六七年考中秀才,隻可惜這麽久,依然還是秀才。”
頓了頓,吳大夫又說,“阿錦,我說這話也沒別的意思,吳衛能跟我說起你也純屬巧合,隻因此次院試放榜,寫了你的籍貫上去,他才知道原來自己家鄉出了一位年紀輕輕的小三元。”
而此前黎錦跟吳衛沒什麽交集,緣故還是兩人所在分部不同。
黎錦隸屬於童生,而吳衛則是秀才。
再加上黎錦每日回家,與他們接觸的機會就更少。
黎錦說:“既然吳兄也在書院,那我一定要跟他好好聊聊。都是同鄉,也好互相關照。”
吳大夫鬆了口氣,他兒子回信中表達自己很想跟黎錦結交,但怕貿然打招呼攀關係會適得其反,所以專程麻煩父親跟黎錦說一聲。
黎錦也是個明白人,吳大夫說到這一步,他自然不會拒絕。
總歸他回去後也得轉班,指不定跟吳衛會成為同窗。吳衛能讓吳大夫先給他說一聲,也是個聰明人。與聰明人打交道,自然會舒坦很多。
黎錦走前的一天,鴻雁村的蒙學“清林蒙學”也風風光光的開張了。
地點就是村長家的廂房,裏麵收拾出來兩間空房,一間給年紀小的,另一間給年紀稍大一點的孩子。
村長把黎錦的字早早的給了李大河,大河叔也緊趕慢趕,忙活了兩天,終於刻好了牌匾,就掛在兩個廂房正中間。
村長有些拿不準,問黎錦這樣是否和規矩。
黎錦說:“您能做到這一步本就不容易,這樣辦蒙學自然是可以的。至於規矩,可以適時變通。”
之後就是村長和黎錦各自坐在太師椅兩側,看著想要讀書的孩子被父親帶來,規規矩矩的磕頭,然後村長一字一頓的用方言夾著官話說學習規矩。
孩子跪著聽完,站起來,走到黎錦這裏。
黎錦溫和卻又鄭重的說:“希望你成為一個勤奮,努力又敢於追求的人。”
孩子年紀還小,縱容聽不懂黎錦話裏的意思,但這認真的語氣會影響他很久。
久到他長大後,懂了黎錦叔話裏的意思,然後繼續負重前行。
此刻,看著村長收學生的黎錦,完全沒預料到,自己回到府城後,知府大人居然會為他引薦一位慕名已久的書法大家!
作者有話要說: 遲到的二更~
黎錦自然不知道這些, 他甚至都沒發現因為自己投入了很多時間練字,知府大人早就因為他的字寫出了精氣神, 想給他找一位老師來教導了。
書法寫得好是一回事, 但是能不能突破自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知府大人這封信自然沒有得到老爺子的回複, 但他一點也不惱, 龐老爺子是出了名的性格古怪。
他要是一封信就能打動了,這才算出了怪事。
知府也隻能在黎錦拜師途中充當引路人,至於黎錦自己怎麽打動老爺子,那就得看他的本事了。
黎錦回村的第二天,早起、踏上他穿越初來時走了接近一年的路,景色依然如故, 變的隻有行人的心態。
黎錦發現自己走這條路的時候,腳步從沒這麽輕快過。
前兩年他還是個穿著粗布麻衣、身材羸弱的廢柴,如今家境殷實、身體康健, 夫郎孩子伴在身側。
心境總歸是會發生變化的。
接近午時的時候, 黎錦就跟宋先生道別, 說送捷報的官差大概也快到村子了,他得回去迎接。
官差不僅會在放榜的時候恭喜黎錦,更是會直接把喜報送到考生祖籍。
黎錦此次回來也正是因為這件事, 他家已經沒了守在村子裏的長輩, 所以他必須得自己回來了。
此前跟秦慕文關係不對付的幾個哥兒,在這回秦慕文回來,遠遠的悄悄打量過他。
見村長都對秦慕文態度和藹,完全不在意他哥兒的身份, 幾個哥兒不禁紅了眼眶,卻又不敢表現得太明顯,要不然會被家裏主母發現。
之前黎錦要帶秦慕文去府城,他們羨慕之餘,卻也不覺得秦慕文會在那裏過得比村子裏好。
畢竟黎錦家窮,在府城舉目無親,還拖家帶口,他們甚至想過秦慕文會灰頭土臉的回村獨守空房。
誰都沒料到,再見之時,秦慕文依然如初,而他們在秦慕文麵前說話的勇氣都沒有。
小安跟秦慕文關係好,在第二日還專門帶著孩子去看了秦慕文。
之前秦慕文走的時候,小安已經有了六個月身子,如今他孩子都五個月了。
小安的第一個孩子是個男孩,被家裏人養的白白胖胖,眉目間還能看出小安的影子,是個很秀氣的孩子。
秦慕文誇讚道:“孩子身子骨不錯,長得也讓人心疼。”
小安說:“可不是,他剛出生兩個月那會兒特別冷,家裏給他屋裏一直燒著地龍,都沒敢斷過。因為照顧的仔細,他才能像現在這樣康健。”
秦慕文笑了笑:“確實是這個道理。”
隨即他蹲下,看著剛剛走過來,拽著自己袍角的小包子,摸摸他的腦袋,把他抱起來,說:“這是小安叔叔。”
小安到底給小包子洗過尿布,就算過了這麽久,小包子已經記不住他,卻也對他也十分親近。
“叔叔好。”
小安看著小包子出落的大方可愛,還無比乖巧。他嘴巴微微張開,震驚的幾乎要說不出話來。
什麽詞語都無法形容他小安此刻內心的震撼,他過了會兒才找到自己的聲音,說:“小包子這也太乖了,氣質也跟村裏其他的孩子不一樣,就跟茶館裏說書先生講的出身名門的哥兒一個樣!”
然而,誰能料到小包子出生在這麽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他的阿爹之前還得做針線補貼家裏呢。
但是,小安說這句話的時候,完全沒察覺到,其實站在他麵前的秦慕文,才是他口中那真正出生高門的哥兒。
不過秦慕文早已不在乎這些,聽到小安的話,一點感傷自己身世的想法都沒有。
反而說:“是阿錦言傳身教的好。”
小安:“秀才老爺就是不一樣。我都聽說了,考中秀才後,是可以在縣城花點錢捐官的。如若不想花錢,考中了舉人後也可以當官!”
秦慕文淡淡笑了笑,沒有應答,身邊人見到一個人很優秀,總歸會把自己認為美好的事情往這人身上堆積。
但其實他家夫君卻從來沒有表露出要當官的意思,秦慕文當然也不會把黎錦的計劃說出去。
小安坐了一會兒就走了,秦慕文帶著小包子把他送到門口。
不用秦慕文提醒,小包子就甜甜的說:“叔叔走好。”
這下惹得小安跺了跺腳,說:“阿文,你這是誘導我生哥兒!”
秦慕文眉梢眼角都是笑意,“那就生一個。”
黎錦回來後,報喜的官差隔了一小會兒就踏馬而來,與之前兩次的情況不一樣,官差身後還跟著一群打扮喜慶的人,他們到了村口就開始敲鑼打鼓。
村長坐在門口的石凳上,瞧見這一群人,立馬給官差帶路,村裏的小孩子們則跟在這群人後麵,一個個都笑容燦爛。
黎錦清冷了十個月的家門再次熱鬧起來,村裏的大部分人都從家裏出來。見那官差也不趕他們,而是一直笑嗬嗬的,莊稼漢們沒一會兒就圍了兩三圈。
黎錦和秦慕文也早已打掃好了家裏,準備了點心、熱茶,當然,還有一堆裝著銅錢的紅封。
紅封是給村子裏小孩子和這些敲鑼打鼓人的,給報喜官差自然是沉甸甸的碎銀。
那官差先說了一堆喜慶的話,見到銀子後,真心實意的推脫了兩下,最後還是收了。
官差都對黎錦的態度如此客氣,其他人更是不敢怠慢,都來拱手道喜。
送走了道喜的人,李柱子問黎錦是否要擺宴席,畢竟這是個值得慶賀的事情。
黎錦想了一下,還是拒絕了。
“不是我不想宴請,主要是我這才僅僅是個秀才,就這麽大張旗鼓,未免會顯得太過驕傲。以後若能考中舉人,我再回來擺流水席。”
李柱子憨厚的笑著:“還是阿錦考慮的周全,我就早早的祝賀阿錦繼續高中。”
就在黎錦回家的第三天,他給村裏蒙學取好名字,甚至還自己揮毫寫下了這兩個字。
不管是裝裱後掛在學堂門口,或者用其做模子,打造牌匾,都是得把黎錦的字展示給村裏人看的。
黎錦起初對自己寫的不滿意,來來回回練了很多,直至吳大夫親自登門的時候,黎錦還在練習。
畢竟不出意外的話,這幅字會在鴻雁村蒙學掛幾年,甚至幾十年。
外行可能看不出來差別,但黎錦卻很在乎細節,得寫到自己滿意。
黎錦把吳大夫迎進來,他說:“您怎麽如此客氣。”
原來吳大夫還帶著禮物,有臘肉和糕點,甚至還給小包子帶了一些木串珠子玩耍。
吳大夫笑道:“左右無事,聽聞你回來,就想來敘敘舊。你可別嫌我不請自來。”
黎錦說:“怎麽會,我已掃榻相迎。”
吳大夫跟黎錦說了會兒恭喜的話,才慢慢切入。
“我也是到今日,才知道原來你也在寧興書院。我那孩子,也在書院念書。”
黎錦驟然想起去年參加算學部考核時,見到的那個和吳大夫七八分相似的年輕人,而旁邊人稱呼他為吳兄。
黎錦卻不動聲色:“如此巧合。”
當時他沒有與吳大夫的兒子主動結交,這會兒也不打算說出來自己認出了他兒子這件事。
這倒不是黎錦自視甚高,不願意結交。
隻是兩人隻見過那一麵,若是當時黎錦貿然上去前打招呼,說自己跟他爹關係好,這種行為也太不妥當了。
吳大夫說:“他叫吳衛,早你六七年考中秀才,隻可惜這麽久,依然還是秀才。”
頓了頓,吳大夫又說,“阿錦,我說這話也沒別的意思,吳衛能跟我說起你也純屬巧合,隻因此次院試放榜,寫了你的籍貫上去,他才知道原來自己家鄉出了一位年紀輕輕的小三元。”
而此前黎錦跟吳衛沒什麽交集,緣故還是兩人所在分部不同。
黎錦隸屬於童生,而吳衛則是秀才。
再加上黎錦每日回家,與他們接觸的機會就更少。
黎錦說:“既然吳兄也在書院,那我一定要跟他好好聊聊。都是同鄉,也好互相關照。”
吳大夫鬆了口氣,他兒子回信中表達自己很想跟黎錦結交,但怕貿然打招呼攀關係會適得其反,所以專程麻煩父親跟黎錦說一聲。
黎錦也是個明白人,吳大夫說到這一步,他自然不會拒絕。
總歸他回去後也得轉班,指不定跟吳衛會成為同窗。吳衛能讓吳大夫先給他說一聲,也是個聰明人。與聰明人打交道,自然會舒坦很多。
黎錦走前的一天,鴻雁村的蒙學“清林蒙學”也風風光光的開張了。
地點就是村長家的廂房,裏麵收拾出來兩間空房,一間給年紀小的,另一間給年紀稍大一點的孩子。
村長把黎錦的字早早的給了李大河,大河叔也緊趕慢趕,忙活了兩天,終於刻好了牌匾,就掛在兩個廂房正中間。
村長有些拿不準,問黎錦這樣是否和規矩。
黎錦說:“您能做到這一步本就不容易,這樣辦蒙學自然是可以的。至於規矩,可以適時變通。”
之後就是村長和黎錦各自坐在太師椅兩側,看著想要讀書的孩子被父親帶來,規規矩矩的磕頭,然後村長一字一頓的用方言夾著官話說學習規矩。
孩子跪著聽完,站起來,走到黎錦這裏。
黎錦溫和卻又鄭重的說:“希望你成為一個勤奮,努力又敢於追求的人。”
孩子年紀還小,縱容聽不懂黎錦話裏的意思,但這認真的語氣會影響他很久。
久到他長大後,懂了黎錦叔話裏的意思,然後繼續負重前行。
此刻,看著村長收學生的黎錦,完全沒預料到,自己回到府城後,知府大人居然會為他引薦一位慕名已久的書法大家!
作者有話要說: 遲到的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