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企業解體,由於生活所逼,南下廣東深圳打工。在閑暇無聊時,又開始提筆繼續寫作。後來,在一起打工的兒子出錢買了個電腦。可當時我是一個電腦盲。在請教兒子的時候,慢慢學會了打字。於是開始學習網絡創作。


    記憶中的天子殿


    天子殿是一座廟,在我五歲之前,親眼看見它,就在離家不遠的南邊山上聳立著。大概是在文革中的1969年,被當時的白廟公社新民大隊,撤去修建了學校和辦公室。


    我那時由於小,真的沒有去過天子殿。隻是遙遙相對著,看見過它。多年後,聽家鄉人說,天子殿要重新修復,但又是好多年過去了,但還是沒有天子殿的影子。


    文章裏的故事,我也不知道是從哪裏零星道聽途說來的。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回事,我真的不清楚。


    但我要說的,天子殿是真實的。就在世界25首優秀民歌之一《龍船調》的真正發源地——湖北利川柏楊壩鎮。


    可惜,今天再也見不到,昔日天子殿的影子了。


    找尋那傳說中的影子


    找尋那傳說中的影子


    因為不清楚那個傳說,到底感不感人,所以在第二卷第一章“兩個小鎮的傳說”裏,也就算得上是一筆帶過。接著就轉向梅河人家生存和生活的紛爭中去了。到底柏楊壩是不是有過傳說中的一百隻神羊,許多老輩子說得活靈活現。家鄉利川市柏楊壩鎮,筆者王婆賣瓜,認為人傑地靈。隻是出了我這個蠢才而已。目前,中央電視台正在拍攝一部叫《大水井》的30集電視連續劇。那大水井當時的主人,據說是僅遜色於劉文彩的中國第二大地主。


    小時候,我聽見大舅給我繪聲繪色的擺過龍門陣,說是李氏家族開始到大水井來時,是逃荒要飯來的。他們為什麽會在雲霧山的半山腰,生根落點下來,而且一步步的輝煌起來?於是,就有人說,那裏的地形好。筆者一不會陰陽,二不懂地理。隻是在心中,默默地記著,他們的說道。


    結果啊,就將一些影子似的,虛無縹緲的東西,借用到拙作裏來了。自認為有糟粕。但又認為,這才具有民族性。就這樣,給讀者做出了一鍋大雜燴。各有所好,您們是上帝,您們願吃什麽,就挑什麽好了。


    我還得繼續去找尋,那傳說中的影子。


    那條彎彎的小河


    那條彎彎的小河


    在中國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場齊躍山下,流淌著一條小河。也就是在下拙作《梅河遺事》故事裏的梅河。其真實叫法叫做梅子水。沿河兩岸,良田沃土,是家鄉利川的黃金寶地——利中盆地。


    故事裏的“十二尖山對太陽”,十二尖山就在梅子水邊,春夏秋冬的迎著朝陽。


    我添油加醋的賦予它驚奇、神奇、離奇、稀奇的故事,那是出於對家鄉的熱愛。好像不對生養自己的家鄉,造出一些故事,就有枉活此生的感覺。可惜筆拙,編出來的故事,不是那麽的感人。


    可是那條日夜流淌不息的梅子水,始終在澆灌著美麗富饒的故鄉。今天發生的故事,比我所編的故事,要美麗動人得多。


    就是那條彎彎的小河,成為利川人的不舍依戀。過去,聽老輩子說,隻要是利川人,即使走遍天涯海角,到頭來都還是要回到故鄉,離不開胎血之地。相信,大部分中國人,都會有這種戀鄉情結。


    難忘那條舊大路


    記得還是四十年前的立冬之後,一個沒有下雪的黃昏。在屋前玩耍的我,看見大舅從店子上的鹽大路下來,順著田埂,朝著我家走來了。我急忙跑回屋去,對娘說:大舅來了!


    我心裏很高興,從大舅那沉甸甸的擔子裏分析到,大舅肯定又是從雲陽挑著紅糖回來了。今夜又可以喝到幾碗香甜的紅糖水。


    那時的四川,物資比我們這邊還要緊張。


    每年秋收之後,隻要是有力氣的男人,就紛紛向隊長請假,準備挑力到雲陽那邊去,賺幾個來年的油鹽錢回來。


    我看見,我們這邊,也沒有什麽好東西要挑出去賣。不是幾把葉子煙,就是在收購站賣不掉的爛烤菸渣渣。聽說挑過去都能賺不少錢。回來的時候,就挑些過年的紅糖,賣了也可以賺一些錢的。但是,隻要一有運動來,像大舅這樣的一群人,也會被扣上“投機倒把”、“二道三販”的帽子的。有時候,還要挨批鬥。可是一到冬天,他們還是要繼續這種營生的。


    他們所走的那條大路,也就是在下的拙作《梅河遺事》裏的原型。


    山月庵在哪裏?


    曾經有讀過拙作的朋友問我,作品中的山月庵在哪裏。我隻好敷衍說,山月庵也就在湖北利川的柏楊壩。其實,山月庵這個地方,是作者臆造出來的。沒有這個真實地方。因為《梅河遺事》隻是一部小說,不可以當做史料去考證。


    伍劍先生在給拙作第一卷《符家大院》做長評時,這樣說道:“作者唐大權,64年生人,能寫出這樣歷史的東西的確不易,說明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作品中的一些民風民俗寫的俏皮,(如果考證為實,真可以做史料。)作品另一個特點就是語言流暢,娓娓道來,像一個講書人在敘說著,讓讀者感到親切,作為一部作品能做到這樣是不錯的......”但就是括號裏的這句話,叫我無從作答了。因為拙作裏的人物、事件及發生的時間地點,均都無法考證。簡單地說,隻是借用了家鄉的一些地名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梅河遺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大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大權並收藏梅河遺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