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夭折的千古一帝: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周世宗 作者:柴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柴榮聽說孫忌在樓車上勸劉仁贍死守,非常的惱火,他立刻命人把孫忌押進大帳,大罵孫忌混蛋。孫忌知道柴榮會責問他,他早有準備,孫忌的回答義正詞嚴:“臣為唐宰相,豈可教節度使外叛邪!”(12)孫忌答的很有藝術,將了柴榮一軍。孫忌的言下之意是如果有敵國勸周朝將吏投降,柴榮會接受嗎?
柴榮果然沒話可說,他還能說什麽。
———————————————————————————————
(1)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
(2) 《冊府元龜.僭偽部.稱藩》卷二百三十二
(3) 《江南野史.嗣主傳》卷二
(4) 《宋史.張瓊傳》卷二百五十九
(5) (6) 《南唐書.李德明傳》卷七
(7) 《舊五代史.周世宗紀三》卷一百一十六
(8) 《南唐書.李德明傳》卷九
(9) (10) (11) (12)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
想簡單說幾個問題。一是後周的天下是怎麽來的?首先是劉承祐殺害郭威和柴榮的家小,郭威起兵自保,天經地義!自秦以下,歷代得國最正者,西漢、東漢、蜀漢、劉宋、陳、後周、明。郭威對後漢江山的貢獻極大,可以說後漢得天下,郭威有一半的功勞。是郭威提出建議,避開強敵,以迂為直,進取汴梁,才成就了劉知遠。李守貞三鎮叛亂,是郭威平定的。要說欺騙得天下的,肯定有,但絕對不包括後周。後周得國極正,劉承祐負郭威在先,殺盡郭柴家人,郭威當然有資格推翻劉承祐,天經地義!沒有郭威,後漢天下可能都不會存在四年。
再就是是柴榮的繼嗣問題。柴榮是郭威發達之後認的幹爹嗎?當然不是。柴榮和郭威並非無親無故,柴榮是郭威最深愛的夫人柴氏侄子,算是郭威的內侄。在郭威最窮酸落魄的時候,是柴榮做小販,養家餬口。郭威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柴榮對他非常孝順,他也喜歡柴榮,並立其為皇嗣。郭威選擇柴榮,那是後周政權內部正常的權力交接,即使郭威選擇了楊廷璋,也是郭威的權利。完全是兩碼事。
劉銖、蘇逢吉等人構陷郭威,致使郭柴家小被殺。郭威進京後,不殺劉銖家小,隻殺劉銖一人。雖然郭威本來是想殺劉銖家小的,但王處訥勸止,並沒有動手。如果以郭威有心殺劉銖家小為由否定郭威,這是不客觀的。就算郭威殺了劉銖家小,也不過一報還一報。趙匡胤有心要殺柴榮幼兒,但被潘美勸止,也沒有殺,能就此認為趙匡胤不好?當然也不能,趙匡胤是對歷史是做出過應有的貢獻的。
趙匡胤不殺柴家幼子,天經地義當如此,柴榮待他何厚?如果他殺了柴榮幼子,在輿論上會對他非常不利。何況他接手的天下是柴榮打下來的,不管他是不是被迫的,但終歸是做了。要說仁厚,郭威對百姓何其寬厚,廢苛政重稅,柴榮繼養父之誌,繼續讓利於民。對百姓好,才是最大的仁厚。趙匡胤對百姓仁厚嗎?當然也是非常不錯的,也是一個好皇帝。
不僅是新舊五代史讚美柴榮,包括通鑑,大部分宋人都對柴榮持正麵肯定態度,隻有極少數宋人以抵毀辱罵柴榮為能事。這次寫柴榮,不是為了否定誰而來的,也不是為了肯定柴榮而寫的。隻是想讓更多的朋友了解柴榮。人無完人,趙匡胤不是,柴榮也不是,所有人都不是。難道因為柴榮有一點缺點和錯誤,就要徹底否定柴榮?這公平嗎?對趙匡胤也要取其大功而略其小過。在下對柴榮非常的欣賞,說幾句柴榮的好話,也不能認為就是在美化柴榮。在帖中對趙匡胤所做的英雄行為和善政,都要進行正麵肯定。喜歡一個人,不代表要避開他的錯誤;不喜歡一個人,也不代表要避開他的貢獻。這都不是對歷史客觀的研究態度。
讚美柴榮更不能認為是恬不知恥,對柴榮的讚美,這些都是宋人所著史書明文具載的,並不是在下在胡編亂造。在帖最後,還會做一個專題,將大多數宋人對柴榮的正麵評價列出來,皆有出處,絕不是在下編造。如果以史實為根據讚美柴榮是恬不知恥,那在下樂意繼續的恬不知恥,竭盡所能,歌頌偉大的周世宗。因為,柴榮配得上這種讚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觀,而且觀點一旦形成,是絕不可能改變的。見招拆招,利用各自的角度,對對方的觀點進行反駁。這樣的辯論,是沒有贏家的。歷史觀點不同,可以交流討論,但我們研究歷史,都應該以客觀的心態來麵對,而不是為了自己喜歡的人物,就去否定與之有關聯的人物,將其罵的一文不值。在下欣賞柴榮,但絕不會因此就去貶低趙匡胤,這都不是論史所應有的客觀態度。就史論史,對的就讚美,錯誤的就批評。趙匡胤值得稱讚的地方,在下絕不吝嗇美辭。柴榮做的不好的地方,在下也會進行批評。
我們讀歷史,有自己喜歡的朝代和歷史人物,這無可厚非,每個人都有。但畢竟都是古人,每個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的歷史貢獻和歷史局限性,沒有誰是值得百分百肯定,也沒有誰是值得百分百否定的。為什麽要用非黑即白的態度來看歷史呢?柴榮是好的,所以趙匡胤是壞的。趙匡胤是好的,所以柴榮是壞的。這都不客觀,對柴榮和趙匡胤都不公平。
柴榮果然沒話可說,他還能說什麽。
———————————————————————————————
(1)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
(2) 《冊府元龜.僭偽部.稱藩》卷二百三十二
(3) 《江南野史.嗣主傳》卷二
(4) 《宋史.張瓊傳》卷二百五十九
(5) (6) 《南唐書.李德明傳》卷七
(7) 《舊五代史.周世宗紀三》卷一百一十六
(8) 《南唐書.李德明傳》卷九
(9) (10) (11) (12)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
想簡單說幾個問題。一是後周的天下是怎麽來的?首先是劉承祐殺害郭威和柴榮的家小,郭威起兵自保,天經地義!自秦以下,歷代得國最正者,西漢、東漢、蜀漢、劉宋、陳、後周、明。郭威對後漢江山的貢獻極大,可以說後漢得天下,郭威有一半的功勞。是郭威提出建議,避開強敵,以迂為直,進取汴梁,才成就了劉知遠。李守貞三鎮叛亂,是郭威平定的。要說欺騙得天下的,肯定有,但絕對不包括後周。後周得國極正,劉承祐負郭威在先,殺盡郭柴家人,郭威當然有資格推翻劉承祐,天經地義!沒有郭威,後漢天下可能都不會存在四年。
再就是是柴榮的繼嗣問題。柴榮是郭威發達之後認的幹爹嗎?當然不是。柴榮和郭威並非無親無故,柴榮是郭威最深愛的夫人柴氏侄子,算是郭威的內侄。在郭威最窮酸落魄的時候,是柴榮做小販,養家餬口。郭威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柴榮對他非常孝順,他也喜歡柴榮,並立其為皇嗣。郭威選擇柴榮,那是後周政權內部正常的權力交接,即使郭威選擇了楊廷璋,也是郭威的權利。完全是兩碼事。
劉銖、蘇逢吉等人構陷郭威,致使郭柴家小被殺。郭威進京後,不殺劉銖家小,隻殺劉銖一人。雖然郭威本來是想殺劉銖家小的,但王處訥勸止,並沒有動手。如果以郭威有心殺劉銖家小為由否定郭威,這是不客觀的。就算郭威殺了劉銖家小,也不過一報還一報。趙匡胤有心要殺柴榮幼兒,但被潘美勸止,也沒有殺,能就此認為趙匡胤不好?當然也不能,趙匡胤是對歷史是做出過應有的貢獻的。
趙匡胤不殺柴家幼子,天經地義當如此,柴榮待他何厚?如果他殺了柴榮幼子,在輿論上會對他非常不利。何況他接手的天下是柴榮打下來的,不管他是不是被迫的,但終歸是做了。要說仁厚,郭威對百姓何其寬厚,廢苛政重稅,柴榮繼養父之誌,繼續讓利於民。對百姓好,才是最大的仁厚。趙匡胤對百姓仁厚嗎?當然也是非常不錯的,也是一個好皇帝。
不僅是新舊五代史讚美柴榮,包括通鑑,大部分宋人都對柴榮持正麵肯定態度,隻有極少數宋人以抵毀辱罵柴榮為能事。這次寫柴榮,不是為了否定誰而來的,也不是為了肯定柴榮而寫的。隻是想讓更多的朋友了解柴榮。人無完人,趙匡胤不是,柴榮也不是,所有人都不是。難道因為柴榮有一點缺點和錯誤,就要徹底否定柴榮?這公平嗎?對趙匡胤也要取其大功而略其小過。在下對柴榮非常的欣賞,說幾句柴榮的好話,也不能認為就是在美化柴榮。在帖中對趙匡胤所做的英雄行為和善政,都要進行正麵肯定。喜歡一個人,不代表要避開他的錯誤;不喜歡一個人,也不代表要避開他的貢獻。這都不是對歷史客觀的研究態度。
讚美柴榮更不能認為是恬不知恥,對柴榮的讚美,這些都是宋人所著史書明文具載的,並不是在下在胡編亂造。在帖最後,還會做一個專題,將大多數宋人對柴榮的正麵評價列出來,皆有出處,絕不是在下編造。如果以史實為根據讚美柴榮是恬不知恥,那在下樂意繼續的恬不知恥,竭盡所能,歌頌偉大的周世宗。因為,柴榮配得上這種讚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觀,而且觀點一旦形成,是絕不可能改變的。見招拆招,利用各自的角度,對對方的觀點進行反駁。這樣的辯論,是沒有贏家的。歷史觀點不同,可以交流討論,但我們研究歷史,都應該以客觀的心態來麵對,而不是為了自己喜歡的人物,就去否定與之有關聯的人物,將其罵的一文不值。在下欣賞柴榮,但絕不會因此就去貶低趙匡胤,這都不是論史所應有的客觀態度。就史論史,對的就讚美,錯誤的就批評。趙匡胤值得稱讚的地方,在下絕不吝嗇美辭。柴榮做的不好的地方,在下也會進行批評。
我們讀歷史,有自己喜歡的朝代和歷史人物,這無可厚非,每個人都有。但畢竟都是古人,每個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的歷史貢獻和歷史局限性,沒有誰是值得百分百肯定,也沒有誰是值得百分百否定的。為什麽要用非黑即白的態度來看歷史呢?柴榮是好的,所以趙匡胤是壞的。趙匡胤是好的,所以柴榮是壞的。這都不客觀,對柴榮和趙匡胤都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