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貞鬆名士愛錢"是指羅振玉(字貞鬆)因索債逼死王國維之事。羅振玉是清末大臣,常以名士自傲。王國維是一位著名學者,至今他的《人間詞話》影響猶深。他22歲獨闖上海,開始在《時務報》館司書記校對之事,後入羅振玉創辦的文學社。
辛亥革命後,王國維隨羅振玉東渡日本。王國維從事學術研究,但沒經濟來源,完全由在日本做字畫生意的羅振玉解囊相助。兩人誌趣相投,回國後,結成兒女親家。羅振玉追隨溥儀入宮任南書房行走,又推薦王國維在南書房擔任古董書畫的鑑定工作。王為感恩知己,便把自己的著作以羅振玉的名義發表,如《殷墟書契考釋》就是其中之一。
後來王國維到清華任教,羅振玉隨溥儀去了天津。1927年,羅振玉不知何事與王翻臉,秋後算帳,向王國維逼債要錢。王國維一介書生,無錢還帳,一時想不通,竟投昆明湖自盡。當然王國維的死因並非這麽簡單,至今說法不一,但羅振玉卻為此聯對夏瑞符恨之入骨。
大清雜談
大清送禮專用語
在清朝,官與官之間、衙門與衙門之間,要想辦事,就得送禮,但什麽時候送,送多少,誰給誰送,經過多年實踐,竟形成定規,並有專門的名詞反映出來。
節壽禮。歲時節日和上司家慶日,僚屬為其送禮。張集馨在《道鹹宦海見聞錄》裏講陝西糧道向上司和有關衙門官員送禮定規為:給西安將軍三節兩壽禮,每次銀八百兩,表禮、水禮八色,門包四十兩;八旗都統二人,每人每節銀二百兩,水禮四色;陝西巡撫,四季致送,每季銀一千三百兩,節壽送表禮、水禮、門包雜費;陝西總督,三節致送,每節銀一千兩,表禮、水禮八色及門包雜費。
程儀。招待過境官員,先送錢財,求得同僚、主官的歡心,日後好辦事。
別敬。地方官奉派出京,或到中央述職,離京時,要給有關官員送禮,有師生關係的門生還要向老師、同年饋贈,名之為"別敬"。
炭敬、冰敬。是冬夏兩季地方官給京中大臣的孝敬禮,是不可缺少的規例。
秋審部費。各省每年必有案件呈報,為此給刑部送辛苦費,四川按察司向例每年送六百兩銀子,刑部人員才在五六月間派人把秋審奏摺的底稿送到四川,以應付部駁和皇帝的查問。
晉升部費。州縣官晉升,徑直赴任的,照理由吏部發出正式通知即可。但吏部若不見該員的孝敬,便不給發文,以示拿捏。
修船陋規。水師所用戰船的修理,歸文官負責,由武官驗收,武官驗收時橫加挑剔,作為索取賄賂的藉口。
放炮。州縣官將要離任,提前徵收田賦,辦法是減收稅額,因而民間踴躍交納,大縣可以收到萬兩銀子,或五六千兩,這個賦稅落入私囊,接替官員替他賠償。
"太平炮"。地方官並不去任,但放出離任的風聲,減額收稅,也能達到提前得到錢銀使用的目的。"倒炮"。新官上任,為得錢使用,提前催征錢糧。
清帝之死
清朝大多數皇帝都是很年輕的時候就去世了。關於他們的死因,眾說不一。那麽,這些皇帝究竟死於什麽原因呢?根據史料記載以及整理出的皇家藥方的推斷,結論如下:
順治順治帝身體羸弱,經常心悸失眠,他常嘆自己"骨瘦如柴,肯定活不過30歲"。順治十四年及順治十七年,皇妃、皇子相繼去世,使順治萬念俱灰,聲稱要出家為僧,終日鬱鬱寡歡,精神不振,每況愈下,不到半年又染上了天花,死在養心殿,時年24歲。
第90節:宣統篇(3)
康熙從他數次發病情況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壓、心髒病。康熙六十一年他已近70高齡,冬季"偶冒風寒",十一月十三日,病情突然惡化,宣布完四子即位後,撒手人寰。
雍正胤禛帝的故事最多,最常見的就是呂四娘刺雍正了。但其實雍正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即位以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政務中去,以致經常精力不足,疲勞衰弱。在雍正八年左右,他害過幾場大病,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他的死因,缺乏史料,一說為服用丹藥致死。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死於圓明園。
幹隆此人對繪畫、文玩、音樂、體育等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愛好,也是健康長壽的原因之一。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在養心殿斷氣,享年89歲。他一生都很健康,隻是老死而已。
嘉慶嘉慶二十五年七月期間,嘉慶準備去木蘭圍獵,在去山莊的路上中暑。到山莊後即痰氣向上湧,而且越來越厲害。到二十六日傍晚,崩於避暑山莊的行殿寢宮。
道光?嘉慶帝的第二子。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三日,病逝於圓明園慎德堂,死於什麽疾病沒有原始資料可查。
鹹豐?鹹豐所患為肺病,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久患虛勞的鹹豐終於死在避暑山莊內的"煙波致爽"殿寢宮,終年31歲。
同治?鹹豐十一年載淳登極,改號同治,實際上是慈禧一人總攬大權,開始了她長達四十八年之久的統治。對於他的死,宮庭史料,特別是檔案內均有比較明確的記載,載淳最後死於天花。
光緒?"戊戌變法"失敗,載湉被關在瀛台。他從小身體孱弱,感冒發燒,胃病等症時常發作,政治上的打擊使病情更加嚴重。到了三十四年十月廿一日,記載他鼻息煽動、胃部高高隆起,崩於瀛台涵元殿,享年38歲,死於肺病。
辛亥革命後,王國維隨羅振玉東渡日本。王國維從事學術研究,但沒經濟來源,完全由在日本做字畫生意的羅振玉解囊相助。兩人誌趣相投,回國後,結成兒女親家。羅振玉追隨溥儀入宮任南書房行走,又推薦王國維在南書房擔任古董書畫的鑑定工作。王為感恩知己,便把自己的著作以羅振玉的名義發表,如《殷墟書契考釋》就是其中之一。
後來王國維到清華任教,羅振玉隨溥儀去了天津。1927年,羅振玉不知何事與王翻臉,秋後算帳,向王國維逼債要錢。王國維一介書生,無錢還帳,一時想不通,竟投昆明湖自盡。當然王國維的死因並非這麽簡單,至今說法不一,但羅振玉卻為此聯對夏瑞符恨之入骨。
大清雜談
大清送禮專用語
在清朝,官與官之間、衙門與衙門之間,要想辦事,就得送禮,但什麽時候送,送多少,誰給誰送,經過多年實踐,竟形成定規,並有專門的名詞反映出來。
節壽禮。歲時節日和上司家慶日,僚屬為其送禮。張集馨在《道鹹宦海見聞錄》裏講陝西糧道向上司和有關衙門官員送禮定規為:給西安將軍三節兩壽禮,每次銀八百兩,表禮、水禮八色,門包四十兩;八旗都統二人,每人每節銀二百兩,水禮四色;陝西巡撫,四季致送,每季銀一千三百兩,節壽送表禮、水禮、門包雜費;陝西總督,三節致送,每節銀一千兩,表禮、水禮八色及門包雜費。
程儀。招待過境官員,先送錢財,求得同僚、主官的歡心,日後好辦事。
別敬。地方官奉派出京,或到中央述職,離京時,要給有關官員送禮,有師生關係的門生還要向老師、同年饋贈,名之為"別敬"。
炭敬、冰敬。是冬夏兩季地方官給京中大臣的孝敬禮,是不可缺少的規例。
秋審部費。各省每年必有案件呈報,為此給刑部送辛苦費,四川按察司向例每年送六百兩銀子,刑部人員才在五六月間派人把秋審奏摺的底稿送到四川,以應付部駁和皇帝的查問。
晉升部費。州縣官晉升,徑直赴任的,照理由吏部發出正式通知即可。但吏部若不見該員的孝敬,便不給發文,以示拿捏。
修船陋規。水師所用戰船的修理,歸文官負責,由武官驗收,武官驗收時橫加挑剔,作為索取賄賂的藉口。
放炮。州縣官將要離任,提前徵收田賦,辦法是減收稅額,因而民間踴躍交納,大縣可以收到萬兩銀子,或五六千兩,這個賦稅落入私囊,接替官員替他賠償。
"太平炮"。地方官並不去任,但放出離任的風聲,減額收稅,也能達到提前得到錢銀使用的目的。"倒炮"。新官上任,為得錢使用,提前催征錢糧。
清帝之死
清朝大多數皇帝都是很年輕的時候就去世了。關於他們的死因,眾說不一。那麽,這些皇帝究竟死於什麽原因呢?根據史料記載以及整理出的皇家藥方的推斷,結論如下:
順治順治帝身體羸弱,經常心悸失眠,他常嘆自己"骨瘦如柴,肯定活不過30歲"。順治十四年及順治十七年,皇妃、皇子相繼去世,使順治萬念俱灰,聲稱要出家為僧,終日鬱鬱寡歡,精神不振,每況愈下,不到半年又染上了天花,死在養心殿,時年24歲。
第90節:宣統篇(3)
康熙從他數次發病情況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壓、心髒病。康熙六十一年他已近70高齡,冬季"偶冒風寒",十一月十三日,病情突然惡化,宣布完四子即位後,撒手人寰。
雍正胤禛帝的故事最多,最常見的就是呂四娘刺雍正了。但其實雍正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即位以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政務中去,以致經常精力不足,疲勞衰弱。在雍正八年左右,他害過幾場大病,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他的死因,缺乏史料,一說為服用丹藥致死。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死於圓明園。
幹隆此人對繪畫、文玩、音樂、體育等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愛好,也是健康長壽的原因之一。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在養心殿斷氣,享年89歲。他一生都很健康,隻是老死而已。
嘉慶嘉慶二十五年七月期間,嘉慶準備去木蘭圍獵,在去山莊的路上中暑。到山莊後即痰氣向上湧,而且越來越厲害。到二十六日傍晚,崩於避暑山莊的行殿寢宮。
道光?嘉慶帝的第二子。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三日,病逝於圓明園慎德堂,死於什麽疾病沒有原始資料可查。
鹹豐?鹹豐所患為肺病,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久患虛勞的鹹豐終於死在避暑山莊內的"煙波致爽"殿寢宮,終年31歲。
同治?鹹豐十一年載淳登極,改號同治,實際上是慈禧一人總攬大權,開始了她長達四十八年之久的統治。對於他的死,宮庭史料,特別是檔案內均有比較明確的記載,載淳最後死於天花。
光緒?"戊戌變法"失敗,載湉被關在瀛台。他從小身體孱弱,感冒發燒,胃病等症時常發作,政治上的打擊使病情更加嚴重。到了三十四年十月廿一日,記載他鼻息煽動、胃部高高隆起,崩於瀛台涵元殿,享年38歲,死於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