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等劉英率挺進師大隊冒雨趕到齋郎腳下時,已是傍晚。雨越下越大,群山萬壑盡在煙雨朦朧之中。
東邊幾聲槍響。小頭目和麥欣一溜煙跑進屋來:“報告!合湖有大刀會向齋郎這邊殺來。”
“還有民團!羅俊帶人擋在那裏”同行的戰士補充說。
“齋郎的情況怎麽樣?”劉英問。
“這個村是住在山上的,聽說將近百來戶人家,算個大村,土豪地主也好多,比較富裕,而且易守難攻。”粟裕對劉英解釋幾句。
挺進師的供給部主任謝文清在旁邊皺著眉說,“師長!政委!再不呆下來抓幾個土豪真的是怕無米下炊了。”
“好吧!大家商量一下看,怎麽打?先去齋郎嗎?”劉英問。
話音剛落,郝劍急急忙忙跑了回來:
“師長!政委!聽說紅軍要來,齋郎的鄉親都要往山上跑了呢。”
劉英沉吟一會,劍眉跳動:“野外下著雨,天又黑了,老百姓在外麵怎麽呆?現在就讓部隊先進齋郎村吧。叫老百姓不要再亂動。要求各縱隊必須嚴格執行紀律,不管有沒有人不要隨便進民宅。跑出去的鄉親勸他們回來……”
粟裕坐在椅子上,右手臂的傷還沒痊癒,依然纏著繃帶吊在脖子上。左手緊握成拳頭,用力地摁在太陽穴上。臉色蒼白,額角虛汗直冒。看來他的頭痛病還在發作,沒有減輕些許。聽劉英說完,略作停頓,說:
“好!就按政委說的辦,各縱馬上進齋郎;封鎖路口。郝劍去外圍打土豪,觀察情況,供給部隨你們行動,要多搞些糧食。”
挺進師迅速上了齋郎山。
高聳陡峭的齋郎山過了半山腰才變得平緩,百來戶人家就聚落在這一塊坳地上。村中屋社古樸厚實,依山勢一級級重疊而上。
村口,風水林高大茂盛。路旁一顆杉樹三四人恐怕還抱不住,樹幹日久,當中爛出的窟窿足可以放張八仙桌子進去。村口的右邊建有社廟,廟堂門前一股細水“叮咚”,流下廟側的崖底。有獨木橋與路相連。狹窄的齋郎嶺穿村子而過,石磴連著斜坡,坎坎坷坷。一邊是山崗,一邊是溝壑。嶺頭叫大礱頭,有岔道,自村旁穿山口迤邐西去慶元。回身,離齋郎山頂隻隔一個小小的嶴口了。山高處還有條路,就是去涼亭交叉的橫路,本地人叫魯班路。與齋郎山上來的小路交叉。此處建有一涼亭,周遭景致盡收眼底。有一夫當亭,萬夫莫開之險。遠望高聳的巒嶂和鉛雲混為一體。近看大礱頭前古木參天,散落嶴地的屋舍隱約可見,那就是齋郎村。齋郎嶺嶺腳齋郎溪橫截,連日山雨,洪水暴漲,巨大的聲響似千軍萬馬穿澗而過。除齋郎嶺外,村子東北向還有一條小徑,當地人叫黃麻嶺。
紅軍進齋郎時村裏的人隻跑得剩下一些老弱病殘。附近村莊百餘名大刀會從村後涼亭方向殺下齋郎,被郝劍帶人迅速擊退。村中有幾家地主富戶的糧倉滿滿的,肥豬也有好幾頭,人早已逃之夭夭。紅軍將士眉開眼笑,當即準備豐盛的晚餐。村子裏喧鬧起來。雖說到了四月中下旬,但這裏的氣溫明顯比別處冷。紅軍戰士衣服本就不夠穿。每人甚至隻擁有一件單衣,沒有換洗的、多餘的衣服。現在剛剛在大雨裏走過,全身沒多少地方還是幹的;風一吹,直凍得人打哆嗦。這會兒隻想找個暖和的屋子歇著。然而老百姓的家門都緊緊地鎖著,誰也沒去碰。大家利用曬穀麥的簟架板,幹稻草在廢棄的破屋裏和屋簷下搭床打鋪。政治部的人往來穿梭慰問留在村裏的鄉親。幫著劈柴擔水,清掃庭院。一時間炊煙裊裊,歡聲笑語,在這個寂靜的山村,呈現出祥和,安寧的氣氛。
設在村子中央一處地主豪宅大院的師部此刻卻是另一番景象。
粟裕病了,一上山就支撐不住,病倒在床。衛生員說是發高燒,受了風寒。粟裕自己說沒事,隻是頭痛,睡睡就好。看他形容枯槁,閉著雙眼,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的樣子,都認為一時半載怕是很難起來了。
劉英和其他縱隊的首長心情沉重地圍在粟裕的床前,愁眉不展。
粟裕的額頭燙得嚇人。
紅軍一直以來都缺醫少藥,沒什麽藥品可用。劉英吩咐拿毛巾冷水浸過,擰幹,親自給粟裕捂頭上。又替他掖了掖被子。示意大家到另外的房間。
“讓師長安靜點休息!”劉英說。他自己在譚家橋受傷的左手還沒好,白紗布包著,但不用吊在脖子上了。
“師長!政委!”一幹人攙扶著掛彩的羅駿急匆匆走進師部,他的肩膀被被槍彈擊中,傷勢不輕:
“糧食一粒沒收上來,浙保團的前衛已經到合湖了。距這裏不過三十裏地,就是一個在山上,一個在山下的事情。我們要不要撤啊?”
“你先去包紮,我和師長商量商量看。”劉英說。
“好快啊!我們又得走嗎?看來這頓飯又吃不安穩了。”鄺世寧說。
“師長!政委!”麥欣領著鄭德順出現在眾人麵前。說大刀會知道鄭德順家接待過紅軍,要拿他治罪,他和老婆孩子聞風逃上了齋郎。
“這些混蛋!”劉英低聲罵了一句,走過去和鄭德順握手表示慰問:“老鄉!給你添麻煩了。”
等劉英率挺進師大隊冒雨趕到齋郎腳下時,已是傍晚。雨越下越大,群山萬壑盡在煙雨朦朧之中。
東邊幾聲槍響。小頭目和麥欣一溜煙跑進屋來:“報告!合湖有大刀會向齋郎這邊殺來。”
“還有民團!羅俊帶人擋在那裏”同行的戰士補充說。
“齋郎的情況怎麽樣?”劉英問。
“這個村是住在山上的,聽說將近百來戶人家,算個大村,土豪地主也好多,比較富裕,而且易守難攻。”粟裕對劉英解釋幾句。
挺進師的供給部主任謝文清在旁邊皺著眉說,“師長!政委!再不呆下來抓幾個土豪真的是怕無米下炊了。”
“好吧!大家商量一下看,怎麽打?先去齋郎嗎?”劉英問。
話音剛落,郝劍急急忙忙跑了回來:
“師長!政委!聽說紅軍要來,齋郎的鄉親都要往山上跑了呢。”
劉英沉吟一會,劍眉跳動:“野外下著雨,天又黑了,老百姓在外麵怎麽呆?現在就讓部隊先進齋郎村吧。叫老百姓不要再亂動。要求各縱隊必須嚴格執行紀律,不管有沒有人不要隨便進民宅。跑出去的鄉親勸他們回來……”
粟裕坐在椅子上,右手臂的傷還沒痊癒,依然纏著繃帶吊在脖子上。左手緊握成拳頭,用力地摁在太陽穴上。臉色蒼白,額角虛汗直冒。看來他的頭痛病還在發作,沒有減輕些許。聽劉英說完,略作停頓,說:
“好!就按政委說的辦,各縱馬上進齋郎;封鎖路口。郝劍去外圍打土豪,觀察情況,供給部隨你們行動,要多搞些糧食。”
挺進師迅速上了齋郎山。
高聳陡峭的齋郎山過了半山腰才變得平緩,百來戶人家就聚落在這一塊坳地上。村中屋社古樸厚實,依山勢一級級重疊而上。
村口,風水林高大茂盛。路旁一顆杉樹三四人恐怕還抱不住,樹幹日久,當中爛出的窟窿足可以放張八仙桌子進去。村口的右邊建有社廟,廟堂門前一股細水“叮咚”,流下廟側的崖底。有獨木橋與路相連。狹窄的齋郎嶺穿村子而過,石磴連著斜坡,坎坎坷坷。一邊是山崗,一邊是溝壑。嶺頭叫大礱頭,有岔道,自村旁穿山口迤邐西去慶元。回身,離齋郎山頂隻隔一個小小的嶴口了。山高處還有條路,就是去涼亭交叉的橫路,本地人叫魯班路。與齋郎山上來的小路交叉。此處建有一涼亭,周遭景致盡收眼底。有一夫當亭,萬夫莫開之險。遠望高聳的巒嶂和鉛雲混為一體。近看大礱頭前古木參天,散落嶴地的屋舍隱約可見,那就是齋郎村。齋郎嶺嶺腳齋郎溪橫截,連日山雨,洪水暴漲,巨大的聲響似千軍萬馬穿澗而過。除齋郎嶺外,村子東北向還有一條小徑,當地人叫黃麻嶺。
紅軍進齋郎時村裏的人隻跑得剩下一些老弱病殘。附近村莊百餘名大刀會從村後涼亭方向殺下齋郎,被郝劍帶人迅速擊退。村中有幾家地主富戶的糧倉滿滿的,肥豬也有好幾頭,人早已逃之夭夭。紅軍將士眉開眼笑,當即準備豐盛的晚餐。村子裏喧鬧起來。雖說到了四月中下旬,但這裏的氣溫明顯比別處冷。紅軍戰士衣服本就不夠穿。每人甚至隻擁有一件單衣,沒有換洗的、多餘的衣服。現在剛剛在大雨裏走過,全身沒多少地方還是幹的;風一吹,直凍得人打哆嗦。這會兒隻想找個暖和的屋子歇著。然而老百姓的家門都緊緊地鎖著,誰也沒去碰。大家利用曬穀麥的簟架板,幹稻草在廢棄的破屋裏和屋簷下搭床打鋪。政治部的人往來穿梭慰問留在村裏的鄉親。幫著劈柴擔水,清掃庭院。一時間炊煙裊裊,歡聲笑語,在這個寂靜的山村,呈現出祥和,安寧的氣氛。
設在村子中央一處地主豪宅大院的師部此刻卻是另一番景象。
粟裕病了,一上山就支撐不住,病倒在床。衛生員說是發高燒,受了風寒。粟裕自己說沒事,隻是頭痛,睡睡就好。看他形容枯槁,閉著雙眼,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的樣子,都認為一時半載怕是很難起來了。
劉英和其他縱隊的首長心情沉重地圍在粟裕的床前,愁眉不展。
粟裕的額頭燙得嚇人。
紅軍一直以來都缺醫少藥,沒什麽藥品可用。劉英吩咐拿毛巾冷水浸過,擰幹,親自給粟裕捂頭上。又替他掖了掖被子。示意大家到另外的房間。
“讓師長安靜點休息!”劉英說。他自己在譚家橋受傷的左手還沒好,白紗布包著,但不用吊在脖子上了。
“師長!政委!”一幹人攙扶著掛彩的羅駿急匆匆走進師部,他的肩膀被被槍彈擊中,傷勢不輕:
“糧食一粒沒收上來,浙保團的前衛已經到合湖了。距這裏不過三十裏地,就是一個在山上,一個在山下的事情。我們要不要撤啊?”
“你先去包紮,我和師長商量商量看。”劉英說。
“好快啊!我們又得走嗎?看來這頓飯又吃不安穩了。”鄺世寧說。
“師長!政委!”麥欣領著鄭德順出現在眾人麵前。說大刀會知道鄭德順家接待過紅軍,要拿他治罪,他和老婆孩子聞風逃上了齋郎。
“這些混蛋!”劉英低聲罵了一句,走過去和鄭德順握手表示慰問:“老鄉!給你添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