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的人越說越激動起來了。
……
一屋子的人亂的不可開交,鄭之桐才發現,所謂的科學在這些農民的麵前一下子顯得蒼白而缺乏說服力,長期民間文化積澱形成的傳說、觀念才是他們腦子裏最堅定的東西。在這個倡導懷疑一切,打倒一切的瘋狂年代,唯有傳流在民間的邊緣文化在大多數人的骨子裏依然不受質疑而固我存在。
正在鄭之桐不知該怎樣向他們解釋時,門口傳來了李艷紅的聲音。
“同誌們,各位病人家屬,請大家不要吵,有什麽事咱們好好說,好不好!”
眾人才逐漸停住了吵嚷,紛紛扭頭,隻見李艷紅和廖琳,胡小月走到了門口。
看到他們,鄭之桐才感到有了一絲輕鬆,剛才被圍著那種孤身奮戰的無助感一下子消失了大半。他便又和李艷紅一起繼續向這些幾乎不聽任何勸說的人群進行看似沒有任何希望的解釋,人群中,他抬頭看見廖琳卻始終不發一言,隻是在仔細地聆聽著他們你來我往的辯論,仿佛是一個完全置身事外的陌生人。
“怎麽回事?這裏是病區,是醫院,吵吵嚷嚷的像什麽話嘛!”正在雙方都要努力說服對方時,門口忽然又響起了一聲威嚴的說話。大家又紛紛看過去。隻見一個五十多歲身著黑色中山裝的胖老頭,背著雙手滿臉惱怒地站在門口,或許是被他的派頭和威嚴給震懾了,大家一下子都安靜了下來。
“哦,劉書記,對不起!是這樣的,他們是一位患者的家屬,非要要求調換病房。我正和他們做著解釋工作。”鄭之桐起身向來人匯報。
“換房?換什麽房?為什麽換房?”此人正是院黨委書記劉慶洪。他說畢一斜眼睛走了進來。
眾人此時卻又你看我,我看你,都不出氣了。
“家屬說,301病房鬧鬼,所以吵著要換房。”鄭之桐看看眾人麵麵相覷就替他們說。
“鬧鬼!”劉慶洪一皺眉頭,看樣子他似乎對這事也有所耳聞,略一沉思便望著鄭之桐說:“對貧下中農群眾的要求,我們還是應該充分尊重的嘛。該換就換嘛,換,換換換!”劉慶洪向他揮了揮手。轉而又向病人家屬說:“貧下中農同誌們,你們的要求是可以滿足的,但是也不能聳人聽聞,瞎說嘛,無產階級的人民醫院裏哪來的鬼呢,有鬼,那也是封建迷信的舊思想搞的鬼,啊,再說了,吵吵鬧鬧這像什麽話嘛,啊!你們都先回去,回頭就安排你們換房。”
鄭之桐還想說什麽,劉慶洪一伸手打住說:“就這樣吧,鄭醫生,你趕快給他們安排一下。”
鄭之桐不禁有些無奈地一抿嘴說:“那好吧,劉書記!”
尹煥章和一幹家屬才陸續退出了醫生辦公室。
李艷紅也著急想轉身出去。卻見劉慶洪此時已換上了一副笑臉說:“小李啊,你這邊的事情處理好了吧!”不容李艷紅開口他又馬上接著說:“這樣吧,你現在就先跟我到我辦公去,張書記有更重要的工作和你談,走吧!”說畢,和之桐他們一擺手,不由分說便喊上李艷紅離開了住院樓。
剩下鄭之桐一臉懊惱和不解地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慢慢坐回了椅子上。廖琳走到他對麵的桌子前坐下,柔聲安慰道:“鄭大夫,您也別想太多了,要換就換吧,反正也不是個什麽大事,可犯不著為這事著急上火。”
鄭之桐望著廖琳,勉強擠出了一絲苦笑,點點頭。
尹煥章在隨後的日子裏也漸漸和鄭之桐熟悉了。
而在三十一年後的今天。他作為縣文化局的退休職工被反聘到這廖家大院看護房子,但當年的鄭之桐呢?卻早已作了古。據說“四人幫”打倒後,他回了省城,而一年後聽說他卻又在坪山縣死於一場離奇的車禍。
現在,尹煥章忽然想起了今晚這來的這兩個有些臉熟的年輕人中,竟有一人長得和當年的鄭之桐驚人的相似。
第一卷 第五章 三\困惑
三 、困惑
尹煥章忽然一下驚醒了過來,電視節目不知什麽時候已經停了,屏幕上閃爍著一片雪花,伴著電視機發出了“沙沙”聲。
尹煥章挪了下身子,伸手抓過身邊的電視遙控器,關閉了機器,又從旁邊的桌子上端起早已涼透的茶水“咕咚”喝了一口,嘆了口氣,自言自語道:“老了,老了,這精神頭也不濟了,這怎麽坐著坐著就睡過去了呢?”
他放下茶杯,一抬頭看看牆上的石英電子鍾已指到淩晨六點一刻了,他站起身,打開了房門,看著遠處的山那邊天就要蒙蒙亮了,不禁在心裏嘀咕道:“這兩個年輕人,到哪去了呢?該不會走了吧!”但一扭頭看著大門栓的嚴嚴實實的,根本沒有打開過,他心裏隨之又生起了一絲不安。想想便又折回屋子關了電暖器,揪亮電筒,借著天邊麻麻亮的微光向院子後頭走去。
這廖家大院一共有三重,進了大門越過一塊粉牆照壁,便是一處寬敞的石板天井,兩邊是兩層樓的一排青瓦廂房,原是給下人們住的。迎著照壁是同為兩層的大客廳,是招待賓朋的所在,大廳門是一堂十二開的鏤空雕花格子門,現在則悉數緊閉。而在大堂兩邊順著廂房的側麵各有兩道寬約三米的圈門可穿入第二重院子。這第二重院子兩邊廂房的格局與前院相同,但院子中則建了一座假山橫坐在一塊約三畝地的一處人工池塘上,池中種了蓮花並放養了百十尾錦鯉,一座觀魚亭緊挨了假山,順著曲折的迴廊連了廳堂前的台階,假山另一頭還植了一叢金絲竹,而一株坪山特有的老梅樹,盤根錯枝橫臥在了池邊,可以說每當夏至則水波輕泛和著滿院荷香,而若是到了冬春交錯則是疏影橫斜,暗香湧動,而如今這一切看來卻顯得那麽黯然和蕭條,滿樹錯雜的枝條也顯得無比的寂寞與孤獨。主樓則要比前院的建築高了一層,堂門也由十二開改成了九開的格子門,但門板做工卻更為考究精緻,這裏邊原是供奉廖氏祖先牌位,畫像的祠堂,平常是不能讓外人隨便進出的。而如今卻也是早已荒寂冷清了。兩邊的廂房則是當年廖家一應家眷的居室。最後一重院子最為寬大,除了廚房外,便是牛廊馬圈,浴房廁所和存放各種雜物的庫房,柴房等附屬建築。而其餘的整個院子都被設計建造為以當地民族特色為主體而又兼容了中原文化符號的園林,裏麵曲徑通幽,瓜果茂盛,植被豐富,一應設計均兼顧了地域四時特性,置身其中那可謂千迴百轉,美不勝收。由此便也可想當年廖家全盛時是何其煊赫,而如今由於缺少養護修葺,則已是雜草叢生,一片破爛陰鬱之氣。
……
一屋子的人亂的不可開交,鄭之桐才發現,所謂的科學在這些農民的麵前一下子顯得蒼白而缺乏說服力,長期民間文化積澱形成的傳說、觀念才是他們腦子裏最堅定的東西。在這個倡導懷疑一切,打倒一切的瘋狂年代,唯有傳流在民間的邊緣文化在大多數人的骨子裏依然不受質疑而固我存在。
正在鄭之桐不知該怎樣向他們解釋時,門口傳來了李艷紅的聲音。
“同誌們,各位病人家屬,請大家不要吵,有什麽事咱們好好說,好不好!”
眾人才逐漸停住了吵嚷,紛紛扭頭,隻見李艷紅和廖琳,胡小月走到了門口。
看到他們,鄭之桐才感到有了一絲輕鬆,剛才被圍著那種孤身奮戰的無助感一下子消失了大半。他便又和李艷紅一起繼續向這些幾乎不聽任何勸說的人群進行看似沒有任何希望的解釋,人群中,他抬頭看見廖琳卻始終不發一言,隻是在仔細地聆聽著他們你來我往的辯論,仿佛是一個完全置身事外的陌生人。
“怎麽回事?這裏是病區,是醫院,吵吵嚷嚷的像什麽話嘛!”正在雙方都要努力說服對方時,門口忽然又響起了一聲威嚴的說話。大家又紛紛看過去。隻見一個五十多歲身著黑色中山裝的胖老頭,背著雙手滿臉惱怒地站在門口,或許是被他的派頭和威嚴給震懾了,大家一下子都安靜了下來。
“哦,劉書記,對不起!是這樣的,他們是一位患者的家屬,非要要求調換病房。我正和他們做著解釋工作。”鄭之桐起身向來人匯報。
“換房?換什麽房?為什麽換房?”此人正是院黨委書記劉慶洪。他說畢一斜眼睛走了進來。
眾人此時卻又你看我,我看你,都不出氣了。
“家屬說,301病房鬧鬼,所以吵著要換房。”鄭之桐看看眾人麵麵相覷就替他們說。
“鬧鬼!”劉慶洪一皺眉頭,看樣子他似乎對這事也有所耳聞,略一沉思便望著鄭之桐說:“對貧下中農群眾的要求,我們還是應該充分尊重的嘛。該換就換嘛,換,換換換!”劉慶洪向他揮了揮手。轉而又向病人家屬說:“貧下中農同誌們,你們的要求是可以滿足的,但是也不能聳人聽聞,瞎說嘛,無產階級的人民醫院裏哪來的鬼呢,有鬼,那也是封建迷信的舊思想搞的鬼,啊,再說了,吵吵鬧鬧這像什麽話嘛,啊!你們都先回去,回頭就安排你們換房。”
鄭之桐還想說什麽,劉慶洪一伸手打住說:“就這樣吧,鄭醫生,你趕快給他們安排一下。”
鄭之桐不禁有些無奈地一抿嘴說:“那好吧,劉書記!”
尹煥章和一幹家屬才陸續退出了醫生辦公室。
李艷紅也著急想轉身出去。卻見劉慶洪此時已換上了一副笑臉說:“小李啊,你這邊的事情處理好了吧!”不容李艷紅開口他又馬上接著說:“這樣吧,你現在就先跟我到我辦公去,張書記有更重要的工作和你談,走吧!”說畢,和之桐他們一擺手,不由分說便喊上李艷紅離開了住院樓。
剩下鄭之桐一臉懊惱和不解地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慢慢坐回了椅子上。廖琳走到他對麵的桌子前坐下,柔聲安慰道:“鄭大夫,您也別想太多了,要換就換吧,反正也不是個什麽大事,可犯不著為這事著急上火。”
鄭之桐望著廖琳,勉強擠出了一絲苦笑,點點頭。
尹煥章在隨後的日子裏也漸漸和鄭之桐熟悉了。
而在三十一年後的今天。他作為縣文化局的退休職工被反聘到這廖家大院看護房子,但當年的鄭之桐呢?卻早已作了古。據說“四人幫”打倒後,他回了省城,而一年後聽說他卻又在坪山縣死於一場離奇的車禍。
現在,尹煥章忽然想起了今晚這來的這兩個有些臉熟的年輕人中,竟有一人長得和當年的鄭之桐驚人的相似。
第一卷 第五章 三\困惑
三 、困惑
尹煥章忽然一下驚醒了過來,電視節目不知什麽時候已經停了,屏幕上閃爍著一片雪花,伴著電視機發出了“沙沙”聲。
尹煥章挪了下身子,伸手抓過身邊的電視遙控器,關閉了機器,又從旁邊的桌子上端起早已涼透的茶水“咕咚”喝了一口,嘆了口氣,自言自語道:“老了,老了,這精神頭也不濟了,這怎麽坐著坐著就睡過去了呢?”
他放下茶杯,一抬頭看看牆上的石英電子鍾已指到淩晨六點一刻了,他站起身,打開了房門,看著遠處的山那邊天就要蒙蒙亮了,不禁在心裏嘀咕道:“這兩個年輕人,到哪去了呢?該不會走了吧!”但一扭頭看著大門栓的嚴嚴實實的,根本沒有打開過,他心裏隨之又生起了一絲不安。想想便又折回屋子關了電暖器,揪亮電筒,借著天邊麻麻亮的微光向院子後頭走去。
這廖家大院一共有三重,進了大門越過一塊粉牆照壁,便是一處寬敞的石板天井,兩邊是兩層樓的一排青瓦廂房,原是給下人們住的。迎著照壁是同為兩層的大客廳,是招待賓朋的所在,大廳門是一堂十二開的鏤空雕花格子門,現在則悉數緊閉。而在大堂兩邊順著廂房的側麵各有兩道寬約三米的圈門可穿入第二重院子。這第二重院子兩邊廂房的格局與前院相同,但院子中則建了一座假山橫坐在一塊約三畝地的一處人工池塘上,池中種了蓮花並放養了百十尾錦鯉,一座觀魚亭緊挨了假山,順著曲折的迴廊連了廳堂前的台階,假山另一頭還植了一叢金絲竹,而一株坪山特有的老梅樹,盤根錯枝橫臥在了池邊,可以說每當夏至則水波輕泛和著滿院荷香,而若是到了冬春交錯則是疏影橫斜,暗香湧動,而如今這一切看來卻顯得那麽黯然和蕭條,滿樹錯雜的枝條也顯得無比的寂寞與孤獨。主樓則要比前院的建築高了一層,堂門也由十二開改成了九開的格子門,但門板做工卻更為考究精緻,這裏邊原是供奉廖氏祖先牌位,畫像的祠堂,平常是不能讓外人隨便進出的。而如今卻也是早已荒寂冷清了。兩邊的廂房則是當年廖家一應家眷的居室。最後一重院子最為寬大,除了廚房外,便是牛廊馬圈,浴房廁所和存放各種雜物的庫房,柴房等附屬建築。而其餘的整個院子都被設計建造為以當地民族特色為主體而又兼容了中原文化符號的園林,裏麵曲徑通幽,瓜果茂盛,植被豐富,一應設計均兼顧了地域四時特性,置身其中那可謂千迴百轉,美不勝收。由此便也可想當年廖家全盛時是何其煊赫,而如今由於缺少養護修葺,則已是雜草叢生,一片破爛陰鬱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