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看著那淚痕滿麵的和碩長公主,單腿下跪,說道:"姑姑,您的苦處侄兒知道,可是,您知道我愛新覺羅一族,為大清江山,有多少人死於非命。如果不殺吳應熊,吳三桂一定以為朝廷軟弱可欺,更加囂張,又不知多少百姓妻離子散。姑姑,恕侄兒不能孝義兩全。"
和碩長公主沒等康熙說完,她扶起康熙,說:"姑姑我不怪你。"說罷掩麵而去。第二天午時三刻,吳應熊人頭落地,大長了清軍的士氣,滅了叛賊的威風。沒幾年,吳三桂便軍敗身亡,為禍八年的"三藩"之亂被徹底蕩平。朝廷內外,對不徇私情的康熙帝更加敬重了。以後的日子裏,康熙不僅親自過問和碩長公主的生活,還把吳應熊的兒子接到宮裏來伴讀。
重建殊像寺
五台山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做殊像寺。明天啟六年,在寺後西北角一個偏僻的地方,建造了一間客堂。此客堂被後來的清庭三公主看中了,把它改為"善靜室",作為"習靜"之處。三公主為那拉氏所生,清世祖順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媽。清室定鼎後,三公主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因吳三桂叛清,康熙勒令將吳應熊及其子世霖絞死,那時候,由於受"婦女要守節"的封建道德信條約束,三公主不能再另嫁他人,於是來五台山殊像寺。當時殊像寺被譽為"瑞象天然",是五台山很有名氣的寺院。當時寺內有一青年和尚,儀容非凡,精通內典,所以常和三公主在"善靜室"研討經文。久而久之,流言四起,說他們之間有了"愛戀"。這話傳到京師康熙的耳朵裏,認為有損皇族聲譽,於是派專人來到五台山殊像寺放火焚寺,策謀將她倆和寺院同歸於燼。但出人意料,大火燃燒三天,全寺片瓦無存,唯"善靜室"卻巍然獨存。康熙認為這是文殊菩薩證明他們之間無"愛戀"一說,甚為歡喜,即用巨款重建殊像寺。
第13節:清聖祖康熙篇(3)
重建後的殊像寺,有人提議,把寺名改成"清白寺"或"無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純潔。由於五台山是文殊菩薩道場,"殊像寺"即意味著寺院裏有文殊菩薩的塑像,故重建後的寺院,仍叫"殊像寺"。
八阿哥的下場
在爭奪儲位的諸皇子中,以八阿哥允禩一黨聲勢最為盛大。允禩很有籠絡能力。康熙在的時候也說"八阿哥的為人,大臣們都稱讚",裕親王(聖祖之兄)也曾經說"八阿哥心性好,不務矜誇"。可是允礽第一次廢黜後,允禩便妄自尊大,以東宮自居,後來更廣結黨羽,收納九流術士,藏於家中的密室,因而引起聖祖的憎惡,晚年甚至說過"我與允禩的父子之恩一刀兩斷"的話,又說"此人的陰險實在是百倍於二阿哥"。
雍正即位後,立即命允禩、允祥(世宗黨羽)、馬齊、隆科多四人總理事務,後又封允禩為親王。雍正之所以封允禩為親王,還是一種權術——剛剛即位,腳跟沒有站穩,不能樹敵過多。可是允禩這樣一個野心膨脹的人,怎麽會就此服帖?當允禩封親王時,他卻向致賀者說:"有什麽可喜的?不知道哪一天死呢!"
果不出所料,雍正四年正月,世宗在西暖閣,召諸王大臣宣布允禩、允禟罪狀。最後,上諭允禩不可再留於宗室之內,革去他的黃帶子改為民王非宗室的王。後又削去王爵,交宗人府圈禁。九月,允禩患嘔吐,不久死在戍所。
允禟裝病
允禟,康熙第九子,封貝子。允禟並不想奪儲位,隻想過奢靡淫逸的大少爺生活。他是一個無才無識、糊塗不堪、圖受用、好酒色的人。
允禟曾經長時間地裝病,他的朋友看出他不像真病,允禟說:"外麵的人都說我和八爺、十四爺三個人裏頭,有一個立皇太子,大約在我的身上居多些。我不願坐天下,所以我裝病,成了廢人就罷了。"聖祖對允禟隻封貝子,允禟心懷怨恨,又假裝風癱。從這些環節上,也可看出這位九皇子的素質了。
此人又好貨好色,曾與手下的心腹合謀,索詐永福銀三十萬兩。又向永壽索取賄銀八萬兩。對河南知府李廷臣,連一百二十兩都要。因而他擁有銀四十餘萬兩,田產房屋值三十餘萬兩。允禟的心腹何玉柱第一次到江南,在蘇州買一女子進貢給允禟。第二次到江南時,就帶了十多個,說是揚州安二送允禟學戲的。更荒唐的是,何玉柱竟假扮新郎,騙去良家女子。
雍正元年,世宗將允禟發往西寧(今屬青海),允禟對穆景遠說:越遠越好。意思是,遠了就任憑他做了。等他到了以後,世宗聽到允禟縱容家人在西寧騷擾生事,特遣都統楚宗前往約束。楚宗宣讀聖旨時,允禟並未迎接跪聽,隻是安居臥室,還說:"皇上責備的都對,我沒什麽話要說,我這就出家當和尚去!"同時,他又以金錢收買人心,所以地方上都稱他九王爺。搞得雍正不得不行文陝西督撫,說以後如有人再稱九王爺的,將從重治罪。
清朝唯一的漢族公主
清初,曾有一位名叫孔四貞的漢族公主。孔四貞的父親孔有德原是明朝鎮守遼陽的一名參將,降清後封為定南王,鎮守廣西,駐軍桂林。順治九年,張獻忠起義,打敗孔家軍,孔有德手刃愛妾,閉門自焚。其全家被大西軍所殺,隻有女兒孔四貞被其部下國安救出。孝莊皇後將其接入宮中撫養。順治十一年,孔有德靈柩自廣西經北京運往東京(遼陽),經孔四貞要求,順治帝同意將其安葬在北京,並收孔四貞為和碩格格,後與其父的部將孫龍之子孫延齡完婚。
和碩長公主沒等康熙說完,她扶起康熙,說:"姑姑我不怪你。"說罷掩麵而去。第二天午時三刻,吳應熊人頭落地,大長了清軍的士氣,滅了叛賊的威風。沒幾年,吳三桂便軍敗身亡,為禍八年的"三藩"之亂被徹底蕩平。朝廷內外,對不徇私情的康熙帝更加敬重了。以後的日子裏,康熙不僅親自過問和碩長公主的生活,還把吳應熊的兒子接到宮裏來伴讀。
重建殊像寺
五台山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做殊像寺。明天啟六年,在寺後西北角一個偏僻的地方,建造了一間客堂。此客堂被後來的清庭三公主看中了,把它改為"善靜室",作為"習靜"之處。三公主為那拉氏所生,清世祖順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媽。清室定鼎後,三公主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因吳三桂叛清,康熙勒令將吳應熊及其子世霖絞死,那時候,由於受"婦女要守節"的封建道德信條約束,三公主不能再另嫁他人,於是來五台山殊像寺。當時殊像寺被譽為"瑞象天然",是五台山很有名氣的寺院。當時寺內有一青年和尚,儀容非凡,精通內典,所以常和三公主在"善靜室"研討經文。久而久之,流言四起,說他們之間有了"愛戀"。這話傳到京師康熙的耳朵裏,認為有損皇族聲譽,於是派專人來到五台山殊像寺放火焚寺,策謀將她倆和寺院同歸於燼。但出人意料,大火燃燒三天,全寺片瓦無存,唯"善靜室"卻巍然獨存。康熙認為這是文殊菩薩證明他們之間無"愛戀"一說,甚為歡喜,即用巨款重建殊像寺。
第13節:清聖祖康熙篇(3)
重建後的殊像寺,有人提議,把寺名改成"清白寺"或"無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純潔。由於五台山是文殊菩薩道場,"殊像寺"即意味著寺院裏有文殊菩薩的塑像,故重建後的寺院,仍叫"殊像寺"。
八阿哥的下場
在爭奪儲位的諸皇子中,以八阿哥允禩一黨聲勢最為盛大。允禩很有籠絡能力。康熙在的時候也說"八阿哥的為人,大臣們都稱讚",裕親王(聖祖之兄)也曾經說"八阿哥心性好,不務矜誇"。可是允礽第一次廢黜後,允禩便妄自尊大,以東宮自居,後來更廣結黨羽,收納九流術士,藏於家中的密室,因而引起聖祖的憎惡,晚年甚至說過"我與允禩的父子之恩一刀兩斷"的話,又說"此人的陰險實在是百倍於二阿哥"。
雍正即位後,立即命允禩、允祥(世宗黨羽)、馬齊、隆科多四人總理事務,後又封允禩為親王。雍正之所以封允禩為親王,還是一種權術——剛剛即位,腳跟沒有站穩,不能樹敵過多。可是允禩這樣一個野心膨脹的人,怎麽會就此服帖?當允禩封親王時,他卻向致賀者說:"有什麽可喜的?不知道哪一天死呢!"
果不出所料,雍正四年正月,世宗在西暖閣,召諸王大臣宣布允禩、允禟罪狀。最後,上諭允禩不可再留於宗室之內,革去他的黃帶子改為民王非宗室的王。後又削去王爵,交宗人府圈禁。九月,允禩患嘔吐,不久死在戍所。
允禟裝病
允禟,康熙第九子,封貝子。允禟並不想奪儲位,隻想過奢靡淫逸的大少爺生活。他是一個無才無識、糊塗不堪、圖受用、好酒色的人。
允禟曾經長時間地裝病,他的朋友看出他不像真病,允禟說:"外麵的人都說我和八爺、十四爺三個人裏頭,有一個立皇太子,大約在我的身上居多些。我不願坐天下,所以我裝病,成了廢人就罷了。"聖祖對允禟隻封貝子,允禟心懷怨恨,又假裝風癱。從這些環節上,也可看出這位九皇子的素質了。
此人又好貨好色,曾與手下的心腹合謀,索詐永福銀三十萬兩。又向永壽索取賄銀八萬兩。對河南知府李廷臣,連一百二十兩都要。因而他擁有銀四十餘萬兩,田產房屋值三十餘萬兩。允禟的心腹何玉柱第一次到江南,在蘇州買一女子進貢給允禟。第二次到江南時,就帶了十多個,說是揚州安二送允禟學戲的。更荒唐的是,何玉柱竟假扮新郎,騙去良家女子。
雍正元年,世宗將允禟發往西寧(今屬青海),允禟對穆景遠說:越遠越好。意思是,遠了就任憑他做了。等他到了以後,世宗聽到允禟縱容家人在西寧騷擾生事,特遣都統楚宗前往約束。楚宗宣讀聖旨時,允禟並未迎接跪聽,隻是安居臥室,還說:"皇上責備的都對,我沒什麽話要說,我這就出家當和尚去!"同時,他又以金錢收買人心,所以地方上都稱他九王爺。搞得雍正不得不行文陝西督撫,說以後如有人再稱九王爺的,將從重治罪。
清朝唯一的漢族公主
清初,曾有一位名叫孔四貞的漢族公主。孔四貞的父親孔有德原是明朝鎮守遼陽的一名參將,降清後封為定南王,鎮守廣西,駐軍桂林。順治九年,張獻忠起義,打敗孔家軍,孔有德手刃愛妾,閉門自焚。其全家被大西軍所殺,隻有女兒孔四貞被其部下國安救出。孝莊皇後將其接入宮中撫養。順治十一年,孔有德靈柩自廣西經北京運往東京(遼陽),經孔四貞要求,順治帝同意將其安葬在北京,並收孔四貞為和碩格格,後與其父的部將孫龍之子孫延齡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