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夭折的千古一帝: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周世宗 作者:柴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威的原配夫人柴氏早逝,後來郭威娶了真定人張氏為妻,雖然郭威還有個繼室董氏,但董氏此時應該不在汴梁,也逃過一劫。張夫人和郭威的三個兒子青哥、意哥,郭威的侄子守筠、奉超、定哥,還有柴榮的夫人劉氏和三個兒子,全部被劉銖殘忍的殺死。郭威在京師的繁華府邸,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同時陪郭威家眷上路的,還是郭威的親信王峻(?--954年)的家人。
殺死這些無辜的家眷並不是劉承祐真正的目的,他最想除掉的還是手握河北軍權的郭威。劉承祐密旨傳給護聖左廂都指揮使郭崇威(908--965年),讓他就地殺掉郭威。同時又讓舅舅、澶州節度使李洪威(908--966年),讓他尋機殺掉郭威的另一個親信王殷(?--954年)。
李洪威、郭崇威和郭威的關係不錯,並沒有聽劉承祐的密旨,而是直接向郭威告變。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十四日,郭威得到了楊邠、史弘肇、王章以及自己家眷被殺的噩耗。郭威和柴榮差點當場暈厥,這都是自己的至親啊,說沒就沒了,他們有什麽罪!
如果不是這場突如其來的政變導致郭威家眷被殺,郭威並沒有和劉承祐翻臉的打算。現在是劉承祐理虧在先,那就不要怪郭威不講君臣大義了。郭威立刻把樞密吏魏仁浦(911--969年)找來,把詔書遞給魏仁浦看,問魏仁浦該怎麽辦?“朝廷將殺我,我死不懼,獨不念麾下將士乎?”(7)這當然是假話。
魏仁浦是郭威的心腹,自然不會站在郭威的對立麵。他勸郭威:“侍中握強兵臨重鎮,有功朝廷,君上信讒,圖害忠良,雖欲割心自明,奚可得也,事將奈何。今詔始下,外無知者,莫若易詔以盡誅將士為名,激其怒心,非徒自免,亦可為楊、史雪冤。”(8)郭威要的就是魏仁浦這句話,點頭稱是。
隨後,郭威召集僚屬議事,把他先是添油加醋講了這場政變的經過,然後郭威裝可憐,說既然皇帝有詔要殺我,那就請諸公取我的人頭,撈富貴去吧。在座的這些人全是郭威的心腹,更何況他們和郭威都站在一條船上,郭威要掉下水,他們還有活路嗎?所以他們不會背叛郭威。
翰林天文趙修已勸郭威道:“公徒死何益!不若順眾心,擁兵而南,此天啟也。(9)” 趙修已說出了郭威的心裏話,他就是想這麽做的,但這話犯忌,應該由別人先說出來,他再接這個話口。
雖然郭威恨透了劉承祐,但畢竟劉承祐是合法的皇帝,郭威不能在名義上直接反對劉承祐。所以郭威出兵的理由是“清君側”。郭威的話非常動聽:“此事必非聖意,即是左右小人誣罔竊發,假令此輩握重柄,國得安乎!宜得投論,以判忠佞,何事信單車之使而自棄,千載之下,空受惡名。崇等願從明公入朝,麵自洗雪,除君側之惡,共安天下。”(10)
事情到了這一步,郭威已經沒有了退路,“君逼臣反,臣不得不反”,郭威在萬般無奈之下,走上了這條充滿艱險的自救道路。郭威在率軍進京找劉承祐“討說法”之前,特意留下了養子柴榮留守鄴都,萬一進京計劃失敗,郭威也好有個退路。柴榮的能力,郭威是再清楚不過的,所以留下柴榮,郭威很放心。
柴榮生在邢州,邢州原來是朱梁的地盤,但在柴榮出生時,已經成為河東的地盤了,所以史家都以晉的年號天祐來標記。如果按梁的年號,朱友貞是在當年十月,將貞明六年改為龍德元年,勉強算是貞明六年。當然,算成龍德元年也可以,反正都是指公元921年。
廢掉唐朝,不如寫成廢掉唐哀帝比較貼切,謝謝紅軍兄。柴守禮運氣好,生了個皇帝兒子,所以仗著兒子的勢力為非做歹,也沒人敢管他。柴榮出於正統的考慮,認郭威為父,柴守禮隻能以元舅的身份。柴榮入繼郭威,自然就把姑姑當成母親,柴守禮自然就成舅舅了。
畫些簡單地圖,為了方便大家看內容,很簡易。李繼韜是留後,不過這個留後也是自己騙出來的,他指使手下人“逼迫”自己做留後,實際上是想搞割據。此人實在沒什麽好說的,但對郭威卻非常不錯。一般認為石重貴是964年去世,這次也是寫964年,怎麽寫成了974年。974年的說法一般很少用的。
郭威的四個妻子全都是再嫁於他,當年郭威落魄到了極點,身份貴重的柴姑娘一眼就相中了他。如果郭威沒有兩把刷子,柴姑娘怎麽會看上他。郭威是真正的仁厚之君,劉銖殺了他的家眷,他隻誅劉銖一人。王峻那麽對他,他都能忍受,實在忍無可忍了,隻是廢掉王峻。
第一章 潛龍騰淵
三 被逼出來的王朝
3
十一月十七日,郭威的部隊來到滑州(今河南滑縣),駐守滑州的義成軍節度使宋偓(926--989年)聽說郭威來了,立刻開門迎降,他犯不著為不相幹的劉承祐和郭威結仇。
宋偓雖然在歷史上名氣不算響亮,但他的家世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在柴榮之前就差點統一天下的唐莊宗李存勖,就是宋偓的外祖父。宋偓的父親宋廷浩(?--937年)做了李存勖的女婿,宋偓本人又是晉高祖石敬瑭的女婿。而宋偓的女婿更非一般人物——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他的女兒就是小宋後。宋氏父子二人,兩帝婿、一帝翁。
郭威非常聰明,他知道部下之所以願意跟做這筆殺頭的買賣,無非是貪圖富貴。所以郭威甫到滑州,就打開滑州官庫,將財貨等物分給將士們。都到了這個份上,郭威還在裝純潔,他對大家說皇帝已經派侯益率兵迎戰,他不忍與皇帝交戰,請大家殺了他,以成全名節。諸將當然不會吃郭威這一套,勸郭威:“國家負公,公不負國,所以萬人爭奮。如報私仇,侯益輩何能為乎!”(1)
殺死這些無辜的家眷並不是劉承祐真正的目的,他最想除掉的還是手握河北軍權的郭威。劉承祐密旨傳給護聖左廂都指揮使郭崇威(908--965年),讓他就地殺掉郭威。同時又讓舅舅、澶州節度使李洪威(908--966年),讓他尋機殺掉郭威的另一個親信王殷(?--954年)。
李洪威、郭崇威和郭威的關係不錯,並沒有聽劉承祐的密旨,而是直接向郭威告變。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十四日,郭威得到了楊邠、史弘肇、王章以及自己家眷被殺的噩耗。郭威和柴榮差點當場暈厥,這都是自己的至親啊,說沒就沒了,他們有什麽罪!
如果不是這場突如其來的政變導致郭威家眷被殺,郭威並沒有和劉承祐翻臉的打算。現在是劉承祐理虧在先,那就不要怪郭威不講君臣大義了。郭威立刻把樞密吏魏仁浦(911--969年)找來,把詔書遞給魏仁浦看,問魏仁浦該怎麽辦?“朝廷將殺我,我死不懼,獨不念麾下將士乎?”(7)這當然是假話。
魏仁浦是郭威的心腹,自然不會站在郭威的對立麵。他勸郭威:“侍中握強兵臨重鎮,有功朝廷,君上信讒,圖害忠良,雖欲割心自明,奚可得也,事將奈何。今詔始下,外無知者,莫若易詔以盡誅將士為名,激其怒心,非徒自免,亦可為楊、史雪冤。”(8)郭威要的就是魏仁浦這句話,點頭稱是。
隨後,郭威召集僚屬議事,把他先是添油加醋講了這場政變的經過,然後郭威裝可憐,說既然皇帝有詔要殺我,那就請諸公取我的人頭,撈富貴去吧。在座的這些人全是郭威的心腹,更何況他們和郭威都站在一條船上,郭威要掉下水,他們還有活路嗎?所以他們不會背叛郭威。
翰林天文趙修已勸郭威道:“公徒死何益!不若順眾心,擁兵而南,此天啟也。(9)” 趙修已說出了郭威的心裏話,他就是想這麽做的,但這話犯忌,應該由別人先說出來,他再接這個話口。
雖然郭威恨透了劉承祐,但畢竟劉承祐是合法的皇帝,郭威不能在名義上直接反對劉承祐。所以郭威出兵的理由是“清君側”。郭威的話非常動聽:“此事必非聖意,即是左右小人誣罔竊發,假令此輩握重柄,國得安乎!宜得投論,以判忠佞,何事信單車之使而自棄,千載之下,空受惡名。崇等願從明公入朝,麵自洗雪,除君側之惡,共安天下。”(10)
事情到了這一步,郭威已經沒有了退路,“君逼臣反,臣不得不反”,郭威在萬般無奈之下,走上了這條充滿艱險的自救道路。郭威在率軍進京找劉承祐“討說法”之前,特意留下了養子柴榮留守鄴都,萬一進京計劃失敗,郭威也好有個退路。柴榮的能力,郭威是再清楚不過的,所以留下柴榮,郭威很放心。
柴榮生在邢州,邢州原來是朱梁的地盤,但在柴榮出生時,已經成為河東的地盤了,所以史家都以晉的年號天祐來標記。如果按梁的年號,朱友貞是在當年十月,將貞明六年改為龍德元年,勉強算是貞明六年。當然,算成龍德元年也可以,反正都是指公元921年。
廢掉唐朝,不如寫成廢掉唐哀帝比較貼切,謝謝紅軍兄。柴守禮運氣好,生了個皇帝兒子,所以仗著兒子的勢力為非做歹,也沒人敢管他。柴榮出於正統的考慮,認郭威為父,柴守禮隻能以元舅的身份。柴榮入繼郭威,自然就把姑姑當成母親,柴守禮自然就成舅舅了。
畫些簡單地圖,為了方便大家看內容,很簡易。李繼韜是留後,不過這個留後也是自己騙出來的,他指使手下人“逼迫”自己做留後,實際上是想搞割據。此人實在沒什麽好說的,但對郭威卻非常不錯。一般認為石重貴是964年去世,這次也是寫964年,怎麽寫成了974年。974年的說法一般很少用的。
郭威的四個妻子全都是再嫁於他,當年郭威落魄到了極點,身份貴重的柴姑娘一眼就相中了他。如果郭威沒有兩把刷子,柴姑娘怎麽會看上他。郭威是真正的仁厚之君,劉銖殺了他的家眷,他隻誅劉銖一人。王峻那麽對他,他都能忍受,實在忍無可忍了,隻是廢掉王峻。
第一章 潛龍騰淵
三 被逼出來的王朝
3
十一月十七日,郭威的部隊來到滑州(今河南滑縣),駐守滑州的義成軍節度使宋偓(926--989年)聽說郭威來了,立刻開門迎降,他犯不著為不相幹的劉承祐和郭威結仇。
宋偓雖然在歷史上名氣不算響亮,但他的家世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在柴榮之前就差點統一天下的唐莊宗李存勖,就是宋偓的外祖父。宋偓的父親宋廷浩(?--937年)做了李存勖的女婿,宋偓本人又是晉高祖石敬瑭的女婿。而宋偓的女婿更非一般人物——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他的女兒就是小宋後。宋氏父子二人,兩帝婿、一帝翁。
郭威非常聰明,他知道部下之所以願意跟做這筆殺頭的買賣,無非是貪圖富貴。所以郭威甫到滑州,就打開滑州官庫,將財貨等物分給將士們。都到了這個份上,郭威還在裝純潔,他對大家說皇帝已經派侯益率兵迎戰,他不忍與皇帝交戰,請大家殺了他,以成全名節。諸將當然不會吃郭威這一套,勸郭威:“國家負公,公不負國,所以萬人爭奮。如報私仇,侯益輩何能為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