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這還真是奇了怪了,我皺了皺眉頭,王軍英那傢夥平時都是悶聲悶氣、恪盡職守,怎麽在這守崗的時間裏開起小差了?
我覺得有些好玩兒,心裏那股爭強好勝的情緒,又給提了出來——我要去逮這“偵察兵楷模”王副班長任務期間開小差的現行!
但是身下的這根枝丫並不如我想像中的粗壯,在上麵蹲著移了幾步,就開始搖晃起來,讓王軍英察覺到了我的行跡。但他顯然不想理會我,見身旁響動,隻是抬頭看了我一眼,就又低回頭了。
這種絲毫不在意的態度,讓我覺著有些掃興。但我又好奇他在研究個什麽,就繼續蹲走著靠到他身旁。定眼一看,剛巧,樹蔭間的陽光透在他的手上,將他手中的東西照得一清二楚。
我看清,王軍英手裏捏的是一團繩子。
“在研究啥呢?”我坐下來,把衝鋒鎗按在腿上,低聲問他。
王軍英不回答,也不看我,隻是繼續揉弄著手中的那團繩子,一會兒捏緊,一會兒放開。山嶺間的鳥鳴永不絕耳,可我這一句問話卻換來了尷尬的沉默。
這我有些難堪,心想這人是不是又回到了啞巴狀態?還是說,我忘記在話裏頭加上他的頭銜——王副班長,才讓他不屑於搭理我這個老小戰士?
剛想對他重複一遍,就見王軍英動動手,將手裏的繩子遞到我眼前。
“還認得這個不?”麵罩下的他,終於壓低聲音回問起我。
我盯了他一眼,然後一手抓過他手裏的繩子。我當然認得這個,這繩子不是普通的繩子,是部隊配發的類似於傘繩那樣的繩。這繩子細,承重力卻很強。因為它外麵裹的一層極薄的布皮,裏麵卻嵌繞著好幾根繩芯。
考慮到任務需要,我們每個人的背包裏都裝有好大一捆,之前索降滑崖頭以及捆山民都是用的這個。
手中的這團繩子,被繞成了一團,隻有個半米多的樣子。顯而易見的是,這段繩子被什麽東西割成了幾截,裏麵的繩芯都飛露了出來。所以這段繩子被割得長一截短一截,每截就隻十來厘米長,根本連不成整體。
我仔細一想,似乎想到了這繩子的來歷,我說:“這是——”
“是捆那人用的。”王軍英替我回答了出來。他那麵罩之下眼睛,直勾勾的盯著我。
說罷,王軍英扭頭往樹下探了幾眼,然後又低聲對我補充說:“這是我追出去的時候,撿上的。”
我眨巴著眼皮,一邊盯著手裏的繩子,一邊回想起“山民事件”的經過。
“想到什麽不對勁了嗎?”王軍英問出了第三句話。
我點頭,然後把腿上的衝鋒鎗掛穩在肩頭。雙手捧起那團繩子湊在眼前,我確認了好一會兒才說:“嗯,是不對勁兒。這玩意兒好像是,被刀子割開的?”
對,我清楚的記得,這繩子當時在山民的手上繞了好幾圈,還打了死結。如果說那山民是用什麽技巧將繩子掙脫,我也許能勉強相信。可是,即便是那山民力氣再大,大能舉香鼎,大能推卡車,我也不認為能將這繩子繃成繩芯飛露的斷狀。
並且,手中的斷繩也應該不會是用力掙開的。因為繩子上整齊的開口能說明,這必定是用鋒利的刀刃割開的。
我又想起了劉思革的說辭,那麽,他口中的“練家子山民”,難道是先奪過劉思革的匕首,然後再是割開捆住自己的繩子?
王軍英聽到我的回答,點點頭。他動動腦袋,離我耳邊近了些。王軍英幾乎是在對我講悄悄話一般,聲音極低:“有人說了謊。”
正文 第十九章 :結論
我睜大了眼睛,側頭看向王軍英。
有人說了慌?
腦袋裏閃過一張臉,不必他指明,我就猜到王軍英口中的這個人指的是誰。
王軍英目光放開我那雙疑訝不已的眼睛,轉頭看向別處。他好像在留察樹下有沒有人在偷聽。
“說謊?”我不自覺的追問了一句,“你說他在說謊?”
我也轉頭看向樹下,幾個人的影子在鬱鬱蔥蔥的樹葉花草中若隱若現。他們離這榕樹有一定的距離。沒人注意到我們的談話。
王軍英又不看我,他的眼神放向前方,微微點頭。
不可能吧,劉思革說了謊?我在心裏懷疑著王軍英的結論。
低頭盯向繩子,我的腦袋開始飛轉起來。
讓我們回想一下“山民事件”的經過:
首先,被我們逮住的山民是個練家子,他手腳力量了得,並且會擒拿武術。在大部分人離開甘蔗林後,在劉思革準備滅口的過程中,他用了一種我們不知曉的技巧掙脫了捆住雙手的繩子,之後憑藉一身了得的功夫,奪過了劉思革手裏的匕首,接著反殺劉思革沒成功,再接著順利從甘蔗林裏跑掉。
劉思革所述的整個過程,差不多就是這樣。
可是呢,手中的這團繩子已出現,讓這段“山民事件”,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雙手被反捆的山民,並不是用什麽特殊的技巧掙脫了繩子,他是直接搶過了劉思革的刀,然後再慢慢割開自己的繩子,最後擊倒劉思革,逃之夭夭。
這聽起來這太不可思議,也太不合乎邏輯了。不過我們再捋清一下事件順序,也能找到一個關鍵點。關鍵點就是,山民假如要掙脫繩子,必定是要用刀。刀不一定隻有劉思革一人有,那有沒有可能是,山民自己藏了一把刀?
我覺得有些好玩兒,心裏那股爭強好勝的情緒,又給提了出來——我要去逮這“偵察兵楷模”王副班長任務期間開小差的現行!
但是身下的這根枝丫並不如我想像中的粗壯,在上麵蹲著移了幾步,就開始搖晃起來,讓王軍英察覺到了我的行跡。但他顯然不想理會我,見身旁響動,隻是抬頭看了我一眼,就又低回頭了。
這種絲毫不在意的態度,讓我覺著有些掃興。但我又好奇他在研究個什麽,就繼續蹲走著靠到他身旁。定眼一看,剛巧,樹蔭間的陽光透在他的手上,將他手中的東西照得一清二楚。
我看清,王軍英手裏捏的是一團繩子。
“在研究啥呢?”我坐下來,把衝鋒鎗按在腿上,低聲問他。
王軍英不回答,也不看我,隻是繼續揉弄著手中的那團繩子,一會兒捏緊,一會兒放開。山嶺間的鳥鳴永不絕耳,可我這一句問話卻換來了尷尬的沉默。
這我有些難堪,心想這人是不是又回到了啞巴狀態?還是說,我忘記在話裏頭加上他的頭銜——王副班長,才讓他不屑於搭理我這個老小戰士?
剛想對他重複一遍,就見王軍英動動手,將手裏的繩子遞到我眼前。
“還認得這個不?”麵罩下的他,終於壓低聲音回問起我。
我盯了他一眼,然後一手抓過他手裏的繩子。我當然認得這個,這繩子不是普通的繩子,是部隊配發的類似於傘繩那樣的繩。這繩子細,承重力卻很強。因為它外麵裹的一層極薄的布皮,裏麵卻嵌繞著好幾根繩芯。
考慮到任務需要,我們每個人的背包裏都裝有好大一捆,之前索降滑崖頭以及捆山民都是用的這個。
手中的這團繩子,被繞成了一團,隻有個半米多的樣子。顯而易見的是,這段繩子被什麽東西割成了幾截,裏麵的繩芯都飛露了出來。所以這段繩子被割得長一截短一截,每截就隻十來厘米長,根本連不成整體。
我仔細一想,似乎想到了這繩子的來歷,我說:“這是——”
“是捆那人用的。”王軍英替我回答了出來。他那麵罩之下眼睛,直勾勾的盯著我。
說罷,王軍英扭頭往樹下探了幾眼,然後又低聲對我補充說:“這是我追出去的時候,撿上的。”
我眨巴著眼皮,一邊盯著手裏的繩子,一邊回想起“山民事件”的經過。
“想到什麽不對勁了嗎?”王軍英問出了第三句話。
我點頭,然後把腿上的衝鋒鎗掛穩在肩頭。雙手捧起那團繩子湊在眼前,我確認了好一會兒才說:“嗯,是不對勁兒。這玩意兒好像是,被刀子割開的?”
對,我清楚的記得,這繩子當時在山民的手上繞了好幾圈,還打了死結。如果說那山民是用什麽技巧將繩子掙脫,我也許能勉強相信。可是,即便是那山民力氣再大,大能舉香鼎,大能推卡車,我也不認為能將這繩子繃成繩芯飛露的斷狀。
並且,手中的斷繩也應該不會是用力掙開的。因為繩子上整齊的開口能說明,這必定是用鋒利的刀刃割開的。
我又想起了劉思革的說辭,那麽,他口中的“練家子山民”,難道是先奪過劉思革的匕首,然後再是割開捆住自己的繩子?
王軍英聽到我的回答,點點頭。他動動腦袋,離我耳邊近了些。王軍英幾乎是在對我講悄悄話一般,聲音極低:“有人說了謊。”
正文 第十九章 :結論
我睜大了眼睛,側頭看向王軍英。
有人說了慌?
腦袋裏閃過一張臉,不必他指明,我就猜到王軍英口中的這個人指的是誰。
王軍英目光放開我那雙疑訝不已的眼睛,轉頭看向別處。他好像在留察樹下有沒有人在偷聽。
“說謊?”我不自覺的追問了一句,“你說他在說謊?”
我也轉頭看向樹下,幾個人的影子在鬱鬱蔥蔥的樹葉花草中若隱若現。他們離這榕樹有一定的距離。沒人注意到我們的談話。
王軍英又不看我,他的眼神放向前方,微微點頭。
不可能吧,劉思革說了謊?我在心裏懷疑著王軍英的結論。
低頭盯向繩子,我的腦袋開始飛轉起來。
讓我們回想一下“山民事件”的經過:
首先,被我們逮住的山民是個練家子,他手腳力量了得,並且會擒拿武術。在大部分人離開甘蔗林後,在劉思革準備滅口的過程中,他用了一種我們不知曉的技巧掙脫了捆住雙手的繩子,之後憑藉一身了得的功夫,奪過了劉思革手裏的匕首,接著反殺劉思革沒成功,再接著順利從甘蔗林裏跑掉。
劉思革所述的整個過程,差不多就是這樣。
可是呢,手中的這團繩子已出現,讓這段“山民事件”,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雙手被反捆的山民,並不是用什麽特殊的技巧掙脫了繩子,他是直接搶過了劉思革的刀,然後再慢慢割開自己的繩子,最後擊倒劉思革,逃之夭夭。
這聽起來這太不可思議,也太不合乎邏輯了。不過我們再捋清一下事件順序,也能找到一個關鍵點。關鍵點就是,山民假如要掙脫繩子,必定是要用刀。刀不一定隻有劉思革一人有,那有沒有可能是,山民自己藏了一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