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林大個兒不知什麽時候已經將頭燈戴在了頭上,金神仙一發話,他立馬兒打開了開關。
“還是你小子鬼呀!怪不得不長骨頭也不長肉,除了心眼發達了,其他地方都萎縮了。”張廚子一邊掏出自己的頭燈,一邊不忘在嘴上報復著林大個兒。
我也從背包掏出頭燈,佩戴好後打開了開關。
因為是晚上行動,出發前我們每個人都帶了手電筒和頭燈。頭燈個頭兒不大,但用的是led燈泡,如果開弱光,至少可以連續照明60個小時以上,根本不需擔心電量不夠用。
三盞頭燈的光加在一起,一下使我們周圍的空間明亮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揉了揉眼睛,想看看四周是什麽情況。
我們所在的地方,大概有兩米高,一米五寬,旁邊的洞壁依稀可以看出石牆的樣子。腳下高低不平,但仔細看,還是能夠發現埋在土中的明顯經過加工的大小條石或石板。
“大個兒,你看了沒?這地下還真有東西。”張廚子瞪大眼睛,一邊伸出手摸著幾塊被清理幹淨的條石,一邊嘖嘖稱奇。
林大個兒抬眼往前看了看,道:“上邊堆了那麽多土,這裏也不知道挖了有多深。那些人真是下了功夫了!”
金神仙四處若有所思,沒接著林大個兒的話往下說,卻皺起眉頭自言自語道:“怪哉!怪哉!”
“怎麽了?神仙,難道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我忍不住問。
“哦,沒什麽,”金神仙抬起頭,看了我們三個一眼說:“三個孩兒,別耽擱,往前走。”
往裏走了不到十米,空間又變得狹窄起來。而且,地道的斷麵也不再那麽規整,而繼續往裏走幾米,空間又驟然變大。就在這時,我們幾乎同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在我們經過的地方,頭頂、左右甚至腳下的地麵到處都刷了一層白灰漿。從白灰漿的狀態看,雖說肯定刷了有些日子,但也絕對不可能是幾百年前的東西。
“這是幹啥?刷點白灰,置辦點家具,常住呀?”張廚子彎著腰,一邊到處摸著,一邊問。
林大個兒也很好奇:“嗯,是有點怪。這地道看著挖了也沒多長時間呀!”
白灰漿極為淡薄,其實看不出是刷上去的還是淋上去的,根本就沒有覆蓋住裏麵的泥土或者石塊,手摸的時候也感覺不到白灰漿的存在。頭燈的燈光照上去,隻是一片慘澹的白色。這種白森森的效果,要說是裝飾,倒還不如沒有。
見金神仙在前麵低著頭小心前行而不說話,張廚子忍不住道:“神仙,您別悶了壺呀!您說這大白粉幹嘛的?”
“嘿嘿,實話講,神仙我一進來就發現了這個異常,不過我老人家也不確定其中的緣由哇!驅蟲?辟邪?待神仙我先探究探究。”
大家都沒想到,金神仙竟然也說不出原因來。
我抬起頭,順著地道往遠處看了看,隻見白花花一片,其間摻雜著土石的灰黑色,在頭燈燈光的照射下,顯得詭異而沒有生機,讓人有些窒息。
我感覺到自己的頭筋猛烈跳動,朦朦朧朧中,這情景竟然有些熟悉,似乎在哪裏見過。我用力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絞盡腦汁搜索著塵封多年的記憶,回想著到底是在什麽地方經歷過類似的場景。
棺道!是的,這像極了棺道。
在我的老家,有一個習俗。人去世後,即便買不起棺材,在下葬前,也要在墳坑旁修一條棺道。沒有棺道,死人的靈魂就會迷失路途,變成孤魂野鬼。
棺道是我們的俗稱,不過老人們都更樂意稱其為“生道”。其實,就是用木頭和高粱杆搭成的一個通道,裏外都用白布蒙住。後來,可能是因為白布太浪費,就換成了白紙,再後來又換成了黃草紙噴上白灰漿,甚至,到了後來,很多人家連黃草紙幹脆都不用,而直接在高粱秸上噴白灰漿的。
棺道的長短沒有什麽標準,有錢人家長一些,窮人家就短一些,墓坑就在棺道的盡頭。
入殮(即亡者入棺)之後,要把棺材順著棺道抬到墳坑邊上,稱為“停棺”。而在下葬前一天晚上,一些陪葬的東西也要從棺道抬進去,供在棺材前頭。其中,不管窮人富人,有一個東西必不可少,那就是食罐。
食罐一般是一個小琉璃陶甕,亡人的親朋好友每個人往裏麵倒一碗菜飯,然後用黃紙把甕口封住,和棺材埋在一起,目的是為了讓亡人在另一個世界有飯吃,不至於餓著。
往棺道裏送食罐有講究,那就是必須由童男抬進去,而且不能白抬——誰抬了食罐,就要給誰“買路費”。由於有這幾塊錢的買路費,而且“棺道”和“官道”諧音,所以,這個差事就成了一個搶手的活兒,一般都是由村長和支書家的孩子完成。
村長家的孩子叫大任,支書家的孩子叫必升。
這兩個孩子都比我大一歲,最愛玩的遊戲就是滋尿——不是那時小孩兒們常玩的滋尿和泥的遊戲,而是往水裏滋。
有尿的時候,這倆人憋住不尿,朝著村後的水井就跑。看見有人用扁擔挑水,他們就會偷偷跟在後麵,趁人不注意褪下褲子把尿滋進扁擔後麵的水桶裏。要是碰不見挑水的,他倆就站在水井邊的台子上,往井裏滋。
“還是你小子鬼呀!怪不得不長骨頭也不長肉,除了心眼發達了,其他地方都萎縮了。”張廚子一邊掏出自己的頭燈,一邊不忘在嘴上報復著林大個兒。
我也從背包掏出頭燈,佩戴好後打開了開關。
因為是晚上行動,出發前我們每個人都帶了手電筒和頭燈。頭燈個頭兒不大,但用的是led燈泡,如果開弱光,至少可以連續照明60個小時以上,根本不需擔心電量不夠用。
三盞頭燈的光加在一起,一下使我們周圍的空間明亮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揉了揉眼睛,想看看四周是什麽情況。
我們所在的地方,大概有兩米高,一米五寬,旁邊的洞壁依稀可以看出石牆的樣子。腳下高低不平,但仔細看,還是能夠發現埋在土中的明顯經過加工的大小條石或石板。
“大個兒,你看了沒?這地下還真有東西。”張廚子瞪大眼睛,一邊伸出手摸著幾塊被清理幹淨的條石,一邊嘖嘖稱奇。
林大個兒抬眼往前看了看,道:“上邊堆了那麽多土,這裏也不知道挖了有多深。那些人真是下了功夫了!”
金神仙四處若有所思,沒接著林大個兒的話往下說,卻皺起眉頭自言自語道:“怪哉!怪哉!”
“怎麽了?神仙,難道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我忍不住問。
“哦,沒什麽,”金神仙抬起頭,看了我們三個一眼說:“三個孩兒,別耽擱,往前走。”
往裏走了不到十米,空間又變得狹窄起來。而且,地道的斷麵也不再那麽規整,而繼續往裏走幾米,空間又驟然變大。就在這時,我們幾乎同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在我們經過的地方,頭頂、左右甚至腳下的地麵到處都刷了一層白灰漿。從白灰漿的狀態看,雖說肯定刷了有些日子,但也絕對不可能是幾百年前的東西。
“這是幹啥?刷點白灰,置辦點家具,常住呀?”張廚子彎著腰,一邊到處摸著,一邊問。
林大個兒也很好奇:“嗯,是有點怪。這地道看著挖了也沒多長時間呀!”
白灰漿極為淡薄,其實看不出是刷上去的還是淋上去的,根本就沒有覆蓋住裏麵的泥土或者石塊,手摸的時候也感覺不到白灰漿的存在。頭燈的燈光照上去,隻是一片慘澹的白色。這種白森森的效果,要說是裝飾,倒還不如沒有。
見金神仙在前麵低著頭小心前行而不說話,張廚子忍不住道:“神仙,您別悶了壺呀!您說這大白粉幹嘛的?”
“嘿嘿,實話講,神仙我一進來就發現了這個異常,不過我老人家也不確定其中的緣由哇!驅蟲?辟邪?待神仙我先探究探究。”
大家都沒想到,金神仙竟然也說不出原因來。
我抬起頭,順著地道往遠處看了看,隻見白花花一片,其間摻雜著土石的灰黑色,在頭燈燈光的照射下,顯得詭異而沒有生機,讓人有些窒息。
我感覺到自己的頭筋猛烈跳動,朦朦朧朧中,這情景竟然有些熟悉,似乎在哪裏見過。我用力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絞盡腦汁搜索著塵封多年的記憶,回想著到底是在什麽地方經歷過類似的場景。
棺道!是的,這像極了棺道。
在我的老家,有一個習俗。人去世後,即便買不起棺材,在下葬前,也要在墳坑旁修一條棺道。沒有棺道,死人的靈魂就會迷失路途,變成孤魂野鬼。
棺道是我們的俗稱,不過老人們都更樂意稱其為“生道”。其實,就是用木頭和高粱杆搭成的一個通道,裏外都用白布蒙住。後來,可能是因為白布太浪費,就換成了白紙,再後來又換成了黃草紙噴上白灰漿,甚至,到了後來,很多人家連黃草紙幹脆都不用,而直接在高粱秸上噴白灰漿的。
棺道的長短沒有什麽標準,有錢人家長一些,窮人家就短一些,墓坑就在棺道的盡頭。
入殮(即亡者入棺)之後,要把棺材順著棺道抬到墳坑邊上,稱為“停棺”。而在下葬前一天晚上,一些陪葬的東西也要從棺道抬進去,供在棺材前頭。其中,不管窮人富人,有一個東西必不可少,那就是食罐。
食罐一般是一個小琉璃陶甕,亡人的親朋好友每個人往裏麵倒一碗菜飯,然後用黃紙把甕口封住,和棺材埋在一起,目的是為了讓亡人在另一個世界有飯吃,不至於餓著。
往棺道裏送食罐有講究,那就是必須由童男抬進去,而且不能白抬——誰抬了食罐,就要給誰“買路費”。由於有這幾塊錢的買路費,而且“棺道”和“官道”諧音,所以,這個差事就成了一個搶手的活兒,一般都是由村長和支書家的孩子完成。
村長家的孩子叫大任,支書家的孩子叫必升。
這兩個孩子都比我大一歲,最愛玩的遊戲就是滋尿——不是那時小孩兒們常玩的滋尿和泥的遊戲,而是往水裏滋。
有尿的時候,這倆人憋住不尿,朝著村後的水井就跑。看見有人用扁擔挑水,他們就會偷偷跟在後麵,趁人不注意褪下褲子把尿滋進扁擔後麵的水桶裏。要是碰不見挑水的,他倆就站在水井邊的台子上,往井裏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