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西安事變告一段落,隨後而來的是全民抗戰。
西安事變,由毛澤東、張聞天等定下基本解決方針,周恩來親赴西安,勇敢而沉著地挑起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重擔。毛澤東和周恩來一個運籌帷幄之中,一個決勝千裏之外,充分體現了兩位領袖在重大事變麵前及轉折關頭的政治智慧及其完美的合作。
朱德揮戈抗日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開始進行全民抗戰。
8月份,陝北洛川馮家村進入盛夏,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經過熱烈討論,確定了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持久抗戰的方針,並選舉毛澤東為中央軍委主席,朱德、周恩來為副主席。
當月,周恩來、朱德、博古出席南京國防會議。國共雙方達成協議:陝北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按戰鬥序列分,又稱第十八集團軍。朱德出任八路軍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隨後,朱德被任命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為閻錫山)。他豪情滿懷地寫下抗戰誓詞:“我輩皆黃帝子孫,華族胄裔,生當其時,身負幹戈,不能驅逐日寇出中國,何以為人?我們誓率全體紅軍,聯合友軍,即日開赴前線,與日寇決一死戰,復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全國家,是我天職。”
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對持久戰問題進行了全麵、係統、深刻的論述,指出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中國的抗戰是持久的,最後的勝利是中國的!
《論持久戰》發表後,周恩來隨即將其向白崇禧作了介紹,白崇禧深為讚賞,並將其歸納成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23 11月,朱德《論抗日遊擊戰爭》一書出版,其中有關戰術原則的論述與毛澤東有關戰略原則的論述相輔相成,成為八路軍進行抗戰的基本戰術指導思想。朱德及其指揮的八路軍成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忠實執行者。
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朱德總司令率領八路軍一一五、一二○、一二九師奔赴抗日前線,開闢華北抗日根據地。到1938年春,先後建立了晉察冀、晉西北、晉西南、晉冀豫4個戰略支點。此後,八路軍又以4大支點為依託,向北麵的大青山地區以及東麵的冀豫平原、山東和冀熱察地區發展。
1940年8月,日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實行“掃蕩”和“囚籠”政策。對此,朱德、彭德懷審時度勢,決定對日軍發動一次主動進攻戰役。八路軍105個團約20萬人,隨即在華北平原展開以破襲敵交通線為重要目標的大規模進攻戰役,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的重大勝利,粉碎了日偽軍對解放區的“掃蕩”,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誌。
然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迅速壯大引起了國民黨頑固派的警惕和不滿。1940年二三月間,蔣介石指令國民黨第九十七軍朱懷冰部進攻八路軍,朱德組織一二九師和晉察冀、冀中的部隊於3月一舉消滅了國民黨3個師。隨後,朱德赴洛陽同國民黨談判,迫使國民黨軍隊不得不與中共暫時維持統一戰線關係,有力地粉碎了國民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年初,國民黨頑固派再次製造磨擦,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1月17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發表命令和談話,反侮新四軍為“叛軍”,發布取消新四軍的命令,並把葉挺交付軍事法庭審判。毛澤東拍案而起,決定以強硬態度實行全國的政治反攻,並要求以不怕兩黨決裂的勇氣打退國民黨的進攻。
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選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中央軍委主席團,主持軍委實際工作。會上決定重組新四軍軍部,並決定駐國民黨統治區的八路軍各辦事處實行撤退。 隨後,周恩來、葉劍英抓緊做蘇聯、英國和美國的外交工作。蔣介石感受到了來自國際的壓力。周恩來靈活地運用了日、英美、蔣三者之間的關係,為中國共產黨在皖南事變上的政治反攻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充分展示了他善於審時度勢展開外交的才能。
在國內外強大的壓力下,蔣介石在這一年第二屆國民參政會上不得不宣稱:“以後亦決無‘剿共’的軍事”。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隆重召開,此次大會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切工作的指針。並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主席。
毛澤東大勇晤蔣
經過八年抗戰,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前一天,在重慶的蔣介石急電毛澤東:“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隨後,電文更是公諸《中央日報》。
8月16日,毛澤東接到蔣介石的電報,一時難以決斷,回復電文簡短且措辭委婉:“朱德總司令本日午有一電給你,陳述敝方意見,待你表示意見後,我將考慮和你會見的問題。”
8月23日,延安棗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討論如何對待蔣介石的邀請電。會議決定周恩來去重慶,至於毛澤東是否要去重慶,大家意見不統一。
西安事變,由毛澤東、張聞天等定下基本解決方針,周恩來親赴西安,勇敢而沉著地挑起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重擔。毛澤東和周恩來一個運籌帷幄之中,一個決勝千裏之外,充分體現了兩位領袖在重大事變麵前及轉折關頭的政治智慧及其完美的合作。
朱德揮戈抗日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開始進行全民抗戰。
8月份,陝北洛川馮家村進入盛夏,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經過熱烈討論,確定了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持久抗戰的方針,並選舉毛澤東為中央軍委主席,朱德、周恩來為副主席。
當月,周恩來、朱德、博古出席南京國防會議。國共雙方達成協議:陝北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按戰鬥序列分,又稱第十八集團軍。朱德出任八路軍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隨後,朱德被任命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為閻錫山)。他豪情滿懷地寫下抗戰誓詞:“我輩皆黃帝子孫,華族胄裔,生當其時,身負幹戈,不能驅逐日寇出中國,何以為人?我們誓率全體紅軍,聯合友軍,即日開赴前線,與日寇決一死戰,復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全國家,是我天職。”
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對持久戰問題進行了全麵、係統、深刻的論述,指出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中國的抗戰是持久的,最後的勝利是中國的!
《論持久戰》發表後,周恩來隨即將其向白崇禧作了介紹,白崇禧深為讚賞,並將其歸納成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23 11月,朱德《論抗日遊擊戰爭》一書出版,其中有關戰術原則的論述與毛澤東有關戰略原則的論述相輔相成,成為八路軍進行抗戰的基本戰術指導思想。朱德及其指揮的八路軍成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忠實執行者。
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朱德總司令率領八路軍一一五、一二○、一二九師奔赴抗日前線,開闢華北抗日根據地。到1938年春,先後建立了晉察冀、晉西北、晉西南、晉冀豫4個戰略支點。此後,八路軍又以4大支點為依託,向北麵的大青山地區以及東麵的冀豫平原、山東和冀熱察地區發展。
1940年8月,日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實行“掃蕩”和“囚籠”政策。對此,朱德、彭德懷審時度勢,決定對日軍發動一次主動進攻戰役。八路軍105個團約20萬人,隨即在華北平原展開以破襲敵交通線為重要目標的大規模進攻戰役,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的重大勝利,粉碎了日偽軍對解放區的“掃蕩”,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誌。
然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迅速壯大引起了國民黨頑固派的警惕和不滿。1940年二三月間,蔣介石指令國民黨第九十七軍朱懷冰部進攻八路軍,朱德組織一二九師和晉察冀、冀中的部隊於3月一舉消滅了國民黨3個師。隨後,朱德赴洛陽同國民黨談判,迫使國民黨軍隊不得不與中共暫時維持統一戰線關係,有力地粉碎了國民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年初,國民黨頑固派再次製造磨擦,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1月17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發表命令和談話,反侮新四軍為“叛軍”,發布取消新四軍的命令,並把葉挺交付軍事法庭審判。毛澤東拍案而起,決定以強硬態度實行全國的政治反攻,並要求以不怕兩黨決裂的勇氣打退國民黨的進攻。
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選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中央軍委主席團,主持軍委實際工作。會上決定重組新四軍軍部,並決定駐國民黨統治區的八路軍各辦事處實行撤退。 隨後,周恩來、葉劍英抓緊做蘇聯、英國和美國的外交工作。蔣介石感受到了來自國際的壓力。周恩來靈活地運用了日、英美、蔣三者之間的關係,為中國共產黨在皖南事變上的政治反攻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充分展示了他善於審時度勢展開外交的才能。
在國內外強大的壓力下,蔣介石在這一年第二屆國民參政會上不得不宣稱:“以後亦決無‘剿共’的軍事”。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隆重召開,此次大會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切工作的指針。並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主席。
毛澤東大勇晤蔣
經過八年抗戰,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前一天,在重慶的蔣介石急電毛澤東:“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隨後,電文更是公諸《中央日報》。
8月16日,毛澤東接到蔣介石的電報,一時難以決斷,回復電文簡短且措辭委婉:“朱德總司令本日午有一電給你,陳述敝方意見,待你表示意見後,我將考慮和你會見的問題。”
8月23日,延安棗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討論如何對待蔣介石的邀請電。會議決定周恩來去重慶,至於毛澤東是否要去重慶,大家意見不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