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補褲子


    《春明夢錄》中有一個故事:道光皇帝穿的一條"湖縐禦褲"破了一個洞,為示範節儉,便命內務府拿去補。後來褲補好了,看上去天衣無縫。皇帝大喜,順口問花費了多少銀兩,下人回答說"三千兩白銀。"道光大怒:"做條新褲尚且花不了三十兩白銀,補個洞倒要三千兩,你們如此欺騙朕該當何罪?"內務府忙作出解釋:"皇上的禦褲,是用有花的湖縐布料做的,我們買來這種布,剪了幾百匹,才找到花頭正好合適的一塊,所以才會這麽貴。"


    蒙古鐵騎禦外寇


    鴉片戰爭中,蒙古騎兵衝殺於硝煙戰火之中,捨生忘死,英勇無畏,譜寫了一曲抵禦外寇的悲壯之歌。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第二年,中國近代史上傑出的蒙古族愛國將領,身為欽差大臣、主持江、浙一帶海防軍務的裕謙,布設炮位,徵集兵馬,上書皇帝力主抗英收復了失守的定海。1841年10月,英國侵略軍派軍三乘二十九艘軍艦再度猛攻定海,裕謙率軍四千官兵在定海血戰了六天六夜。麵對全部犧牲的官兵,裕謙懷著滿腔愛國義憤投水殉節。


    第45節:清宣宗道光篇(2)


    第二年4月英軍進犯乍浦,七千將士奮起反抗,參戰的八百蒙古八旗騎兵中有二百人壯烈犧牲。當英軍侵入渤海灣時,蒙古高原上的各族人民捐獻大量的銀兩馬匹,支援抗英戰爭,內蒙古東三盟和察哈爾八旗蒙古騎兵五千人,奉命急奔天津海口守防。


    在第二次大沽口保衛戰中,四千蒙古騎兵異常驍勇,浴血奮戰,使得英軍五艘軍艦被擊沉,六艘軍艦被擊傷。在第三次大沽口保衛戰中,蒙古族愛國將領樂善所率千餘名官兵皆戰死沙場,為國捐軀。在保衛北京城的八裏橋大戰中,從哲裏木盟、昭烏達盟、卓索圖盟、察哈爾盟來的四千蒙古騎兵同侵略者一決雌雄,衝鋒陷陣,呼嘯著穿插奮戰,鐵騎鷹揚,吶喊著手起刀落,斃傷敵軍千餘人,殺得敵人膽戰心驚。而與此同時,蒙古騎兵也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兩次鴉片戰爭中,萬餘蒙古將士戰死疆場。英雄的蒙古鐵騎利用手中的弓箭、馬刀抗擊著侵略者的洋槍洋炮,譜寫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悲壯之歌。


    考究的補丁


    道光皇帝登基以後,很想有所作為,便頒布一道諭旨,告誡天下臣民永守淳樸家風。道光倡行節儉,先從自身做起,裁儀仗,省車從,降低膳食標準。一向善於揣摸皇上心思的曹學士看到這情況,立即把自己乘坐的八人大轎換成一輛破舊的驢車,並令貼身僕人兼了廚子和車夫的差事。一天早朝,他看到皇帝穿的龍袍又破又舊,散朝回家,就把嶄新的官袍拿到舊衣鋪子裏換件舊的來穿。皇帝認為他是實心節儉,散朝之後,便召曹學士進宮去長談。曹學士穿著一條破套褲進宮去,兩隻膝蓋上補著兩塊嶄新的補丁,那其實是曹學士故意叫侍女縫補的。皇帝看見了便問道:"你補兩個補丁,要花多少錢?"曹學士哪裏知道,隻得信口胡謅,奏道:"回皇上的話,臣花了三錢銀子。"皇帝聽了,十分驚異:"朕同樣補兩個補丁,怎麽內務府報五十兩銀子?"曹學士沒有辦法,隻得推脫說:"皇上打的補丁比臣的要考究,所以格外貴。"


    水上漂的玉煙壺


    道光皇帝是一位大大的鼻煙壺愛好者,尤其愛用玉煙壺。道光皇帝倡導節儉,所以三令五申,要工匠製作出可以裝更多鼻煙的玉煙壺,甚至要工匠把前朝做好的玉煙壺內膛掏大,一直到他滿意為止。玉煙壺因為口小,掏膛相當困難,所以早期的玉煙壺膛較小,壁較厚,自道光皇帝之後,因他的節儉,使得掏膛的技術在短時間內大大提高,以至後來出現了"水上漂"的玉煙壺,輕的可以浮在水麵上。


    醇親王教子


    醇親王是清朝道光皇帝第七子,末代皇帝溥儀的親祖父。他生前曾寫過一副妙聯,作為治家格言,讓子孫們早晚背誦:"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兒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財也小,產也小,後來子孫禍也少。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些許產業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如今讀來,此聯仍不乏教育意義。


    隻留清氣滿幹坤


    《清史稿·王鼎傳》記載說,王鼎是陝西蒲城人,少年家貧,但學習勤奮,性情耿直,崇尚氣節。王鼎到北京參加禮部考試的時候,主考官大學士王傑與王鼎是同族,打算幫助他,王鼎卻婉言謝絕了。王傑讚嘆說:"看王鼎的品質氣概,日後一定會出人頭地。"嘉慶元年,王鼎考中進士,後來官做到戶部尚書。


    鴉片戰爭期間,已經是大學士、軍機大臣的王鼎,演出了一場"屍諫"的悲壯史劇。禁菸事起之後,英兵侵犯沿海,王鼎力主開戰。可最後朝廷卻作出議和的決定。等到條約簽訂、林則徐被治罪,王鼎極端憤慨,在朝上為林則徐雄辯力爭,可宣宗道光卻沒有準他的奏摺,隻是安慰了他幾句,讓他回家養病。回到家中,王鼎連夜寫下遺書奏摺,彈劾大學士穆彰阿身為重臣卻殃民誤國。寫完之後,關起房門自縊而死,希望以死相諫,喚起皇帝的鬥誌。


    王鼎死後,有良知的學子、官員,無不拍案而起,潸然落淚。他一生清操絕俗,生平不受請託,也不請託於人。去世之後,家境窘困,難以維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朱景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朱景暉並收藏清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