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大漢王朝·漢武揮鞭與大漢中興 作者:老李船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霍去病向衛青提出了要求,他要最勇猛的戰士,最彪悍的戰馬,最鋒利的兵刃。
衛青什麽也沒說,給了他八百人,都是精英戰士。
衛青的攻擊部隊分前左中右四路,橫向跨度很長,伊稚斜指揮匈奴大軍分東西兩路迎戰,他自己在東路指揮。
張騫也跟著上前線了,做軍中嚮導。當年做俘虜,這次抓俘虜,張騫很感慨。
剛分到霍去病麾下的八百戰士幾乎都有死的心了,因為他們頭頂上這位剽姚校尉太年輕了,18歲,按當時的標準還沒成年,一個孩子還敢打仗,竟然還領兵,跟著他不就是送死嗎,大將軍第一次領兵年齡也不大,但也沒這麽嫩,完蛋了死定了。
但是沒一個敢出來提意見的,眼前這個年輕人,是皇帝親手調教出來的高徒,更是大將軍的親外甥,渾身閃著金光降臨前線的。心裏肯定瞧不上,但嘴上誰敢說三道四。好在霍去病沒事也不折騰他們,因為他一般不說話,開口便是命令。
做前鋒將軍的趙信,大概是剛投降過來,立功心切,隊伍推進速度比大部隊快了不少,右路將軍蘇建也被他拉著一起冒進,但是他們倆加一起,兵力隻有三千。
他們遭遇了東路伊稚斜指揮的單於親兵部隊。勇敢的代價。
衛青那邊,隊伍正在行進,忽然有人向他急報,霍去病領著八百人脫離大部隊,不知去向!
讓他去吧,我們管不了他。
衛青沒有派人去找,盡管他也不知道霍去病去了哪裏。匈奴人就在眼前了,這次他們好像提前進行了軍力部署,不像前兩次收復河套和進攻右賢王,匈奴人都是不明不白挨打。接下來是一場硬仗,衛青沒精力去想霍去病。他這次前所未有的擔心,匈奴人有準備,恐怕四路進攻部隊都要和他們遭遇。趙信和蘇建兵力不足,凶多吉少。
霍去病收到情報,距離主戰場西北方幾百裏外,有一個匈奴的營地,但由於距離遠,此營地並不在衛青的進攻考慮範圍內,衛青打仗和他的為人一樣,謹慎。這個情報讓霍去病很興奮,因為這意味著可以實施突襲。突襲是永遠不會過時,永遠有效的戰術。
霍去病向他麾下的八百戰士下令:脫離大部隊,隻要人,馬,兵器。糧草輜重全部扔掉,不要後勤。為的就是一個目的:快!
想吃飯嗎?找匈奴人。
趙信和蘇建被匈奴人包圍了。伊稚斜下令進攻,趙信和蘇建隻能拚死力戰,依仗著比匈奴人優良的裝備,漢軍撐了接近一天,但是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蘇建的士兵打沒了,趙信還剩下寥寥八百騎兵。蘇建正在等待屬於自己的那一刀,匈奴人忽然停止進攻了,他們知道趙信本是匈奴人,想招降他。
趙信很明白再打下去就是死路一條,自己身為匈奴人,投降了也不算變節,不丟人,心一橫,答應了。經過簡短的談判後,趙信領著剩下的八百騎兵投降了。蘇建趁著這個當口,獨身向西逃跑,去尋找大部隊。
霍去病進攻的這個營地,有些類似於匈奴人的後勤部隊。這裏有不少匈奴的大人物,領軍的兩個老傢夥都和伊稚斜有血緣關係,一個叫若侯產,是伊稚斜祖父輩兒的,一個叫羅姑比,是伊稚斜叔叔。這倆人幾乎沒有任何警惕性,他們離主戰場隔著幾百裏地,哪裏想得到被霍去病惦記上了。
匈奴人先是聽到低沉的馬蹄擊地的聲音傳來,以為是自己人,距離近了才發現是漢軍,大旗高揚,一個大大的霍字。
若侯產和羅姑比麾下也有幾千人馬,麵對麵硬拚,霍去病沒有任何優勢,但是霍去病來得太突然了,匈奴人亂了陣腳,霍去病這八百人來回衝殺幾次,匈奴人已經喪失了抵抗能力,若侯產被斬首,羅姑比被俘,2028顆匈奴人頭寫到了霍去病功勞簿上,己方損失很小。
霍去病回到大本營,衛青這邊打得很慘,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斬敵八千多,己方損失相當,匈奴人撤退,衛青沒去追,準備撤軍回國。
衛青拍了拍霍去病的肩膀,霍去病咧嘴笑了。也就在皇帝和舅舅麵前,霍去病還覺得自己是個晚輩。
蘇建逃回來了,全軍覆沒,就剩他一個人。
全軍覆沒,領軍主將要判死刑的,這是大漢帝國的法律。衛青是大將軍,他有隙後奏的權力。
7) 男兒生世間 及壯當封侯
蘇建全軍覆沒獨身逃回來,所有士兵和軍官都看到了,衛青不得不給大家一個交待,召開臨時會議討論。
說殺者大有人在,因為這是大漢法律的明文規定,其中一個隨軍參謀,叫周霸的,更是大拍其馬屁,“大將軍仁慈,自領兵以來,從沒殺過任何一個將領。蘇建拋棄了軍隊自己逃回來,大罪,大將軍可斬之以揚威。”
揚威,多麽有誘惑力的字眼。麵對女色能頂住的男人大有人在,有威而能壓住不揚的,不太多。
好在為蘇建說情開脫的也不少,衛青軍中執掌軍法的的軍正,衛青的長史,都認為蘇建殺不得,一則蘇建兵力確實太弱,拚死力戰,獨身一人回來向大將軍報導,情有可原,精神可嘉,不該殺;二則殺了蘇建,給後來者立了一個壞榜樣,再有前線戰敗的將軍,大概都不敢回來了,所以蘇建殺不得。
一邊是法律,一邊是人情。蘇建還是自己的老部下。
衛青什麽也沒說,給了他八百人,都是精英戰士。
衛青的攻擊部隊分前左中右四路,橫向跨度很長,伊稚斜指揮匈奴大軍分東西兩路迎戰,他自己在東路指揮。
張騫也跟著上前線了,做軍中嚮導。當年做俘虜,這次抓俘虜,張騫很感慨。
剛分到霍去病麾下的八百戰士幾乎都有死的心了,因為他們頭頂上這位剽姚校尉太年輕了,18歲,按當時的標準還沒成年,一個孩子還敢打仗,竟然還領兵,跟著他不就是送死嗎,大將軍第一次領兵年齡也不大,但也沒這麽嫩,完蛋了死定了。
但是沒一個敢出來提意見的,眼前這個年輕人,是皇帝親手調教出來的高徒,更是大將軍的親外甥,渾身閃著金光降臨前線的。心裏肯定瞧不上,但嘴上誰敢說三道四。好在霍去病沒事也不折騰他們,因為他一般不說話,開口便是命令。
做前鋒將軍的趙信,大概是剛投降過來,立功心切,隊伍推進速度比大部隊快了不少,右路將軍蘇建也被他拉著一起冒進,但是他們倆加一起,兵力隻有三千。
他們遭遇了東路伊稚斜指揮的單於親兵部隊。勇敢的代價。
衛青那邊,隊伍正在行進,忽然有人向他急報,霍去病領著八百人脫離大部隊,不知去向!
讓他去吧,我們管不了他。
衛青沒有派人去找,盡管他也不知道霍去病去了哪裏。匈奴人就在眼前了,這次他們好像提前進行了軍力部署,不像前兩次收復河套和進攻右賢王,匈奴人都是不明不白挨打。接下來是一場硬仗,衛青沒精力去想霍去病。他這次前所未有的擔心,匈奴人有準備,恐怕四路進攻部隊都要和他們遭遇。趙信和蘇建兵力不足,凶多吉少。
霍去病收到情報,距離主戰場西北方幾百裏外,有一個匈奴的營地,但由於距離遠,此營地並不在衛青的進攻考慮範圍內,衛青打仗和他的為人一樣,謹慎。這個情報讓霍去病很興奮,因為這意味著可以實施突襲。突襲是永遠不會過時,永遠有效的戰術。
霍去病向他麾下的八百戰士下令:脫離大部隊,隻要人,馬,兵器。糧草輜重全部扔掉,不要後勤。為的就是一個目的:快!
想吃飯嗎?找匈奴人。
趙信和蘇建被匈奴人包圍了。伊稚斜下令進攻,趙信和蘇建隻能拚死力戰,依仗著比匈奴人優良的裝備,漢軍撐了接近一天,但是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蘇建的士兵打沒了,趙信還剩下寥寥八百騎兵。蘇建正在等待屬於自己的那一刀,匈奴人忽然停止進攻了,他們知道趙信本是匈奴人,想招降他。
趙信很明白再打下去就是死路一條,自己身為匈奴人,投降了也不算變節,不丟人,心一橫,答應了。經過簡短的談判後,趙信領著剩下的八百騎兵投降了。蘇建趁著這個當口,獨身向西逃跑,去尋找大部隊。
霍去病進攻的這個營地,有些類似於匈奴人的後勤部隊。這裏有不少匈奴的大人物,領軍的兩個老傢夥都和伊稚斜有血緣關係,一個叫若侯產,是伊稚斜祖父輩兒的,一個叫羅姑比,是伊稚斜叔叔。這倆人幾乎沒有任何警惕性,他們離主戰場隔著幾百裏地,哪裏想得到被霍去病惦記上了。
匈奴人先是聽到低沉的馬蹄擊地的聲音傳來,以為是自己人,距離近了才發現是漢軍,大旗高揚,一個大大的霍字。
若侯產和羅姑比麾下也有幾千人馬,麵對麵硬拚,霍去病沒有任何優勢,但是霍去病來得太突然了,匈奴人亂了陣腳,霍去病這八百人來回衝殺幾次,匈奴人已經喪失了抵抗能力,若侯產被斬首,羅姑比被俘,2028顆匈奴人頭寫到了霍去病功勞簿上,己方損失很小。
霍去病回到大本營,衛青這邊打得很慘,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斬敵八千多,己方損失相當,匈奴人撤退,衛青沒去追,準備撤軍回國。
衛青拍了拍霍去病的肩膀,霍去病咧嘴笑了。也就在皇帝和舅舅麵前,霍去病還覺得自己是個晚輩。
蘇建逃回來了,全軍覆沒,就剩他一個人。
全軍覆沒,領軍主將要判死刑的,這是大漢帝國的法律。衛青是大將軍,他有隙後奏的權力。
7) 男兒生世間 及壯當封侯
蘇建全軍覆沒獨身逃回來,所有士兵和軍官都看到了,衛青不得不給大家一個交待,召開臨時會議討論。
說殺者大有人在,因為這是大漢法律的明文規定,其中一個隨軍參謀,叫周霸的,更是大拍其馬屁,“大將軍仁慈,自領兵以來,從沒殺過任何一個將領。蘇建拋棄了軍隊自己逃回來,大罪,大將軍可斬之以揚威。”
揚威,多麽有誘惑力的字眼。麵對女色能頂住的男人大有人在,有威而能壓住不揚的,不太多。
好在為蘇建說情開脫的也不少,衛青軍中執掌軍法的的軍正,衛青的長史,都認為蘇建殺不得,一則蘇建兵力確實太弱,拚死力戰,獨身一人回來向大將軍報導,情有可原,精神可嘉,不該殺;二則殺了蘇建,給後來者立了一個壞榜樣,再有前線戰敗的將軍,大概都不敢回來了,所以蘇建殺不得。
一邊是法律,一邊是人情。蘇建還是自己的老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