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煌的母親跪倒在觀世音菩薩麵前,哭求菩薩進屋去。觀世音菩薩卻說:“是你多年來,不停的苦求我,我才答應你的要求的。你隻要記得我便行了。以後你家就多做些善事吧,孫兒孫女還會來的!”說完又不見其蹤影。


    王衛煌母親之後就請來當地有名的石匠,雕刻了一尊觀音佛像,供在家中,終日祭拜。王衛煌和他的父親,則拿出千兩銀子,在梅河上,建起了一座連接南北的風雨涼橋。在其後的十多年中,王衛煌與章氏,一共生養下了五兒兩女。王家大院的人丁,從此漸漸地興旺了起來。


    第二卷 梅河人家 第三章 王


    二十多年前,一個初夏的晚上,在梅河邊的白鶴石上,神奇的堆起了一座墳墓。攔羊鎮的人們,便把它叫著“飛來墳”。那飛來墳裏,不知埋的是來自何方的何人。在白天裏,看上去它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黃土堆。但是,一到天將黃昏之時,那白鶴石上就興風作浪了起來。那死鬼,一直喊冤叫屈的哭鬧到天亮。因而附近四鄉八裏的百姓,都感到惶恐不安。那每天夜裏的怪聲慘叫,更是攪得人們無法入睡。許多膽小的人家,便是一到半下午的時候,就緊閉了房門。到夜晚裏,再也不敢邁出門去半步。


    住在梅河南岸的王冠烈一家,自然也是深受其害。他家有老有小,夜夜被白鶴石上那死鬼冤魂,吵鬧得雞犬不寧。他王冠烈氣憤地想著,哪天帶著一幫人去,掘掉那座無主墳算了。但老父親王衛煌卻嚴加製止他道:“你小子,怎麽就不好好地想一想。我王家,在攔羊鎮,算得上是一個大族。從來做什麽事情,都是講究忠孝節悌,禮義廉恥的。既然這是一座來歷不明的墳墓,那肯定這其中,就必然有其緣故。你們現在貿然去掘了它,如果之後有人家找上門來,我們該怎麽向別人交待?還是先看一看吧,如果過了一年半載之後,再也沒有人找來,而那冤魂還要繼續吵鬧不止的話。到時再作決斷吧!”


    王冠烈的父親王衛煌,是攔羊鎮當時王家大族的族長,在整個攔羊鎮來說,都聲望極高。老人家如今已有七十多歲的高齡了。他一輩子說話做事,都深受攔羊鎮百姓的稱讚和佩服。尤其是他在三十多歲時,獨自拿出銀兩,建造了梅河上的那座風雨涼橋。讓梅河兩岸的百姓,免除了那擺渡過河之苦後,更是叫梅河兩岸人家,對他感激涕零。若要論他當時的建橋初衷,也還不得不與他的家庭因素有關。但無論他出於什麽樣的目的,可那座風雨橋,的的確確是他家一人出資建造的。沿河兩岸人家,有了他王衛煌修建的風雨橋後,才能便捷地行走於梅河兩岸。


    王冠烈家裏有五弟兄外加兩個妹妹。王冠烈他身為老大,此人看上去,武大三粗的樣子。平時裏,不苟言笑。可一旦開口,那聲音是如雷霆,叫人聞之喪膽。走路兩足生風,帶著一股森森霸氣。平時,一般人隻要一見著他,都惟恐避之不及。他父親王衛煌一見王冠烈這般模樣,便也不斷的訓教他。但王冠烈他卻人長性長,其性情越長越烈。王衛煌轉念一想,現在,整個王家大族裏,人丁越來越多,再加上貧富不均,一族人經常是吵吵嚷嚷不斷。他身為族長,成天裏為族裏的繁雜事務,奔波勞頓不停。漸漸地也感覺到,自己力不從心起來了。莫若將自己的族長之位,趁早傳給那帶著霸氣的大兒子王冠烈算了。自己也還可落得一個清閑。於是在王冠烈四十來歲時,王衛煌就把王家族長的位置,傳給了王冠烈。


    王冠烈在繼任了父親的族長職位後,其個性更加的表露了出來。由於他做任何事情,總是雷厲風行,一馬當先。加之他性情急躁,甚至還有點兒心狠手辣。所以,沒過多久時間,他便把那攔羊鎮的王姓大族,給治理得服服帖帖的了。縱然有王姓人家因事在吵鬧打鬥,但隻要一見王冠烈的影子出現,便先自停止了下來。其他張李外姓人家,無非是對王冠烈的治理宗族能力,既羨慕又眼紅而已。


    王冠烈下邊的四個弟弟,一個個的也長得生龍活虎,誌氣昂昂的。他們一家子,在攔羊鎮上開著獨一無二的酒坊。梅河南北人家所種的苞穀,全都讓他王家酒坊給收購了過來。其他人也不敢再去染指。憑著大酒坊,他們一家人過著十分富裕的生活。


    王冠烈所娶之妻,乃梅河北岸大戶陳展鶴家的麽女兒陳桂枝。若論那陳展鶴,在攔羊鎮來說,自然也是一戶名門望族。他家早年在七嶽山麓,就開了一家煤礦。礦裏有幾百號人,在為他家不停地勞動著。其收入,可算得上是日進鬥金。王陳兩家的聯姻,在整個攔羊鎮,可真是門當戶對,珠聯璧合了。


    王衛煌的次子王冠福,三子王冠祿,四子王冠壽,麽兒王冠禧。都已前後相繼成親。所娶之婦,也都是攔羊鎮和百羊鎮,及七嶽山北邊,四川地盤上的名門望族之女。


    短短的三、四十年間,王衛煌家便由一顆獨苗,衍生為一個四世同堂的多口之家。這中間,攔羊鎮的人,見著就眼紅。甚至連姓王的本姓族人,也對人財兩旺的王衛煌家,心生妒嫉。再加上王冠烈接任族長之職後,由於性格使然,難免對族人有所不公。這就更使得攔羊鎮人,對他家恨之入骨起來。可他們又懾於王衛煌家財大氣粗,人多勢眾。一個個的都隻能把怨恨埋藏於心底。但願有朝一日,那王衛煌家,如那山溪之水,速漲速落下去才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梅河遺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大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大權並收藏梅河遺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