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手電筒的光線射得不遠,無法探到洞廳的邊緣,但逐漸變散的光圈,還是勉強照見了幾處岩縫與小洞。
“這說不定是個法子,”王軍英看向黃班長,“要不要試試?”
黃班長拿過王軍英手裏的電筒,也隨意掃射了幾下。水光倒映、亂影相生、白光礙眼中,黃班長僅掃了幾圈,就關掉了手電筒。
“不行,”黃班長搖了搖頭,“這些洞裏麵的情況恐怕很複雜,也不一定走得出去。要是在裏麵迷了路,那就難辦了。”
“還是先出去再說。”他將手電筒還給了王軍英。
誠然,洞穴裏的情況錯綜複雜,誰也無法擔保裏麵的情況。對於黃班長這個決定,我是贊成的。因為對黑暗的本能恐懼,也因為之前窺視咱們的“蛇人”——誰知道這洞裏是住著一個“蛇人”,還是一窩“蛇人”呢?
保不準那些岩縫細洞裏,盡是它們的老巢呢!
這樣一想,不免額頭滲冷汗。關掉了手電筒,隊伍五人快速走出了洞廳,回到了洞前的碎石灘。
劉思革那幹癟的背囊,又回到了視野裏。老小子要是看到咱們現在的焦頭爛額樣,一定會覺得可笑吧,我苦慨著。
走出拱洞的區域,嶙峋的怪石,變為了密集的植被。綠意入眼,心神才覺安穩。
雖然之前由崖頭上看下來,感覺這個天坑的麵積並不是很大,但真正親臨其中時,才覺得這裏頭的麵積其實不小。
並且仔細一察覺,這裏頭的樹木亂草,要比地麵上的高許多,就算還未進入天坑的中心部分,密集的植被就已將藍天白雲穩穩遮住。
此時的我,在經歷了洞穴裏的“竹籃打水一場空”後,並沒覺得有什麽大不了。如鄧鴻超說的那樣,那麽大一隊越軍士兵都躲過來了,總不至於被一堆石草困住去路。所以,我還在下意識的認為,找到出路,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抬頭望天的我,還未意識到事態有多麽嚴重。
正文 第六十九章 :鼻涕蟲
穿林而行一陣後,領頭的黃班長身姿一拐,帶著隊伍朝向右方的岩壁而行。抬頭一看,岩壁仿若一個身軀無邊的巨人,氣勢威嚴的矗立在眼前。它幾乎呈著九十度與地麵而接,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上腳的地方。
除非我們長了翅膀,才飛得上去。
再順著垂直的岩壁望過去,上麵都是平整的一片,坑窪凹凸的灰石岩上,哪裏找得到出路。一眼看過去,我的心就涼掉了一半。因為我能感覺到,要從天坑的邊緣、要從這垂直而立的崖壁走出去,幾乎是不可能。
可這天坑地貌的構造又決定了,出路,唯有在這些邊緣才能找到。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好比你挖好一個大坑陷阱,等待獵物跳進去,獵物進洞之後,便隻有攀著坑壁才能逃出來。
但這個天坑的“坑壁”對咱們五個來說實在是太大,如果這個天坑是人挖出來的,我們充其量隻能算是誤入陷阱的螻蟻。
黃班長的意思很簡單,出路隻能在天坑的邊緣找到,沒其他辦法或者捷徑可以找。無奈之下,我們也隻能硬著頭皮,繼續沿著峭壁,踏實步子仔細而尋。畢竟,出路不可能會在天坑的中央。我祈禱著,這天坑最好不要是無人涉足過的處女地——如果善良的越南人民,在這些峭壁間開鑿出棧道就好了!
天坑的邊緣地段,不如想像中的那麽好走。石壁與天坑地麵相接的地方,陡峭異常。並且,由於這塊兒是天坑的蔭蔽處,邊緣地段的水分好像很充沛,潮氣很足。靠近地麵的岩壁濕黏一片,水光爍閃,源源不斷的水漬,由石縫擠浸而出,聚集在石麵,或滴或留。
潮氣充沛不是好事情,水分讓腳下的陡峭泥石路麵,生滿了蕨類植物和苔蘚。也還有蘑菇生在朽木上,夾在石縫間。苔蘚成片成片的生長,像是長在天坑邊緣的“邊防線”。
讓人滑腳的苔蘚,走起來很是危險。我們隻好偏移了路線,拐進邊緣處的林子裏。林子裏是泥路,比起石頭上的苔蘚要好走許多。之前我就發現,這天坑裏的樹木要高大許多,而行了一段路之後,發現這些樹木還有往上竄的趨勢。
樹冠沖至五六米高,也許更多,因為我看不到樹冠,無法估量。但高樹帶來的明顯區別是,樹林裏的空間大了許多。
而走在其中仔細看察了一陣後,我又發現,這裏頭的植物不僅高大,還長得非常奇怪。不論是腳邊的草,還是頭頂的樹,都像是我沒見過的新品種。腳邊多生蕨類植物,大的高至臀部或是腰身,小的矮至腿彎兒或是腳踝。不過這究竟是不是平日所見的那種蕨草,我就不得而知了,畢竟它們大得有些不正常。反正在我的記憶裏,我一直將它們認作為蕨草。
除了這些蕨類植物,更還有許許多多我叫不出名的異草奇花。
紅花綠草,紫瓣黃蕊,白芯褐葉,這些奇異的花草倒是讓五個人覺得新鮮稀罕,仿佛進入了自然博物館。前有大洞,洞有嶙峋奇石,現有高林,林裏怪花異草。這個奇特的天坑地貌,還真是讓人長見識。
叢林裏的鳥叫嘰嘰喳喳,分不清是天坑內響出的,還是由懸崖上邊兒傳下來的。五個人端著槍,撫葉而走,跨蕨而行。事實上,這比沒進入天坑之前的跋涉要輕鬆多了,因為大家心裏都清楚,這天坑裏頭不會鑽出越軍士兵,所以就緩下了許多心神。大家將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陡峭的崖壁上邊兒,再用不著一邊走,一邊留察樹林裏的動靜。
“這說不定是個法子,”王軍英看向黃班長,“要不要試試?”
黃班長拿過王軍英手裏的電筒,也隨意掃射了幾下。水光倒映、亂影相生、白光礙眼中,黃班長僅掃了幾圈,就關掉了手電筒。
“不行,”黃班長搖了搖頭,“這些洞裏麵的情況恐怕很複雜,也不一定走得出去。要是在裏麵迷了路,那就難辦了。”
“還是先出去再說。”他將手電筒還給了王軍英。
誠然,洞穴裏的情況錯綜複雜,誰也無法擔保裏麵的情況。對於黃班長這個決定,我是贊成的。因為對黑暗的本能恐懼,也因為之前窺視咱們的“蛇人”——誰知道這洞裏是住著一個“蛇人”,還是一窩“蛇人”呢?
保不準那些岩縫細洞裏,盡是它們的老巢呢!
這樣一想,不免額頭滲冷汗。關掉了手電筒,隊伍五人快速走出了洞廳,回到了洞前的碎石灘。
劉思革那幹癟的背囊,又回到了視野裏。老小子要是看到咱們現在的焦頭爛額樣,一定會覺得可笑吧,我苦慨著。
走出拱洞的區域,嶙峋的怪石,變為了密集的植被。綠意入眼,心神才覺安穩。
雖然之前由崖頭上看下來,感覺這個天坑的麵積並不是很大,但真正親臨其中時,才覺得這裏頭的麵積其實不小。
並且仔細一察覺,這裏頭的樹木亂草,要比地麵上的高許多,就算還未進入天坑的中心部分,密集的植被就已將藍天白雲穩穩遮住。
此時的我,在經歷了洞穴裏的“竹籃打水一場空”後,並沒覺得有什麽大不了。如鄧鴻超說的那樣,那麽大一隊越軍士兵都躲過來了,總不至於被一堆石草困住去路。所以,我還在下意識的認為,找到出路,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抬頭望天的我,還未意識到事態有多麽嚴重。
正文 第六十九章 :鼻涕蟲
穿林而行一陣後,領頭的黃班長身姿一拐,帶著隊伍朝向右方的岩壁而行。抬頭一看,岩壁仿若一個身軀無邊的巨人,氣勢威嚴的矗立在眼前。它幾乎呈著九十度與地麵而接,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上腳的地方。
除非我們長了翅膀,才飛得上去。
再順著垂直的岩壁望過去,上麵都是平整的一片,坑窪凹凸的灰石岩上,哪裏找得到出路。一眼看過去,我的心就涼掉了一半。因為我能感覺到,要從天坑的邊緣、要從這垂直而立的崖壁走出去,幾乎是不可能。
可這天坑地貌的構造又決定了,出路,唯有在這些邊緣才能找到。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好比你挖好一個大坑陷阱,等待獵物跳進去,獵物進洞之後,便隻有攀著坑壁才能逃出來。
但這個天坑的“坑壁”對咱們五個來說實在是太大,如果這個天坑是人挖出來的,我們充其量隻能算是誤入陷阱的螻蟻。
黃班長的意思很簡單,出路隻能在天坑的邊緣找到,沒其他辦法或者捷徑可以找。無奈之下,我們也隻能硬著頭皮,繼續沿著峭壁,踏實步子仔細而尋。畢竟,出路不可能會在天坑的中央。我祈禱著,這天坑最好不要是無人涉足過的處女地——如果善良的越南人民,在這些峭壁間開鑿出棧道就好了!
天坑的邊緣地段,不如想像中的那麽好走。石壁與天坑地麵相接的地方,陡峭異常。並且,由於這塊兒是天坑的蔭蔽處,邊緣地段的水分好像很充沛,潮氣很足。靠近地麵的岩壁濕黏一片,水光爍閃,源源不斷的水漬,由石縫擠浸而出,聚集在石麵,或滴或留。
潮氣充沛不是好事情,水分讓腳下的陡峭泥石路麵,生滿了蕨類植物和苔蘚。也還有蘑菇生在朽木上,夾在石縫間。苔蘚成片成片的生長,像是長在天坑邊緣的“邊防線”。
讓人滑腳的苔蘚,走起來很是危險。我們隻好偏移了路線,拐進邊緣處的林子裏。林子裏是泥路,比起石頭上的苔蘚要好走許多。之前我就發現,這天坑裏的樹木要高大許多,而行了一段路之後,發現這些樹木還有往上竄的趨勢。
樹冠沖至五六米高,也許更多,因為我看不到樹冠,無法估量。但高樹帶來的明顯區別是,樹林裏的空間大了許多。
而走在其中仔細看察了一陣後,我又發現,這裏頭的植物不僅高大,還長得非常奇怪。不論是腳邊的草,還是頭頂的樹,都像是我沒見過的新品種。腳邊多生蕨類植物,大的高至臀部或是腰身,小的矮至腿彎兒或是腳踝。不過這究竟是不是平日所見的那種蕨草,我就不得而知了,畢竟它們大得有些不正常。反正在我的記憶裏,我一直將它們認作為蕨草。
除了這些蕨類植物,更還有許許多多我叫不出名的異草奇花。
紅花綠草,紫瓣黃蕊,白芯褐葉,這些奇異的花草倒是讓五個人覺得新鮮稀罕,仿佛進入了自然博物館。前有大洞,洞有嶙峋奇石,現有高林,林裏怪花異草。這個奇特的天坑地貌,還真是讓人長見識。
叢林裏的鳥叫嘰嘰喳喳,分不清是天坑內響出的,還是由懸崖上邊兒傳下來的。五個人端著槍,撫葉而走,跨蕨而行。事實上,這比沒進入天坑之前的跋涉要輕鬆多了,因為大家心裏都清楚,這天坑裏頭不會鑽出越軍士兵,所以就緩下了許多心神。大家將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陡峭的崖壁上邊兒,再用不著一邊走,一邊留察樹林裏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