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史達林格勒方麵軍兵力兵器的分布情況見下表:
註:第28集團軍計算在內。
從列舉的數據可以看出,坦克主要集中在合圍的對外正麵,其餘地麵兵力在合圍的對內正麵和對外無麵的分布基本相等。
兵力 兵器 總數 合圍的 合圍的 方麵軍
對內正麵 對外正麵 預備隊
師(計算數) (個) 38·5 18·5 14·5 5·5
人數(個) 274000 100000 136000 38000
坦克(輛) 578 62 369 147
火炮(76毫米以上,門) 1663 793 739 131
反坦克炮(門) 1179 525 575 79
迫擊炮(82毫米以上,門) 2175 1074 940 161
在合圍的對外正麵,在下奇爾斯卡亞與敵軍集團對峙的第5突擊集團軍的密度最大。該集團軍防守在近95公裏長的正麵上,有7萬1千人、252輛坦克、814門大炮和迫擊炮。
第51集團軍的兵力兵器很弱,且防守在約140公裏的地帶內,擁有3萬4千人、77輛坦克、419門大炮和迫擊炮。該集團軍地帶的戰役密度是1個師的正麵達28公裏,1公裏正麵僅有0·5輛坦克,約3門大炮和迫擊炮。每個師平均近4千人,每連30至50人。第28集團軍有4萬4千人、40輛坦克、707門大炮和迫擊炮。該集團軍防禦正麵達130公裏長。第5突擊集團軍和第51集團軍的物質保障,特別是彈藥和燃料保障不足。
在第5突擊集團軍對麵作戰是敵步兵第336師、野戰航空兵第7師、坦克第11師。與第51集團軍對峙的敵軍有10個師。在埃利所塔地域與第28集團軍對峙的是德軍摩托化第16師。“頓河”集團軍群的預備隊——坦克第17師位於托爾莫辛地區。
敵軍指揮部打算在科接利尼科沃和托爾莫辛兩個地區集結突擊集團,結果12月12日前,僅在科拉利尼科沃地區建起了一個突擊集團。
曼施泰因元帥決定,不待托爾莫辛突擊集團集結完畢就讓科捷利尼科沃集團(屬“霍特”集團軍群)發動進攻。敵人擬定沿季霍烈茨克——史達林格勒鐵路線的一個狹窄地段實施突擊,並由此突破蘇軍的合圍正麵。
史達林格勒方麵軍首長識破了敵人的企圖,採取了打退敵人從科捷利尼科沃地域和下奇爾斯卡亞登陸場發動突擊的措施。製定措施時,也考慮到了敵人有可能從包圍圈進行迎擊。
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正確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決定暫緩實行消滅敵被圍集團的戰戰役。大本營賦予史達林格勒方麵軍和西南方麵軍的任務是:打破敵人向保盧斯集團靠攏的企圖,恢復各自在史達林格勒的陣地。
為了從南邊鞏固史達林格勒方麵軍各部隊在敵科捷利尼科沃集團對麵的陣地,派出了近衛第2集團軍。另外決定第5突擊集團軍搗毀雷奇科夫斯基村地域的敵登陸場,以便阻止敵科捷利尼科沃集團和下奇爾斯卡亞集團聯合作戰。這場戰役由坦克第7軍、步兵第258師、近衛步兵第4師負責實施,坦克第5集團軍的炮兵協助這次攻勢。
12月12日亂在合圍的對外正麵上的力量對比是:第5突擊集團軍和第51集團軍共有8個步兵師、1個築壘地域、2個機械化軍、2個騎兵軍、4個坦克旅,最高統帥部的8個炮兵和迫擊炮兵團及2個高炮團;與這些部隊對峙的是敵“霍特”集團軍群的13個師。
在這段時間內,合圍的對外正麵的兵力兵器對比見下表。
在第5突擊集團軍和第51集團軍的地帶正麵(235公裏)
兵力 兵器 蘇軍 德軍 比例
師(計算數:個) 12 13 1:1·1
人數(個) 115000 124000 1:1·1
坦克(輛) 329 650 1:2
大炮和迫擊炮(門) 1133 852 1·3:1
飛機(架) 220 500 1:2·3
由此可見,敵人的坦克和飛機比我多一倍。希特勒匪徒把占壓倒多數的兵力兵器調來對付在歷次戰鬥中已經削弱了的第51集團軍。敵軍在這裏的人數和火炮是蘇軍的2倍,坦克則是6倍以上。
在實施解圍戰役前,曼施泰因在預定實施突擊的地段上已經擁有一定的優勢。蘇軍在這些地方的處境是危險的。不過,在蘇德戰場南翼,其中包括史達林格勒地區在內在總的力量對比上,還沒有為實現希特勒最高統帥部的目標創造先決條件。敵人所能獲得的,頂多不過是同第6集團軍會合,並恢復該集團軍的積極行動。如果真的做到這一點,無疑會使蘇方的軍事形勢複雜化。為粉碎南麵的敵人,蘇軍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力量並遭到更大的犧牲,蘇軍的作戰藝術和英雄主義精神決定了事態的發展一定會粉碎敵人的計劃。
200天大血戰
第二節 擊退解圍突擊
12月12日晨,“霍特”集團軍群發動了進攻。從科捷利尼科沃地區往東北方向運動的敵人,把主要突擊投向季霍烈茨克至史達林格勒鐵路線的一個狹窄的地段上。在這裏發動進攻的有坦克第57軍的坦克第6、23師,與之對峙的是第51集團軍的步兵第302、126師。在敵坦克師兩翼作戰的是法西斯德軍的騎軍和步兵,預定在通杜托沃站西南(澤特東180高地)與保盧斯集團會師。
註:第28集團軍計算在內。
從列舉的數據可以看出,坦克主要集中在合圍的對外正麵,其餘地麵兵力在合圍的對內正麵和對外無麵的分布基本相等。
兵力 兵器 總數 合圍的 合圍的 方麵軍
對內正麵 對外正麵 預備隊
師(計算數) (個) 38·5 18·5 14·5 5·5
人數(個) 274000 100000 136000 38000
坦克(輛) 578 62 369 147
火炮(76毫米以上,門) 1663 793 739 131
反坦克炮(門) 1179 525 575 79
迫擊炮(82毫米以上,門) 2175 1074 940 161
在合圍的對外正麵,在下奇爾斯卡亞與敵軍集團對峙的第5突擊集團軍的密度最大。該集團軍防守在近95公裏長的正麵上,有7萬1千人、252輛坦克、814門大炮和迫擊炮。
第51集團軍的兵力兵器很弱,且防守在約140公裏的地帶內,擁有3萬4千人、77輛坦克、419門大炮和迫擊炮。該集團軍地帶的戰役密度是1個師的正麵達28公裏,1公裏正麵僅有0·5輛坦克,約3門大炮和迫擊炮。每個師平均近4千人,每連30至50人。第28集團軍有4萬4千人、40輛坦克、707門大炮和迫擊炮。該集團軍防禦正麵達130公裏長。第5突擊集團軍和第51集團軍的物質保障,特別是彈藥和燃料保障不足。
在第5突擊集團軍對麵作戰是敵步兵第336師、野戰航空兵第7師、坦克第11師。與第51集團軍對峙的敵軍有10個師。在埃利所塔地域與第28集團軍對峙的是德軍摩托化第16師。“頓河”集團軍群的預備隊——坦克第17師位於托爾莫辛地區。
敵軍指揮部打算在科接利尼科沃和托爾莫辛兩個地區集結突擊集團,結果12月12日前,僅在科拉利尼科沃地區建起了一個突擊集團。
曼施泰因元帥決定,不待托爾莫辛突擊集團集結完畢就讓科捷利尼科沃集團(屬“霍特”集團軍群)發動進攻。敵人擬定沿季霍烈茨克——史達林格勒鐵路線的一個狹窄地段實施突擊,並由此突破蘇軍的合圍正麵。
史達林格勒方麵軍首長識破了敵人的企圖,採取了打退敵人從科捷利尼科沃地域和下奇爾斯卡亞登陸場發動突擊的措施。製定措施時,也考慮到了敵人有可能從包圍圈進行迎擊。
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正確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決定暫緩實行消滅敵被圍集團的戰戰役。大本營賦予史達林格勒方麵軍和西南方麵軍的任務是:打破敵人向保盧斯集團靠攏的企圖,恢復各自在史達林格勒的陣地。
為了從南邊鞏固史達林格勒方麵軍各部隊在敵科捷利尼科沃集團對麵的陣地,派出了近衛第2集團軍。另外決定第5突擊集團軍搗毀雷奇科夫斯基村地域的敵登陸場,以便阻止敵科捷利尼科沃集團和下奇爾斯卡亞集團聯合作戰。這場戰役由坦克第7軍、步兵第258師、近衛步兵第4師負責實施,坦克第5集團軍的炮兵協助這次攻勢。
12月12日亂在合圍的對外正麵上的力量對比是:第5突擊集團軍和第51集團軍共有8個步兵師、1個築壘地域、2個機械化軍、2個騎兵軍、4個坦克旅,最高統帥部的8個炮兵和迫擊炮兵團及2個高炮團;與這些部隊對峙的是敵“霍特”集團軍群的13個師。
在這段時間內,合圍的對外正麵的兵力兵器對比見下表。
在第5突擊集團軍和第51集團軍的地帶正麵(235公裏)
兵力 兵器 蘇軍 德軍 比例
師(計算數:個) 12 13 1:1·1
人數(個) 115000 124000 1:1·1
坦克(輛) 329 650 1:2
大炮和迫擊炮(門) 1133 852 1·3:1
飛機(架) 220 500 1:2·3
由此可見,敵人的坦克和飛機比我多一倍。希特勒匪徒把占壓倒多數的兵力兵器調來對付在歷次戰鬥中已經削弱了的第51集團軍。敵軍在這裏的人數和火炮是蘇軍的2倍,坦克則是6倍以上。
在實施解圍戰役前,曼施泰因在預定實施突擊的地段上已經擁有一定的優勢。蘇軍在這些地方的處境是危險的。不過,在蘇德戰場南翼,其中包括史達林格勒地區在內在總的力量對比上,還沒有為實現希特勒最高統帥部的目標創造先決條件。敵人所能獲得的,頂多不過是同第6集團軍會合,並恢復該集團軍的積極行動。如果真的做到這一點,無疑會使蘇方的軍事形勢複雜化。為粉碎南麵的敵人,蘇軍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力量並遭到更大的犧牲,蘇軍的作戰藝術和英雄主義精神決定了事態的發展一定會粉碎敵人的計劃。
200天大血戰
第二節 擊退解圍突擊
12月12日晨,“霍特”集團軍群發動了進攻。從科捷利尼科沃地區往東北方向運動的敵人,把主要突擊投向季霍烈茨克至史達林格勒鐵路線的一個狹窄的地段上。在這裏發動進攻的有坦克第57軍的坦克第6、23師,與之對峙的是第51集團軍的步兵第302、126師。在敵坦克師兩翼作戰的是法西斯德軍的騎軍和步兵,預定在通杜托沃站西南(澤特東180高地)與保盧斯集團會師。