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金匱之盟真的存在,那孝順的趙匡胤會按照杜太後的遺意,提前確定趙光義的儲君地位。而不是一拖就是十幾年。再說金匱之盟是趙光義即位後才公布的,趙匡胤在位時,卻從來沒有提過這事。雖然王繼恩以“太祖傳位於晉王之意素定”,放棄趙德芳,而去找了趙光義。拋開趙光義即位後的宣傳,如果趙匡胤素定的話,早就應該定下此事。


    趙光義即位後的種種舉動,非常不合常理,疑點非常大。金匱之盟如果是真的,接下來最受此盟之利的,自然就是趙廷美。但趙光義又是怎麽對侍趙廷美的?“朕乳母耿氏,生有二子,長趙廷俊,次趙廷美,非皇考(趙弘殷)子。”直接否定了趙廷美宗室近親的資格。還有趙德昭、趙德芳的死,也充滿了疑問。


    遺詔的真偽,不好說,真偽的可能性對半。有可能是真的,但也有可能是假的。王繼恩隻是“稱”有遺詔,誰知道他是不是被趙光義給收買了。趙光義主政東京十五年,在官場上人脈極深,不可能不和王繼恩打過交道。


    趙光義即位後,有非常便利的條件來自己充滿疑點的即位打扮。比如幾百年後的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標病逝後,選擇儲君人選。


    朱標死後第三天,朱元璋召集群臣,準備商議儲君人選。朱元璋說他很喜歡第四子燕王朱棣,“國有長君,社稷之福。朕第四子賢明仁厚,英武似朕。朕欲立為太子。”翰林學士劉三吾反對,說如果越次立燕王,則置秦王、晉王於何地?所以朱元璋才作罷,改立皇孫朱允炆。


    這段記載出自《明太祖實錄》,可《明太祖實錄》是朱棣靖難奪位後,大規模修改過的,他自然會寫對自己有利的方麵。趙光義即位後,《宋太祖實錄》也是修改過的,而且不止一次。當然,每次修改,都會寫對自己有利的方麵,這是人之常情。


    梁朱友珪弒父朱溫後,也矯詔說“朱友文謀逆,遣兵入宮,賴郢王友珪忠教,將兵誅之,保全朕躬。疾因震驚,彌致危殆,宜令友珪權主軍國之務。”這份所謂的梁太祖遺詔,是假的。不能說斧聲燭影一定是真的,但趙光義的即位確實疑點重重,非正常即位的可能性實在太大。


    高梁河之敗,趙光義暫時不知下落,諸將才提議擁立趙德昭,隻是說明趙光義在軍中的地位不是特別穩固,也沒說趙光義在軍中毫無勢力。


    宋初軍隊是柴榮留下的班底,但也沒有否認趙匡胤的功勞。製度是柴榮定下來的,趙匡胤蕭規曹隨即可。關於柴榮殺北漢俘虜,前麵已經講了一部分。後麵還要重點講這個問題。


    還有就是楚州屠城事件,以後會用一個篇幅較長的專題,對這個問題進行詳細解讀分析,對一些宋人記載的柴榮行屠記載進行分析。對柴榮的缺點,在下從不避諱不談。人非聖賢,柴榮不是,趙匡胤也不是,誰都不是。冤案不在於是否事後被平反,而在當時的案件發展是否存在枉曲。


    關於花蕊夫人為宋太祖所寵幸的事情,《鐵圍山從談》、《燼餘錄》、《聞見近錄》都有記載,說趙光義射死了花蕊夫人。《燼餘錄》甚至還記載了趙匡胤病重時,趙光義推了趙匡胤,見沒反應,就去勾引花蕊夫人,結果趙匡胤突然醒了,見弟弟調戲花蕊夫人,大怒,舉起斧頭要殺趙光義。趙光義嚇的逃跑了,第二天趙匡胤就氣的駕崩了。同書還說趙德芳是太子。


    這種野史記載,如果不信,那正史也沒有記載柴榮下令屠楚州,《舊史》隻說“六軍大掠”。隻有陸遊的《南唐書》、朱弁的《曲水洧聞》說柴榮下令屠城,何可信之?何可不信?關於楚州事件,以後會重點講這兩書對柴榮的攻擊,對《曲水洧聞》所載進行分析推理。現在講了,到時就沒貨了,:)


    五代亂世結束,是有一個緩慢的過程,由亂入治,這是客觀的歷史規律,功勞也不可能是柴榮一個人的,誰也沒說這是柴榮一人之功,這顯然不客觀。李嗣源如果不是年齡太大,他完全可以做的更好,明君,李嗣源當之無愧。李嗣源之後至郭威之前,中原再次跌入低穀,從郭威開始,統一勢頭開始顯露,柴榮接著做,最後由趙匡胤、趙光義來完成。要說功勞,趙匡胤兄弟自然有功。


    宋初史家對柴榮的評價基本上肯定的,趙大、趙二也沒讓史家曲筆構汙世宗,就實錄載而已。如果趙大趙二想抹黑柴榮,什麽樣的黑史都能編出來,這點是值得肯定趙大趙二的。不僅是史家,就是宋朝的文人,對柴榮也基本少有否定的,既使有指出柴榮缺點的,總體評價也是正麵的。主帖最後部分會用一個專題,來講講宋人對柴榮的綜合評價。


    第四章 拉開統一的序幕


    一 南唐的前世今生


    1


    如果讓一千年後的人們選擇十國中最有知名度和認可度的政權,這個政權一定是南唐。


    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滄桑洗盡鉛華,像後周這樣偉大的王朝都湮沒在滾滾風塵中,但與後周同時代的南唐,其受追捧的程度絲毫不遜於漢唐宋元明清幾個大朝代。南唐熱之所以經久不息,原因隻有一個——南唐的末代皇帝是李煜(937--978年)。


    在詞史上,李煜享有開山鼻祖般的崇高地位,有些類似《三國演義》之於小說史的地位。在李煜之前,著名詞人輩出,比如艷詞天王溫庭筠、韋莊、牛嶠、李煜的父親李璟,李璟的重臣馮延巳(903--960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夭折的千古一帝: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周世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柴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柴狼並收藏夭折的千古一帝: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周世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