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下來,悄悄謂吳用道:“加亮,你等在敵軍中廣播流言,雖然甚好,但如何把‘梁山軍愛民如手足,不殺降虜’一類的話也傳進去了?這裏數萬吳軍,怎保得沒有漏出去的?諸葛孔明雖然不在此地,法正非等閑也,必然被他看出,豈不徒招劉備猜嫌?”吳用大驚道:“是某失於計較了。”龐統道:“如今所幸流言來源不知,且你等愛民,也是本色。漢中王若問起,我便支吾過去就是。”吳用道:“多謝士元。我也自想辦法吧。”回到自家營中,動了半夜腦筋,喚過戴宗、蕭讓二人來,吩咐如此如此。二人答允。吳用忽想起一事,問戴宗道:“那東吳孫權棄城投魏,有無留下甚人?”戴宗道:“加亮不說爭些忘了。首輔大臣張昭未相隨北去,卻留在館驛之中,閉門不出。”吳用尋思片刻,又提筆給宋江寫了一封書信。然後自回江夏整頓軍馬去了。


    又說諸葛亮在成都,聞得東麵捷報頻傳,東海軍克江東,梁山軍克江夏、柴桑,陸遜夷道大營覆滅,孫權投曹,自嘆道:“吾兄子瑜言行雖是柔順,心性卻甚剛烈,今番必死節也。”馬謖道:“如今孫吳已滅,若是曹操起兵來攻,如何是好?”諸葛亮道:“曹操來攻,倒非急迫。我隻怕梁山軍此番連定州郡,若是尾大不掉,隻恐主公心腹憂患也。”百感交集,思索一夜,寫了一封書信,遣馬謖送往荊州去。


    馬謖晝夜兼程,趕到荊州,麵見劉備,送上諸葛亮書信。劉備便與龐統、法正二人同入後帳,拆信觀之。先前卻是諸葛亮請劉備正位登基。書雲“諸官相隨,皆為攀龍附鳳;今孫吳已滅,將討曹操;操本漢賊,挾天子而偽令天下。莫若大王自正帝位,然後正名討賊,天下可傳檄而定也。”劉備看到此處,問龐統、法正道:“士元、孝直以為如何?”法正道:“孔明言之甚是道理。今日天下,我五分已獲其二,惜地域廣大,翹首歸順者眾,無名分約束。今大王若正位,恰使義士歡欣鼓舞也。”劉備正欲開口,龐統道:“不可,不可!大王為漢朝臣子,今位及王爵,已是登峰造極。今天子尚在,雖受製奸臣,卻非渾噩之君。大王若是擅登九五,豈非謀逆,又與曹操何異哉?”劉備聽龐統如此說,心意方才迴轉。法正道:“士元此言差矣。俗語雲名不正則言不順,天子在曹操手中,大王終受製於人。今大王亦是漢室宗親,且仁義之名遠播四海,百姓無不墊足以待,何妨順天應人,以立討賊之威?”龐統道:“身為宗室,皇室危難,不思匡扶既倒,卻各自帝王,此與昔日吳楚七國之亂,有何異哉?”兩個爭執不下,劉備笑道:“二卿且住。二位所言,皆是道理。今曹賊大軍壓境,不妨退敵之後,再作商議。且看孔明先生信中還說甚麽。”翻到後麵,信中道:“梁山軍兵足將廣,近聞又頗有戰功。然其將帥如一,臣仍恐忠心不專也。大王宜略加提防。”劉備念到此處,法正道:“孔明果真見識過人也。大王,某於軍中聽傳,梁山軍南征途中,所到收買民心,此次東吳陸遜大營崩壞,源於流言,而流言之中,竟有說大王為報關雲長之仇,欲殺盡吳卒者。因此吳軍士卒,紛紛去歸降梁山軍。此等行徑,恐有叵測心機也。”劉備聞言,略有色變,轉念笑道:“孤為報雲長之仇,確實忒急切樂些,引得東吳士卒百姓恐慌,此孤之過也。梁山宋公明、吳加亮善待降卒,安撫百姓,正合孤意也。孝直不必多慮。”龐統亦道:“宋江、吳用分兵敵後,掃蕩東吳半邊國土,立功霍霍,正是國家柱石。無根妄言,不可偏信。”法正道:“雖然,亦不可忽視也。可分其權以製之。”正說之間,外麵報:“有江東平東將軍李俊遣人來送信。”劉備令傳入,來人道:“小的奉李大將軍之命,來送書信與大王。”劉備接信,令其且退下。展開看時,原來李俊信中先述了江東郡縣、人口、兵甲、舟船情形。又說梁山軍林沖部下,飛揚跋扈,屢次小看東海軍及交州軍將士,故他與柴進將軍,都心有不滿,望大王作主雲雲。劉備看罷,憂慮道:“東海軍、梁山軍皆是草莽出身,又是國家棟樑,今兩軍相爭,如何是好?”法正笑道:“大王慮其不好,我卻想是正好。想梁山軍數萬之眾,已據湘江、贛江千裏之地,若是在江東再立足,隻怕難以製約。今混江龍李俊亦是一時豪傑,且江東地利人和盡占,既與梁山軍略有衝突,不如乘機將梁山軍調回本部,委任李俊管轄江東。若是宋公明果無異心則,自然也不必衝突,宋公明若有異心,則我與李俊兩頭夾擊,可消禍於無形也。”劉備喜道:“孝直計策甚好。”於是傳令,加李俊為揚州刺史,領吳郡太守;東海軍朱仝為中郎將,童威、鄧飛、歐鵬、朱富、楊雄皆為校尉,整頓江東軍馬。


    列位看官,你道這李俊為何千裏飛書卻告梁山軍?原來正是吳用計策,因聽了龐統提醒,故搶先下手,教蕭讓作一封書,托李俊文字,隻告如此如此,使劉備君臣皆以為李俊和梁山軍不合,故教相互牽製,誰知卻正中了下懷。吳用一麵自然教戴宗神行到江東去,報知李俊,故意與梁山軍小作不合,以混淆視聽。


    再說吳用,整軍回到江夏,方才一日,忽報宋江頭領自九江前來。吳用慌忙迎接入,宋江進門道:“加亮多日不在,急殺宋江。你來書信,說教我前去誠聘張昭,是何用意?”吳用道:“那張昭乃東吳首輔大臣,才略過人;若能得此人相助,江東不足定也。”宋江聞言,跺足道:“何不早說!”吳用大驚:“如何了?”宋江道:“那日俺接到軍師書信,便親自備了厚禮,去請張昭。誰知張昭閉門不納,俺再三苦勸,隻是不從。一旁惹惱了鐵牛,撞開大門,衝進去把張昭一斧頭劈倒了。”吳用聽了,發稍倒豎:“哥哥你恁得魯莽!張昭乃江東第一名士,你去相聘,一顧不成,當仿效劉備三顧,如何帶得鐵牛這般無腦的莽夫去!此番壞了大事了!”宋江叫苦道:“非是俺帶他去,是他知道俺去請張昭,又聽說當初張昭曾勸孫權投降曹操,因此私自帶了板斧跟來。如今且說怎生是好?”吳用思索了一陣,問道:“此事還有幾多人知曉?”宋江道:“尚且隻有同去幾個心腹知道。”吳用道:“既然如此,哥哥可揀那軍中犯了律的士卒,正法幾個,推說是見財生異,劫掠殺人。一麵報與劉備,靜候區處。”宋江道:“隻好如此了。加亮這邊,有何事情?”吳用道:“我等散布流言,潰散了東吳全軍,卻有一事做的不好,恐被諸葛亮、法正看出道路來。”宋江大驚道:“那如何處置?以某看來,何不作興就此自樹旗幟:李俊兄弟占江東,盧俊義兄弟占山東,我等占湘江、贛江,柴大官人占交州,然後教青麵獸楊誌兄弟從巴郡連接馬超起兵,占據川內,此等聲勢,亦不亞於東吳,足以與曹操、劉備三分抗衡也。”吳用搖頭道:“不可。此時我等軍馬雖廣,可惜各地尚且立足未穩。若是貿然起兵,一則,諸葛亮、魏延尚在兩川守把,楊誌、馬超決非其對手。二則,川口是李嚴守把,隔斷內外,亦難相定。三者,劉備數萬大軍,就在江陵,我若發難,彼必轉戈南進。曹操則必作壁上觀,以收漁利。此刻他有法正參謀,張飛、趙雲等名將尚在,我軍難敵鋒銳;倘有疏忽,則功虧一簣也。”宋江道:“然則何時可起兵也?”吳用道:“必等三事,其一,須得我軍新收士卒,整編完畢;其二,須得劉備軍馬出的險地,我能一舉而斷;其三,川內地勢險要,隘口甚多,須得我有力一舉而定。”宋江驚道:“其餘不說,單這一舉定川內,誠非兵力所能達也。”吳用嗬嗬笑道:“哥哥無憂。俺此刻隻等一事。”宋江道:“何事?”吳用笑而不答,沉默片刻道:“哥哥,此次東吳士卒,歸降我等甚多。可揀選五千人,厚加安撫,送到劉備軍中。”宋江不悅道:“我等收編的士卒,為何給他?”吳用道:“哥哥不聞‘欲先取之,必先與之’乎?此時劉備恐怕對我已有猜疑,與兵五千,可寬其心意也。哥哥且當附書信一封。”宋江尚在諾諾唧唧,吳用道:“哥哥且自回,整頓軍馬。我料曹軍不日將來攻也。屆時我兩軍互為犄角,臨江而守。這邊我自把南邊降卒送五千過去。”宋江道:“加亮如何知曹軍必來?”吳用道:“曹操用兵,善分進合擊。豈有千裏長江,而不分軍截斷乎?”宋江於是回去。吳用待宋江走後,傳鼓上蚤時遷進來,道:“你速速趕往許都,如此如此……”時遷受命去了。吳用乃多發偵探,往江北出數百裏打探;一麵在江夏整頓軍馬,又派阮小七引戰船在江夏、柴桑之間長江上巡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賊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pener/巴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pener/巴孤並收藏賊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