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清末那幾年:一幕未散場的潛伏傳奇 作者:雪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想妥了,革命黨一旦東征西討得了天下,四海昇平、八方安靖之時,我便告老還鄉,娶了祝氏,加倍寵愛她些,趁著不太老,生上幾個聰明仁智的孩兒。打春暖花開,祝氏越發粉團一樣,看著饞人,隻要與她調笑,她總再三阻攔。若強她,她則沉著臉起身便走,說身子睏倦,先要去睡了,拿她一點辦法沒有,因此我倆就隻能這樣臉對臉地蹉跎時日。我盼著革命成事的心氣,較他人更盛三分。到那時,我終日大門不出,抱抱孩子,種種牡丹。閑了,喝兩盅,條凳上一躺,鼾鼾地睡去,捎帶腳再做個子孫滿堂的夢,豈不不勝奇喜?正美著,突然有人拍我一掌:“作甚怪來,自己隻顧傻笑?”驀回首,見是祝氏。我笑道:“我正做夢娶媳婦呢,娶的媳婦恰恰是你。”祝氏埋頭自嘆道:“咱一個殘花敗柳,怎配得上堂堂的驛丞。”出言的味道聽著不對,我知道又捅了她的肺管子,不敢說了。
無奈我殺人太多,罪孽深重,不可不防,便特意在景兒門楣上掛上一盞燈籠,叮嚀祝氏萬勿熄了它,避避邪總是好的。待我到了驛館,見前後院俱設了長明燈,濃濃一院春色,好不亮堂。我對王品說:“驛館怎裝扮得跟青樓一個樣,敢是哪個到破瓜之期的小女待等誰人梳攏?”王品也湊趣地道了一個萬福,捏著嗓子學那大茶壺聲調:“就等您老了,今兒個怎得工夫在此閑遊?”雖是都嘻嘻哈哈,實則個個人心惶惶,不知那個女鬼是衝著誰來的。私下裏或在家設堂或到廟裏去超度孤魂,又戒了幾天的葷腥。果然管用,數日裏館驛上下安息了許多,悄然無聲;好在那個女鬼還算仁義,從此再也沒來現身,各自都放心不少。復又談笑暢飲,也重又關心起後花園的花花草草,評評夭桃如何艷,紅杏如何濃,牡丹則如何富貴,一如尋常。我想,人真是沒個記性……
隻有李耳總是一臉斯文氣象,邀他坐席也勉強得很,酒更飲不下,強不過時僅沾沾唇做個樣子而已,似有萬千心事。問與他最投契的王品是何緣故,王品也答不上,隻說:“要知其中奧妙,除非問他自己。”我越發地留意起王品來,憂也沒用,疑也徒然,不若我盯他一盯,解開謎團。一日,見李耳出了驛館,一步懶一步,邁不開腿的樣子,我百米之外尾隨著他,瞬間也曾轉過一個念頭:李耳跟我也算交情不錯,盯他的梢妥是不妥?繼而又想:光緒還是老妖婆的親外甥兒呢,說將他罷了還不就罷了?況且我也未必是害他,若能度他自當度他一度,不至於走邪道。街上人流如織,偏一個賣豆腐的攔住了我。他本來與我就相熟,不免要扯上兩句閑話;待敷衍過他,李耳早已不知去向。這個李耳倒還真有些道行,居然能把我甩掉。我心下仿佛受了一場天大的屈辱,百般氣苦,憤憤地起誓道:我非要摸清他的來路,讓他曉得我老林的手段!
七
房二爺和蒲先生說:
“聽誰說過官府要拿書鋪的黃老闆嗎?”
“不曾聽說。”
“那他怎會跑路呢?”
“他不會是跟拳民或是洋人有些瓜葛吧?若是一般的逃難,何至於嚇得魂不附體,倉皇出逃?到銀號,打上幾千兩的銀票,拿信封封了,遞至衙門口去便已無事。話又說回來,他黃老闆也忒過分,即便有風吹草動,也當知會你我一聲才對啊。我三人往日無讎,近日又無冤,知道信兒,不但不能惡以相報,反會黨護他些,免他落難。於今,東西南北,也不知黃老闆哪裏去留腳,更不知到何日能再見,唉……”
如此說來,你我都小瞧了他,我們當他是籠中鳥,卻原來他是天上的鳳,定然是有些來歷的。你也不必悲傷,此一去,他登高遠望也不可知,何時衣錦還鄉來更說不定,隻可惜通州城荒疏了一家好端端的買賣,我兄弟少了一個知己。
“算了,從前的恩怨,可以兩忘了,想也是徒然。”
現在泡茶樓的隻剩下開花鋪的房二爺和開香鋪的蒲先生了。開書鋪的黃老闆丟下生意,突然出走,讓他們二位倍感荒涼,湊一塊兒,總免不了叨叨起他。
他們倆都疑雲重重,聽說黃老闆小時進學,名第不是一位,定是二位,總不出三位,可他為何棄了衣巾,跑到通州城來開了個書鋪,這是他們倆最想知道的。其次,便是戊戌定了,庚子也平了,兵亂都已過去,他黃老闆反倒跑了。他二人恨他太匆匆,不曾問個明白,越不明白就越想明白,胸中不禁千思萬慮,腸回九轉。一日,房二爺實在憋悶不過,便撬開書鋪的天窗,跳將進去,細細搜尋一番。但見書架林立,停停當當,料然不是慌張離去的;再看抽屜裏帳簿跟銀子也都俱在,倒似臨時出門辦貨有個十天半月就回來的樣子。房二爺更覺得奇異,因怕蒲先生知道首尾,沒敢太耽誤,便急急出了鋪子,又將窗子整修如故,叫人無法發現。所以,今兒個他跟蒲先生說話,卻閉口不提書鋪裏的所見,管自裝糊塗。
“我到衙門口打問過,那裏並不曾傳他,也未聽說誰刁難他。黃老闆一去,肯定別有緣由,隻是你我兄弟猜不到就是了,隻得抓耳撓腮思疑了。”“我曉得街上有洋人畫像,畫出來跟真人一個樣,當初要叫黃老闆畫上一張就好了,叫官府查找起來也近便些。你難道還不知道?有個洋人就在浙江局門前擺畫攤兒,幾個大子兒可以畫一幅,先頭衙門口還不讓,趕他……”“衙門口真閑得慌,連這種事也要管?”
無奈我殺人太多,罪孽深重,不可不防,便特意在景兒門楣上掛上一盞燈籠,叮嚀祝氏萬勿熄了它,避避邪總是好的。待我到了驛館,見前後院俱設了長明燈,濃濃一院春色,好不亮堂。我對王品說:“驛館怎裝扮得跟青樓一個樣,敢是哪個到破瓜之期的小女待等誰人梳攏?”王品也湊趣地道了一個萬福,捏著嗓子學那大茶壺聲調:“就等您老了,今兒個怎得工夫在此閑遊?”雖是都嘻嘻哈哈,實則個個人心惶惶,不知那個女鬼是衝著誰來的。私下裏或在家設堂或到廟裏去超度孤魂,又戒了幾天的葷腥。果然管用,數日裏館驛上下安息了許多,悄然無聲;好在那個女鬼還算仁義,從此再也沒來現身,各自都放心不少。復又談笑暢飲,也重又關心起後花園的花花草草,評評夭桃如何艷,紅杏如何濃,牡丹則如何富貴,一如尋常。我想,人真是沒個記性……
隻有李耳總是一臉斯文氣象,邀他坐席也勉強得很,酒更飲不下,強不過時僅沾沾唇做個樣子而已,似有萬千心事。問與他最投契的王品是何緣故,王品也答不上,隻說:“要知其中奧妙,除非問他自己。”我越發地留意起王品來,憂也沒用,疑也徒然,不若我盯他一盯,解開謎團。一日,見李耳出了驛館,一步懶一步,邁不開腿的樣子,我百米之外尾隨著他,瞬間也曾轉過一個念頭:李耳跟我也算交情不錯,盯他的梢妥是不妥?繼而又想:光緒還是老妖婆的親外甥兒呢,說將他罷了還不就罷了?況且我也未必是害他,若能度他自當度他一度,不至於走邪道。街上人流如織,偏一個賣豆腐的攔住了我。他本來與我就相熟,不免要扯上兩句閑話;待敷衍過他,李耳早已不知去向。這個李耳倒還真有些道行,居然能把我甩掉。我心下仿佛受了一場天大的屈辱,百般氣苦,憤憤地起誓道:我非要摸清他的來路,讓他曉得我老林的手段!
七
房二爺和蒲先生說:
“聽誰說過官府要拿書鋪的黃老闆嗎?”
“不曾聽說。”
“那他怎會跑路呢?”
“他不會是跟拳民或是洋人有些瓜葛吧?若是一般的逃難,何至於嚇得魂不附體,倉皇出逃?到銀號,打上幾千兩的銀票,拿信封封了,遞至衙門口去便已無事。話又說回來,他黃老闆也忒過分,即便有風吹草動,也當知會你我一聲才對啊。我三人往日無讎,近日又無冤,知道信兒,不但不能惡以相報,反會黨護他些,免他落難。於今,東西南北,也不知黃老闆哪裏去留腳,更不知到何日能再見,唉……”
如此說來,你我都小瞧了他,我們當他是籠中鳥,卻原來他是天上的鳳,定然是有些來歷的。你也不必悲傷,此一去,他登高遠望也不可知,何時衣錦還鄉來更說不定,隻可惜通州城荒疏了一家好端端的買賣,我兄弟少了一個知己。
“算了,從前的恩怨,可以兩忘了,想也是徒然。”
現在泡茶樓的隻剩下開花鋪的房二爺和開香鋪的蒲先生了。開書鋪的黃老闆丟下生意,突然出走,讓他們二位倍感荒涼,湊一塊兒,總免不了叨叨起他。
他們倆都疑雲重重,聽說黃老闆小時進學,名第不是一位,定是二位,總不出三位,可他為何棄了衣巾,跑到通州城來開了個書鋪,這是他們倆最想知道的。其次,便是戊戌定了,庚子也平了,兵亂都已過去,他黃老闆反倒跑了。他二人恨他太匆匆,不曾問個明白,越不明白就越想明白,胸中不禁千思萬慮,腸回九轉。一日,房二爺實在憋悶不過,便撬開書鋪的天窗,跳將進去,細細搜尋一番。但見書架林立,停停當當,料然不是慌張離去的;再看抽屜裏帳簿跟銀子也都俱在,倒似臨時出門辦貨有個十天半月就回來的樣子。房二爺更覺得奇異,因怕蒲先生知道首尾,沒敢太耽誤,便急急出了鋪子,又將窗子整修如故,叫人無法發現。所以,今兒個他跟蒲先生說話,卻閉口不提書鋪裏的所見,管自裝糊塗。
“我到衙門口打問過,那裏並不曾傳他,也未聽說誰刁難他。黃老闆一去,肯定別有緣由,隻是你我兄弟猜不到就是了,隻得抓耳撓腮思疑了。”“我曉得街上有洋人畫像,畫出來跟真人一個樣,當初要叫黃老闆畫上一張就好了,叫官府查找起來也近便些。你難道還不知道?有個洋人就在浙江局門前擺畫攤兒,幾個大子兒可以畫一幅,先頭衙門口還不讓,趕他……”“衙門口真閑得慌,連這種事也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