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顆行星環繞著熾烈的恆星,恆持進行運轉。


    傍晚薄暮,驕陽西沉。雖是老梗,但質地大相逕庭。沉落的那些時刻,太陽周遭染抹色暈,此乃雲叢風湧環繞夕陽的色彩光譜。


    破曉時刻,旭日東升,隨同冉冉上升的是隨時流變、熾烈、微妙的世界諸色澤。這些色彩重新現身降世,重返生命之所在,重生。


    在這個行星,周而復始的恆持性並不需要人類來維繫。然而,人類必須依賴天體運行的恆持循環。這是一樁與星船生涯恰好相反的事跡。


    星船再度航弋。如今,星船已然遠離行星。


    那些試圖生活在戶外的局外者,泰半於剛開始的十來天就改變心意,回返星船。全向度議會的現任領袖、第五代的羅絲·米赫正式宣布,就在第一百六十四星船年的第二百五十六日,探索號星船即將再度啟航,進行無終點的永恆旅程。某些定居於殖民星地基的人們回心轉意,要求星船讓他們回歸。他們無法承受漫長永恆的流放,有的人則是不堪忍受戶外生活的艱辛困厄。反向亦然,數目相當的星船居民要求下船,加入殖民星團的在地生活。他們無法再承擔起漫長茫然、永無止境的無終點朝聖行旅,或者,有些人不願意再忍受大天使團的宰製。


    當星船終於再度啟程,行將遨遊星海,九百零四名的人們留在這個行星定居。他們將老死於此星球,其中的某幾個人早已葬身於此。


    大家不怎麽談論這則星船啟航的壯舉。值得談論的事情甚少,何況,要是你無時不刻都操勞疲累得半死,你最想做的活動就是吃飯,然後鑽入睡袋內狂睡。星船再度飛翔的契機,乍聽之下是樁大事件,實則不然。橫豎,從星球表麵看不見星船起飛的景觀。飛翔之日之前,廣播係統與串鏈網絡再三苦口婆心,輸送狂喜旅程的相關懇談,勸喻在地者:你們全都是天使,歡迎大家回歸天界,共享永恆喜樂。除此之外,聯繫網絡傳達了一串串的私人訊息,包括懇求、祝禱、道別。在這些往返通訊之後,星船再度離地飛翔。


    好長一段時間,「探索號」持續傳送新聞與訊息,告知殖民星的人們誰出生了,誰死去了,招喚、祈禱,以及星船航程始終不渝的狂喜。殖民星回傳的私人訊息送回星船,至於資訊與科學方麵的報告,則是傳送回地球。試圖對話與相互溝通的行為,鮮少得到成功的回應,幾年之後,雙方不再嚐試。


    他們遵循議會規範條例,殖民星的人們盡力採集並組織相關的星球生態資料,隻要是讓欣狄秋感興趣的事物,人們會在繁重工作允許的空檔,將這些資訊送回他們起源的行星。某個小組成立,專事負責保存與傳輸這些殖民星的年監資料。除了科學資料,人們傳送了自身的觀察思惟,影像,以及詩篇。


    你不禁疑惑,在那個起源之星,究竟有沒有殘存者來傾聽這些訊息。然而,這早就不是新鮮事了。


    將要傳送到星船的通訊資料會在殖民星的接收端得以儲存,因為狄秋的人們得要花費好幾年,才能收取到這些訊息,回應的時間也要花費數年光陰。由於字彙與思想的劇烈變化,星船與殖民星的雙向溝通愈形艱難,通訊呈現出一如往常的混亂局勢,幾乎毫無關連性,愈來愈無法理解對方要說些什麽。什麽是退位的e.o.,何以在米拉卡這地方發生動亂?什麽是邀遊花費的相關科技?在梵通基因的四:十比例係數,究竟有什麽生死交關的要緊之處?


    字彙的沿革狀況早就不是新聞嘍。處於星船之內,你畢生以來所知的字彙甚少具備實質意義。那些字彙在星船內的世界並不彰顯出意指,像是「雲叢」,「流風」,「雨滴」,「氣候」等等字詞。這些是詩人的字彙,注釋會附加於篇章的末端,有些可從剪輯短片找到類似的影像,有些則是在虛擬實境室得以體驗短暫的感官觸動。這些字詞的實質性就是想像風景,或是虛擬的光景。


    然而,在這個殖民星,唯一不具備意義的字眼、唯一缺乏內容的概念,就是「虛擬」這個字詞。在這兒,沒有任何虛擬之物。


    雲層從西方湧現。西方是另一個實質概念:它顯示方位。在這個你可能會迷路的星球,方位是非常重要的實質狀況。


    雨滴從某種長相的雲端滑落。雨滴讓你濕透,狂風吹襲,你感到冰冷。這等景況沒完沒了,因為它不是個隨時可切換抽身的虛擬程式,它是實質的氣候。它具備永在的特質,而你可不,除非你學聰明點,趕緊遠離狂風暴雨的氣候,入室躲雨。


    或許,居住於地球的人類早就知曉這些資料了。


    至於巨大、粗糙且高壯的植物,它們就是樹木,包含著珍貴且罕見的實質木材,這是在星船內部某些器材與裝飾物的原料。(星船內部:這在此地成為一個虛擬之詞。)木製的事物無法循環使用,它們是無可替代之物;塑膠製品的質地則是大大不同。在這兒,塑膠製品變得罕見且珍貴,反而樹木處處聳立於高山峽穀。藉由降落倉儲所提供的古老特殊器具,倒臥的樹木得以砍成小碎塊。(使用手冊拚的「鋸子」一詞,原先寫成「颶子」,其意義得以重新出土。)樹木的碎塊是紮實的木頭,它是優秀的建築物原料物件,亦可充當許多器具的原始材料。況且,木頭可以點燃起火,木頭可以創造溫暖。


    「火」是這個殖民星無與倫比的重大發現。對於地球而言,它會是新聞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誕生之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娥蘇拉·勒瑰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娥蘇拉·勒瑰恩並收藏世界誕生之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