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清世宗雍正篇(2)


    雍正說,當官的若是不幹事或幹不了事,人品再好,也不過像個"木偶"擺設,起不到治世安民的作用。雍正曾把守國法無過錯的官員分為兩類,一種是聽話順從但平庸無為之輩,另一種是有才幹有主見但不免常有不同意見的人。在這兩者之間,雍正的態度十分明確:去庸人而用才幹。


    湖南巡撫王國棟,為官雖然清廉謹慎,但在地方無所作為,於是被雍正調換。直隸吳橋知縣常三樂,廉潔安分,沒有什麽過錯,也沒什麽起色。為此,直隸巡撫李維鈞要把常三樂從縣令職位上調開,吏部卻認為常三樂沒有什麽劣跡而不予批準。雍正得知這件事,毫不含糊地指出:常三樂實屬失職,應當免去官職。還有,山東曹縣知縣王錫玠,在到任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對二十多起命盜案件沒有一件審完,也沒有拿獲一名人犯,雖然沒有什麽貪贓枉法之事,但雍正認為不幹事本身就是失職犯罪,不僅摘掉了這個知縣的烏紗帽,還讓他坐了五年的大牢。


    要先學養子後嫁人嗎


    為了選拔棟樑之材,雍正命令文武百官四下尋找、薦舉人才。可是有的官員忌賢妒能,以尚未全麵看透為理由,拒絕推舉他人。雍正斥責說:"若一定等全麵看透才推舉,那麽天下就沒有可推舉的人了!"他還曾對廣東總督阿克敦說,"用人選官不能要求麵麵俱到,經驗豐富,沒有先學養孩子而後再嫁人的,經驗不足完全可以在實踐中學習呀。"


    何必拘泥體例


    清朝用人,有資格、出身的規定,以及旗人、漢人的界限。按定製,在中央各部同一級的官員中,滿員地位高於漢員。雍正任用官員卻從實際出發,不拘泥於已有成例。


    雍正四年,陝西三邊地方的駐防軍隊出缺,在陝省一時又沒有合適人選,川陝總督嶽鍾琪上奏說,四川武職官員中多有屢經戰陣堪任要職者,但按製度不能隔省調用官員,所以不敢越例題請。雍正指示他,"不必過分計較老規矩,"還說:"如果吏部的那些官兒們不肯批準,朕可以專門下旨給你執行此事。"


    "隻知遵旨是為自己做官"


    雍正登基後的第一年就命天下文武大員以求實的態度對待欽頒諭旨,他說:"朕牽掛著吏治、兵、民,凡有益於天下的必下諭旨。旨意當中處理得當的,你們就要採納。但朕一個人肯定難以處理得十分周密,況且天下各地情況不一,因此,如果頒發的聖旨用在本地不夠妥當的話,可以靈活運用,隻要把其中的情由據實報告上來就可以了。"


    雍正後期,清政府連續六年在西北用兵,討伐叛亂的準噶爾部首領,當時的軍事統帥嶽鍾琪曾就如何進軍用兵等問題請示皇上,雍正嚴厲批評他說:"朕在數千裏之外,怎知道當地具體情況,這都是你大將軍因時因地酌情辦理的事,朕怎麽可能神機妙算、給你下命令呢?"


    雲貴總督鄂爾泰麵對不完全適合本地情況的諭旨敢於變通執行,提出不同意見,雍正稱讚他說:"鄂爾泰是為國家做官。"而雲南巡撫沈廷正則一味迎合諭旨,雍正嚴厲斥責他:"沈廷正乃為沈廷正做官。"


    隻可信一半


    在清代,官場上流行著這樣一種陋習:各省文武官員剛剛到任時,幾乎都是極力地述說當地的吏治如何地糟,等過了幾個月,就一定奏報說,通過雷厲風行的整頓,情況已如何地好轉,以此顯示自己的才幹和政績。對這類奏報,雍正說見得太多,都看得厭煩了,他毫不客氣地指出:"隻可信一半。"


    雍正二年,河南巡撫石文焯奏報說,全省各州縣的蝗蟲災害已撲滅十之八九。雍正通過查問河南的其他官員,察覺到石文焯的奏報不是實情,於是尖銳地批評石文焯:"如果不是你在欺騙皇上,就是你本人被下屬欺騙了!"可是,這個石文焯老毛病難改。他調任甘肅巡撫之後,依舊故伎重演。雍正四年夏天,甘肅大旱,七月下了一點小雨,石文焯趕緊奏報說:已是豐收在望,這都是皇上敬天愛民的結果。雍正看了很不耐煩,揮筆批道:"如此大旱,怎麽會有豐收?你這類粉飾太平誇誇其談的言論,我實在討厭!"


    這種迎合奉承的事朕很不喜歡


    雍正皇帝曾經頒給山東兗州知府吳關傑一道諭旨,讓他認真做事,為政謹慎。吳關傑把皇上的諭旨奉為至寶,先是"掛在臥室朝夕相對,後又一字一字地刻在府衙大堂的屏風上。他把自己如何尊奉聖旨的舉動詳細奏報,說自己"時刻不離皇上的訓育,一刻也不敢忘聖訓,觸目驚心,非常有益。"吳關傑還請皇上命令各省文武官員一律在大小衙門的屏門上刊刻諭旨,想以此博得皇上的歡心。雍正看了他的奏摺後,很反感,教訓他說:"你本來就不是什麽超群之才,料理好你分內的事就足夠了,像這種迎合奉承的事朕很不喜歡。"


    廣東巡撫年希堯給雍正寫摺子說,皇上料事如神。雍正看後批道:"寫了許多的客套話,何曾有你一句真心話。"福建學政黃之雋寫摺子稱頌"皇恩浩蕩",雍正訓斥他:"凡事都要踏踏實實幹,不在文字語言。"雍正十年四月,陝西巡撫馬爾泰奏報地方雨雪情形,說仰賴皇上洪福,今春風調雨順。雍正用硃筆在"洪福"二字旁畫了一道線,批道:"仰賴洪福,這類套話實在沒味,朕已再三告誡不要再做這種虛假文章,說得已經口幹舌燥了,你竟仍務此道,難道沒長耳目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朱景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朱景暉並收藏清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