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看罷,清淚長流,嘆道:“孔明先生一言,使孤若撥雲見日也!”遂請來龐統、法正,給他們看了書信。龐統看罷,低頭不語,法正道: “孔明甚明也!大王可即日返還成都,登基正位,然後北伐。”劉備道:“若是在荊州稱帝如何?”法正道:“荊州所治諸州郡,皆多殘破, 又與曹軍相接,不合大禮。不如成都天府之國,可以為都也。”劉備道:“隻是此處各路軍馬,皆臨敵所向,孤若回川稱帝,這裏如何是好? ”法正道:“如今曹軍已退,大王正好整頓甲兵,分派精軍強將,扼守長江,其餘軍馬可回川整頓。日後從漢中取長安北伐,方為要道也。” 劉備從之。法正遂拉了龐統,自己出來。
次日,又得光祿大夫譙周上表,言近有祥風慶雲之瑞;成都西北角有黃氣數十丈,沖霄而起;帝星見於畢、胃、昴之分,煌煌如月。此正應漢 中王當即帝位,以繼漢統雲雲。劉備主意遂定,於是留張飛與梁山軍守把荊州,自提數萬川軍,車駕迴轉。龐統道:“大王,曹操雖退,難保 不捲土而來。臣願守此地,為張益德參謀。”劉備大喜:“如此有勞士元了。”一邊自己西行。途徑白帝城,太守李嚴出迎道:“聞大王此去 欲要正位續統,微臣甚是欣說。”劉備私道:“正方,以你看來,孤稱帝相宜與否?直言相告。”李嚴道:“正相宜也。天子者,順天意而佑 萬民也,故能者與德者居之。先上頗具品德,惜被曹操挾製,未得施展;曹操才華無雙,惜無好生之德。遍觀當世,唯大王才德登頂,若治天 下,必教萬民安康。此之謂天命所歸,眾望所歸也。且又是漢室宗親,何以不宜?”劉備大喜。
當夜宿於白帝城,夜來忽報諸葛太尉又有書信自成都來。劉備拆開看時,書雲:
“聞大王欲定都成都,臣愚意以為不可。成都雖然富庶,偏在川西,隻合守作持家之本,不足號令天下。以臣愚見,未若暫定都江陵。荊襄之 地,東聯吳會,西接巴蜀,北逼宛洛,南靠交廣,乃四征之地。今三麵屬我,定都於此,正足調集各方兵馬糧草,然後並立北進,以策左右二 翼,合力北伐。待取了洛陽,然後遷都,中鎮四海,有何不可?今若定都川內,雖有山川之險,然反不利開拓也。”
劉備看罷,又召法正、李嚴商議。法正撇嘴道:“所言甚多,無非講荊州連三方皆便利。隻是荊州小半數在曹軍手裏,倘為都城,畢竟少了莊 嚴。”李嚴低聲道:“且當初劉焉在京,請調至益州,何哉?以本處有天子氣也。昔日高祖便是起自巴蜀漢中,遂破強楚而取天下。大王可借 此詳風也。”劉備聞言點頭:“孝直,正方所言甚是。孤意決矣。”
建安二十一年十一月,劉備回成都,先為皇帝發喪,追諡為“孝湣皇帝”。諸葛亮聞他定在成都稱帝,心下微嘆,回頭謂馬謖道:“某之失也。龐士元是不贊大王登基,法孝直才略無雙,胸襟卻不甚廣,因自家是川內人,便心想大王定都川中,卻未顧及天下大勢也。今定都川內,日後興平天下,卻要費些周折了。”
正自準備,忽聞許都消息傳來。原來曹操在荊襄與劉備對峙,忽聞天子死,遂約束各路退兵,自己帶著司馬懿、劉曄,急急趕回。回到許都,曹丕引眾臣來見,說道:“天子被害,廢後伏氏,定作魁首,已然滿門處斬。”曹操隻微微頜首道:“天子靈柩何在?”曹丕道:“尚在偏殿設祭。”曹操遂親到偏殿祭祀一 番,放聲大哭道:“陛下,陛下,昔者董逆恣凶,餘賊禍亂,兩京蒙塵,聖駕奔波。微臣不憚擅越,提師迎駕許都,以暫安朝廷,邇來二十年 矣!多載君臣相顧,常蒙聖意垂憐,恩賞有加,臣雖萬死,願安定四海以報陛下也!今四海未一,而陛下為奸人所害,臣之過也!今臨祭垂泣 ,再表心意:臣敢負天下人,獨不敢赴陛下也!”
回到魏王府邸,曹丕近身稟道:“父王,今漢帝既死,天下無主,父王威加四海,頗孚人望,何不就此效堯舜之事?”曹操聞言,勃然變色道 :“豎子欲使我居於爐火上乎?昔袁術自度兵足糧多,行大逆之事,須臾眾叛親離,客死路途,汝豈不知乎?休得為此胡言!”曹丕諾諾連聲 ,告退而下。
曹操自與司馬懿、劉曄商議一夜,次日召集群臣道:“陛下既崩,國不可一日無主。今當立新主也。”王朗出曰:“大王,先帝子息無多,廢 後伏氏所生二子,已以逆而同誅。今有貴妃曹氏,所生皇子傑,可立為新帝也。曹貴妃性行賢淑,可以監國。”曹操看群臣,皆無異議,遂於 十一月行登基禮,立皇子劉傑為新君,其母曹貴妃立為皇太後,追諡先帝劉協為孝獻皇帝。那劉傑年方八個月,乃是曹操之外孫也。以曹操本 為魏王,尊貴已極,不再加封;群臣盡皆賞賜。改元新平,大赦天下。各地守牧官員皆上表為賀,孫權亦在壽春上表問安。那皇帝劉傑乃一待 哺嬰孩,如何懂得國政?便是皇太後曹節也隻是略知一二。這漢家軍國大事,原本權柄便盡在曹操,先前獻帝在時,尚日常詢問,發些旨令。 如今這小皇帝母子卻是一概不問,於是曹操更行方便。
消息傳到成都,諸葛亮與法正並眾官都勸劉備:“曹操立其外孫為偽帝,雖未明篡位,其心天下昭然,且更把玩君權。大王亦速速正位,以絕曹操之名。”劉備從之。於是群臣連署上表勸進,又遣博士許慈、諫議郎孟光掌禮,築壇於成都武擔之南。諸事齊備,多官整設鑾駕,迎請漢 中王登壇致祭。譙周在壇上,高聲朗讀祭文曰:“惟建安二十二年正月,皇帝備,敢昭告於皇天後土:漢有天下,歷數無疆。曩者王莽篡盜, 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存。今曹操阻兵殘忍,戮殺主後,罪惡滔天。群下將士,以為漢祀墮廢,備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罰。備懼無 德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遐荒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高、光之業,將墜於地,謹擇吉日,登壇告祭,受皇帝璽綬,撫臨四方。惟神饗祚漢家,永綏歷服!”讀罷祭文,孔明率眾官恭上玉璽。漢中王受了,捧於壇上,再三推辭曰:“備無才德,請擇有才德者受之。”孔明奏曰:“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於天下,況是大漢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復何讓焉!”文武各官,皆呼萬歲。拜舞禮畢,改元章武元年。立吳懿之妹吳氏為皇後,長子劉禪為太 子;封次子劉永為魯王,三子劉理為梁王;封諸葛亮為丞相,龐統為太尉,法正為司空,許靖為司徒;大小官僚,一一升賞。又任張飛為車騎將軍,馬超為驃騎將軍;黃忠為征東將軍,李俊為鎮東將軍;柴進為征南將軍,士燮為鎮南將軍;魏延為征西將軍,吳用為平西將軍,劉封為安西將軍;宋江為征北將軍,馬岱為平北將軍,林沖為安北將軍;又以趙雲為前將軍,陳到為左將軍,魯智深為右將軍,史進為後將軍--此四將軍者,隨皇師征戰也。又有曹軍大將孫立,在襄江一戰被俘,經安道全醫治痊癒,情願歸降,授位安南將軍,又把前番關羽水淹七軍之日,有二降將董衡、董超,關羽崩壞之日,亡命上庸者,撥與他作部下。又以武功兵略,封馬超、張飛、魏延、黃忠、趙雲、陳到、魯智深、史進、林沖,號九虎上將。梁山軍中,除上麵數將外,梁山軍一路,有楊誌、秦明、花榮、公孫勝、李應為將軍;李逵、三阮、安道全、石秀為中郎將;宣贊、郝思文、陳達、項充、時遷、戴宗、呂方、郭盛、孔明、蔣敬、宋清、.薛永為校尉,裴宣、金大堅、鄭天壽為都尉。東海軍李俊一路,有朱仝為將軍,童威、楊雄、朱富、歐鵬、鄧飛為中郎將。馬超手下,穆弘、施恩為中郎將,穆春為校尉;其餘各路投劉備手下的,武鬆、劉唐、徐寧、張清為將軍,孟康、杜遷、黃信為中郎將,丁得孫、鄒潤為校尉,龔旺為都尉。連宋江夫人馬雲祿,也封了“神駿將軍”之職。一邊大赦天下。兩川、荊州、交廣、吳會軍民,無不欣躍。
次日,又得光祿大夫譙周上表,言近有祥風慶雲之瑞;成都西北角有黃氣數十丈,沖霄而起;帝星見於畢、胃、昴之分,煌煌如月。此正應漢 中王當即帝位,以繼漢統雲雲。劉備主意遂定,於是留張飛與梁山軍守把荊州,自提數萬川軍,車駕迴轉。龐統道:“大王,曹操雖退,難保 不捲土而來。臣願守此地,為張益德參謀。”劉備大喜:“如此有勞士元了。”一邊自己西行。途徑白帝城,太守李嚴出迎道:“聞大王此去 欲要正位續統,微臣甚是欣說。”劉備私道:“正方,以你看來,孤稱帝相宜與否?直言相告。”李嚴道:“正相宜也。天子者,順天意而佑 萬民也,故能者與德者居之。先上頗具品德,惜被曹操挾製,未得施展;曹操才華無雙,惜無好生之德。遍觀當世,唯大王才德登頂,若治天 下,必教萬民安康。此之謂天命所歸,眾望所歸也。且又是漢室宗親,何以不宜?”劉備大喜。
當夜宿於白帝城,夜來忽報諸葛太尉又有書信自成都來。劉備拆開看時,書雲:
“聞大王欲定都成都,臣愚意以為不可。成都雖然富庶,偏在川西,隻合守作持家之本,不足號令天下。以臣愚見,未若暫定都江陵。荊襄之 地,東聯吳會,西接巴蜀,北逼宛洛,南靠交廣,乃四征之地。今三麵屬我,定都於此,正足調集各方兵馬糧草,然後並立北進,以策左右二 翼,合力北伐。待取了洛陽,然後遷都,中鎮四海,有何不可?今若定都川內,雖有山川之險,然反不利開拓也。”
劉備看罷,又召法正、李嚴商議。法正撇嘴道:“所言甚多,無非講荊州連三方皆便利。隻是荊州小半數在曹軍手裏,倘為都城,畢竟少了莊 嚴。”李嚴低聲道:“且當初劉焉在京,請調至益州,何哉?以本處有天子氣也。昔日高祖便是起自巴蜀漢中,遂破強楚而取天下。大王可借 此詳風也。”劉備聞言點頭:“孝直,正方所言甚是。孤意決矣。”
建安二十一年十一月,劉備回成都,先為皇帝發喪,追諡為“孝湣皇帝”。諸葛亮聞他定在成都稱帝,心下微嘆,回頭謂馬謖道:“某之失也。龐士元是不贊大王登基,法孝直才略無雙,胸襟卻不甚廣,因自家是川內人,便心想大王定都川中,卻未顧及天下大勢也。今定都川內,日後興平天下,卻要費些周折了。”
正自準備,忽聞許都消息傳來。原來曹操在荊襄與劉備對峙,忽聞天子死,遂約束各路退兵,自己帶著司馬懿、劉曄,急急趕回。回到許都,曹丕引眾臣來見,說道:“天子被害,廢後伏氏,定作魁首,已然滿門處斬。”曹操隻微微頜首道:“天子靈柩何在?”曹丕道:“尚在偏殿設祭。”曹操遂親到偏殿祭祀一 番,放聲大哭道:“陛下,陛下,昔者董逆恣凶,餘賊禍亂,兩京蒙塵,聖駕奔波。微臣不憚擅越,提師迎駕許都,以暫安朝廷,邇來二十年 矣!多載君臣相顧,常蒙聖意垂憐,恩賞有加,臣雖萬死,願安定四海以報陛下也!今四海未一,而陛下為奸人所害,臣之過也!今臨祭垂泣 ,再表心意:臣敢負天下人,獨不敢赴陛下也!”
回到魏王府邸,曹丕近身稟道:“父王,今漢帝既死,天下無主,父王威加四海,頗孚人望,何不就此效堯舜之事?”曹操聞言,勃然變色道 :“豎子欲使我居於爐火上乎?昔袁術自度兵足糧多,行大逆之事,須臾眾叛親離,客死路途,汝豈不知乎?休得為此胡言!”曹丕諾諾連聲 ,告退而下。
曹操自與司馬懿、劉曄商議一夜,次日召集群臣道:“陛下既崩,國不可一日無主。今當立新主也。”王朗出曰:“大王,先帝子息無多,廢 後伏氏所生二子,已以逆而同誅。今有貴妃曹氏,所生皇子傑,可立為新帝也。曹貴妃性行賢淑,可以監國。”曹操看群臣,皆無異議,遂於 十一月行登基禮,立皇子劉傑為新君,其母曹貴妃立為皇太後,追諡先帝劉協為孝獻皇帝。那劉傑年方八個月,乃是曹操之外孫也。以曹操本 為魏王,尊貴已極,不再加封;群臣盡皆賞賜。改元新平,大赦天下。各地守牧官員皆上表為賀,孫權亦在壽春上表問安。那皇帝劉傑乃一待 哺嬰孩,如何懂得國政?便是皇太後曹節也隻是略知一二。這漢家軍國大事,原本權柄便盡在曹操,先前獻帝在時,尚日常詢問,發些旨令。 如今這小皇帝母子卻是一概不問,於是曹操更行方便。
消息傳到成都,諸葛亮與法正並眾官都勸劉備:“曹操立其外孫為偽帝,雖未明篡位,其心天下昭然,且更把玩君權。大王亦速速正位,以絕曹操之名。”劉備從之。於是群臣連署上表勸進,又遣博士許慈、諫議郎孟光掌禮,築壇於成都武擔之南。諸事齊備,多官整設鑾駕,迎請漢 中王登壇致祭。譙周在壇上,高聲朗讀祭文曰:“惟建安二十二年正月,皇帝備,敢昭告於皇天後土:漢有天下,歷數無疆。曩者王莽篡盜, 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存。今曹操阻兵殘忍,戮殺主後,罪惡滔天。群下將士,以為漢祀墮廢,備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罰。備懼無 德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遐荒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高、光之業,將墜於地,謹擇吉日,登壇告祭,受皇帝璽綬,撫臨四方。惟神饗祚漢家,永綏歷服!”讀罷祭文,孔明率眾官恭上玉璽。漢中王受了,捧於壇上,再三推辭曰:“備無才德,請擇有才德者受之。”孔明奏曰:“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於天下,況是大漢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復何讓焉!”文武各官,皆呼萬歲。拜舞禮畢,改元章武元年。立吳懿之妹吳氏為皇後,長子劉禪為太 子;封次子劉永為魯王,三子劉理為梁王;封諸葛亮為丞相,龐統為太尉,法正為司空,許靖為司徒;大小官僚,一一升賞。又任張飛為車騎將軍,馬超為驃騎將軍;黃忠為征東將軍,李俊為鎮東將軍;柴進為征南將軍,士燮為鎮南將軍;魏延為征西將軍,吳用為平西將軍,劉封為安西將軍;宋江為征北將軍,馬岱為平北將軍,林沖為安北將軍;又以趙雲為前將軍,陳到為左將軍,魯智深為右將軍,史進為後將軍--此四將軍者,隨皇師征戰也。又有曹軍大將孫立,在襄江一戰被俘,經安道全醫治痊癒,情願歸降,授位安南將軍,又把前番關羽水淹七軍之日,有二降將董衡、董超,關羽崩壞之日,亡命上庸者,撥與他作部下。又以武功兵略,封馬超、張飛、魏延、黃忠、趙雲、陳到、魯智深、史進、林沖,號九虎上將。梁山軍中,除上麵數將外,梁山軍一路,有楊誌、秦明、花榮、公孫勝、李應為將軍;李逵、三阮、安道全、石秀為中郎將;宣贊、郝思文、陳達、項充、時遷、戴宗、呂方、郭盛、孔明、蔣敬、宋清、.薛永為校尉,裴宣、金大堅、鄭天壽為都尉。東海軍李俊一路,有朱仝為將軍,童威、楊雄、朱富、歐鵬、鄧飛為中郎將。馬超手下,穆弘、施恩為中郎將,穆春為校尉;其餘各路投劉備手下的,武鬆、劉唐、徐寧、張清為將軍,孟康、杜遷、黃信為中郎將,丁得孫、鄒潤為校尉,龔旺為都尉。連宋江夫人馬雲祿,也封了“神駿將軍”之職。一邊大赦天下。兩川、荊州、交廣、吳會軍民,無不欣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