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夭折的千古一帝: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周世宗 作者:柴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由於中原連年混亂,導致與契丹接壤的幽州漢族軍民大量逃亡契丹,尤其是漢族農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契丹土地肥沃,適宜耕種,再加上遼東是傳統的農耕區,所以契丹的整體國力明顯增強。
最讓耶律阿保機高興的是,他到了五代早期的著名智士韓彥徽。韓彥徽,幽州人,曾在盧龍節度使劉守光手下任幽州觀察度支使,因為在出使契丹時,被耶律阿保機強行扣留下來,幾番曲折之後,歸順了契丹。耶律阿保機視為他如寶,“與語悅之,遂以為謀主。舉動方焉。”(4)仿佛劉備遇到了諸葛亮。
韓彥徽的到來,意味著契丹政權封建化的開始,“延徽始教契丹建牙開瘵,築城郭,立市裏以處漢人,使各有配偶,墾藝荒田。由於漢人各安生業,逃亡者冷字少。契丹威服諸國,於延徽有力焉。”(5)同時,耶律阿可機還創造了契丹大字,契丹在文化領域的封建化,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契丹的封建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並不是從宋朝建立時,契丹才突然封建化的。
契丹封建化這麽早就得以開展,還要利益於契丹很早的就介入了中原軍閥混亂之中,早在唐天復二年(公元903年)七月,耶律阿保機就曾經入侵過河東地區,掠奪走百姓近十萬人。
在地理位置上,契丹與河東、幽州接壤,所以契丹和河東的李克用(李存勖)、幽州的劉仁恭(劉守光)打的交道最多。三方經常扭在一起廝打,各有勝負。同時耶律阿保機也深諳“遠交近攻”的戰略,派使者泛海來到汴梁,與已經稱帝的梁太祖朱溫建立了戰略同盟關係。
在耶律阿保機的一生中,他最輝煌的時刻,莫過於一舉消滅了位於東北東部、強大的渤海國。渤海國的封建化程度遠遠高於契丹,但由於渤海國王大大諲譔昏潰無能,耶律阿保機並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就消滅了渤海國,這一年是契丹天贊六年(公元926年)的七月。
沒想到,在消滅渤海國後,意氣風發的耶律阿保機在班師途中,突然染上了疾病,不久後,五十五歲的耶律阿保機在扶餘城(今吉林四平)去世。
耶律突欲繼位不成,又受到了母親和弟弟的猜忌,加上唐明宗李嗣源的策反,遂於契丹天顯五年(公元930年)十一月,帶著心愛的高美人,含淚從東丹國封地泛海逃到後唐。漢化程度非常深的耶律倍臨行前,寫了一首很哀怨的詩:“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6)
唐明宗李嗣源的策反雖然很有成效,但並沒有改變耶律倍的思鄉情懷,甚至在唐末帝李從珂時代,他成了耶律德光在後唐內部的間諜頭子,經常將後唐軍政大事通過某種渠道,傳遞給弟弟。
耶律阿保機去世後,繼承皇位的並不是皇太子耶律倍,而是耶律倍的弟弟、元帥太子耶律德光(契丹名耀庫濟)。雖然耶律突欲和耶律德光都是述律皇後所生,但述律皇後卻明顯偏愛次子。述律在耶律阿保機死後,違背了丈夫生前的意願,強行改立耶律德光為天皇王,繼位為大契丹皇帝。
耶律德光也是個有野心的帝王,他曾經嚐試過對中原進行武裝進攻,擴大地盤,中原政權雖然屢生變更,但軍事實力卻遠強於契丹,好幾次將耶律德光打的鼻青臉腫。耶律德光最著名的一次敗仗,發生於天顯三年(公元928年)的四月,後唐義武軍節度使王都叛變,邀請契丹兵南下。耶律德光自然不肯放過這個機會,派出五千精銳騎兵,由惕隱涅裏袞、都統查剌等人帶隊南下,結果被後唐軍全殲。
耶律德光論軍事能力,不如父親耶律阿保機,但耶律德光的運氣,是遼夏金元四個王朝所有皇帝中最好的,而且是兩次好運氣。契丹天顯十年(公元936年)的七月,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與後唐皇帝李從珂不和,為了取代李從珂,石敬瑭不惜割讓幽雲十六州,跪請耶律德光出兵。最讓人不可理解的是,割地之外,石敬瑭甚至還認了耶律德光做義父。這一年,石敬瑭四十四歲,而耶律德光隻有三十三歲。
天上掉下來一塊大餡餅,耶律德光幸福的都快暈掉了,立刻接受了石敬瑭的好意。兵幫助石敬瑭,消滅了李從珂,建立了後晉王朝。一年後,也就是契丹會同元年(公元937年)的十二月,耶律德光將國號由契丹改為遼。
契丹不費一兵一卒,坐得戰略價值極高的幽雲十六州,耶律德光笑的合不攏嘴。幽雲十六州是塞外遊牧文明與內地農耕文明傳統的地理分界線,這裏地勢較高。契丹得到幽雲十六州,居高臨下,進可攻,退可守。而且幽雲十六州有近百萬人口,糧食豐饒,終遼一朝,幽雲十六州都是遼朝最有價值的糧食產區。
但對於中原政權來說,失去了幽雲十六州,河北一帶就無險可守,契丹騎兵可以毫不費力的衝進華北平原,對中原進行騷擾破壞。“契丹之禍,始於石晉割幽、燕。天下視燕為北門,失幽、薊而天下常不安。”(7)但在石敬瑭時代,這個賣國賊由於曲意侍奉契丹,年年進貢,所以中原暫時還沒有受到契丹的軍事威脅。
公元943年,五十一歲的石敬瑭病死於開封,他的侄子齊王石重貴繼位。石重貴的能力比較一般,但他比他那個遺臭萬年的叔父更有血性。他上台之初,就主動中止了契丹對後晉的宗主國地位,隻稱孫不稱臣,並且停止對契丹的納貢。
最讓耶律阿保機高興的是,他到了五代早期的著名智士韓彥徽。韓彥徽,幽州人,曾在盧龍節度使劉守光手下任幽州觀察度支使,因為在出使契丹時,被耶律阿保機強行扣留下來,幾番曲折之後,歸順了契丹。耶律阿保機視為他如寶,“與語悅之,遂以為謀主。舉動方焉。”(4)仿佛劉備遇到了諸葛亮。
韓彥徽的到來,意味著契丹政權封建化的開始,“延徽始教契丹建牙開瘵,築城郭,立市裏以處漢人,使各有配偶,墾藝荒田。由於漢人各安生業,逃亡者冷字少。契丹威服諸國,於延徽有力焉。”(5)同時,耶律阿可機還創造了契丹大字,契丹在文化領域的封建化,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契丹的封建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並不是從宋朝建立時,契丹才突然封建化的。
契丹封建化這麽早就得以開展,還要利益於契丹很早的就介入了中原軍閥混亂之中,早在唐天復二年(公元903年)七月,耶律阿保機就曾經入侵過河東地區,掠奪走百姓近十萬人。
在地理位置上,契丹與河東、幽州接壤,所以契丹和河東的李克用(李存勖)、幽州的劉仁恭(劉守光)打的交道最多。三方經常扭在一起廝打,各有勝負。同時耶律阿保機也深諳“遠交近攻”的戰略,派使者泛海來到汴梁,與已經稱帝的梁太祖朱溫建立了戰略同盟關係。
在耶律阿保機的一生中,他最輝煌的時刻,莫過於一舉消滅了位於東北東部、強大的渤海國。渤海國的封建化程度遠遠高於契丹,但由於渤海國王大大諲譔昏潰無能,耶律阿保機並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就消滅了渤海國,這一年是契丹天贊六年(公元926年)的七月。
沒想到,在消滅渤海國後,意氣風發的耶律阿保機在班師途中,突然染上了疾病,不久後,五十五歲的耶律阿保機在扶餘城(今吉林四平)去世。
耶律突欲繼位不成,又受到了母親和弟弟的猜忌,加上唐明宗李嗣源的策反,遂於契丹天顯五年(公元930年)十一月,帶著心愛的高美人,含淚從東丹國封地泛海逃到後唐。漢化程度非常深的耶律倍臨行前,寫了一首很哀怨的詩:“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6)
唐明宗李嗣源的策反雖然很有成效,但並沒有改變耶律倍的思鄉情懷,甚至在唐末帝李從珂時代,他成了耶律德光在後唐內部的間諜頭子,經常將後唐軍政大事通過某種渠道,傳遞給弟弟。
耶律阿保機去世後,繼承皇位的並不是皇太子耶律倍,而是耶律倍的弟弟、元帥太子耶律德光(契丹名耀庫濟)。雖然耶律突欲和耶律德光都是述律皇後所生,但述律皇後卻明顯偏愛次子。述律在耶律阿保機死後,違背了丈夫生前的意願,強行改立耶律德光為天皇王,繼位為大契丹皇帝。
耶律德光也是個有野心的帝王,他曾經嚐試過對中原進行武裝進攻,擴大地盤,中原政權雖然屢生變更,但軍事實力卻遠強於契丹,好幾次將耶律德光打的鼻青臉腫。耶律德光最著名的一次敗仗,發生於天顯三年(公元928年)的四月,後唐義武軍節度使王都叛變,邀請契丹兵南下。耶律德光自然不肯放過這個機會,派出五千精銳騎兵,由惕隱涅裏袞、都統查剌等人帶隊南下,結果被後唐軍全殲。
耶律德光論軍事能力,不如父親耶律阿保機,但耶律德光的運氣,是遼夏金元四個王朝所有皇帝中最好的,而且是兩次好運氣。契丹天顯十年(公元936年)的七月,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與後唐皇帝李從珂不和,為了取代李從珂,石敬瑭不惜割讓幽雲十六州,跪請耶律德光出兵。最讓人不可理解的是,割地之外,石敬瑭甚至還認了耶律德光做義父。這一年,石敬瑭四十四歲,而耶律德光隻有三十三歲。
天上掉下來一塊大餡餅,耶律德光幸福的都快暈掉了,立刻接受了石敬瑭的好意。兵幫助石敬瑭,消滅了李從珂,建立了後晉王朝。一年後,也就是契丹會同元年(公元937年)的十二月,耶律德光將國號由契丹改為遼。
契丹不費一兵一卒,坐得戰略價值極高的幽雲十六州,耶律德光笑的合不攏嘴。幽雲十六州是塞外遊牧文明與內地農耕文明傳統的地理分界線,這裏地勢較高。契丹得到幽雲十六州,居高臨下,進可攻,退可守。而且幽雲十六州有近百萬人口,糧食豐饒,終遼一朝,幽雲十六州都是遼朝最有價值的糧食產區。
但對於中原政權來說,失去了幽雲十六州,河北一帶就無險可守,契丹騎兵可以毫不費力的衝進華北平原,對中原進行騷擾破壞。“契丹之禍,始於石晉割幽、燕。天下視燕為北門,失幽、薊而天下常不安。”(7)但在石敬瑭時代,這個賣國賊由於曲意侍奉契丹,年年進貢,所以中原暫時還沒有受到契丹的軍事威脅。
公元943年,五十一歲的石敬瑭病死於開封,他的侄子齊王石重貴繼位。石重貴的能力比較一般,但他比他那個遺臭萬年的叔父更有血性。他上台之初,就主動中止了契丹對後晉的宗主國地位,隻稱孫不稱臣,並且停止對契丹的納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