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黴的太監
蕭得祿是幹隆朝敬事房五品總管太監,分工主管內廷生活、帝王飲食。一日,幹隆帝興致很高,帶著一群兒女出去玩了一天,回宮後又累又餓,狠不得馬上吃飽喝足。然而等了許久也沒見晚飯送來。派小太監上禦膳房一看,竟是灶冷鍋涼,人去廚空,細一問,居然忘了做了,廚子們也都已經下班。誰不疼孩子,況且皇帝的兒女?於是幹隆帝很惱火,下令追究責任加以懲處,結果膳房總管太監王進寶挨打四十大板,加罰月錢二年。蕭得祿罰一年月錢九十六兩銀子。
第59節:慈禧篇(3)
蕭得祿第二次倒黴時已經坐上了敬事房四品總管,宮殿監領侍。嘉慶四年和珅垮台,抄家的時候發現和府裏有一座楠木房,完全仿照寧壽宮式樣建造。這式樣是怎麽弄來的呢?仔細一查,原來是和府裏的管家買通蕭得祿手下的小太監偷偷進入宮中畫下來的。這可是事關政治的大事,蕭得祿被罰錢糧二年。
半年後,祭神房太監白進孝開小差跑了,蕭得祿怕擔責任沒有上奏。有個太監叫常永貴,就向皇帝打了小報告。皇帝把這兩個人交到內務府,內務府裁決時說常永貴"狂妄越分",罰他月錢一年;蕭得祿管理不善罰月錢六個月。這是第三次倒黴了。
第四次倒黴的時候,蕭得祿可能是覺得"伴君如伴虎",就向皇帝打報告請求辭去總管職務。皇帝看了很生氣,認為他這是要挾。下令把蕭得祿革去領侍,降為普通太監,發往京東幹隆皇帝墳塋當差。
褫衣廷杖
光緒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清晨,光緒皇帝如同往常一樣到長春宮東暖閣向慈禧皇太後下跪請安。誰知與往日不同的是,慈禧坐在禦榻上對光緒閉目不視,也不答話。光緒跪在地上,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心中惴惴不安,可是又不敢抬頭,也不敢多言。皇太後慈禧在那兒假寐,光緒帝隻好一直跪在地上等太後發話。僵持了約有一個時辰,慈禧太後才緩緩說道:"下去吧!瑾妃、珍妃的事,你不管,我可要管。不能讓她們可著性子,不遵家法,幹預朝政,胡作非為!"光緒聽得莫名其妙,連連稱是,以禮告退,回養心殿。光緒正在納悶時,有太監跪奏:清晨,皇太後下令總管太監李蓮英,將珍妃處以"褫衣廷杖"的處罰,就是脫掉衣褲,裸體打板子。這對皇妃來說,是宮史前所未聞的,也是對珍妃最大的羞辱。伺候珍妃的太監高萬枝,被慈禧太後懿旨正法。珍妃的胞兄誌銳被革職,發遣烏裏雅蘇台。
兩年以後,慈禧再下殺手,命人將珍妃推入水井溺死。
丁保楨怒斬安德海
同治八年,受寵於慈禧的安德海以為太後採辦龍衣織料為名,在太後的默許下出宮。按清廷祖製,宦官是不能隨便出京的,擅出都門者就地處斬。安德海自恃有太後撐腰,耀武揚威地離開京城,與隨從乘坐兩條大船,一路還帶著樂隊吹拉彈唱,冒名欽差,掛著"奉旨欽差"、"採辦龍袍"的條幅,順京杭大運河南下,很快到達了山東的德州。
時任山東巡撫的丁保楨早已接到了同治帝一旦發現安德海立即逮捕就地正法的密令。當時西太後正在生病,這為同治帝除掉安德海、削弱西太後勢力提供了大好的時機。丁保楨果斷地逮捕了安德海,安德海最初還有恃無恐,聲言自己奉西太後壹恣出宮辦差。決心已定的丁保楨哪裏理會他的胡言亂語,以"太監私自出宮,違背祖製,本大臣並未接到朝廷的命令,必詐無疑"為由,在山東處死了安德海。
等慈禧聽到消息後,安德海早已人頭落地,況且祖宗規矩擺在那裏,她也無話可說,最後隻好不了了之。
丁保楨治鹽務
清朝同治初年,鬆坎河有舟楫往來,與四川溝通,擔負著運送物資和商旅的任務。光緒年間,四川總督丁保楨下令整飭川鹽,川鹽入黔一律官運,其目的是為了減輕黔人吃鹽過重的負擔。原來,丁保楨曾出差到貴州,從而了解了貴州百姓吃鹽之苦。鬥米斤鹽,貴州百姓苦不堪言,多數人吃不起鹽。當地的人們有的吃"吊鹽"——將鹽塊用繩繫著,吃飯時,拈菜在鹽上挨一下,就算吃鹽;有的吃"打滾鹽"——把鹽塊放進鍋後滾兩下拿起,也叫"涮鹽";有的吃"過年鹽"——年節方有一點鹽味。丁保楨在貴州把鹽的事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他回到四川後,對川鹽實行官運製度,使川鹽很快運往貴州。為使川鹽官運得以實行,丁保楨派四川道員遵義人唐炯督辦鹽務,製定十項措施。由於路途遙遠,一包鹽運至省城貴陽,價格雖然比私運低一些,但仍昂貴。若將鬆坎至新站河道疏通,再整修蓋石洞至鬆坎的河道,水運延伸至新站,每包鹽的運價可降低一兩白銀。丁保楨聽了鹽務官的匯報,將他手中掌握的四川督署津貼一萬餘兩白銀撥修河道。工程於光緒六年開工,丁保楨親自深入工地視察,很快通航。官鹽運至貴陽,每包鹽節省下來的一兩白銀,可將一包鹽從貴陽運至都勻、荔波等地。丁保楨的作法,終於解決了貴州人民吃鹽之苦,同時又增加了四川山民的收入。川、黔兩省百姓交口稱讚。丁保楨的事跡彪炳史冊,載入縣誌。
丁保楨與宮保雞丁
丁保楨原籍貴州,清鹹豐年間進士,曾任山東巡撫,後來調任四川總督。他一向很喜歡吃辣椒,另外還非常喜歡吃爆炒的豬肉、雞肉等菜餚。據說在山東巡撫任職期間,他就自己選料、配料,命家廚製作"醬爆雞丁"等菜,非常地美味,但那時此菜還未出名。調任四川總督後,每遇宴客,他都讓家廚用花生米、幹辣椒和嫩雞肉炒製雞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歡迎。後來他由於戍邊禦敵有功,被朝廷封為"太子少保",人稱"丁宮保",由丁府傳出來的炒雞丁,也被稱為"宮保雞丁"。
蕭得祿是幹隆朝敬事房五品總管太監,分工主管內廷生活、帝王飲食。一日,幹隆帝興致很高,帶著一群兒女出去玩了一天,回宮後又累又餓,狠不得馬上吃飽喝足。然而等了許久也沒見晚飯送來。派小太監上禦膳房一看,竟是灶冷鍋涼,人去廚空,細一問,居然忘了做了,廚子們也都已經下班。誰不疼孩子,況且皇帝的兒女?於是幹隆帝很惱火,下令追究責任加以懲處,結果膳房總管太監王進寶挨打四十大板,加罰月錢二年。蕭得祿罰一年月錢九十六兩銀子。
第59節:慈禧篇(3)
蕭得祿第二次倒黴時已經坐上了敬事房四品總管,宮殿監領侍。嘉慶四年和珅垮台,抄家的時候發現和府裏有一座楠木房,完全仿照寧壽宮式樣建造。這式樣是怎麽弄來的呢?仔細一查,原來是和府裏的管家買通蕭得祿手下的小太監偷偷進入宮中畫下來的。這可是事關政治的大事,蕭得祿被罰錢糧二年。
半年後,祭神房太監白進孝開小差跑了,蕭得祿怕擔責任沒有上奏。有個太監叫常永貴,就向皇帝打了小報告。皇帝把這兩個人交到內務府,內務府裁決時說常永貴"狂妄越分",罰他月錢一年;蕭得祿管理不善罰月錢六個月。這是第三次倒黴了。
第四次倒黴的時候,蕭得祿可能是覺得"伴君如伴虎",就向皇帝打報告請求辭去總管職務。皇帝看了很生氣,認為他這是要挾。下令把蕭得祿革去領侍,降為普通太監,發往京東幹隆皇帝墳塋當差。
褫衣廷杖
光緒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清晨,光緒皇帝如同往常一樣到長春宮東暖閣向慈禧皇太後下跪請安。誰知與往日不同的是,慈禧坐在禦榻上對光緒閉目不視,也不答話。光緒跪在地上,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心中惴惴不安,可是又不敢抬頭,也不敢多言。皇太後慈禧在那兒假寐,光緒帝隻好一直跪在地上等太後發話。僵持了約有一個時辰,慈禧太後才緩緩說道:"下去吧!瑾妃、珍妃的事,你不管,我可要管。不能讓她們可著性子,不遵家法,幹預朝政,胡作非為!"光緒聽得莫名其妙,連連稱是,以禮告退,回養心殿。光緒正在納悶時,有太監跪奏:清晨,皇太後下令總管太監李蓮英,將珍妃處以"褫衣廷杖"的處罰,就是脫掉衣褲,裸體打板子。這對皇妃來說,是宮史前所未聞的,也是對珍妃最大的羞辱。伺候珍妃的太監高萬枝,被慈禧太後懿旨正法。珍妃的胞兄誌銳被革職,發遣烏裏雅蘇台。
兩年以後,慈禧再下殺手,命人將珍妃推入水井溺死。
丁保楨怒斬安德海
同治八年,受寵於慈禧的安德海以為太後採辦龍衣織料為名,在太後的默許下出宮。按清廷祖製,宦官是不能隨便出京的,擅出都門者就地處斬。安德海自恃有太後撐腰,耀武揚威地離開京城,與隨從乘坐兩條大船,一路還帶著樂隊吹拉彈唱,冒名欽差,掛著"奉旨欽差"、"採辦龍袍"的條幅,順京杭大運河南下,很快到達了山東的德州。
時任山東巡撫的丁保楨早已接到了同治帝一旦發現安德海立即逮捕就地正法的密令。當時西太後正在生病,這為同治帝除掉安德海、削弱西太後勢力提供了大好的時機。丁保楨果斷地逮捕了安德海,安德海最初還有恃無恐,聲言自己奉西太後壹恣出宮辦差。決心已定的丁保楨哪裏理會他的胡言亂語,以"太監私自出宮,違背祖製,本大臣並未接到朝廷的命令,必詐無疑"為由,在山東處死了安德海。
等慈禧聽到消息後,安德海早已人頭落地,況且祖宗規矩擺在那裏,她也無話可說,最後隻好不了了之。
丁保楨治鹽務
清朝同治初年,鬆坎河有舟楫往來,與四川溝通,擔負著運送物資和商旅的任務。光緒年間,四川總督丁保楨下令整飭川鹽,川鹽入黔一律官運,其目的是為了減輕黔人吃鹽過重的負擔。原來,丁保楨曾出差到貴州,從而了解了貴州百姓吃鹽之苦。鬥米斤鹽,貴州百姓苦不堪言,多數人吃不起鹽。當地的人們有的吃"吊鹽"——將鹽塊用繩繫著,吃飯時,拈菜在鹽上挨一下,就算吃鹽;有的吃"打滾鹽"——把鹽塊放進鍋後滾兩下拿起,也叫"涮鹽";有的吃"過年鹽"——年節方有一點鹽味。丁保楨在貴州把鹽的事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他回到四川後,對川鹽實行官運製度,使川鹽很快運往貴州。為使川鹽官運得以實行,丁保楨派四川道員遵義人唐炯督辦鹽務,製定十項措施。由於路途遙遠,一包鹽運至省城貴陽,價格雖然比私運低一些,但仍昂貴。若將鬆坎至新站河道疏通,再整修蓋石洞至鬆坎的河道,水運延伸至新站,每包鹽的運價可降低一兩白銀。丁保楨聽了鹽務官的匯報,將他手中掌握的四川督署津貼一萬餘兩白銀撥修河道。工程於光緒六年開工,丁保楨親自深入工地視察,很快通航。官鹽運至貴陽,每包鹽節省下來的一兩白銀,可將一包鹽從貴陽運至都勻、荔波等地。丁保楨的作法,終於解決了貴州人民吃鹽之苦,同時又增加了四川山民的收入。川、黔兩省百姓交口稱讚。丁保楨的事跡彪炳史冊,載入縣誌。
丁保楨與宮保雞丁
丁保楨原籍貴州,清鹹豐年間進士,曾任山東巡撫,後來調任四川總督。他一向很喜歡吃辣椒,另外還非常喜歡吃爆炒的豬肉、雞肉等菜餚。據說在山東巡撫任職期間,他就自己選料、配料,命家廚製作"醬爆雞丁"等菜,非常地美味,但那時此菜還未出名。調任四川總督後,每遇宴客,他都讓家廚用花生米、幹辣椒和嫩雞肉炒製雞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歡迎。後來他由於戍邊禦敵有功,被朝廷封為"太子少保",人稱"丁宮保",由丁府傳出來的炒雞丁,也被稱為"宮保雞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